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写信规定那么多 里边都有什么规定

古代写信规定那么多 里边都有什么规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0 更新时间:2023/12/30 18:06:20

对古人写信有哪些规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写信对于我们而言,即熟悉又遥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相信很多人不再使用这一原始的通信手段了。在古代,写信可是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不过,古人写信规矩多,信件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沟通,而且还处处透着一个“礼”字呢。

书信往来,如何称呼事关礼仪

书信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就用竹简、木牍、帛等做书写材料。书信往来虽然人不见面,但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一尺大小的书信上,通过文字表达及书写规格等形式,将见面交谈时应有的礼节跃然其上的。

书信的开头即所谓的起首语是多种多样的,较为常见的是先称呼对方,有的顺便写出自己的名字或自己与收信人的关系性称谓。比如司马迁与友人任安的信《报任安书》,起首便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太史公”是司马迁的职务自称,“牛马走”是他的自谦之称。少卿是收信人任安的字,足下是对任安的尊称。这种起首语在历代的书信中都可见到。唐韩愈《答李翊书》开头“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再如清代桐城派文学家姚鼐给吏部尚书朱珪的信,开头是“正月廿二日,姚鼐谨再拜奉书盘陀先生尚书阁下”,盘陀是朱珪的号——盘陀居士的简称。还有,儿子给父亲去信,起首常写的是“男某白拜谨禀父亲大人膝下”等,也是这种形式。

起首语中对对方的尊称,远比口语丰富,如类似于阁下、执事、台下的尊称就有:用于尊长的,有尊前、侍前、侍下、侍右、座下、座前、门下、台前等;给文人写信,常称为著席、撰席、史席;致书于老师,称函丈、侍侧、帐下等;给官长去信,称钧座;致书于妇女,用粧次、粧待、粧阁、懿前等。

再如朋友之间,除了称“某某仁兄足下”外,还常常用“某某仁兄青睐”,青睐本是被人特别看重的意思,书信里引申为知己、知心之人。同窗学友还常称“砚兄”,意为使用同一砚台的亲密无间的学兄。

起首语中“谨禀”、“奉书”等语又叫“禀语”,若使用这种启禀语,还要根据对方的关系而确定用词,以体现礼节上的分寸和程度。如对尊长是用“敬禀”、“谨禀”、“上书”、“书呈”、“上启”等词,对平辈用“敬启”、“敬书”、“书申”等词,不用“禀”字。

如果对卑幼就较为随便了,一般用“字付”、“字与”、“书寄”等,而不用敬、恭等字,对卑幼使用不合礼数的过分的敬词,反而会使对方难于接受,显得不自然。

书信正文格式要充分体现礼数

正文中的措辞,也处处要体现对对方的礼敬,如“问别语”,基本意思是分别了一段时间,很是想念,在书信中则有诸多不同的礼貌用语。

如用于老师的,有“拜违矩悔”、“阻拜函丈,无时或释”等,意思是拜别了您以后,未能得到您的教诲。用于平辈的,有“揖别丰神,时萦离绪”,意为拜别之后没有见面,离别后的思念时刻萦绕心头。

再如回信时写道对方来信的词语,用于平辈的,有“承赐琅函”、“接领云笺”、“敬披翰简”等。用于尊长的,有“恭披翰示”、“捧诵云笺”等。承赐,是承蒙您赐书之意,敬披、恭披是恭敬地披阅。琅函、华笺、华翰等是对对方来信的美称,含敬重之意。而谕、示等,是用于称尊长的来信,视尊长的信为庄重的谕令和指示。

信文中对对方的称谓,及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动作的用词,除在词意上表达礼敬外,还要以该词所摆的位置格式来表示,显示出该词高于一般词语的突出地位。为此,古人发明了一种“抬头”和“空格”的办法。

抬头,是遇到尊称之词及其动作、相关事物之词,要另起一行抬写。抬写也有不同,有平抬、单抬、双抬之分。抬得越高,敬重的程度也就越重,什么样的词用怎样的抬法,也有讲究。清代有一部专讲写信的书叫《通问便集》,里面就有很详细的记载:

“凡遇本人称为大人、大老爷、先生、太翁、老伯、大兄、大侄字样,则用双抬。遇本人之祖父母、父母称谓,则用三抬,若遇‘国朝’字样用三抬,则于其祖父母称谓用双抬。”

信文中词语的抬写原则,以三抬为最高,用于该段文字中最敬重的称谓词,稍次者用双抬,以下按礼敬程度递减。而被尊称之人的动作用次,又比其称谓少一格,如给父亲去信,“父亲大人”一词双抬,提到祖父,“祖父大人”一词三抬。而父亲动作之词语,如“查收”一词,父亲相关事物如祝父亲身体安康的“恭请金安”一词,则用单抬。

“空格”,是不抬头,而将应抬头的词语空过一格或几格再写,应三抬的空三格,应双抬的空两格,这种方式在礼敬的意义上与抬头基本相同。当然,有的时候抬头与空格往往并用。

书信末尾也要以文字形式表示行礼

对于不同关系的人行什么样的礼、怎样行礼,书信上的用词不仅丰富,而且区分很细。用于平辈的,通常是“顿首”或“再拜”;用于至亲长辈如祖父母、父母、岳父母等,用“百拜”或“顿首百拜”;用于卑幼,若表示敬重,用“拜手”。

如果写信之人刚好是居父母之丧期,对收信人则用“稽首”,居丧之人署名之前加个“制”字,制在古代表示守制服孝。

当然,书信中同样也重视避讳之礼。对方及其祖、父的名字的字词,便应避讳。事关丧事的信忌更多,给有丧事的人去慰问信叫唁唁,对对方亲属的“死”字要避讳,用具有敬意而又文雅的词代称,如“仙逝、”鹤驾仙游“等。

在信封的使用上,礼俗也有讲究。清代时的信封叫书套,中间粘一红签即一长条红纸,红签必须在信封的顶头往下粘,上边不能留一点白边,上边的字也要顶头写,忌空头,最下边一字要落在最底,忌吊脚。如果是唁信,则忌用红签,信封背面也不盖寄信人的红色图章。

古代的书信,其用词、格式等,无不关乎礼节,讲究颇多,尤其是引用套语,须极小心,否则便会出现张冠李戴,贻笑大方。虽然现在很少有人写信,但对古代书信在礼仪方面的讲究,我们也是应该有所了解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取名需要避讳,为什么历史上却有三人就敢用"王"字入名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封建礼教等级严苛,古人取名需要避讳,不能带有帝王的名讳以及“皇”、“王”等字眼,但为什么历史上却有三人就敢用“王”字入名讳?他们分别都是谁?西汉冯野王,入仕受重用到遭罢免终老死家中冯野王的人生起点很高,他的父亲是西汉官员,冯野王从小在官僚世家中长大,少时就在父亲的关系下任太子中庶子,在这期间

  • 明朝历史上的东厂是什么样的?真的无恶不作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历史上的东厂是什么样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厂的设立背景:1402年6月,朱棣率“靖难”大军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不久后朱棣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燕王朱棣是通过靖难起事夺取皇位,以武力非法夺取了建文帝政权,社会上流言四起。为此朱棣任用亲信纪纲统领锦衣卫,以加

  • 历史上真的有苏小小这个人吗?她有哪些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真的有苏小小这个人吗?她有哪些经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苏小小传奇一生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而《乐府广题》也有相关记载。相传其人为南齐名妓,貌美艳丽,且聪慧多才。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其中《西湖拾遗》中的小说

  • 为什么说郭嘉是曹操最喜爱的谋士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这段历史,总有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而在三国时期,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魏蜀吴这三方强大的势力。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想要稳坐江山,拥有自己的一方领土,除了要做一个贤明的君主之外。更加重要的就是手下有很多忠心的良臣武将。而处在三国这样的乱世时期,想要称霸一方,甚至是想要一统天下,那么除了要有强

  • 曹操为什么会放弃富饶的洛阳,而选择许昌来定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洛阳繁华又富饶,为什么曹操会放弃洛阳,而选择条件一般般的许昌定都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的原因,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原因之一,经过几次大战,洛阳已经不再繁华。曾经的东汉威武雄壮,但是正犹如濒临灭亡的东汉一样,曾经非常繁荣富裕的洛阳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辉煌。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 孙思邈医术高明,他有哪些流传后世的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孙思邈医术高明,他有哪些流传后世的著作?孙思邈对医学有精深的研究,其博学多识,总结出了万世流芳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书各30卷。该书收集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300多个处方,两书合称为《千金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孙思邈除了提出一方多治或多方治一病的医学

  • 乾隆从张廷玉家里抄出36.2万两现银 乾隆为何还给他配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抄了张廷玉的家,抄出36.2万两现银,为何却给他配享太庙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清朝时期对于朝廷官员贪污腐败有一个基本的量刑标准:超过一千两以上者即可斩首。圈个有用,乾隆,乾隆在位前期在反贪这件事上抓的尤其严格,几个督抚就因为贪污了几千两银子就被判了斩首之刑。不过并不是任何

  • 孙膑双腿残疾,为何仍能青史留名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军事家里,孙膑是最特殊的一个。他的,但他最后却实现了人生价值,青史留名。他和孙武一样,被司马迁尊称为“孙子”。还入选了武庙,深受后人崇拜。孙膑承传了《孙子兵法》的思想,著有《孙膑兵法》。从残疾人到著名军事家,孙膑是如何做到的呢?主要离不开这三点。一、身在绝境时,要坚忍孙膑是鬼谷子的学生,专研

  • 宫里的画师为什么要将王昭君故意画丑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宫里的画师为什么要将王昭君故意画丑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西京杂记》中有这样一段传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这段记载其实和很多人印象里的描述差不多,但是笔者认为毛延寿并不是因为王

  • 什么是隆中对?隆中对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汉末三国时期,刘诶三顾茅庐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时二人谈论一些对话。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刘备:“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