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为什么要葬在河南郏县作为"归宿"呢?

苏轼为什么要葬在河南郏县作为"归宿"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886 更新时间:2024/1/16 2:39:09

苏轼为什么要葬在河南郏县作为“归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三苏墓园:是处青山埋忠骨

距河南郏县县城约23公里,茨笆乡苏坟村东南隅有座三苏园,三苏坟便在园内。这里背靠嵩山奇峰,面临汝水旷川,风景秀丽。

三苏园景区由三苏坟、三苏祠和广庆寺三部分组成。在苏轼安葬郏县前,广庆寺就已存在。苏轼葬于此地后,“寺因坟而大显”,寺僧守护苏坟。

三苏坟位于广庆寺东北方300多米,坟院坐北面南,门楼里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苏轼“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三座墓冢由东北向西南“一”字排列,东北第一座墓为苏轼墓,中间为苏洵衣冠冢,西南为苏辙墓。

每座墓冢高约两米,冢前均设有石案、石供、石碑,石案正面浮雕有莲花、马、鹿等装饰图案,墓碑上分别刻有“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

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公元1101年,苏轼病死于常州,遵照他的遗嘱,苏辙、苏轼的幼子苏过将其葬于郏县。

公元1112年,苏辙在许昌去世,其子依嘱将他葬在苏轼身边。元代,郏县县尹杨允在苏轼、苏辙两座坟墓之间为苏洵建造了衣冠冢,因此称“三苏坟”。

千古疑团:苏轼为葬郏县?

三苏园里有500多株柏树,让整个墓园郁郁葱葱。奇特的是,园内所有柏树都向西南倾斜。景区工作人员说:“园内的柏树都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种植的,无一例外都向西南方向长,传说是在遥望四川眉山‘三苏’的老家。”

据记载,苏轼老家在四川眉山。公元1101年,他客死江苏常州。古人讲求忠孝两全,人死后大都会归葬故里,苏辙《卜居赋》里也说:“念我先君,昔有遗言;父子相从,归安老泉。”而苏轼、苏辙兄弟俩,却最终将离老家几千里的郏县作为归宿,令人不解。

查询苏轼的生平发现,苏轼似乎跟郏县没有过交集,而二者能够联系在一起的,应该是苏轼生前曾被贬谪到汝州当一个团练副使。

公元1084年,苏轼在赴任途中,向皇帝上一封《乞常州居住表》称,他赴任途中,全家都得了重病,一个儿子夭亡了,路费也用完了,此时离汝州还有很远,希望能让他在常州居住。后来,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苏轼没有到汝州就任。

苏轼遗嘱:死后葬我嵩山下

史料记载,苏轼葬于郏县,是苏辙一手操办的。苏辙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说:“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从地理位置上看,郏县小峨眉山位于许(昌)洛(阳)古道上,是苏轼进京办事的必经之地。因此有人认为,苏轼是看中了这片山水之地。

苏轼在《别子由三首兼别迟》中写道:“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表达了对这块土地的向往之情。

也有学者认为,苏轼遗嘱“葬我嵩山下”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氏子孙多散居在郏城、汝南、颍昌、斜川等地,离现在的郏县较近。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刘继增认为,苏轼葬郏的根本原因,是他认为嵩山南麓小峨眉山“土厚水深”,是理想的安葬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吕布真的有那么勇猛吗?为什么张飞每次见到吕布都要挑衅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觉得吕布是三国时代武艺最高的人,可是吕布真的有那么勇猛吗?为什么张飞每次见到吕布都要挑衅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飞确实不怕吕布,而且每次见到吕布都来劲,比如:虎牢关下,张飞大叫着“三家姓奴”和吕布打了五十回合;留守徐州,

  • 曹髦的性情有多刚烈?不甘做傀儡皇帝宁可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许多的傀儡皇帝,但是大多数为了保全性命,选择了苟且偷生,但有一位皇帝为了从司马家夺回权力,宁可死在叛军刀下,他就是曹魏的刚烈之君曹髦。一、司马懿代魏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事件,他改变了三国的进程,也决定了曹操的命运,那便是荀彧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事之后,汉家天下虽然得以保全但实际掌

  • 贞观之治发生在什么时候?李世民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与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公元626年,随着李世民在长安正式登基,唐朝由此进入了李世民的时代。虽然李世民夺取皇位的手段,一直被后人所诟病。但李世民在位期间的二十多年时间,却无疑是

  • 鸿门宴上,吃亏的是项羽还是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

  • 一度称霸春秋的郑国,为何会迅速衰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家分晋后,历史正式从春秋时期过度到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也最后变成了战国七雄。很多人都以为齐国的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实际上,在齐桓公之前,郑国的郑庄公就已经称霸中原了。春秋第一个称霸的郑国,为何会衰落了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

  • 李炎在位期间,为什么会下诏禁止官员游宴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炎在位期间,为什么会下诏禁止官员游宴呢?为整肃政风,会昌时期严禁官员无节制的游宴,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代官吏按规定都有宴会钱,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不正常的消费活动,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官员往往游宴无度,如此不仅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也助长了奢侈之风,堕败社会风气,在民众中

  • 历史上的潘安是哪里的人,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潘安是哪里的人,他又是怎么死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潘安,名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籍贯:今河南省中牟县大潘庄。也有史书中提到,潘安是河南荥阳人,当然,也是不错的。因为在西晋朝,重新设置荥阳郡,治所在荥阳县(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相当

  • 白登之围中冒顿已经将刘邦围困,为何最终将他放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匈奴,且被匈奴冒顿单于冒顿率四十万大军围困住,史称“白登之围”。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此次围困中,冒顿并没有击杀刘邦,反而乖乖地给刘邦放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冒顿把到口里的肉给吐了?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

  • 战国时期的魏国曾经风光无限,为何会留不住高端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魏国曾经风光无限,连续击败秦国、齐国、楚国等大国,一度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那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何会留不住高端人才?一首先,就第一点来说,则是因为魏国人才太过丰富,乃至于出现了外溢的情况。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自此

  • 韩信为什么敢在没兵权的时候谋反?他有何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十一年,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被斩于长安长乐宫钟室。韩信谋反时,已经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列侯了,与周勃、灌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