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文字狱,经过了怎么样的发展?

历史上真实的文字狱,经过了怎么样的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12 更新时间:2023/12/17 4:38:49

历朝历代的文字狱屡见不鲜,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自古刑律当中,凡作奸犯科、偷盗犯上者理应受到法律制裁。但“文字狱”却是一桩难以厘清且始终未被列入律令的千古“奇案”。古今中外的历史不可重演,我们也不愿看到此类莫须有的案件再次发生。文字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且自古有之。我们从三个大方面来聊聊,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到底有多么“闹腾”。

一、文字狱——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提起文字狱,人们不禁会汗毛竖起。文字狱到底是什么,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翻看中国古代历史,由于“咬文嚼字”带来的“望文生义”,导致了许多冤假错案的发生。至此,人们会把这些因文字而引起的牢狱之祸统称为——文字狱。

文字狱始于春秋,到了明清时期开始泛滥。

我们知道,明清五百年间,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除了在酷刑上有一套金科玉律之外,就开始大兴文字狱,大肆诛杀无辜文士。对于文字狱,明朝《大明律》及清朝《大清律例》都没有明文规定,更没有规定与文字相关的罪名。但你如果触碰所谓的文字狱,一律按谋反罪论处,会被处以凌迟极刑,而且三代以内、同族十六岁以上男子全部斩首示众,其刑律之残酷,让人闻之色变、畏之如虎。

龚自珍《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二、文字狱——多少冤魂的控诉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的文字狱尤为“鼎盛”。

①明朝时期的文字狱。

A).明太祖时期。我们知道,太祖朱元璋是和尚皇帝,也是乞丐皇帝,朱元璋动辄以“文字犯禁”为由大肆诛杀文人。也许个中缘由大家也能猜出一二。因为朱元璋生于布衣、起于草莽,放过牛,做过和尚,甚至一度以乞讨为生,但凡古籍文献里有“秃”、“光”、“则”(古代与“贼”音近)等“敏感”字眼,朱元璋都会认为是对自己的讥讽,都要拿来兴师问罪。

赵翼《廿二史札记》记载,太祖对百官所上奏折,都作了专门的语言文字规定。当时许多人因为表笺文字而触犯了朱元璋的禁忌,而遭来杀身之祸,这就是洪武朝廷的表笺之祸。例如,林元亮、赵伯宁、林柏璟、蒋质等都冤死于文字狱。

B).朱棣时期。明成祖的时候,文字狱的发展又存在另外一种特点——“瓜蔓抄”,也可以被叫做“诛十族”。所谓的瓜蔓抄,意思就是以残酷的手段妄自牵引株连如瓜蔓。靖难之役以后,朱棣大肆屠戮建文旧臣。方孝孺一案就是典型的“瓜蔓抄”案件。方孝孺被车裂以后,朱棣一怒之下,把方孝孺同宗族873人全数诛杀。朱棣曾经许诺“天下读书的种子”不被灭,可心狠手辣的他,一时间却按捺不住心头之火。

②清朝时期的文字狱。

要说明朝的文字狱是风雨欲来风满楼,那么清朝的文字狱就是一场场血雨腥风。自清军入关以来,文字狱时有发生,但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浪。清朝文字狱的爆发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A).康熙时期。康熙大帝是清朝帝王当中比较圣明的天子,但发生在他主政期间的文字狱依然不少。典型的有《南山集》案、《明史》案和朱方旦案。其中《南山集》案为众人所熟知。书中记载了南明王朝的一些旧事,按照历来修史的惯例,前朝未亡,那么大清就不算正统。后来此事被人告发,株连数百人。

B).雍正时期。这个时期对文字狱处理基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残酷诛杀到思想洗脑。比较典型的案件是曾静、吕留良案。曾静非常钦佩吕留良的文章。一次,曾静找吕留良的学生一起探讨大清统治,他对清廷统治十分不满,一起商讨推翻清廷的办法。最后他带上书信,私下前往据说是宋朝岳武王后人的陕甘总督岳钟琪住处,没成想,两人很快被告发。按照大清律例,聚议谋反者,主犯会被当场凌迟处死。可雍正这次一改康熙的做法,他写了一本《大义觉密录》,书中记载的是,曾静对雍正皇帝的质问一一解答的条目。然后雍正叫曾静拿着此书游行各地,对大清统治进行宣扬和褒奖。此举不能说不绝。既体现了雍正的“宽宏大量”,又起到了正面宣传的效果。

C).乾隆时期。大清开国以来,文字狱的兴盛尤以乾隆时期最为疯狂和黑暗。这一时期,典型的案件当属震惊朝野的伪造孙嘉淦奏稿案。当时社会上密传一份所谓的孙嘉淦上疏稿,全文万言斥责乾隆不作为、失德。乾隆知道后龙颜大怒,下令通盘稽查。当时前后统计逮捕人员多达一千之众,所谓的主犯卢鲁结果被凌迟处死。还有比较典型的案件,如翰林院徐骏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沈德潜“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等等。这些因望文生义而产生的冤案不胜枚举。

三、文字狱——沉浮千年历史的烙印

仔细想来,在古代封建帝王家,一代君王,他们为了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为了永世称帝,当然不想听到于己“不和谐”的声音。不论是社会治安、政治边患还是文字词藻,一旦触犯龙威,皆不可存世。

文字狱的兴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世人,但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些事情是欲盖弥彰。不难看出,文字狱的出现,激化了社会矛盾,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还加速了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俗语"马放南山"的南山到底是哪座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有句大家非常熟悉的俗语:“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意思是天下已经太平,用不着刀枪剑戟了,收缴入仓库,战马也用不上了,放归山林。有个谜语就是关于这个俗语的,是打一地名或者人名,谜底放文章最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放南山”的南山到底是哪座山?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到历史中去,寻找这句话的来源。公元

  • 东吴背刺蜀汉为什么会被后世诟病 原因出现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对东吴与蜀汉本就是独立的政权,为何东吴背刺蜀汉会被后世诟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9年,关羽带着荆州的数万主力大军一路北上,在击败了曹魏将领乐进与文聘等人后,他的军队包围了襄阳与樊城,当时关羽主要进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将曹仁虽然算得上是曹魏铁壁,但由于此前

  • 嫪毐没有军功,是怎么被封为长信侯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秦国经过严苛的变法过后,就以军功作为封赏的前提,那么嫪毐没有军功,是怎么被封为长信侯的?这就要从秦始皇他母亲开始说起了。一、吕不韦是始作俑者。吕不韦在嫪毐这件事上,责任很大。为啥呢?早年赵姬是吕不韦的小妾,甚至传言还怀上了吕不韦的孩子,这孩子有可能就是秦始皇。吕不韦得知此事以后,便将赵姬送给

  • 只论单兵作战能力,哪位帝王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能打仗的皇帝挺多的,但是只论单兵作战能力,哪位帝王才是最厉害的?这个皇帝就是南朝宋国的开国之君刘裕,1个人追着数千人砍,还把人家打服了。一、街溜子是如何成为北府兵名将的?刘裕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候天下纷争不断,五胡乱华的局面还没有收场。刘裕他们家在东晋建立的时候,就跟着大部队衣冠南渡,到了南方

  • 李世民得位不正 对于李世民的评价为何那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得位不正,为什么还有那么高的评价?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先来说说李世民的得位不正,其实这一点相信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获得皇位,将他的父亲逼迫下台,当然史书上的说法是李渊主动让贤,但是这一点相信写史书的人都不会相信吧

  • 古代皇帝在赐死大臣的时候 大臣为何还要磕头谢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古代皇帝赐死还要谢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在古装剧里边,皇帝要赐死大臣的时候,大臣还要恭敬的谢谢皇帝,这点到底是为什么呢?皇帝都已经杀自己了,大臣为什么还要感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在古代赐死其实是一种优待。古代刑法那么多

  • 身为"汉初三杰"之一,为何张良的评价那么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张良,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的,身为“汉初三杰”之一,高祖刘邦对其更是称赞有加,被誉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韩国人,出生于宦官世家。先辈在韩国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祖父连任三朝宰相,父亲也是连任两朝宰相。独独到张良这一辈时,韩国国力衰弱,最终,在秦国的征讨下灭亡了。国破家亡后,张良后游走

  • 朱棣死后为什么秘不发丧 朱棣尸臭味又是怎么掩盖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对朱棣死后,为啥要秘不发丧?尸臭味如何掩盖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朱棣,都知道他是永乐大帝,名垂千古。但说起他死后秘不发丧的事情,知道的人估计不多。历史上最著名的秘不发丧的皇帝是秦始皇。原因是胡亥和赵高想要谋权篡位,那朱棣密不发桑又是什么原因?赵高用臭鲍鱼

  • 为什么崇祯要杀掉袁崇焕?袁崇焕勾结满人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崇祯要杀掉袁崇焕?袁崇焕勾结满人了吗?其实袁崇焕的罪名并不是勾结满人,据《明史》记载,朝中官员为袁崇焕议罪,罪名有“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两件。从这些罪名可以看出,明朝并没有判袁崇焕“卖国罪”:如果勾结满人、投降满人了,还“擅主和议”干什么?“和议”是敌我双方的事,难道还能自己跟自己“和议”

  • 汉献帝被迫退位后,为何没去找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分三国,其实真正分三国,还是要从曹丕逼汉献帝退位开始算起。那个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有一点叫人奇怪的是,刘备一生都打着兴复汉室的口号抗曹,那么在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之后,他为什么不去找他的刘皇叔刘备呢?真实原因道尽了这个帝王的无奈。蜀汉的人不管什么时候提起曹操,就骂人家曹操是汉贼。因为当时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