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朝代?有何特殊性?

隋朝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朝代?有何特殊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3 更新时间:2023/12/30 17:23:40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隋朝虽然仅仅只存在了37年,但是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隋朝这短短三十多年的历史,却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要想明白隋朝的历史意义,我们首先得简单回顾一下隋朝的历史。

公元581年,杨坚在长安登基,隋朝自此开国。杨坚原本是北周大将军杨忠的儿子,因为是北周宣宇文赟的岳父,所以得以掌握了实权。后来宇文赟病重的时候,本应率军南下灭陈的杨坚,篡改了宇文赟的诏书,留在京城辅政。宇文赟死后,杨坚辅佐自己的外孙子宇文阐做皇帝,自己做了大丞相。

然而此时的宇文阐,仅仅只有7岁而已,大权自然都掌握在杨坚手里。此后的两年里,杨坚不断铲除异己,巩固自身权位。两年之后,杨坚羽翼彻底丰满,终于逼迫自己的外孙子宇文阐禅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因为杨坚原本的封号,是随国公,所以建立的朝代,就应该叫做随朝。但是因为随有走的意思,不吉利,所以杨坚干脆选了一个谐音的‘隋’字,作为国号。

就这样,隋朝开国了。

隋朝刚建立的时候,控制的范围还仅仅只局限于原本北周的领土。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掌握在南陈政权手里。杨坚虽然有心直接南下灭陈,但是当时隋朝的实力却不足以如此。

一方面,杨坚刚刚登基,隋朝内部还有很多北周的旧臣,随时可能发动叛乱。杨坚需要用足够的力量和时间,去弹压这些北周旧臣,巩固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当时的南陈政权,实力还很强大,如果强攻的话,损失会很大。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隋朝的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突厥做邻居,牵制了隋朝大量的兵力,让隋朝无法全力南下灭陈。

于是,杨坚开始改换思路,登基之后,并未选择马上南下灭陈。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杨坚积极备战,整顿隋朝内部,进行各种改革。比如重新铸造统一的货币,重新统一各地的度量衡,鼓励商业发展。在杨坚的这一系列操作下,隋朝的国力开始迅速强大起来。

与此同时,杨坚采用了宰相高颎的策略,干扰南陈的农业生产,用各种手段消耗南陈的军事力量,让南陈政权持续衰落。

另外,在这几年当中,杨坚还把北方的突厥,当成了首先要解决的目标。在杨坚刚刚登基后,突厥原本想趁着中原内乱南下,却被杨坚给打了回来。击退突厥之后,杨坚采用了名将长孙晟的策略,对突厥施行分化打击的策略。

顺便多说一句,这位长孙晟,就是‘一箭双雕’这个典故的由来。而且,长孙晟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成了李世民的皇后,并且生下了唐高宗李治。

最终,在隋朝的强大攻势下,突厥彻底分裂成东突厥和西突厥,然后被隋朝暂时打服。

解决了北方的突厥,隋朝国力也已经足够强大。这个时候,杨坚开始准备统一全国了。

公元587年,在隋朝开国七年之后,杨坚废掉了西梁国号,将西梁国境,全部纳入隋朝的统治版图。西梁原本是南梁灭亡之后,北周扶持一些南梁皇室,在江陵地区建立的傀儡政权。隋朝开国之后,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接手了西梁。西梁本就是隋朝的附庸,所以这次灭亡,也没有引起任何动荡。

又过了一年之后,在彻底消化了西梁的地盘之后,杨坚派自己的次子杨广,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分三路大军,南下灭陈。在这次灭陈行动当中,隋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是刚刚成年的杨广,但实际上领兵的,是大将军杨素。在杨素的统领下,隋朝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攻入南陈都城建康,活捉了南陈皇帝陈叔宝

此后,在陈叔宝的诏令之下,其他尚未平定的南方地区,也都纷纷投降。就这样,在隋朝开国八年之后,隋朝终于彻底统一了天下,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中原地区数百年南北割据的局面。

统一天下之后,在杨坚的统治下,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进入了一段最强大的时期,后世史称开皇之治。隋朝统一天下之后,杨坚在全国推行‘均田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与此同时,杨坚减免赋税,轻徭役,在各地设置官办粮仓。开凿广通渠,极大的方便了关东地区的漕运。

在治理国内的同时,杨坚还不忘北方的突厥。此后,隋朝又两次向突厥开战,终于将昔日不可一世的强大突厥,彻底给打趴下了。经过杨坚数十年兢兢业业的治理,隋朝已经成为整个东亚地区,当之无愧的霸主。

但是,在隋朝国力蒸蒸日上的同时,杨坚本人,却因为继承人的问题,而时常感到头疼。

隋朝开国之后,杨坚的嫡长子杨勇,便被立为了太子。然而杨坚的次子杨广,却有着灭南陈的大功。杨广成年之后,也对太子之位产生了觊觎之心。在杨广的努力下,最终,杨坚最终还是决定,废掉了原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后来证明,这是杨坚一生当中,犯得最严重的一个错误。

公元604年,杨坚病重,杨广侍奉左右。据史书记载,杨坚病重期间,杨广曾调戏杨坚的妃子,导致杨坚产生了废黜杨广的念头。然而最终,就在杨坚产生这个念头之后,杨坚便突然暴毙。后世一直怀疑,是杨广弑杀了杨坚。

杨坚去世后,杨广登基为帝,史称隋炀帝

杨广登基之后,好大喜功,不顾隋朝国力是否能够承担,只想做作为的‘千古一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杨广在各地广修宫殿,方便自己外出巡游。开凿大运河,彻底沟通了南北水运体系。让南方的货物,可以通过漕运直接运输到北方。修造洛阳城,试图将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以此来避免传统关陇士族集团的掣肘。

另外,杨广还在杨坚改革的基础上,创立了科举制,彻底打破了以往纯粹由士族举荐做官的制度。科举制的诞生,对后世上千年的中国历史,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但是,杨广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操作,却极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国力,甚至让老百姓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而且,开创科举制、迁都洛阳这些事情,更是和传统关陇贵族集团的意愿,背道而驰,杨广也由此失去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

到了这个时候,隋朝已经是处于十分危险的边缘。然而对于隋朝的危险处境,杨广却依然无所顾忌,依然一意孤行。

大业七年,杨广从全国范围征兵,调集了上百万正规军队,以及数百万的后勤补给人员,组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征讨北方的高句丽。客观来说,杨广征讨高句丽的初衷是好的,因为当时的高句丽了,确实十分强大,时刻威胁着隋朝的边境安全。但问题是,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完全超出了隋朝国力承担的极限,让老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

于是,大业七年,山东人王薄首先起兵,拉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大幕。

虽然后方民变四起,但杨广依然一意孤行,执意去打高句丽。然而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隋军却因为杨广的指挥失利,一路惨败。数十万隋朝精锐,埋骨辽东。偏偏在这个时候,隋朝大贵族、杨素之子杨玄感,眼见各地民变四起,决心发动叛乱,对杨广取而代之。然而最终,杨玄感的这场叛乱,却以失败告终,最终被杨广镇压。

征讨高句丽的失败,再加上杨玄感起兵内讧,导致原本强大的隋朝精锐,近乎损失殆尽。到了这个时候,隋朝在各地的统治,已经开始摇摇欲坠起来。就连镇压各地的农民军,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面对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军起义,杨广此时也开始显得有些心灰意懒,再不复当年的雄心壮志。大业十二年,杨广带领十余万精锐,离开关中,前往江都地区,企图依靠还算稳固的南方,以备不测。在杨广看来,当时的农民军起义,主要以北方为主,南方则是相对平静。而隋朝在南方的统治,也还算稳固。依托南方建立割据政权的想法,或许是可行的。

但杨广的这个选择,则是从根本上断送了隋朝。因为杨广这次离开,几乎带走了关中地区最后一部分隋朝精锐。自此之后,关中地区就处于十分空虚的状态。而杨广麾下的士兵,因为大多是关中人,所以根本不愿跟杨广一起久居江都,纷纷开始叛逃。

而关中地区的空虚,则导致了很多关陇贵族,彻底抛弃了杨广。所以后来李渊起兵之后,才会一路轻松攻入长安,迅速控制整个关中地区。

到了大业十四年,隋朝在北方的统治,已经彻底瓦解,北方出现了李渊、薛举、李密、窦建德等诸多割据势力。南方也开始出现许多割据势力,让隋朝的统治彻底失效。直到这时,杨广依然一意孤行,丝毫不悔改自己的过错,反倒是沉迷于享乐。

大业十四年三月,杨广麾下的禁军,忽然发动叛乱,最后弑杀了杨广,立杨广的孙子杨浩为帝。在此之前,身在长安的李渊,同样立杨广的另一个孙子杨侑为帝。而在杨广死后,洛阳方面,也立了一个杨侗为帝。

但是没过多久之后,这三位小皇帝,都纷纷被杀,篡取了皇位。至此,隋朝也就彻底灭亡了。

从杨坚篡位登基,到杨广被杀失国,这期间虽然只过了仅仅37年的时间。但是隋朝统治的这37年里,却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改变。比如大运河的开凿,彻底凭水运沟通了南北,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而科举制的出现,则是打破了以往士族集团对上升通道的垄断,同时进一步加强的中央集权。

这两样创造性的改变,对中国的统一,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隋朝以前,中国分裂的时间和大一统的时间,几乎相当,甚至出现过南北朝这种长达数百年的割据分裂时期。但是在隋朝以后,唐宋元明清等几个朝代,几乎都是统一的时代居多,分裂的时代较短。

总之,隋朝虽然国祚短暂,但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的贡献,都是极其巨大的。虽然国祚很短,但这丝毫不影响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影响极大的大一统朝代。而隋朝的很多贡献,也为后来盛唐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惠妃与武则天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武惠妃与武则天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本该是金枝玉叶却被迫成长看到“武”这个姓氏,就不难想到,武惠妃与武则天及武家渊源深厚了。武惠妃的父亲是武攸止,武则天的堂侄,母亲出自弘农杨氏,名门望族出身。武攸止的哥哥是武攸暨,也就是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无疑,武惠妃所在的

  • 古代生活条件那么差 古代穷人都吃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生活水平低下,那时候的穷人每天都吃些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提高,大家在对食物的选择以及在对吃这件事情上面也开始有了很多要求。在我们父母辈的那一代也许都还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在那个时候人民都还是比较穷的

  • 汉武帝晚年多次派兵攻打匈奴 最后为何还是没有取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打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改变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多次派兵讨伐匈奴,并且取得了大胜,不仅收复河套地区,还占据了河西走廊,出现了“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廷”的情况。然而,这只是西汉、匈奴战争中的一个片段。到了汉武帝晚年,

  • 刘统勋是什么人?他和刘墉的关系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刘统勋是什么人?他和刘墉的关系如何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当初,刘统勋得到乾隆的提拔,接连晋升。适逢其母去世,于是刘统勋辞官回家守孝。等到守孝期满,刘统勋便回京任命,负责监察朝中大臣的言行举止。过了一段时间后,刘统勋就向乾隆上奏折,因为大学士张廷玉与尚书的言行有失。他说:“

  •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后,为何没有称皇帝而是自称西楚霸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元年,项羽在关中主持分封,分封了十八路诸侯,而后自号

  • 历史上能与董鄂妃平分宠爱的恪妃,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恪妃石氏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历史上能与董鄂妃平分宠爱的恪妃,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请听我详细道来。康熙六年顺治帝的恪妃石氏病逝,年仅27岁;康熙下旨停止上朝三天,并且让所有宗室成员穿戴素服三日,不准祭祀神明。按照寿康太妃博尔济吉

  • 首次起兵反抗董卓的是谁?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灵帝死后,胸怀治世理想的曹操再次出仕。正逢边章、韩遂叛乱,他被征为典军校尉。在大将军何进被太监集团设计杀死后,董卓入京掌握了朝政,没多久就行废立之事,引起了朝中群臣的不满。如今的曹操和青年时相比,成熟稳重了许多,政治上的见解和眼光也高明了不少。虽然董卓很器重他,但他一眼看出董卓的倒行逆施是祸国殃民之

  • 钟繇的两个儿子钟毓和钟会的关系怎么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钟繇的两个儿子钟毓和钟会的关系怎么样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但曹家兄弟却并不孤单,因为还有一对兄弟,也演绎出了兄弟相害这种事。这就是钟繇的两个儿子钟毓和钟会!弟弟钟会,由于有灭蜀之战,和企图造反雄霸西蜀的这两件事,所以知名度很高。所以哥哥钟毓,显然没法跟钟会比较了。但却并不

  • 刘邦的专业能力看上去并不强,为何能建立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被众人拥立为沛公之前,刘邦已经具有很成熟的政治手腕,也玩过几次政治了。太史公司马迁为汉高祖刘邦作的传记《高祖本纪》的叙

  • 董卓手下的人才有哪些?详解贾诩和李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手下的兵力原本并不多,只有廖廖几千人,然而他却利用这几千人成功的震慑住了当时所有的朝臣们,那么董卓手下的人才有哪些?两位谋士前面说道董卓有两个非常厉害的谋士,那么这两位谋士到底是谁呢?他们就是贾诩和李儒。那个时候放眼天下应该也找不到几个能超越他们两位的谋士,他们都是那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想要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