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康之变宋军为何会失败?原因是什么?

靖康之变宋军为何会失败?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70 更新时间:2023/12/10 22:02:48

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靖康之变”是历史上中原王朝最悲痛的一次大事件,北宋失败的原因也经常有人提出总结,从政治、外交、军事等等,各种层面进行分析,北宋被灭亡的原因当然有不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不过在小编看来,靖康年间的失败,唯一的主要因素就三个字:“不敢战”。

为啥这么说?因为北宋当时不是没有兵,北宋的情况和后世的明朝崇祯十七年不一样,明末崇祯朝灭亡时,北京城内是的的确确没有兵了,都被吃空饷吃掉了,而且因为财政的困难,也没法招兵,李自成兵临城下后,崇祯垂死挣扎时还在找大臣借钱,没钱只能被迫让太监去守城。

北宋就不一样,它是有养兵的习惯的,北宋一直执行的是“强干弱枝”的军事政策,集中主要军事力量在首都汴梁周围,在各种灾害年,为了不让没饭吃的老百姓造反,还专门有收留无地农民、流民等当兵的政策,因此,“冗兵”是北宋的一大特征,《水浒》里面的林冲不就是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即便八十万禁军的这个人数很夸张,打个折扣,四十万总还是有的,何况汴梁城内还有百万百姓,其中青壮也有数十万。金军能有多少?东、西两路军会合后不超过十五万人,这个人数包括了攻破太原后赶来支援的西路军。

金军不但人数占劣势,而且金军是攻城方,以汴梁城墙的周长,十五万金军想到四面攻打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北方民族的军队历来都不善于攻坚。汴梁城内有兵还有钱,也有完整的防御工事,这种状况可比明末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可就是因为“不敢战”导致金军进城,而“不敢战”却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高级军官经商,造成士兵全成为了为他们做事的打工仔,战斗力完全抛荒

北宋在国策上重文轻武,但并不是把武将不当人看,是允许他们过富裕生活的,在这上面,皇帝和文官集团都是鼓励的,巴不得武将们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日子。在这种暗示下,大多数高级军官都以捞钱为人生目标,经商之风盛起。

而且,北宋在宋真宗时期和北边强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份和平协定后,除了和西夏反复交战的西军外,汴梁城内的禁军士兵基本上没仗可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都被军官们借用,帮助他们做生意去了,时间一久,包括有权的文官、勋贵在内,也都借用士兵来充当劳动力。

权贵借用禁军士兵帮助自己经商持续了数十年,因为一直和平,没仗可打,朝廷高层也没在意,对于禁军士兵们来说,还能多少挣点外快贴补家用,在当时,汴梁城中的权贵家中要盖房子、修庄园,不是找专业泥瓦匠,而是找禁军来充当泥瓦匠,军士们的手艺还足够他们完成任务。

从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在画中,汴梁城的城墙周围,全是商铺,本来这些地方应该是军营的,这些商铺里面的店小二全是禁军士兵,应该由他们守卫的城墙上却连一个正经的守卫都没有,可见军备废弛如斯。

就连宋钦宗都不得不承认:“既到军门,惟以番直随从,服事手艺为业”,这就导致了当金军杀到汴梁城下时,禁军人数是有,但都已经被转化成了店小二、伙夫、车夫、绣工、织工等专业人才,就是没有军事人才,数十万禁军根本就没有了军队本应该有的战斗力。

金军几乎毫无抵挡的就进了汴梁城,以至于金军将领都很诧异地向被俘的宋朝官员询问:“闻南朝有兵80万,今在何处?”。宋朝官员回答全在各地充当守卫,其实大部分就在汴梁城周围,只不过他们的专业已经不是打仗,而是学好手艺,帮助权贵和自己赚钱。

第二:汴梁城中的两位皇帝太怂,宁愿花钱消灾,也不愿意抵抗

禁军的战斗力因为经商和高官慢待的原因日益低下,但人数还是有一定保证的,金军又不善于攻城,汴梁城作为北宋一百多年来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商业、文化中心,城墙的防御性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凭借百年来修筑的完整的防御工事,拿人堆也能把金兵给挡住。

金军第一次南下的时候,不就是受制于宋军的抵抗,才没能进城,可惜的是,当时主持汴梁防御的是主战派大臣李纲,但他在金军退兵后,马上就被宋钦宗给贬斥了,当金军第二次打来的时候,汴梁城中已经没有了敢站出来领导老爷兵们和老百姓上城抵抗的大臣。

而剩余的臣子全陪着两位皇帝被吓得瑟瑟发抖,只敢投降,不敢拼死一战,在这种情况下,有再多的兵也无用武之地,两位皇帝在危急时刻想到的不是用禁军士兵去抵抗,而是用道士去做法吓退金军,吓不走,就花钱赎身,只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金军在这一次会把他们一起带走,从而客死异乡。

在金军两次南下的过程中,除了汴梁城中的军士和百姓在李纲的率领下击败过金军的攻势,远在山西的太原,城中军队和百姓也曾牢牢的将金军拖在城下,不是因为宋军的战斗力高出金军,凭借的就是“敢战”两字,且守城战是以己之克敌之短。

所以,北宋能否留存,归根结底是要敢战,数十万禁军的战斗力被经商给消磨光了还不用绝望,还可以用民族大义、金钱激励、加官进爵等朝廷可以轻易变现的方式激发出来,可惜的是,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连胆子都没有了,领头羊惧战,全城百姓遭殃,北宋亡得不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芈月是楚国人,为什么为了秦国处处与楚国作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芈月一般指宣太后,宣太后,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战国时期秦国的太后芈月,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扶持自己的儿子当上了

  • 汉献帝承认刘备是皇叔吗 历史上有记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和刘备的关系。在汉献帝东归洛阳之后没多久就被曹操迎接到了许昌,而之后再由彻底的将汉献帝给软禁了起来。并且借助他的名义迅速发展壮大,并且逐渐统一了北方。而在此期间刘备也曾经有一段时间投靠的曹操的手下。刘备也只是在许昌呆了两年之后,也就背叛了曹操,投靠到袁绍那

  • 从贵族统治到精英统治,古代统治阶层是如何变更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疆域空前辽阔,接纳各国学习交流,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唐朝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接下来历史故

  • 夏侯惇有哪些功劳?为何曹操如何器重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夏侯惇有哪些功劳?为何曹操如何器重他?夏侯惇更大的功劳,不在战场在农田。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张邈叛曹,偌大的充州,只有鄄城、东阿、范县三座小城还在曹操名下。曹操大军匆忙回到充州,驻扎在鄄城,人要吃粮,马要喂草,消耗很大。单凭鄄城、东阿、范县三个小地方,又怎能满足供应?祸不单行,这

  • 官渡大战之后,曹操为何急着征讨乌桓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这是为了把袁绍残余势力彻底击溃,避免将来南征产生后顾之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官渡大战之后,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的统一公元200年,天下形势已经十分清晰,北方两强曹操和袁绍迅速爆发冲突。当时的袁绍,占据着冀、并、青、幽四州之地,实力强大、兵强马壮。处于劣势的曹操,处处小心谨

  • 邓艾本是荆州农夫,他是如何成为大将军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邓艾本是荆州农夫,他是如何成为大将军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志向非凡的农夫邓艾本是荆州人氏。当年曹操从刘琮手里顺利接管了荆州,但是遭遇赤壁战败后,曹操为了人力资源不被孙刘掠夺而去,就来了一次人口大迁徙。邓艾和大批荆州人口就这样被迁移到了汝南。从此,邓艾成了曹操屯田区的农民

  • 孙策的死到底和孙权有没有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孙策的死到底和孙权有没有关系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青梅煮酒时看走了眼的曹操此时着力于北方无力顾及孙策,于是就采取拉拢的对策:他让儿子曹彰娶了孙贲(孙策堂兄)的女儿,又把曹仁的女儿嫁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孙策有一点和他父亲孙坚很像,就是两人都是自恃武力,喜欢单独行动,孙坚已经为

  • 贾诩害死了曹操的爱子,为何自己还能善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曹操手下手下有很多厉害的谋士,不过其中有一位谋士曾经差点害死曹操,同时还导致自己的长子和爱将被杀。然而最不可思议的是,曹操如此多疑自私的人,为何到死都没有处置贾诩,反而死后还进了太庙接受供奉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说起来,贾诩曾经换过多个主子,贾诩起初侍奉董卓。董

  • 刘备一生借了很多东西,最有名的四次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一生借了很多东西,最有名的四次是什么?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详细解读一下。刘备在三国群雄是家底最次的,虽然自夸为皇室后裔,但现实处境就是草根。所以刘备就练就了一样本事:借东西。他一生借过的东西多了,但是最有名的有四次:第一次是借赵云。话说这刘备虽然根基薄,但是他口号却是诸侯中最响亮的,他要匡扶汉

  • 陈胜称王后命运如何?他的结局很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名为《陈涉世家》的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节选的课文到陈胜称王的时候就结束了,陈胜称王之后去哪了,为什么后来当皇帝的却是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