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莽为何要先后逼死自己的3个亲儿子呢?

王莽为何要先后逼死自己的3个亲儿子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4 更新时间:2023/12/12 23:11:09

王莽为何要先后逼死自己的3个亲儿子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逼死次子:权名利的转换

王莽避居南阳时,次子王获擅杀了一个家中奴婢。当时的社会,奴婢的地位非常低下。依据当时的汉律,主人只要提前向官府通报,处死奴婢就合法了。如果不提前打招呼就处死奴婢,处罚也不重。所以,王获之罪,无论如何都是罪不至死!

可是,王莽还是逼令王获自杀!这是一场权名利的交易。当时,汉哀帝即位,重用自己祖母、母亲的外戚势力以及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董贤,打压王家,王莽回到南阳封地。王莽仕途受挫,但他深知当时权力的本质。当时,要获得权力地位,主要有两个途径:1、组织的信任、提拔;2、良好的名声。

两汉时,社会对“德”崇尚到了极致。没有什么科举制度,所以,选拔官吏,靠的是“孝廉”。由于“天人感应”,因此,是否有天灾,取决于高官是否“德不配位”。王莽当时就是因为与天子的微妙关系而被迫回老家的,天子有意提拔自然是指望不上了。通过猎取好名声,以名换权,是他唯一的选择。

因此,在隐居南阳时期,王莽迫不及待地利用一切机会,制造轰动效应,获取好名声。当时的社会,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奴婢数量激增,奴婢问题已经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王莽以奴婢问题杀子,获得了社会有识之士和普通百姓的推崇和赞赏。

另一方面,当时的天子,重用的是与自己有“断袖之癖”的董贤,以及名声一般的祖母、母亲一系的外戚。天子重用者“德不配位”,王莽这种有德之人,天子居然不用!因此,王莽退隐的3年里,“吏民上书冤讼莽者以百数”,给汉帝制造了很大压力。

公元2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天人感应”,这是在位者“德不配位”呀!迫于舆论压力,天子被迫让王莽重返京师,王莽遂得以重回权力中心!其实,王莽退隐南阳期间,与3个侍女分别生下了3个子女!显然,王莽绝不是真正的“道德圣人”,他隐瞒与侍女所生子女,高调逼杀亲子,正是政治作秀,以求得以名换权!以权换利!

逼死长子:狗血引发的惨案,王莽不容触摸的底线

王莽回到长安不久,汉哀帝死了。王政君、王莽拥立了只有9岁的中山王刘衍为帝,是为汉平帝。但是,王莽为了防止汉哀帝重用自己家外戚的历史重现,不允许汉平帝的亲生母亲卫氏一起到长安陪伴天子。王莽的长子王宇,担心这样作将来会遭到报复,不利于王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白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为什么充满谜团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为什么充满谜团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李白的死因有三种说法,一是饮酒过度,醉死在宣城,二是病死,三是酒后失足落水溺死。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是盛唐时期成就最大的一位诗人,他自幼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在诗的风格上自由浪漫、飘逸

  • 刘彊身为长子,为何要主动辞去太子之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刘彊(qiáng)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长子,为皇后郭圣通所生。他是东汉王朝的皇储者,一向循规蹈矩,究竟为什么要主动请辞太子之位呢?历史上记载刘彊是因为母后被废而担心自己会受到牵连才主动请辞太子之位的。据《后汉书·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记载:“十七年而郭后废,彊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

  • 刘备在曹操手下时,为何曹操如此重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在曹操手下时,为何曹操如此重视他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正史中记载,在与袁绍争夺北方霸主之时,曹操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作为曹魏第一谋士的郭嘉亦认同曹操的这一观点,刘备身边两个万人敌的猛将也是让人忌惮的一个原因,但是这恰恰证明了刘备的优秀出众是盖不住的

  • 赵飞燕的减肥秘方有哪些?真的是因为仙人掌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赵飞燕的减肥秘方有哪些?真的是因为仙人掌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古代(除了唐朝)的审美大多都停留在以瘦为美的观念上,那时候的女子常被三纲五常而束缚住,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可就算这样她们也要将身材保持得纤瘦完美。在那个没有吸脂手术的年代,古代的女人们却掌握着一套尤为管用的

  • 为什么欧阳修会以包拯"素少学问"来指责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欧阳修会以包拯“素少学问”来指责他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欧阳修在《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中以素少学问来弹劾包拯。这也是后来很多人断章取义认为包拯“没有学问”甚至是“不学无术”,是被民间完全神话的人物,甚至还有人以

  • 清朝时期的太监数量相比明朝少了很多,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太监负责侍奉皇帝及其家族。在东汉、唐、明等朝代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皇宫内外使用太监达十万人之多,而清朝使用太监人数最多时不超过三千人,是清朝比明朝更注重人权吗?显然并不是,清朝在使用太监人数远少于明朝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在遏制太监

  • 古代科举高中之后 古人能够做多大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科举高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谈起考试,在今天来说很多人都可能觉得首推公务员考试和高考,比较这两个考试是决定广大学子前途命运的关键之路。公务员考试每年都是大热,竞争激烈,特别是很多热门岗位甚至是万里挑一,能够成功上岸的幸运儿除了必备的实力之外,还需要点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是为了取悦褒姒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真的是为了取悦褒姒吗?这个流传几千年的故事,可能只是古人杜撰而来,而并非事实,因为其中充满了种种疑点,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跟西周时代的社会结构不符合,如果一个国君可以为了取悦女人,而这么随意折腾诸侯,那需一个前提,就是:君主的权力发展到了足

  • 李炎在位期间,是如何整治朝廷腐败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李炎在位期间,是如何整治朝廷腐败的?关于会昌时期的廉政建设,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会昌元年(841年)十一月,御史台奏请调整京城文武百官及庶人丧葬事,以为官员大办丧事,难免借机变相受贿行贿,堕败政风,对此进行限制,无疑有助于政风的廉洁。唐代官俸不高,许多官吏的薪俸收入,尚不能养家糊

  • 诸葛瑾没打过什么胜仗,为何做到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魏国的高平陵事变后,咱们可以介绍下吴国的宫斗了。吴国的权力斗争相比魏国,毫不逊色,因为孙权作为裁判员亲自下场,导致吴国的权斗更加血腥,惨烈,孙权要对付的是谁呢?吴郡四姓!吴郡有四大豪族,人称“吴郡四姓”,分别是张氏(张温)、朱氏(朱据、朱桓)、陆氏(陆逊)、顾氏(顾雍)。世说新语中这样描述四姓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