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襄樊之战中关羽为何能水淹七军?是运气吗?

襄樊之战中关羽为何能水淹七军?是运气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73 更新时间:2023/12/26 9:37:15

襄樊之战中关羽为何能水淹七军?是运气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水淹七军,是关羽最后的高光时刻——如果不算刮骨疗毒。

这事情之所以能够成就,固然是关老爷及时发现战机所致。但是,从兵法而论,这种“以水佐攻”,无论难度还是对外在条件的依赖性都远远大于“以火佐攻”。

如果不是于禁犯下兵家大忌——“移七军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不屯于广易之地,而聚于罾口川险隘之处”,水淹七军的事情是很难完成的。

而于禁又是怎样犯下这样的大错误的呢?是不懂兵法吗?不可能,于禁是大将,跟随曹操征战三十年,无论军事素质还是作战经验都是上上之选,否则曹操不会在关羽北进攻势凌厉的时候,指名道姓把驰援樊城的重任交付与他。

问题出在于禁的心理状态上。他置大军安危于不顾,违反军事常识安排营寨,目的只有一个——“自领兵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使德不能进兵成功”。

这种心理状态的根源,还不仅仅是简单的嫉贤妒能。

这就牵涉到曹操在此次用兵的人事安排与战略指挥上发生的一系列失误了。

当然,派于禁为帅,原则上没什么问题。

但是,在庞德自告奋勇担任先锋,而且得到曹操肯定——“关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今遇令明,真劲敌也”——之后,董衡、董超基于“庞德不得已而降魏”“故主马超在蜀”“亲兄庞柔亦在西川为官”几项因素,向于禁作了使用庞德是“泼油救火”的分析。于禁对此分析坚信不疑,以至“连夜入府知曹操”。

客观地说,这些分析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当时谁也没想到庞德会对曹操那么忠心耿耿),否则不会连曹操也觉得确实是个问题,于是“即唤庞德至阶下,令纳下先锋印”。

经过庞德“免冠顿首,流血满面”的一番表白后,曹操算是消除了疑虑,用很到位的语言抚慰了庞德,益发激起庞德的忠心与壮志。这里做得也不错。

但问题在于,身为主将的于禁已经对先锋产生了如此的成见,从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看,这种合作已经有了明显的裂痕,隐藏着较大的祸患。

在于禁看来,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却没有被采纳。而且更重要的是,凭自己“三十年”追随的履历,竟然没有撼动刚刚投降没几天的“西羌一小卒”——这对于“老员工”是非常窝火的一件事体。

当然,于禁不敢对曹操发泄怨气,但是其不满就势必向着庞德而去——打压之心油然而生了。

于是,庞德“抬榇出征”的举动就产生了多重效应:曹操深感庞德忠勇,三军也会觉得先锋给力,但作为主帅的于禁,只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示威——打压之心益发坚定了。

其实这个时候换上张辽或者徐晃都可以,理由随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

而曹操做好了庞德一头的工作,欣喜于庞德的表现,却没有对这个出现“暗流”“管涌”的组合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整。

是没有察觉于禁心理发生的变化呢?是觉得这点事情不至于临阵换将?还是像关羽用潘濬一样,“今既差定,不必更改”(《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我们不得而知的同时,对这一点感到很大的疑惑,因为凭曹操的水平应该是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处理张辽与李典的关系就是例证——原因大概只有作者罗贯中先生知道了。

不管怎么说,这样一来,于禁就有想法、有理由、有条件拍住庞德了。

但是,有条件不等于条件充分。虽然于禁是主帅,是先锋庞德的上级,但想打压庞德,必须有一个合适而权威的理由,否则没法操作——总不能说人家奋勇杀敌不对吧?在人家眼看要成功的时候撤梯子,也得有个让人家没法反驳的说法吧?

就是说,于禁的心理,主观上已经造就了事情变坏的可能性,但是其客观条件不足又形成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障碍。

结果,墨菲定律在这里开始发挥作用了,“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不但曹操,而且连策谋深长的贾诩,都没有发现问题。当曹操大赞“庞德忠勇如此,孤何忧焉”的时候,贾诩来了一句“庞德恃血气之勇,欲与关某决死战,臣窃虑之”。

可以肯定贾诩绝对是好心好意说了这么一句话。曹操也非常赞赏,于是“急令人传旨戒庞德”。

问题是,在于禁特殊的心理条件下,贾诩以至曹操本来正确的举动完全变了味道,成了曹操完全没有想到的决策失误。

当听到“关某智勇双全”这六个字的时候,庞德仅仅表示了对关羽的不服,并没有意识到这对他意味着什么——曹操、贾诩都没有反应到的于禁心理,庞德更不会想到。

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虽然仅仅说了一句很正常的话“魏王之言,不可不从”,但于禁当时的内心几乎就是一个爆炸式的狂喜!喜大普奔!欣喜若狂!

于禁知道,这句话在曹操仅仅是个“稳定剂”,但对他于禁就是“尚方剑”,对庞德就是“紧箍咒”——这回有绝对充分的条件了,可以把这“西羌一小卒”拍得死死的!

顺便说一句,庞德那句“大王何重视关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曹操的确对关羽的水平有着一种与实际情况不尽相符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就影响了很多人,甚至影响了关羽本人,以至其认为“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

而事实证明庞德“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的话语并不完全是吹牛,一次交手之后,连关羽都承认“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如果不是有于禁在,庞德与关羽胜负输赢,真的难以预料。

当战场形势陡转——庞德射中关羽,很可能成就大功的时候,于禁立马鸣金收兵。面对庞德的质问,于禁胸有成竹,开始对曹操那句“智勇双全”进行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夸张、扩大、绝对化的演绎和诠释。

这句“智勇双全”用处可大了:

你庞德射中关羽,要追赶?不行,关羽中箭也是一计!别忘了,魏王说的,“关某智勇双全”啊!

你庞德“搦战十余日,无人出迎”,于是分析“眼见关公箭疮举发,不能动止;不若乘此机会,统七军一拥杀入寨中”?我于禁也知道这样“可救樊城之围”,一举成功。可是不行啊!谁知道关羽用的什么计策?别忘了,魏王说的,“关某智勇双全”啊!

你庞德“累欲动兵”?不行!干脆“移七军转过山口,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我于禁“自领兵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什么?这样你庞德“不能进兵成功”?那就对了!这也是为你好,别和关羽打仗,以免中计!别忘了,魏王说的,“关某智勇双全”啊!

曹操本人也没对关羽有过这么高的评价——这智谋简直比诸葛亮还厉害!

当然了,于禁自己也不会相信关羽智谋如此之高。他其实对关羽之智评价并不高,否则不会在“襄江水势甚急”的时候,把军马放在“城北十里山谷之内”——他心目中的关羽,连“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都想不到。成何明确提示“大军屯于川口,地势甚低”“倘江水泛涨,我军危矣”时,他的反应是“匹夫惑吾军心耶!再有多言者斩之!”——这会子他不提“智勇双全”了。

他只是在对付庞德时,把关羽抬高得漫无边际而已。

后边的事情就简单了。大水滔天,于禁“愿降”;那个说庞德不可靠的董衡、董超,这时提议投降,被庞德斩杀;庞德被生擒,“引颈受刑”。

于禁如愿以偿,庞德被拍死了;只是于禁自己也被拍死了。虽然关羽没有杀他,后来孙权还把他放了,但曹丕用了一个比较阴损的手法,把他活活臊死了——说起来也是应该的,这事魏文帝办得没毛病。

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活着回去的,向曹操报告一下于禁的所作所为——不仅是最后投降,还应该包括前面一系列关于“智勇双全”的操作,以及这一系列操作与“水淹七军”之间的关联。

不知道曹操慨叹“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也”(《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的时候,是否想到自己的决策失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真是因为鸡肋事件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曹操杀死杨秋之事,就得说到当时曹操曾经率领了几十万的大军,曾经攻打蜀国,但是最后因为刘备和诸葛亮,最终连吃败仗,只能退守到了汉江安营扎寨,而当时又面临了自己的粮草被张飞夺走的现象。所以不知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如果进攻的话,恐怕曹操会损失很多的将领,那么如果退兵的话,自己不远万里兴师动众的来到这里,

  • 李白的妹妹是个才女,为何名气那么低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的妹妹是个才女,为何名气那么低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李白的父亲叫李客,大概因为姓李,当地人因他是外来客,便叫他李客。李白出名以后很少提及他的父亲,李客其生平事迹也没有准确的史记记载。据后来的史学家研究,李白的父亲很可能与李渊是一个祖先。李客始终过着隐逸生活。从李白后来

  • 岳飞去世75年后,岳家后人竟与秦家后人联手抗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岳飞和秦桧一个是忠臣名将,一个是奸臣卖国,有句俗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岳飞去世75年之后,岳家后人竟与秦家后人联手抗金。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金宣宗完颜珣命太子完颜守绪率军围攻南宋蕲州(现今湖北黄冈蕲春县蕲州镇),宋宁宗召集群臣商议启用何人去

  • 董卓的西凉骑兵数量有多少呢?实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的西凉骑兵数量有多少呢?实力有多强?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东汉末年,董卓的西凉铁骑让众多诸侯闻风丧胆,之后更是有马超的西凉军,西凉军民风彪悍,悍不畏死。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那到底董卓旗下有多少西凉军,而这样的西凉军又有多少呢?先说说这董卓进京,据说带兵20W,一举拿下

  •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为何混的那么惨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为何混的那么惨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莽废除皇帝篡汉称帝,并且改西汉为新朝,而刘秀兄弟在南阳起兵,当时称帝的是西汉的宗室刘玄,他有绿林军做靠山,人多势众,所以刘秀也效力在刘玄的麾下,对于这个新生的政权,王莽绝对不会放过,是新朝

  • 历史上的董卓是怎样的人?和演义中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董卓是怎样的人?和演义中有何不同?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比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曹操是个中性人物,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是个大智大勇的英雄人物。可到了罗贯中笔下,曹操就是一个大坏蛋。因为罗贯中写的是小说,要有正派反派,为了突出刘备对汉朝的忠心,必须把曹操描写成大奸

  • 曹操之所以能战胜袁绍,是靠的郭嘉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之所以能战胜袁绍,是靠的郭嘉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郭嘉为曹操提出“公有十胜,绍有十败”的论断,从政治、法律、军事、个人性格、心胸韬略等方面全面对比了曹操和袁绍,得出一个结论,曹袁绍虽然兵多将广,但必败,曹操虽然兵少,但必胜。果不其然,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最大

  • 曹仁是实力如何?他是曹操的第一将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曹仁是实力如何?他是曹操的第一将领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三国演义》里曹操有句评价曹仁的话:“曹子孝世间福将”,但翻阅整本《三国演义》,曹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却是相当平凡,既没有吕布那样骁勇,又没有吕蒙奇袭南郡那样的赫赫战功,何来“世间福将”之称呢?不会是一向以知人善任著称

  • 探索吕雉的一生,她为什么祸害刘邦的子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吕后年轻时,应该是挺漂亮的。可能不光是漂亮,还会比较有气质。要不

  • 狐偃对晋文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重耳之前命不好,虽然出身高贵但是颠沛流离,那么狐偃对晋文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这其实是因为狐偃是重耳团队里很重要的人物,他给重耳出谋划策,一直兢兢业业保护了重耳19年。一、骊姬想要杀死重耳,狐偃护送重耳出逃骊姬不满太子申生可以继承国君之位,经常向晋献公说太子申生的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