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和唐朝都远征大漠 两者的最后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汉朝和唐朝都远征大漠 两者的最后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55 更新时间:2023/12/23 16:31:50

还不知道:唐朝远征大漠的读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尚武的两个朝,汉朝和唐朝以武德充沛著称。他们都对大漠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大漠之外的其他地方,也被他们的武力所席卷。然而,二者的承受力似乎不一样。唐朝几乎一直在打仗,但是并没有什么经济压力;而汉武帝打了几场仗之后,整个国家经济都凋敝了。

搞得汉武帝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诏。

为什么同样是大规模的远征,汉武帝的远征模式与唐朝如此不同?唐朝为什么可以不花钱就打出同样的效果来呢?

之所以二者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两者有着非大的区别,尤其是在远征的细节上,他们二者存在着非常多的不一样,导致最终的战争结果不一样。

首先,唐朝出兵规模远小于汉朝。汉朝为了远征匈奴,常常一次性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配合数万骑兵的,还有数十万的步兵。这些步兵用来保障骑兵的后勤补给,必要时刻也可以参加战斗。

而唐朝远征的规模远没有这么多,唐朝正规军总人数也就几十万,根本不像汉朝这样动辄调集几十万大军远征。唐朝喜欢用少量精锐骑兵突袭敌军,比如,靖以3000骑兵就几乎灭掉了东突厥。

由于调兵规模的不一样,导致了二者的花销完全不一样。

那么,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唐朝可以出动少量兵力就征服强大的对手,而汉武帝却要动那么大的阵仗呢?汉武帝就不能像唐朝一样,出动少量兵力来远征吗?这样岂不是可以大大减少经济消耗?

并不是汉武帝不想这么做,而是他不能这么做。

汉朝和唐朝的征兵制度不一样。唐朝采取的是募兵制,其主力都是专门招募的职业军人,甚至祖上几代人都是带兵打仗的;而汉朝采用的是征兵制,也就是什么时候需要打仗了,就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民去参军。

一个是职业军人,一个是农民,二者战斗力肯定有区别。虽然汉朝农民其实也挺会打仗的,因为当时汉人基本上个个都武德充沛,但毕竟比职业武士还是要差些的。

当然,如果汉武帝优势大,他可以用少量兵力突袭敌军,但是汉武帝当时的情况优势不大,容不得他在战场上遭遇多次失败。

自汉朝建立以来,汉军在对匈奴的战争当中,基本上都处于劣势。或者即便是有优势,但是最终的结局都是汉朝克制忍让。所以,汉朝高层不想打仗,打仗是汉武帝自己一个人撑起来的想法。

马邑之谋,汉武帝想要用计谋灭掉匈奴,以此减少对百姓的消耗。

但是,由于马邑之谋的失败,朝堂上的主和派对主战派大肆报复,几个积极主张对匈奴开战的人,全部都在战后被处理了。可想而知,如果汉武帝再对匈奴打几个败仗,不仅仅主战派的将领要被杀,对匈战争整个名声都会臭掉。

主和派会直接宣称,匈奴不可战胜,不如臣服他们。如果继续战争,那就是劳民伤财。

所以汉武帝不能允许自己失败,每一次出击就必须全力以赴、全面碾压,以打出汉朝的威风和气势来,同样也要打烂主和派的阻拦。

而唐朝不一样,唐朝对突厥并没有这么恐惧。唐朝将领基本上都是隋朝旧臣,当年隋朝把突厥玩得明明白白的,都是他们参与的。尽管唐初国力不足,但他们在心理上并不害怕突厥。而且,唐朝背后主要是关陇集团,他们本身就是军事集团,好战是第一属性。

所以唐太宗没有主和派之困,可以想怎么打就这么打,就算是出了点儿事情,也不会动摇整个对突厥的战略意志。

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别,使得二者最终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唐朝几乎越打越富强,而汉武帝则打得国困民疲惫。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有什么原因,导致汉武帝比唐朝打得更艰难吗?欢迎大家讨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贾诩一生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被人叫做"毒士"?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贾诩是一位杰出的谋士,此生所献的计策无一例失败,同时他还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可以说他是汉末三国时期里,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才,但为什么这样的人才被称为“毒士”呢?原因就在于他的计谋虽然有用,但是都太阴险了,登不上大雅之堂。历史上的贾诩虽然才华横溢,却不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 徐州有哪些特殊?为何曹操非要拿下此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徐州有哪些特殊?为何曹操非要拿下此地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曹操喜提汉献帝一枚,从此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新生活。大局稳定之后他想起了关于徐州的新仇旧恨:首先陶谦纵兵杀害其父其弟及一干家眷,其次刘备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徐州,最后偷老家的吕布陈宫也逃到了徐州,这些原因混合在一

  • 虞姬一直跟在项羽身边,有没有诞下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虞姬(?-公元前202年),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据《史记》记载,虞姬是项羽的宠妃,很可能是项羽最宠爱的妃子,“常幸从”三个字就能说明虞姬在项羽心中的分量了,“常”就

  • 秦始皇死后他的后代都是什么样的下场?为何会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子女。但是后来,因为一些意外的发生,导致秦始皇很有可能‘

  • 苏麻喇姑出身贫寒,为何在皇宫的地位却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苏麻喇姑出身贫寒,为何在皇宫的地位却很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在古代的皇宫里,宫女和太监是地位最地下的,每天做着繁重的工作,尽心尽力的伺候着皇上和妃子们,如果做错了一点小事,轻则谩骂、殴打,重则就可能丢掉性命。但是在清朝,却有这么一位宫女,虽然出身很贫寒,但是在皇宫的地位却

  • 诸葛瑾能力平平,为何孙权如此重用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望不及弟弟诸葛亮,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诸葛瑾也并非碌碌之辈,一路做到了东吴大将军的位置,而诸葛瑾一生带兵打仗,除了跟随吕蒙有一次躺赢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输了,孙权为何还如此重用他呢?带兵必败的诸葛瑾诸葛瑾带兵天分属实不高,但运气好,第一次就参与了吕蒙袭击荆州的军事行动,混了战功,

  • 埃及和赫梯的和平条约真的实现了和平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约公元前1269年,埃及和赫梯的和平条约规定:双方实现永久和平,“永远不再发生敌对”,永远保持“美好的和平和美好的兄弟关系”;双方实行军事互助,共同防御任何入侵之敌;双方承诺不得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并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和约包括一个序言、九个条款以及一些说明性文件,主要的条款为:1、双方同意缔结永久性

  • 清朝宫女出宫后没人要吗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宫女出宫之后,古人为何没有娶宫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朝规定,少女长到13或者是14岁,内务府就有登记造册,之后,一系列的面试,最后才能进宫作宫女。等宫女到了26岁左右,就会放出宫,古人为什么不愿意娶宫女呢?首先,我们先说年龄问题,古代女

  • 雍正登基之夜没有守灵而是返回潜邸 雍正是想要谋杀邬思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雍正登基之夜,为何匆匆返回潜邸?到底是不是为了诛杀邬思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看《雍正王朝》的朋友,时常会为一个问题而争论:雍正帝胤禛在登基之夜,没有在康熙身边守灵,而是连夜返回潜邸,到底是不是为了诛杀阴诡谋士邬思道?认为雍正是为了杀人灭口的依据大概有三点:

  • 冒顿单于杀父代立的计谋,是否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冒顿单于(?~前174年),挛鞮氏,匈奴族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而自立。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末,群雄逐鹿中原,后来是项羽和刘邦两大势力对垒,刘邦最终在垓下击败项羽,登上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