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琅琊诸葛氏曾经有多辉煌?为什么后来没落了?

琅琊诸葛氏曾经有多辉煌?为什么后来没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81 更新时间:2024/1/16 13:20:30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琅琊诸葛氏,这个家族曾经非常的辉煌,那么他们为什么后来没落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在《出师表》中,武侯谦称自己为“布衣”。实际上,在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没有一官半职确实不假,但是如果你要是把他真当成卧龙岗上一个种地的,那就真是小看他了。

诸葛亮,出身于琅琊诸葛氏,其先祖可以追溯到汉元帝年间的司隶校尉诸葛丰。琅琊诸葛氏在当时应该是一支大族,但到了诸葛亮父亲这一支,则确实显得有些衰微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最高不过泰山郡丞,并且早早就离开人世;而承担抚养诸葛亮及其弟弟诸葛均责任的叔父诸葛玄也仅仅做到豫章太守这样的职位,还是靠着依附后来称帝的袁术的关系。

因此,对于早年失孤、跟着叔父从山东一路辗转流连到荆州的诸葛亮来说,他成年之前确实没过过几年好日子。但是,从他能迎娶名士黄承彦之女、荆州豪族蔡氏的外孙女黄月英来看,他的背景也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诸葛玄到荆州不久后就病逝了,彻底没人管了的诸葛亮就带着兄弟诸葛均一起在南阳种田。而此时年长诸葛亮七岁的长兄诸葛瑾却已经成为了另一个早早就没了父亲的人的座上宾——孙策去世后不久,诸葛瑾就被孙权的姐夫推荐给了孙权,并成为了孙权的长史。

就这样,诸葛珪的三个儿子里,老大在孙权那当着秘书,老二和老三在刘表那当着农民,这种情况维系了七年,直到那个命中注定之人第三次敲开了卧龙岗的那扇柴扉。

在隆中,诸葛亮用一席话彻底征服了飘零半生的刘备,并为他指明了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而他所提出的“横跨荆、益”以图谋中原的战略,也在十二年后差一点点就能获得实现——如果没有吕蒙的背刺的话。

襄樊之战的先胜后败,以及荆州全域的拱手让人,让本来已经陷入危机的孙刘关系彻底破裂。而作为刘备集团核心人物的兄长,诸葛瑾自然也在夷陵之战前被推上了江东的风口浪尖。几乎所有人都在质疑,诸葛瑾是否会成为刘备在江东的内应。

面对下面的议论,孙权选择了支持诸葛瑾,他公开表示:“我和子瑜(诸葛瑾字)之间是过命的交情(‘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不会负我,一如我不会负子瑜。当年诸葛亮来劝我联合抗曹时,我就曾想把他挖过来,子瑜跟我说:‘我弟弟是不会背叛刘备的,就像我也不会背叛您一样。’”

但是,话虽然这么说,孙权终究还是没有像襄樊之战那样把诸葛瑾派到一线去,而是在战争结束、吴蜀复通的时候才派他去镇守公安。此后的诸葛瑾一路平平稳稳地做官,既没有建立不世之功,也没有在孙吴数次内斗中被波及。赤乌四年(公元241年),诸葛瑾以大将军衔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诸葛瑾去世前七年,那位比他小七岁的二弟已经在五丈原溘然长逝。相比于诸葛瑾平稳的一生,诸葛亮自二十七岁出山以来就一直在操劳:出山不久,就在败军之中奉命出使东吴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后,他又担任了刘备集团的总后勤官,先后主持了荆州和蜀中的工作;而在夷陵惨败后,他再次奉命于危难之际,承担了整个蜀汉的重任。此后,他燃烧了自己生命最后的十一年,只为不负那个人从卧龙岗到白帝城的托付。

诸葛兄弟的先后辞世,代表着这一代诸葛氏的落幕;而他们的儿子们,却又在许多年后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诸葛亮去世时,独子诸葛瞻才七岁。这个年纪便失去了父亲,是很难指望他从诸葛亮那里学习到什么东西的。因此,尽管蜀汉百姓都对这位年轻的武乡侯寄予厚望,他却实在有些盛名难副。然而,当邓艾偷渡阴平,与诸葛瞻在绵竹决战时,这位年仅三十七岁的武侯兼驸马,却展现出了极有血性的一面:

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瞻长子尚,与瞻俱没。华阳国志曰: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乃驰赴魏军而死。——《三国志-诸葛亮传》

至今,成都的武侯祠里仍然矗立着诸葛瞻父子的塑像。他们和诸葛亮一起,向每一个来到成都的人们诉说着诸葛氏的故事,并共同成为了忠义的化身。

然而诸葛瞻远在江东的几位堂兄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作为军人,他们不仅没能在战场上建立功业,甚至连为国死战的机会也没有,便被灭了三族。

诸葛瑾之长子诸葛恪,极其聪明,甚至有过于父亲和叔父。但是他的缺点也就出在这里:他太聪明了,聪明得像是只有一点小聪明。史书上大段记载了他在当时孙吴高层宴会上以“才思敏捷”打动孙权的例子,却也留下了另一条记录:

初入官场的诸葛恪被派了个管理军粮的差使。这本是一件不足为怪的人事任命,却惊动了诸葛恪的二叔,甚至专门在给陆逊的信中请求陆逊向孙权建言给诸葛恪调岗,因其“性疏”。这一事,与日后诸葛瑾对诸葛恪的评价“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一起,预示了诸葛恪的结局。

孙权驾崩前,拜诸葛恪为辅政大臣,并赋予了他近乎当年诸葛亮的权力。诸葛恪上台后,也确实在江北打了几个胜仗;在胜利的刺激下,诸葛恪又马不停蹄地联络姜维,准备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北伐。

公元253年,诸葛恪率二十万人进攻合肥新城,同时姜维也在西线率数万人进攻南安。这是诸葛亮去世后,吴蜀两国规模最大的北伐行动。然而,已经逐渐过渡到司马师时代的曹魏顶住了这一次进攻,姜维部因粮草耗尽而撤退,而诸葛恪则伤亡过半,被迫退兵。

在战场上没捞到好处的诸葛恪已经是天怒人怨,却还要在政治上继续树立威信。回朝以后,他越来越骄横,终于惹得另一位辅政大臣、宗室孙峻不满。最终,诸葛恪在孙峻和皇帝孙亮的共同设计下被族灭。诸葛瑾这一支,在江东就此被斩草除根。

诸葛恪被灭族后十年,诸葛瞻和长子战死,次子诸葛京大约是由于年龄小的缘故留在了成都,和刘禅一起成为了俘虏,后来在西晋做到了江州刺史。而诸葛京以后,就再难找到有关诸葛武侯这一支诸葛氏的记载了。

相比于诸葛瑾兄弟及其后嗣,他们的一位族弟、留在北方的诸葛诞,虽然在三国时期的影响力并没有二位族兄大,但是他的后嗣却深刻地影响了后世。

诸葛诞也出身于琅琊诸葛氏,尽管其父亲是谁不得而知,但是从他早年就能以尚书郎的身份进入官场、且与夏侯玄等洛阳名士交好,名列“四聪八达”的背景来看,应该也是个高级官二代。只不过好景不长,不久他就和自己的官二代朋友们一起被对这些人深恶痛绝的魏明帝曹叡给免官了。

曹叡死后,夏侯玄等人复起,诸葛诞也跟着一起沾光,到扬州前线去打孙吴去了。而这一任免也无意中救了诸葛诞一命:当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诸葛诞由于不在京城且手握兵权,不仅没有因为与夏侯玄有交情而受牵连,反而被司马懿引为奥援;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甚至更加信任诸葛诞,并拜其为征东大将军、封侯三千五百户。

跟随着司马师,诸葛诞先后参与平定了在曹魏淮南地区发生的王凌和毌丘俭叛乱。而在平定毌丘俭叛乱的过程中,司马师眼珠迸裂,不久后就死在了洛阳,其弟司马昭继承了他的事业。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远在扬州的诸葛诞,并促成了他的反叛。

诸葛诞长期盘踞淮南,和王凌等人本来是同事关系。当王凌们纷纷被平定后,诸葛诞也不免自危起来;而老领导司马师的死则加重了诸葛诞的疑虑。当刚上台的司马昭就要求诸葛诞离开淮南赴洛阳就任时,便彻底逼反了心不自安的诸葛诞了。

诸葛诞的叛乱,和之前王凌、毌丘俭的叛乱合称“淮南三叛”。史书上说他们是心怀曹魏而反抗司马氏专政,其实并非如此:以诸葛诞为例,他要是真的心怀曹氏,就不会在司马师还在世时甘当其爪牙了。所谓淮南三叛,说到底不过是拥军在魏吴一线的军阀自重已经威胁到司马氏,从而引起的战争而已。

因此,诸葛诞的结局便也不奇怪:很快,他就在司马昭的大军合围下一败涂地,被擒杀后夷灭三族。至此,三国时代名噪一时的诸葛家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并在数年后的绵竹上演了一曲绝唱。

但是,诸葛诞有一个女儿逃脱了灭族之祸,她就是司马昭的弟弟、后获封琅琊王的司马伷的妻子。这位司马伷后来作为晋军首领接受了孙皓的投降,并且诞育了一个孙子:司马睿。换言之,东晋的开国皇帝,是诸葛诞的曾外孙;维系了百余年的东晋王朝的皇帝,身上都有诸葛诞的血脉。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三国以后,诸葛氏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连封侯拜相的也很难列举出来。但是,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曾有一位绝顶天才,甘愿为了一句承诺和未竟的理想,心甘情愿燃尽自己,照亮未明的道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力如何?最后为何会输给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力如何?最后为何会输给秦国?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赵国的骑兵虽然很强,但和后世相比,赵国的骑兵战法,还处于很粗浅的状态,并没有真正发挥出骑兵的作战能力。不管是战法战术,还是武器装备,亦或者是大家对于骑兵的理解,都远比不上后世那些让人闻风丧胆的骑兵军团。比如赫赫有名的

  • 刘备非常爱惜人才,那么他有哪些错过的贤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非常爱惜人才,那么他有哪些错过的贤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十分长于用人,广纳天下贤士。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孔明。他的一生辛苦劳累,享受过半时辉煌,但霸业终未成。他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开疆辟土,少不得人马。他虽收

  • 公孙燕为何能成为曹蜀吴之外的另外一股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燕为何能成为曹蜀吴之外的另外一股势力?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时在魏、蜀、吴之外还有第四个割据政权:公孙燕。那么公孙燕在三国时是如何建立与灭亡的呢一,公孙度经营辽东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死,子刘辩即位。大将军何进想要铲除宦官,其妹何太后反对,他便密

  • 用来监察百官的台谏制度,为何成了奸臣的工具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时期出现过一种特殊的监察、谏言系统,这个制度适用于选拔官员、议论政事、监察百官等各个方面,能对君权和相权都拥有监察权力,是一套极为完善的监察系统。然而这个系统最终却最终沦为奸臣打压异己、陷害忠良的工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台谏制

  • 萧何本是沛县主吏掾,为什么推举社会地位不如他的刘邦做头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而刘邦在举事前做过的最高官阶也不过是泗水亭长。主吏椽的地位比亭长高,但后来萧何却主动居于人下,推举刘邦做头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一句话,叫形势比人强。还有一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萧何就是那个懂得形势

  • 邓艾的真实兵力是多少?真的只是两千残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邓艾的真实兵力是多少?真的只是两千残兵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艾乃先令子邓忠引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器具,凡遇峻危之处,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行。艾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行百余里,又选三千兵下寨。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巅

  • 如果项羽回到江东而不是自刎,能改写历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五年,汉王刘邦召集齐王韩信、梁王英布、将军刘贾等诸侯

  • 蔡国为何会因为一个公主导致最后被灭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蔡国是很“菜”的国家,位于河南的上蔡一带。中原有几十个小国家,比如管、蔡、霍、鲁、卫、毛等等,当初分封时,是很神气的,大都是西周王族家门的子弟(全都是姬姓)才能分到这样的好地方。但是这点土地,他们越来越守不住了。反倒是分封得远的异姓国家,比如齐国、楚国、越国、秦国等等,地盘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强。中

  • 历史上的董卓是怎么死的?真是吕布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董卓是怎么死的?真是吕布杀的吗?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他在距长安200多里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城堡名叫郿坞,城堡的城墙又高又厚,他把从人们那里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和粮食都储藏起来,就只是说粮食这一项就是30年都吃不完,郿坞建成后董卓得意洋洋地对人们说:“如果重大事件能实现,世界就是

  • 刘邦为什么纳女婿的小妾为妃?是因为喜爱美色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八年,刘邦在返回都城长安的路上经过赵国,在赵王张敖的家中做客,张敖把自己的小妾献给了刘邦,刘邦并未推辞,直接纳张敖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