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经纵横战国的墨子,为何会迅速消失?

曾经纵横战国的墨子,为何会迅速消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30 更新时间:2023/12/6 19:00:21

战国百家争鸣,法家儒家各学派掐得欢,但要论其中最为奇特的力量,却当属墨家。

倘若翻看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各类史料,墨家在诸子百家中,似乎只是个简单的名字。有关他们的记录,总是简短几笔。但如果从这些简略的记载里透视进去,却会惊讶的发现,战国时代绝大多数的大事件,似乎都与这“简单”的墨家,有着剪不断的联系。甚至在战国历史走的很多关口,正是这个学派,不停迸发出神秘的力量。

更叫现代人惊叹的是,记录了墨家言行理论的宝典《墨经》,在两千年前时,就集合了“小孔成像”“重力运动”“杠杆理论”等科学原理,仅以学术意义论,堪称领先当时一个时代。后世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多少划时代的发明与经典工程,都可以从《墨经》中找到源头。这个特立独行的学派,虽然在后世被不停的遮盖,但这一切,却依然是遮不住的风采。

为什么,这样一个充满华彩的学派,却在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如星光般掠过,然后就默默隐去了踪迹?这一切,都要先说说墨家的创始人:墨子

一:神秘色彩的墨家

比起神秘色彩的墨家来,墨子的身份,至今也惹来争论。这位战国时代的通才,其学说曾与儒家比肩,又称“显学”。以《史记》的记载,他是国贵族后人,但近代以来,也有外籍专家来凑热闹,说他是印度人。争到如此激烈,却因一个不争事实:墨子,是一个思维领先于当时时代的人。

墨子,名翟。虽然是贵族后裔,但墨子出生时,他的家庭已早破落,出身平民的他,曾做过牧童与木工,然后从青年时代起游历各地,拜入儒学门下,却终于摇身成了叛逆者:他不但一生都在与儒家辩论,更拉起奇特队伍:他的弟子多达数百人,主要由城市平民和自耕农组成,成员称为“墨者”,有着严格到极致的纪律,甚至“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比起同时代的“学派”们,这个队伍,每一个都如同战士。

而比起墨子那收了后世无数膝盖的科学思想,墨子在当时更引起震撼的,当属他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每一个,对于征战杀伐成习惯的战国时代,都是耳目一新。他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战争,崇尚节俭,甚至不会有音乐乱人心智的世界。为了这个世界,墨子的一生都在布道,甚至带领着墨家的子弟,投入一次次战斗,用战斗的方式去制止战争。墨家,也从此成为了战国时代,极为知名的战斗团体。

甚至,在墨子的身后,追求“兼爱”的墨家,更是介入到战国时代的各种纷争里去,更不停被秦楚各大国的政客们所利用。尽管如此,墨家子弟赴汤蹈火的精神,依然演绎出无数激动人心的故事。更有人认定,这些慷慨赴难的“墨者”,就是中国儒家精神的源头。

那么,为什么如此别样的墨子,乃至他的学派,会在接下来的数千年岁月里,默默隐于历史?或许,只要看看墨子与儒家的辩论,就能更明白。

二:墨子与儒家的分歧

身为昔日儒家的一员,墨子与儒家的分歧,究竟在处?

首先一个,就是“天命”,比起儒家的相关思想来,墨家主张“非命”,即不相信命运,富贵与贫贱更不是上天注定,而是“强必贵”“强必饱”“强必暖”。门第贵族组成的秩序,就此被“非命”打的粉碎。而从“非命”引申开来的,就是墨子的“尚贤”主张,所谓统治者,应当由老百姓来选择他们心目中的“贤”。甚至“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也就是说,哪怕是手工业者与农民,只要有才能,就应当被推举。

而更颠覆的是,“尚贤”论连统治者也没有“放过”。所谓高高在上的天子,在墨子看来,也可以“选择天下贤者,立以为天子”。各级官员可以“尚贤”,天子也可以“尚贤”,这新颖的主张,俨然挑战着当时的等级制度,因此也收获了荀子的“差评”:慢差等。

而比起这一类颠覆理念的政治主张来,墨子与儒家更对立的,还有他“三表法”的哲学理念。在认识事物的问题上,墨子提出了“三表”观念:即历史经验,所见所闻,国家百姓利益。任何一件事物,都要以这样的标准来考评。诸子百家种种政治主张,面对这“三表”,自然常见针尖对麦芒。

而在墨子的身后,后期的墨家,更把墨子的“三表”论进一步深化:在事物的论证上,墨家发展出了“或、假、效、辟、侔、援、推”七个推理模式,也就是通过假设,比喻,推理,类比等方法,获取事物的真相。这全新的思维模式,对于后世两千年中华明的发展,都是悄然的助推。

然而,放在两千年前,这样的墨家,却注定不会被统治者接受。比起儒家的理念来,墨家恰恰站在了君王统治的对立面。特别是当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建立后,“独尊儒术”成为了主流,墨家的空间,自然也越来越狭窄。

而比起这样的边缘化来,墨子的科学思想,却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里,恒久闪烁着光芒:他的宇宙观念,“极限”“切面”的数学观点,还有对于“作用力”等物理理念的探索,影响都无比深远。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学,确实沿着墨子的道路在走。尽管墨家的思想,在战国之后逐渐隐没,但其科学的火花,依然不停照亮前路。

标签: 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康熙的第一位母妃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威名赫赫的一位帝王,被有些史学家称为“千古一帝”,关于她的母亲,人们却知之甚少。康熙实际上有两位母亲,第一位是他的嫡母,即顺治的继后孝惠章皇后,第二位是他的生母,即孝康章皇后。除此之外,顺治后宫中的其他妃嫔都算是康熙的母妃了,那么,康熙第一位母妃究竟是谁呢?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

  • 清朝唯一享受皇帝待遇的妃子,却被乾隆无情抛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辉发那拉氏,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辉发那拉氏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清朝历代皇帝登基时,有一项礼仪是祭告山川帝陵,这项礼仪是帝王专有的待遇,然而,清朝有几位皇后在册立时也享受了这一待遇,第一位享受祭告山川帝陵待遇的皇后是雍正帝元配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令人

  • 铁木真势力逐渐强大,克烈部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克烈部,宋朝,历史解密

    塔塔儿族从此受到了金朝皇帝的器重。但是,这器重并没有给塔塔儿部族带来好处,只是作战的时候常常调他们的士兵去配合。时间一长,塔塔儿人觉得附属于金朝很不合算,于是跟金朝翻了脸,在一次作战后,塔塔儿人在金兵回师的时候,抢掠了金兵的不少财物。金朝的皇帝非常愤怒,派大将完颜襄兴兵问罪。这完颜襄老谋深算,他知道

  • 世界上最大的黑帮——罗斯切尔德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美国,黑帮,历史解密

    据说二战时期摩根财团是由一个处于暗处的家族所扶持的,而这个家族不仅是隐形的富豪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帮,它一个在合法外衣下操纵整个美元经济的家族,那就是罗斯切尔德家族。下面就一起具体来了解下吧!世界上最大的黑帮——罗斯切尔德家族罗斯切尔德家族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古老家族,也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

  • 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后半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曹操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几乎人尽皆知,但是,这个只是上句话,还有下半句,而这下半句才是重点,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这后半句?话说,曹操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叫做曹冲,可是天妒英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树大招风,引来祸端,他不会收敛,太过于锋芒毕露了),至于谁是凶手?像曹

  • 刘裕举兵北伐势如破竹,却偏偏长安得而复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裕,南朝,历史解密

    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四大古都之一,秦汉、隋唐都以此地为都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也是关中地区的核心城市,自古帝王的必争之地。公元316年,长安陷落,西晋宣告灭亡,长安城落入胡人手中。东晋成为偏安政权,再也无力称霸中原,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刘裕。“宋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

  • 揭秘:明朝潘季驯如何治理黄河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潘季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槐溪村(今湖州常溪村)人。明朝最为著名的水利专家。然而绝大多数人对于这位伟大的水利专家的生平没有多少了解,下文我们就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待。潘季驯雕像潘季驯出身自具有官宦背景的家庭。父亲名为潘夔,母亲是刑部尚书闵珪之女。潘季驯排行老四,之前还有三

  • 如果老皇帝走了, 太子登基做皇帝,会怎么处置他这些小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皇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三百六十行,最舒服,最享受的职业,非皇帝莫属。但是人总有一死,如果老皇帝走了, 太子登基做皇帝,会怎么处置他这些小妈?千百年来的大臣们思来想去, 最终是想到了一些方案,如果皇帝驾崩,那么嫔妃之类的基本上会出家,让她们进入一些寺庙,念经念咒,守寡一生。皇帝老儿驾崩之后,很多妃子都是皇帝生前的人

  • 揭秘:关宁铁骑到底存不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关宁铁骑,明朝,历史解密

    每当谈论明末清初的历史时,很多人便会想到“关宁铁骑”。在后人的印象中,关宁铁骑承担着抗清的重任,是一只特别能打的军队,从“铁骑”的命名,可知这是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骑兵部队。但很遗憾,在历史上这是一支并不存在的军队,纯属民间的虚构。“关宁铁骑”只存在于野史说它不存在,是因为明军当时的编制内没有一支专以“

  • 古代皇帝结婚的时候只有十三四岁,他们是怎么知道男女之事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结婚,秦朝,历史解密

    中国宫中男子的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18岁,大多数是在13岁至17岁之间,几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都已临幸过女人,有着熟练的经验,有的甚至已经生儿育女。西晋的痴愚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做太子的时候,13岁时结婚,在司马衷结婚之前,他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派后宫才人谢玖前往东宫,以身教导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