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义是谁?如何评价赵匡义?

赵匡义是谁?如何评价赵匡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399 更新时间:2023/12/21 5:57:44

[摘要]:赵匡义是谁?如何评价赵匡义?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赵光义是明君吗?为什么?赵光义不行,比他哥哥赵匡胤差远了。历史上谈起宋太宗赵光义,往往都在怀疑其得位的手段不正当,认为他这个皇位是抢来的。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享...赵光义完成统一大业,为何感觉后世对其功绩鲜为人知,对其评价不高?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并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他顶多算是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至于统一大业,终大宋(包含北宋、南宋)一朝都不算是统一的王朝。为

从前一提到大一统,国人就连连感叹,说始皇威武霸气,汉高功绩千秋,连隋文帝都能成为千古一帝,可是偏偏漏掉赵光义。

赵光义,赵匡义是也,宋太祖弟,为避讳改为赵光义,反正他改过名字不少,记得住的就是赵光义。

说起宋朝皇帝,形容他们的都是“软”、“和亲”、“纳贡”、“杀功臣”等等字眼,说起来也有点儿冤,开国几位皇帝没有点儿将才哪个朝代能长久,宋朝也一样,太祖赵匡胤不能忽视,太宗也就更不能了,因为相对于太祖建国的功绩,太宗统一的功绩其实还要大一些的。

赵光义历史上夸的人少,骂的人多,大概是因为三个原因:

一,他疑似谋害兄长篡位,也就是所谓的“斧声烛影”;

二,准备不足就去征辽朝,两次惨败还纳贡;

三,实际上“重文轻武”的实施者,给后世所有人种下了宋朝“有钱但是软”的印象。

说“斧声烛影”和他有关系,这个确实有些证据,主要还是在史书里。

宋朝最主要的史书《宋史·太祖本纪》只说“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几乎没提继承人问题,而《宋史纪事本末》中却详细提到了太祖驾崩前的情况:“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

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既皇帝位,改名炅。”

这一段史料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生病中的太祖召见了当时还是晋王的赵光义,并屏退了侍候的下人,对他嘱咐后事,外人都听不见里面在说什么,但是远远能够看到蜡烛下的人影,他们看到赵光义离开了座位,有推辞避让的样子,而太祖则拿着配搭的小斧子(宫廷的小配件)对晋王大声说“好好地完成这件事”。

第二天清晨太祖驾崩,皇后宋氏见到晋王,对他说:“我们母子(宋皇后和太祖子赵德芳),就拜托你照顾了”,晋王则哭着回答:“我会保你们富贵,不要担心”。

到甲寅月(农历二月到惊蛰),晋王赵光义继位,改名为赵炅。

可以看到当时太祖太宗身边没有其他人,服侍的人都在外面,看到的情形都是“大概”的样子,而两人通过烛光反映出来的样子非常的奇怪,让人产生了一些怀疑。

而仁宗时期的野史《续湘山野录》记载的更加详细:

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

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这段描写和《宋史纪事本末》的情节相似类似,只是加上了事情发生前太祖太宗喝了酒的背景。

这个版本的在民间流传很广,特别是其中的语句将一些关键的点,都是直接形容,而不是如《宋史纪事本末》里外人远处看到的模糊场景,这就形成了“斧声烛影”的传说。

针对“斧声烛影”的千古之谜,后世不论官修还是民间,都有很多说法,有的基于赵光义继位后迫害其弟,不按照朝堂规程着急修改年号,以及幽禁太祖次子等等行为,认定他有谋兄篡位之嫌;

《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则认为那就是一次比较平常的布置后事,而且有金匮之盟(历史君会在近期为大家揭秘),太宗继位本来就是太后和太宗的约定,不会有什么谋杀,太祖只是突然暴毙等等。

因为大家众说纷纭,又没有确凿的支撑某一方的证据,而野史的可信度又比较低,因此历史君认为,按官修史书记载太宗继位就可以,没必要深究。

“斧声烛影”实际上给宋太宗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是的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总感觉“碌碌无为”,其实不然,两败辽朝确实没有辩解的余地,但是“统一中原”的功绩,是确实不能抹杀的。

宋太宗在大量分封太祖子女及旧部后,将自己的属臣逐步提拔成为政权的中枢,在稳固帝位后,继续开始统一中原的战争。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在宋朝的政治压力下,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相继向宋廷纳土归降。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正月,宋太宗先派大将潘美等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后来又在二月率军亲征,在围攻过程中又击败北汉求自辽朝的援兵,终于结束了自唐末黄巢之乱以来近九十年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统全国。宋朝也经历两位皇帝的努力,重新实现了中原统一。

统一中原的宋太宗当然也还是招了骂,他不顾部队疲惫给养难以为继,对辽朝北伐,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愿望落空,自己负伤,惨败而归,在历史君看来,让宋朝步兵在华北平坦开阔的地方面对辽朝铁骑,实在也不是什么高明的策略,这个锅宋太宗是想甩也甩不掉的。

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特别是评价历史进程有标杆作用的古代帝王时,也应该拥有一个全面客观地评价体系。

首先要有放在当时的条件下评价的习惯,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唯物史观,不能随意“穿越”,提出什么“关公战秦琼”的奇怪问题。

当然,一定要充分通过史料去将原本的碎片拼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物,也要分析和感受他们的情绪和话语,使得一个原有的模糊的形象变得生动起来。

这样才能变成一个懂历史,也会讲历史的人。

关于“赵匡义是谁?如何评价赵匡义?”的问题

赵光义是明君吗?为什么?

赵光义不行,比他哥哥赵匡胤差远了。历史上谈起宋太宗赵光义,往往都在怀疑其得位的手段不正当,认为他这个皇位是抢来的。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享...

赵光义完成统一大业,为何感觉后世对其功绩鲜为人知,对其评价不高?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宋太宗赵光义并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他顶多算是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至于统一大业,终大宋(包含北宋、南宋)一朝都不算是统一的王朝。为...

如何评价宋英宗赵曙?

仁宗去世后,要举行盛大葬礼,仁宗为国、为民操劳几十年,仁德宽厚、功绩斐然,本应厚葬。作为继任者的赵曙,本应参加仁宗的葬礼,而赵曙称病就是不去参加。父...如。

大家对宋太宗这个人怎么评价?算不算明主?

提到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很多历史发烧友对他的评价是“摇头”。宋太宗在高粱河战败后坐驴车逃命这件事更是成为了不少历史票友眼中的“笑料”。那么,宋太宗。

为什么说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历史上的第一伪君子?

说到宋太宗赵光义其实小编对这个人其实不认识的,但是小编也去了解了一哈这个人的一些情况,他竟然这么厉害把北汉给灭了,几乎是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了,但是却有的...

宋赵光义在位几年?

在位21年。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主宋太祖赵匡胤的胞弟。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

赵光义对赵匡胤的评价?

赵匡胤算是千古英雄,一代雄主,救世大侠。而赵光义要得到这个称号比较勉强,除非有证据说明烛影斧声是真实存在的话。如果中原还不能统一,迟早被新兴的契丹灭。

赵匡胤兄弟赵光义成为君主后,是如何对待24岁的皇后嫂子的?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时50岁,他当时的第三任妻子宋皇后年仅24岁,宋皇后与赵匡胤可谓是老夫少妻。而继承赵匡胤皇位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当时已经37岁,其实赵光义继位。

《大宋宫词》卢多逊称赵光义为太宗有何不妥?正确的称呼是什么?

《大宋宫词》中卢多逊称赵光义为太宗,这是很低级的历史错误。太祖、太宗的叫法是皇帝的庙号,都是对已故皇帝的尊称。对于还在世的皇帝,没人知道他死后会有一...

赵光义对于小周后的美色是不是垂涎三尺?

李煜很宠爱大周后的妹妹周氏,在四年之后就立其为皇后。不过,李煜是著名的花鸟天子,与后世的宋徽宗几乎一模一样。他身为国君却酷爱文学,对于政事毫无兴趣。...

标签: 太宗太祖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南宋不愿收复故土缘于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南宋,宋朝

    [摘要]:南宋不愿收复故土缘于民间反对的声音太大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金朝灭亡后,南宋收复失地了吗?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说的不对,南宋联蒙灭金是有南宋的苦衷的,南宋朝廷不傻,联金灭辽的惨剧刚过一百多年,南宋是不会重蹈覆辙的。早在蒙古刚刚崛起的时候...南宋是没有实力统一北方,还是南宋的皇帝不想统一

  • 北宋都城汴京有多繁华?北宋繁荣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汴梁,都城

    [摘要]:北宋都城汴京有多繁华?北宋繁荣的表现?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说一说北宋都城汴京商业和市民生活状况北宋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出现了一系列的市场,市民生活也从之前简单的男耕女织提升了一个程次北宋时期的开封到底是什么样的,究竟有多发达呢?开封,在当时宋代也叫汴京,是处于一个非常繁荣,是其他

  • 赵普“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祖,杯酒释兵权,赵匡胤

    [摘要]:赵普“杯酒释兵权”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请详细解释一下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含义及其历史背景?词目杯酒释兵权发音bēijiǔshìbīngquán释义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什么?收其精兵“

  • 宋仁宗的权力约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仁宗,真宗

    [摘要]:宋仁宗的权力约束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宋仁宗在历史上是怎样的存在?在位期间有哪些功绩?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王夫之《宋论》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论能力,他不...商。宋仁宗为何不能随便给后宫嫔妃加薪?宋仁宗赵祯

  • 明朝人过年:男女老幼戴金箔纸饰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刻纸,装修,金箔

    [摘要]:明朝人过年:男女老幼戴金箔纸饰物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家装金箔用什么样的好?要什么价格-设计本有问必答其实一般的都是可以的,一般就350左右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黄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两(31.25克)纯金可锤成万分之一毫米厚、面积为。火龙象征什么?因火龙表演独具特色,永兴

  • 东京汴梁,七朝古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京,古都,汴梁

    [摘要]:东京汴梁,七朝古都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东京和汴梁有什么区别?汴梁是开封在宋元明时代的称呼。当时开封称东京,有时也指洛阳。与之相应的是西京—长安,今西安。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东京和汴梁有什么区别?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

  • 元朝“苏武”:死忠于元朝的汉人郝经为何受人尊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匈奴,单于,苏武

    [摘要]:元朝“苏武”:死忠于元朝的汉人郝经为何受人尊崇?是一段元朝历史的历史,效忠蒙元的金国汉人算汉奸吗?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是两回事。虽然这两者有时候会有比较大的交集,乃至重叠,但有时候却是完全分离的。这关键就取决于汉人建立的中原政权能否完成传统的汉人聚居。介绍一位中外历史上具有与苏武相似精神的人

  • 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宰相 – 王安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丞相,北宋,王安石

    [摘要]: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宰相–王安石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有哪些?谢谢邀请,首先宰相(或者丞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是所有为官者及文人都想得到的官职。最早在商代的时候,就有“相”这一官职。其后几千年,宰相一职官名...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为何却被史书评为北宋的“奸

  • 康熙第七子胤祐简介,胤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爱新觉罗,雍正

    [摘要]:康熙第七子胤祐简介,胤祐最后结局如何?是一段清朝历史的历史,康熙第七子胤祐是个怎样的人?皇七子淳度亲王允祐,庶妃戴佳氏所出,身有残疾。康熙三十七年,封多罗贝勒,四十八年晋多罗淳郡王,雍正元年晋和硕淳亲王。雍正八年卒。他的资料很少,雍正曾诏。康熙的排行五六七的儿子的结局如何?康熙第五子胤祺、

  • 蔡襄主持建造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泉州,洛阳,石桥

    [摘要]:蔡襄主持建造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是一段宋朝历史的历史,洛阳桥跨江还是跨海?是跨海桥。洛阳桥,又称“万安桥”,是中国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位于福建泉州东北洛阳江上的洛阳桥是由宋代官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