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问鼎中原的典故有何而来?

问鼎中原的典故有何而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921 更新时间:2023/12/9 15:13:04

鼎,沉默无语的鼎,就这样见证历史的兴替,同时,也默默注视着某些人,冷眼旁观他们对于权力的窥视和贪婪,这其中有宵小之辈,也有乱世枭雄,不管是什么人,他们都对那代表权力的鼎,垂涎三尺,想要占为己有。

关于“问鼎”的传说,我听过不止一次,《左传》中就有过这样的故事,楚庄为了“伐陆浑之戎”,来到了洛阳,在周天子的境内检阅部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此机会,便想窥视国家的宝器,向王孙满询问周鼎的大小和轻重。

楚庄王的意图是很明确的,他对于自己很自信,大有欲取周朝天下,取而代之的想法,结果,王孙满言辞斥责,称:“在德不在鼎”。他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让楚王自此断了想要谋夺周朝天下的念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在王孙满的严辞拒绝下,楚王最终无功而返,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自此以后,“问鼎”这个词,也成了欲谋取天下的代名词。

鼎,是何等重要的东西,又是何等尊贵的东西,“问”一下尚且不行,更何况是“染指”呢。当年子公在得不到机会品尝大夫鼋的时候,愤而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他所在乎的,并不是一块小小的鼋肉,而是因为对自己竟然被忽视,没有收到邀请而愤怒。以鼎来烹调的食物,不仅仅只是食物而已,那是一种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迁移,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却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显赫、尊贵、盛大,这些词语,都是“鼎”的代名词,问鼎中原、鼎足而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这样的词汇,都足以证明,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看着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我突然想起了历史课本上曾经看见过的一张图片,那上面照着的,恐怕是眼前的这个鼎的老祖先吧,那是后母戊大方鼎,也被人称为司母戊鼎,据说,它是现存的最大的商代青铜器,是商王为了纪念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我想问问我眼前的这个鼎,不知道它是否认得那后母戊大方鼎,或许,它们曾经在阴暗、冰冷的地下见过吧。我想问问它,那规模浩大的殷商王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和鼎埋葬在一起的,是不是都是无穷的欲望,和鼎躺在一起的,是尊贵无比的王族之人,还是低贱而平庸的奴隶呢?

曾经在历史书上看见过殉葬者的坑墓的照片,那些殉葬的奴隶,以白骨的姿态,杂乱地躺在一起,他们的姿势是那样狰狞,远比青铜大鼎上铸造的魑魅魍魉要狰狞百倍。考古人员在他们的头顶上走过,叹息着几千年前的残暴。

在这些人中间,应该会有铸造鼎的匠人吧,肯定会有的,因为,那些王公贵族,不可能自己去铸造那些宝器啊。他们干的活,应该算是粗活吧,可是,这却是精细到美轮美奂的粗活,看那鼎上的每一个图案,那每一个漩涡状的花纹,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渗透着他们的汗水。

我又抬起头,看了看眼前的这尊鼎,这昂然耸立的大鼎,器宇轩昂地站着,鼎啊,鼎,你可知道,是谁赋予你如此神圣的地位吗?是那些王吗?

不,如果没有那些无名的匠人,就算是黄帝、夏禹这样才华横溢的王者,也无法将他们头脑中想象的鼎,变成现实中的庞然大物。我宁愿相信,给鼎一个身体,让它们能够昂然挺立的,是那些普通的匠人;给鼎一个灵魂,让它们能经受得起岁月沧桑剥蚀的,还是那些普通的匠人。

标签: 问鼎中原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刘邦不杀异姓王,汉朝会不会沦为第二个春秋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我想答案是很有可能,当然还有一部分可能会再来一次楚汉争霸的局面,因为经过秦朝的洗礼之后,大家对于集权的渴望会更加明显,一旦形成诸侯林立的局面,吞并也会更加激烈,非常有可能很快就只剩下两三个有实力问鼎天下的诸侯。总之,这些异姓王在刘邦活着的时候,或许还会收敛一点,等刘邦死了,他们的后代也继承王位了,肯

  • 揭秘:清王朝养一个八旗子弟要花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明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常常会因为统治者的民族不同而被后世拿来比较。在灭亡的原因上,二者不尽相同。明朝亡与内忧外患,并且还有各种自然灾害,清朝则是在列强的入侵下加速了灭亡。但仔细分析之后会发现,在二者众多灭亡的原因中,有一点是非常相识的——都养了一群“吸血鬼”。明末的吸血鬼就是

  • 自尽前崇祯留下的遗诏是什么?暗示明朝灭亡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崇祯,明朝,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同时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性格多疑,刻薄寡恩,尽管如此,崇祯却赢得了后世人的普通同情,人们大多认为他不该是个亡国之君。为什么这么说呢?崇祯是非常勤政的。这比他的前任好得太多。根据史料记载,朱由检同志二十多岁就已经有白头发,眼角长鱼尾纹,“鸡鸣而

  • 李鸿章丢弃一地方,有人用5千万两白银收回,如今是中国聚宝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鸿章,历史解密

    清朝在1875年的时候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危机,在东南沿海地区,刚刚经历过改革的日本,已经等不及想要入侵我国的台湾了。在西北方,又有阿古柏带着军队进攻天山南北,最关键的是还有沙俄和英国支持他们。就在这个时候,沙俄还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分走了中国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所以清朝当时外部危机很是严重。在

  • 皇帝意外喜欢上了弟媳妇,弟弟不堪受辱竟然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顺治,清朝,历史解密

    俗话说得好: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这句话在历史上是非常受用,在尤其是在战场上,古代时期,三妻四妾的现象是非常盛行的,很多男子在外建功立业,更加看重的是兄弟情义,女子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但是在皇室家族中,却是例外,皇帝坐拥天下之位后,想着就是贪图享乐,享受皇权带来的快乐。有这样一位皇帝,后宫美女如云

  • 萧道成父子怎么崛起的?袁顗庸才竟领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袁顗,南北朝,历史解密

    刘宋张永、萧道成率领官军与寻阳方面的薛索儿大战,大破薛索儿的军队,薛索儿退守到石梁,粮食吃光了,大军溃散,薛索儿投奔乐平,被申令孙的儿子申孝叔所杀。(申令孙是被薛索儿所斩杀)薛安都的儿子薛道智逃往合肥,到裴季之处投降,傅灵越逃到淮水之西,被朝廷武卫将军王广之活捉,押送给刘勔。刘勔指责他叛逆,傅灵越说

  • 历史上的梅长苏真的存在吗 他的历史原型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梅长苏,陈庆之,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梅长苏存在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琅琊版》热播后,梅长苏的形象深入人心。这种儒雅文弱,却智勇过人、满腹韬略的人才,其实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这个人就是梅长苏的原型,陈庆之。陈庆之生活简朴,基本上只穿素衣,而且身体文弱,甚至拉不开一般的弓

  • 古时候押送犯人流放路途遥远,为什么还有人抢着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要知道,流放的历史,已经几千年,说是古代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几种法律惩戒方式亦不为过。甚至不论是文人,还是道家,亦都对其不喜之情溢于言表,如:《汉书》:“ 仲舒 下吏, 夏侯 囚执, 眭孟 诛戮,李寻流放,此学者之大戒也。”《抱朴子》:“君必度能而授者,备乎覆餗之败,臣必量才而受者,故无流放之祸。”那么

  • 诸葛亮北伐时期,明明是魏国占据优势,为什么诸葛亮还要不断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国表面上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是却始终处于被动防御态势,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魏国虽然有绝对优势,但是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吴蜀在诸葛亮秉政之后就又重新建立了联盟关系,首尾相应,两国在北伐时相互策应。所以,魏国需要同时在荆州,江淮和关中三个战场进行防御,魏国的优势还没有大到同时在三个战场

  • 五虎上将真的有小说中的那样神乎其神吗 为何说四虎上将更加适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蜀汉,五虎上将,历史解密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提及刘备的手下名将时,首屈一指的当属勇猛威武的五虎上将。刘备在平定益州之后,开始对底下将领进行册封,先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册封“五虎上将”。但是这个被《三国演义》导演吹嘘得神乎其神的“五虎上将”在历史上被没有存在过,或者说“四虎上将”更合适。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