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小仪凤门,钩沉一座城

小小仪凤门,钩沉一座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064 更新时间:2023/12/23 22:15:21

“很多年来,仪凤门都是南京的北大门……出了仪凤门这后门,是长江边,官员们北上,军队出征,都要走这个城门。”这是小说家叶兆言在新作《仪凤之门》中对南京仪凤门的一段表述。仪凤门在其中成为一双见证历史风云际会的眼睛,阅览着城市变迁和人物悲喜命运。该作首发于《收获》,后由人民学出版社推出单行本。日前,全国2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南京,纵论《仪凤之门》以会成为叶兆言从“秦淮河视角”到“长江视角”的转折之作,又何以被誉为其长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以仪凤门为基点,勾勒城市历史变迁

要了解叶兆言笔下的《仪凤之门》,得先从现实中的仪凤门说起。

明南京城墙有十三座城门,仪凤门正是其中之一;它夹在两山之间,一边是狮子山,一边是绣球山;其功能在当时完全是纯军事的,镇守着明南京城北大门。

明迁都北京后,仪凤门一度被堵了起来,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时任两江总张之洞重修仪凤门,还修了名噪一时的“江宁大马路”。“江宁大马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官家出钱修筑的“现代化”公路,从江边下关码头出发,穿过仪凤门进入南京城,循着旧石板路直抵两江总督衙门,并与城南最热闹的夫子庙联系在了一起。仪凤门的重修完工和“江宁大马路”的修筑,同时为南京下关开埠做了准备。仪凤门后被改名为“兴中门”。

正如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汪兴国所言,在当代文坛上,叶兆言一直以先锋的姿态、突破自我的勇气和创新精神为批评家和读者所称道,不断给我们带来阅读的惊喜。在张之洞重修仪凤门一百多年后,叶兆言在南京的居所离长江又近了一些,滚滚长江,成为他进入南京历史年轮的又一扇窗口,《仪凤之门》即聚焦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的历史,书写南京在其中承担的命运。主人公杨逵和他一道拉车的兄弟水根、冯亦雄等,以各自的方式卷入动荡的时代中。杨逵先是稀里糊涂地加入了反抗清廷的革命,又稳稳抓住了下关开埠繁荣的契机,一跃而成为商界名流。从懵懂无知的少年到穷途末路的中年,他涉足革命、商界、政坛,好似时代的宠儿,又为时代付出了代价。

在历史性细节中感知时代人物命运

第一所女子学校、第一条大马路、第一列城市轨道列车、第一座砖混大楼……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眼里,叶兆言所呈现的大时代、大视野,其中的人和事,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靠背后几十年扎实的积累。

“为什么南京第一条最有名的大马路,不叫南京大马路,叫‘江宁大马路’呢……将近三百年的清代,江宁就是南京,南京就是江宁。”“从下关进城,可以选择通往市区的小火车,也可以乘坐泰马车公司的马车。”“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有史以来首次用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博览会,前后共有二十多万中外人士参观。借鉴的模板是万国博览会,也就是后来的‘世博会’……”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刚看来,《仪凤之门》有着城市地理学的意义,是城市的历史再现,尤其是读了《南京传》后再来看《仪凤之门》,就会明显感受到小说里不断穿插南京的历史和景观。历史小说为了追求史料的准确性有时候会被史料压垮,但叶兆言的小说一方面建立在历史材料之上,另一方面是用文学想象去建构,是两者共同完成和再造的结果。

“历史有时候会记录一些冰冷的数字和朝代的更迭,背后的记忆、文化和日常生活,附着在小说上才能被人触摸、感受和铭记。”与此同时,书中流淌着的诸多真实的细节,让人在不经意中收获到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认为,史感的建立对于确立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形象非常重要,比如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杨逵并非主体性特别强的个体,很多时候是被历史潮流和日常生活的惯性推着往前走,而实证的真实被还原到历史场景当中,对读者的触动会更深切一些。

叶兆言对南京历史的熟悉,是刻到骨子里去了,“小说里有一些历史性细节,需要作家对历史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南京大学教授彬彬说。

实现南京书写在地理空间上的转移

《收获》主编程永新一开始就注意到,叶兆言以往的南京书写多着墨于秦淮、玄武湖、莫愁湖,但在《仪凤之门》里,他将笔墨转移到了长江。

在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看来,仪凤门无疑寄寓着南京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叶兆言选择它作为“历史见证物”,背后别具深意。“依托这扇仪凤门,叶兆言得以在中国现代化的路线图上,审视南京之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说。

据叶兆言介绍,他以前并不了解仪凤门,对仪凤门开始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是在前几年写《南京传》的时候,并促使他对南京与长江的关系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理论上,南京虎踞龙盘、雄视江左,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长江城市,但就历朝历代老百姓的体验而言,长江恢弘、神秘又危险,这也就决定了以前南京人和长江的关系,不太可能像和秦淮河那样亲密相依。但长江见证了历史新旧之交,他让主人公以在下关码头揽活的人力车夫的身份,登上了时代舞台。正如何平所说,《仪凤之门》标志着叶兆言的南京书写在地理空间上的一次转移——从以秦淮和鼓楼为中心的空间区域转型到下关。随着这样的转移,叶兆言的南京书写不再是古典意义上的南京城市,而是在现代世界的版图上书写南京的城市故事和城市人的命运。

叶兆言介绍,《仪凤之门》完稿后,他偶然看到一张南京老照片,拍的正是下关,画面上的西式洋楼鳞次栉比,几乎可与上海外滩媲美。“小说写完,突然发现下关之繁华‘有图有真相’,感觉很得意。”

在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看来,叶兆言就是南京最好的文化代言人,总能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南京,“他以深厚的修为和独特的文人气质写出了南京城的林林总总,也写出了南京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嬗变。”

标签: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把历史弄错,是成为一个民族的必要条件:西方伪史是这样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一、西方文明史的年代问题1、西方文明史断代的由来西方现代考古只有大约只有200年的历史。在碳十四测年技术发明之前,考古学家无法正确判定各种文化的绝对年代,历史年代确定几乎完全建立在主观推测或推论上面。而西方早期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框架自洽完善的世界考古学体系,完全是因为预设了历史前提,即上古中东中心论和

  • 靖康之耻的教训生动地告诉我们:和平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古往今来,和平都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么,古人为什么这么害怕打仗呢?因为对于士兵来说,不管战争胜负,自己都可能在战争中丧生。而对于将领而言,一方面可以加官进爵,另一方面自己也可能因为战败而被杀。战争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我们有一句俗语:枪炮一响,黄金万两。那么问题

  • 鲜卑也曾入主中原,人们没有将他们被视为侵略者是因为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说到侵略的我们就会想到近代的日本,古代的蒙元满清,大家对侵略者都是持有一些仇恨的态度,而鲜卑族也曾入主中原,但是我们并没有将其视为侵略者,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来给大家说一说。历史上在西晋末年,匈奴人、羯人先后在中原掀起五胡乱华的序幕后,鲜卑人也开始蠢蠢欲动,而真正南下的鲜卑人主要有两支,分别是辽西

  • 1977年的贾植芳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77年新春,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和几位同学分配到上海历史博物馆,作为毕业成果,要编写一本名为《上海近代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的书籍,并已列入197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版计划。但是,当时大家心中完全没底,如何选定遗址遗迹,如何考究史实依据,如何落笔行文,这可不是拍拍脑袋就可以炮制的文章。1977年

  • 宋光宗排行第三,前面还有兄长,为何能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乾道七年(1171年),宋孝宗下旨,册封第三子赵惇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禅让皇位,赵惇登基称帝,即宋光宗。宋孝宗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南宋最强盛的时期,可是宋光宗在位时,荒废朝政,还引发了统治危机,导致南宋走向衰落。那么问题来了,宋光宗排行第三,为何能够继承皇位呢?一、册立太

  • 她曾是山西第一美女,抗日结束69年后,公开自己特殊身份感动数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曾经经历过一段最艰难最痛苦的时期,那时候的战乱夺去了太多人的生命,可恶的日本人也凌辱了许多的女性,那就是抗战时期,不止一次战争被日本人欺凌,到现在南京大屠杀仍然令人痛心,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次难以忘记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我们遭遇了日本侵略者野蛮的侵害,他们不仅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

  • 我国第一庄园,记录着富二代们的兴衰史,还由慈禧太后亲自赐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说到富二代,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下一代可能比上一代更富有。一般来说,这种财富会在一两代人之间发生变化。但是你听说过一个富了十二代的富豪吗?他家还拥有华夏最大的庄园!这座庄园记录了这个豪门十二代家族的兴衰历史,甚至是慈禧太后亲自命名的!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个庄园就是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的康

  • 珍贵国徽模型入藏清华档案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近日,清华大学档案馆迎来一件重量级藏品——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东门上方的国徽模型。直径80厘米、纯白色的微缩石膏模型准确还原了国徽的细节。该模型由其制作者、清华建筑学院副教授王青春捐赠。人民大会堂东门上方的国徽,是全国各场所悬挂的国徽中尺寸最大的。由于悬挂时间已接近20年,徽面的金箔有所脱落;与天安门前

  • 这些历史事实将会让你有时间穿越的感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这些历史事实将会让你有时间穿越的感觉当我们试图将历史事件放入视角时,我们往往简单地将事物分为“遥远的过去”和“最新的当下”。但这不过是因为人类寿命很少超过百年,因此几十年之前的事情就已经觉得是很久远了。但其实,这世上有很多人和事情,他们的历史十分久远。同时,还有很多觉得已经很遥远的历史,其实离我们很

  • 雷锋的“抚顺足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960年4月7日,雷锋随部队来到抚顺市。在抚顺工作期间,他立功、入党、当班长、做两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被选为这座城市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人大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为一次意外,雷锋在望花区军营驻地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的芳华。两年四个月中,雷锋在抚顺市留下了深深的足迹。雷锋走了,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