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到底是什么?这位学者给出的答案,或许会让你眼前一亮

中国历史到底是什么?这位学者给出的答案,或许会让你眼前一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50 更新时间:2023/12/11 7:16:20

12月21日,8位顶尖青年学者携手爱道思人学学社和晓岛图书馆。

从“自黑”开始,将象牙塔中“学科偏见”下的“失败之处”娓娓道来。

大家好,我是失败学者雷博,谢谢你们主动来当靶子,坐在这里挨我们的“偏箭”,等着我们歪打正着。

之前施展老师放了大招,说历史学是失败学。成功是短暂而肤浅的,失败则是深邃而永恒的。正视过去的失败,让我们可以坦然地面对下一次失败。真是一锅又丧又美味的鸡汤!我部分同意他的“偏见”,不过具体到中国历史,我觉得更像是一门“失望学”。带给我们更深的感觉不是“失败”,而是“失望”。

理解中国文明史的“情绪密码”

怎么讲呢?中国文明、中国历史真不能说是一个失败的历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论王朝如何兴替,文明的火种一脉相承。我们走进国博、故宫逛一圈,那是相当自豪的。可是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相似的感觉,在读中国历史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与失望。总感觉什么地方让人不过瘾,心里有股不爽。

前两年有一回我坐火车,跟坐我对面的小伙聊天。他听说我是学历史的,特别开心,跟我说他也很喜欢历史,尤其喜欢三国。可是他每回读三国都读不完,读到其中一回就读不下去了,让我猜猜是哪一回。我说不用猜,肯定是“秋风星落五丈原”,诸葛亮一死,后面就不想看了,对不对。他说对对对你怎么知道。我说大家都差不多,我也一样,都是读到这就觉得哎呀太没意思了,后面什么邓艾伐蜀、王濬楼船下益州,不想看下去了。

为什么啊?因为诸葛亮活着,这段故事、这段历史,就是一段有意义、有价值、有方向、有主角光环的传奇,从三顾茅庐到火烧赤壁,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我们满怀期待,等着看他“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呢,结果倒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迎头泼一盆冷水。诸葛亮一死,你就觉得三国剩下的不就是一帮烂人打来打去嘛,你打赢了,我投降了,谁稀罕啊,谁没见过啊。

你要是把这段故事放进大历史当中来看,会觉得更丧更失望。你想想看,三国时候那么多英雄豪杰,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周瑜,一个群英荟萃的时代。最后的结局呢?狼子野心的厚黑权谋家司马懿父子成了最大的得利者。可是真得着利了吗?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统一天下,建立西晋,然后这小子就每天在后宫酒色荒淫,他的白痴儿子晋惠帝,老百姓没饭吃,怎么办呢?他说“何不食糜?”怎么不吃肉粥呢。没多久,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然后就是几百年的南北朝分裂,整个中国文明都差点要被玩坏了。

所以三国的故事为什么迷人呢?它给我们展示出了历史的波澜壮阔、激动人心,同时也把命运峥嵘残酷甚至荒诞吊诡的那一面充分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它感受到,在中国历史叙事中,也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中,有一层豪迈激昂但是又悲情困惑的底色。可以这么说,“失望”,是我们理解中国文明史的一个“情绪密码”。

比如你读孔子的传记《史记·孔子世家》,读了之后你会觉得好失望、好沉郁。孔子这么伟大的思想家,可是在他的时代,却得不到应有的信任回应,奔走于诸侯国之间,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身的学问抱负,却只能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活着的时候是没戏了,只好传经典、教弟子,把希望寄托于后世。

你再读大唐王朝的历史,你觉得怎么那么失望呢。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翻云覆雨的武则天,开创盛世的唐玄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多么辉煌煊赫,怎么一场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就一蹶不振了呢?怎么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了呢?怎么就一头栽进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泥潭里面,直到亡国也走不出来了呢?

你要是读了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历程,你会感叹这也太失望了吧。宋神宗和王安石,千载难逢的君臣CP,同心协力一起搞了一场前无古人,甚至后无来者的大变法。理念之新锐,手段之高明,简直就像是从现代过去的穿越者一样。可是宋神宗一死,怎么就弄得新旧党争、误国乱政。最后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皇帝全家都被一网打尽当了俘虏,这怎么回事啊?

你接着读岳飞的故事,你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失望了,简直是出离愤怒。这样一个忠肝义胆、能征善战、军纪严明、大公无私的名将,这样一腔精忠报国的热血,怎么就被宋高宗、秦桧这样的小人在背后算计,风波亭留下千古奇冤。让人感慨“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个名单上还有很多人,文天祥、方孝孺、张居正、袁崇焕……等等等等。大历史就是这样残酷而又真实,你要是把它当成《权力的游戏》那样的故事,你会觉得跌宕起伏,出人意表,贼精彩,贼带劲。可是如果带着感情去读,真的会有一股闷气在胸口激荡。

失望与希望的双螺旋结构

说到这儿,我们要更进一步追问,我们何必要失望呢?“失望”是不是一种奇怪的、多余的情绪呢?历史本来不就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嘛?读历史,你看个乐呵就完了嘛,“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有什么可失望的呢?

可是反过来想一想,我要扪心自问一下,我这个情绪是很真实的对吧。所以问题应该这样问:这些已经过去的前尘往事,为什么千载之下,还是这样让人感同身受,意气难平呢?

道理很简单,之所以失望,是因为有希望。什么希望呢?往小里说,就是老百姓一个很简单的愿望:能过上好日子,不用担心虎狼强盗,也不必烦恼苛捐杂税。陶渊明《桃花源记》里面描述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梅戏《天仙配》里唱的“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国民唱段,年年上春晚。它为什么打动人呢?因为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最朴实最真挚的生活憧憬。

这种男耕女织的田园理想,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真难。在大历史的记忆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什么呢?“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苛政猛于虎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正因为人间这么苦、这么不值得,所以我们心里才会有更深层的期待和盼望。老百姓会去求神拜佛,拜观音、拜妈祖、拜龙王爷。不图别的,最起码求个平安。

这种盼望的升级版,就是传说中上古时期舜禹的“三代之治”,《礼记》中借孔子之口,把它描述为“大同”的社会理想。

“三代”的传说显然经过了后人的加工美化,有人说这是一种选择性记忆,也是一种美好愿望,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真的实现过。说的对,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不是完全美好的,可是你选择性地记住了那些美好的部分,从而让你的人生始终有一种积极的内驱力。

对于中国文明来说也是这样子啊,“三代”的记忆,“大同”的理想,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向上提升的力量。它给历史兜了个底,兜住了下限,让历史没有彻底堕落到厚黑阴谋、分裂破碎的泥潭里;同时也标记出一个上限,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特别是政治改革家的方向和动力。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说:“失望”与“希望”构成的“双螺旋”,贯穿了整个中国大历史,也贯穿了中国人的精神史,一直绵延到当下,深植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是我们理解中国文明,同样也是理解我们自身命运的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和纽带。

在这片“失望的田野”上

在这个双螺旋当中,还隐藏着一个更深刻的历史悖论。我们会看到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个理想主义的改革者,满怀希望,想干点啥、整点啥、实现点啥,抱歉,他的结局大概率是以失望告终;可是如果因为总是失望,就觉得希望不靠谱,还不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不起,那就会被更大、更严酷的失望惩罚。

讲具体一点。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这些强大的统治者不仅仅是“大帝”,同时也都有成为圣王的野心,“车同轨、书同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既有现实的功利目的,同时也寄托着宏伟的秩序理想。可是我们都知道,大秦帝国最后是个啥结局,汉武帝晚年又有多么尴尬甚至悲凉。

对“圣王降临”的期待,到西汉中后期发展到顶峰,王莽觉得他自己就是那个“天选之子”,打着周公的名义复古改制,想一步到位实现天下太平。规模和野心都很大,但是执行的政策却很搞笑——有些是泥古不化,有些又是倒行逆施,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王莽本人最后也死在了赤眉绿林起义的刀下。

再往后,还有武则天和唐玄宗、宋神宗和宋徽宗,都是想要效仿三代、变法改制、实现太平。不论他们发心怎么样,最终的结果似乎都是不改制还好,一改制问题更大。所以到南宋以后,大家真的开始自我怀疑了:“三代”这个美好的希望能实现吗?它是不是个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呢?是不是个坑呢?

可是,这种对希望的怀疑和否定在历史上我们也经历过好几次。从春秋到战国,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从中唐到五代,从南宋到元明清。因为现实太骨感了,所以咱们不要扯什么三代理想了,老老实实面对现状,打江山、保皇位。

你会发现,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政治发展会有两个趋向:或者是越来越乱,礼崩乐坏、分裂割据、军阀混战;或者是越来越保守消极,统治者的态度就是因循维持,别丢了祖宗的江山社稷就好。可是我们知道:政治如果没有目标和追求,那就只剩下贪污腐败了;“治理”如果不追求“更好的治理”,那马上就会堕落成弊政。要不就是混,像万历皇帝一样,三十年不上朝,我就不管我就不管,你咬我呀;要不就是个补锅匠,东贴一块西补一片,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批奏折,看起来很勤政,但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社会结构中的深层矛盾,只会不断压抑积累,直到再一次大爆发。

总之一句话:满怀希望,你会非常失望;不抱希望,那就会更加失望。这是真正的、最深层的“失望”,也是我们理解中国文明历程,特别是理解古今之变的关键。中国近代的革命,当代的改革,乃至面向未来的探索,就扎根在这片“失望的田野”上。

在失望和希望间

寻找通向未来的道路

在经历了几度轮回之后,我们终于认清了一个现实:首先,我们不能没有希望,因为失去了理想,文明就会失去魂魄精神,迷失价值与方向;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理性的看待希望,因为世界的真相就是丰富复杂、变幻莫测,想把一套现成的“希望学”就这么照搬出来、贩卖出来,这是懒人的逻辑,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那也许你要问:我们中国现在走在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上?我的回答是,今天的中国就行进在这样一个失望与希望的双螺旋轨迹当中,是个特别纠结的状态。大家能感受到,我们的现实当中有很多失望的、不满的情绪,有时候甚至是戾气;可是与此同时呢,中国社会也洋溢着一种激情和希望,就是我们所谓的“正能量”。往前追溯,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失望情绪和戾气更重,08年奥运会之后,我们感觉整个社会情绪还是更偏向积极了。

有人觉得这样很矛盾,很撕裂,可是要我说,我还真的很喜欢现在这个状态。你换个角度想,没有矛盾其实才更畸形。你要是满怀希望投奔某个理想,那是亢奋;完全不抱希望,混吃等死,那是颓丧;还有人说无所谓希望不希望,成年人了,还希什么望啊,好好过日子就得了,你以为这叫成熟啊,这叫油腻!其实都不是正常状态。而且这几种状态,我们历史上都经历过,都吃过亏。

所以,现在这种失望和希望的交织螺旋,可能恰恰切中了事实的真相:我们就应该这样活着,我们“人”,作为从自在到自为的主体,本来就应该生活在这样的矛盾状态当中:既有对失望的接受和扬弃,也有对希望的审慎和执着。这可能是我们和历史,和我们的命运打交道的唯一正确方式。

今天的中国就处在这样一个微妙而又深刻的历史节点上。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成功吗?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更美好吗?我们有希望、有期待,但很谨慎、不确定。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非常乐观。可是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各种未知的急流险滩,我们扛得过去吗?太平洋对岸的胡萝卜和大棒,我们能把握好应对的分寸吗?再往远看,人类的发展正在一步步逼近地球的极限,我们隐隐能够看到前方有一道命运的门槛。越过去,那就是全球治理模式和人类文明体系的升级;可是越不过去,那就是难以想象的危机甚至灾难。

因此在我看来,这条从远古走来的双螺旋,是一把关键的钥匙。因为希望,我们拥有行动者的锐利和勇气;因为失望,我们保留思考者的冷静和从容。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很郁闷、很失望的诗人刘禹锡告诉我们: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标签:中国

历史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汇总图,让你一目了然各阶段的历史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31年9月18日夜,辽宁沈阳,一声巨响,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此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930多座城市沦陷,4200多万难民流离火所....国殇难忘硝烟远去吾辈自强五勿忘国耻193

  • 想了解真实的中国历史吗?建议看看这10部历史纪录片,受益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本文作者:蓝色的大门一、『前言』了解历史的意义1、首先有个疑问,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的,这是一句真理,但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一介草民,需要到“知兴替”这个程度吗?总觉得这句话是说给君主听的,也就是统治阶级需要有这个意识。所以接下来的问题,也是呼之欲出

  • 中国历史的真相,藏在这104幅画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文/牛瑞华还记得上海世博会上轰动全球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吧?它之所以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华文明代表,除了艺术价值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它反映了一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都市生态,一种开放的、自由的、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生活状态。《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也是一套画卷型的历史普及作品,全书用104幅摊开近1米长的跨页全

  • 精彩绝伦的中国历史千句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1.混沌开天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2.人猿揖别浩瀚宇宙,银河苍茫。地球生命,雨露阳

  • 读懂中国,需要了解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我想谈一下中国历史的优势。英国的治理、中国的治理这些话题是很不一样的。中英两国历史上有很大的差异,规模也很不一样。那为什么还要进行讨论呢?这是因为我们确实是有很多的共同点,我们希望可以促进双方的对话。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就是有一些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要尝试着理解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共产党的领导

  • 中国历史什么叫分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

  • 中国历史的起点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至少可以追溯到180万年前目前从出土文物上文字可以证实的最早,是殷商的王亥,即史记中记载的振。从甲骨文中,可以辨认出王亥的名字。是商朝的先公先王,后来商汤的祖先。你问的是什么“历史”?如果从算上旧石器时代,至少可以追溯到180万年前。中国人种的祖先山顶洞人的年代在2万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最早开端大

  • 中国历史农民起义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秦-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秦-项羽、刘邦灭秦之战西汉-绿林农民起义战争西汉-赤眉农民起义战争东汉-黄巾农民起义战争两晋-杜弢起义两晋-孙恩起义两晋-卢循起义南北朝-赵广起义南北朝-盖吴起义南北朝-破六韩拔陵起义南北朝-莫折大提起义南北朝-杜洛周起义南北朝-鲜于修礼、葛荣起义隋-瓦岗农民起义隋-窦

  • 中国历史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谭其骧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每个朝代都有。伊尹(商)、姜尚(周)、管仲(春秋齐国)、吕不韦(最牛的投机商)、李斯(秦)、萧何(西汉)、曹操(东汉)、诸葛亮(三国蜀)、谢安(东晋)、杨素(隋)、房玄龄(唐),唐还有很多象狄仁杰、张说、张九龄==赵普、寇准、王安石、司马光(宋)、脱脱(元)、李善长(明)(刘伯温是和张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