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构明明知道秦桧是宋朝汉奸,为什么还重用他?

赵构明明知道秦桧是宋朝汉奸,为什么还重用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05 更新时间:2024/1/22 22:56:04

秦桧是宋朝最大的汉奸这点已经无需讨论,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岳飞的死是宋高宗赵构主导的,但没有人说秦桧不是宋朝汉奸,也无人替他开脱汉奸的罪名,他这一生多次出卖大宋的利益,多次置大宋的主权于不顾,所以说他是名副其实的奸臣。

但现在的我们不能不对一件事感到奇怪,那就是秦桧汉奸的身份基本上已经是公开的,以至于赵构也必须靴中藏刀来防止秦桧对他进行刺杀。即使这样,赵构为何还要让秦桧平步青云,独霸相权十几年呢?

根据史料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赵构重用汉奸秦桧主要有三个原因,而且每个原因都对赵构的皇位起到稳固的作用。而且是事实证明,赵构成功了,他利用秦桧稳固了自己的皇位,同样没有让自己背上万世骂名,这才是真正的帝王权术,也是真正的聪明。

首先赵构对秦桧是不敢不用,秦桧是“宋金议和”的重要联络人,而秦桧实际就是是金国利益的代言人,如果赵构不重用秦桧,甚至他只要不让秦桧当大宋丞相,金兵的长枪和弯刀一定会挥向赵构。

对于秦桧逃回宋朝,宋朝中所有大臣的意见是一致的,北宋朝廷文武大臣,包括皇帝被金兵抓走上万人,怎么就秦桧一个人逃回来了?而且从金军大营到南宋朝廷驻地足足有三千里路,这三千里的归家路,秦桧带着老婆和很多金银财宝竟安然无恙。难道沿途的金兵、强盗都是瞎子,看不见这么一个手无寸铁的文人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吗?所以说,秦桧的千里回国路如此顺利,还不是因为金兵的沿途护送。

宋高宗赵构并不是一个傻子,他不但做过宋朝的兵马大元帅,还只身一人身赴金营与金兵谈判,为宋朝争取主权。并且在《宋史》中对赵构描写得很清楚:“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熟读经典史书,精通韬略的赵构,自然一眼就能看穿金人的小把戏,他们派秦桧千里归国,无非就是因为金兵不想打仗了,所以才派这个秦桧回宋朝做议和的中间人。

金人真的是不想再打仗了,因为现在南宋朝廷的军队可不是当初被金兵随意蹂躏的北宋军队,岳飞韩世忠训练出来的军队已经可以和金兵正面对抗而不落下风。

虽然现在宋军强大了,但此时的赵构还是不想打仗,因为他已经被金兵吓得连生儿育女的能力都失去了,看见金兵他都十分发怵。所以见金兵派人回来议和,他怎么可能不小心翼翼的伺候着?赵构这个人十分软弱,如果金兵同意议和,他都不惜让金人当他的主子,对于主子派回来的人,他又怎么可能不好好伺候着。

其次一个原因就是赵构与秦桧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同时他们又有共同的意愿。秦桧想要的就是替金国主子谋取刀枪打不下来的宋朝土地,而赵构想要的则是在江南地区获得一块儿偏安一隅的安全地盘儿。

能有人与赵构有共同语言赵构非常高兴,因为此时的宋朝有太多的主战派而赵构则是投降派,但无人与他一心,由于这些主战派的逼迫,赵构被逼无奈只能与金兵开战。好不容易回来一个与自己心思一样的主降派,乐得赵构逢人便说:“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盖闻二帝、母后消息,而又得一佳士也。”

其实赵构听到徽、钦二帝的消息,并不会特别开心,而真正让赵构开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议和,那么金兵则会给他留下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而这半壁江山也足够赵构享乐了。

宋朝所有皇帝,除了宋太祖赵匡胤以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愿意出兵作战,而是喜欢议和,不管是西夏还是大辽、金国,只要议和,那就要啥给啥,因为他们清楚外敌最多也就要一些地盘和金银财,但如果让武将掌权,他们一旦造反就很有可能要了自己的性命。

所以对外敌,大宋可以举国之力讨其欢心,只要你们不打我,那就怎么的都可以。但对武将,则是严加防范,一旦有一点点造反苗头,那就是宁可错杀一百,也绝对不放过一个。

赵构得到秦桧,那相当于得到一块宝贝,与金兵议和方面的事情有秦桧忙前忙后的串联,打压武将方面则有秦桧亲自指挥,这样的人特别别对赵构的胃口,所以他不当丞相,就没有人可以当丞相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赵构需要一个可以替他稳定皇权的“狗腿子”,同样也需要一个承担日后骂名的“替死鬼”,结果赵构真的成功了,秦桧在千百年之后真的替他承担了万世骂名,在这一方面完全展现了赵构的帝王权术。

秦桧的罪恶众所周知,在岳飞墓前一直跪着也是理所当然。但是宋高宗赵构他就没罪吗?他把责任都推给秦桧就完事儿了吗?世人都知道秦桧是个汉奸,他赵构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他明知道秦桧是个大奸臣还对其委以重任,并让他全权替自己处置岳飞,他是不是也应该跪在岳飞的墓前赎罪?

可是赵构不但没有跪在岳飞墓前,还逃脱了历史的审判,这可能是赵构这一生唯一的成功。其实赵构和秦桧一样,他们都是贪婪的、自私的,但赵构却逍遥法外,逃过了历史的骂名,而秦桧却是遗臭万年,只能说赵构的帝王权术玩儿的太炉火纯青了,同样赵构也太聪明了。

标签: 赵构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咸丰“四春娘娘”之首的禧妃,最后沦为后宫争宠的棋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禧妃,清朝,历史解密

    一提到咸丰皇帝的后宫,除了慈禧和慈安之外,大家印象最深的无非也就是“四春娘娘”了。“四春娘娘”是咸丰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欲求厚养在圆明园中的四名女子,其中,海棠春住在圆明园北面的绮吟堂,牡丹春住在圆明园东面的牡丹台,武林春住在圆明园南池中的寝宫武林春色,杏花春则居住在圆明园西侧的杏花村馆。这四春娘

  • 大唐2个谋士,杜如晦办事坚决,此人则谋士无双,他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长大的房玄龄就惦记着要出来走一走的思绪,随拜别了爸爸妈妈,踏入了巡游天地的路面,那时候的隋朝兵荒马乱,老百姓痛苦不堪,三路走动亲身经历了过多的事儿,心里问你之后要干什么,就惦记着如果能完毕这次战争多好啊,就在这时候房玄龄遇上了他一辈子的民主化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已经征募文臣武将,两人一碰面就沟通交流了

  • 皇贵妃生下一个女儿,康熙为何下令将女儿烧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清朝,皇贵妃,历史解密

    说到康熙皇帝那是家喻户晓,历史上有名的仁君,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而且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郑氏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保清王朝

  • 左梦庚坐拥80万的明军 为何会向1万八旗军集体投降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左梦庚,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最高纪录的投降,恐怕就是80万大军向1万对手投降了。这件事情发生在清军渡过长江的时候,左梦庚带领20多个总兵和80万明军向1万八旗军集体投降。左梦庚的父亲就是著名的明末大帅左良玉,在其父去世以后。左梦庚大军驻扎在安徽一带,这个时候,阿济格带领的八旗军正在追击李自成,已经冲进了湖北。左梦庚

  • 古代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北辽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辽,宋朝,历史解密

    北辽(1122年-1123年),是中国古代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辽末,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天祚帝被金军追击逃入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西北大青山)。三月,耶律大石与宰相李处温等拥立耶律淳(兵马大元帅和鲁斡之子)为帝,号天锡皇帝(宣宗),史称北辽。北辽为耶律阿保机后人所建。1123年,金军攻破析津府,

  • 楚国当初这么的强盛 是怎么失去与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本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楚国,秦国,历史解密

    从楚怀王时期开始衰落的。春秋时期楚国是南方不折不扣的霸主,领土最为广阔,但进入战国时代后,由于旧体制惯性过大,变法阻力也最大,实际上只经历了吴起主持的短短数年变法,改革最为浅层,整个国家的运转效率也最低,楚军战斗力更是可想而知。这一点在楚怀王的对秦战争中可见一斑。当被张仪忽悠之后,愤怒的楚怀王下令发

  • 侍奉过六个君王的女子,原来是错怪了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皇后,隋朝,历史解密

    王朝更迭,江山易主历史上不乏风流一时,倾国倾城的后妃,然而像萧皇后一样历经好几个朝代,却终生伴于君王之侧的女人实属世间罕有。她在世事沧桑中被迫改变着自己的身份,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姬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唐太宗的昭容,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却一生贵胄,六代帝王的后妃,她传奇的人生令世

  • 康熙如果不杀戴梓会怎么样 还会怕后来的八国联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可是中国历史上评价很高的一位君王,有的人说他是千古一帝,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当时的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当时的社会慢慢的安定,为后来的朝代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这样的一位立下了丰功伟绩的皇帝也犯下过致命错误,这又从何说起呢?

  • 三一八惨案的背后隐情是什么 藏在背后的事实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玉祥,段祺瑞,历史解密

    激烈反日? 冯玉祥和日本不两立,因为他的后台是苏俄! 为了自己的利益悍然发动中原大战,不顾日本的虎视耽耽,也不顾国家刚刚统一. 冯玉祥等到自己不行了,没兵了,成寡人了,终于想起要“抗日”了,汪伪政府的8个集团军,7个来自于原冯玉祥的西北军系统. 从1926年三一八惨案很能看出冯玉祥的人品。当时冯玉祥

  • 武则天本想利用叛乱制造舆论,为何却弄巧成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万岁通天元年,也就是公元696年,契丹发生了饥荒,无数百姓生活困苦,食不果腹,急需朝廷的赈灾援助。营州(今辽宁朝阳)都督赵文翙不但不拨款发粮食赈灾,反而视契丹首领为奴仆,多次侵扰其管辖的契丹部属。这些行为激起了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为首的契丹人的不满与愤怒,在与妻兄跟跟归城州刺史孙万荣等商议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