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晚年为何会主动为鳌拜平反呢?

康熙晚年为何会主动为鳌拜平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53 更新时间:2023/12/29 8:01:50

自古君主守江山,麾下不乏功臣良将,从古至今皇帝崩溃,而能真心辅佐少主的臣子典范莫过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为匡扶汉室,出师北伐,不幸死于五丈原,幼主刘禅痛哭流涕,不忘诸葛亮大恩,追封其为忠武侯,但并非历朝历代的托孤大臣都能如诸葛先生般被君上厚待,有些辅助几代君主的元老却不得善终,譬如历史上有名的鳌拜。

可是在康熙晚年为何又后悔擒拿鳌拜了呢?甚至于亲自为他平反,还说鳌拜是忠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南征北战立战功,临危受命辅幼主

鳌拜出生于1610年,是正宗的满族血统,祖先为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出生于将门武家的鳌拜,自幼骁勇善战,精通骑射,都说满洲人是马上取得的天下,鳌拜的马上功夫也不逊色于上等的满族勇士。鳌拜家族对爱新觉罗氏忠心耿耿,自幼鳌拜便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想要建立一番功业以光耀门楣。当时满族尚未进关,定都盛京,明朝势力虎视眈眈,不能掉以轻心,鳌拜没有选择留守盛京,而是选择征战沙场,足以说明鳌拜的铮铮铁骨。

1637年,皇太极率大军出征,彼时后金已经攻克辽东半岛,却对皮岛久攻不下,皇太极头疼不已,因为先父努尔哈赤就对于皮岛无计可施,但若要继续前进,势必拔掉皮岛这颗钉子,在硕托、阿济格相继失败后,皇太极动了后退之念,此时鳌拜主动请缨,不顾局势的危险境地,毅然决然立下军令状,势必要攻克皮岛,皇太极感动于鳌拜的刚毅勇武,便准许鳌拜的请求,鳌拜不负众望,经过几天几夜的殊死拼搏,终于彻底打败了皮岛上的明朝军队,大震军心,皇太极龙颜大悦,赏赐鳌拜一等巴图鲁的称号。此后的鳌拜勇猛之力有增无减,参加了多次关键性战役,在松锦会战中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攻下锦州,奠定了后金的军事优势,又在西充之战中打败作乱的农民军,稳定了后金的统治;

此时的鳌拜已经成为八旗将领中最有势力的代表,甚至在皇太极死后,面对多尔衮和豪格的皇位斗争中,起到了掣肘多尔衮的作用。在皇太极驾崩后,鳌拜尽心尽力辅佐顺治皇帝福临,并且立下一心为主,生死与共的誓言,让顺治帝颇为感动,视鳌拜为心腹大臣,奈何顺治帝命薄,执政不久后驾鹤西去,在弥留之时,顺治帝放心不下年仅八岁的玄烨,于是托孤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自此鳌拜成为辅政大臣。前半生军功赫赫的鳌拜,在先主皇太极,其子福临相继去世的情况下,成为新一代的辅政大臣,权倾朝野的他又会有怎样的所作所为。

结党营私擅专权,君主有心欲除之

康熙皇帝尚且年幼,不能亲自处理朝政,孝庄太后就算无比精明,也无济于事,大权就落在了四位辅政大臣手中,作为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俨然成为众多人的座上宾,但是索尼未有结党营私,挑战皇权的野心,身为四朝元老的他深知鳌拜势力遍布朝野,任谁也不能轻易与之抗衡,何况自己年事已高,有心无力,只能日日称病,将鳌拜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朝中没有对抗势力的鳌拜,势力如日中天,日益骄横,私下联合心腹班布尔善,大肆圈地、贪赃枉法,全然无视康熙皇帝与国法,众大臣敢怒不敢言。康熙皇帝屡屡想要亲政,都被鳌拜联合重臣以为时过早阻挡,康熙皇帝无计可少,只能任由鳌拜擅自专权,随着康熙皇帝的一天天成长,鳌拜也年事过高,但是年龄的增加并没有使鳌拜内心平静多少,反而更加有恃无恐,面对朝中如此局面,康熙皇帝联合苏克萨哈弹劾鳌拜,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具有强烈亲政愿望的爱新觉罗玄烨难道会坐以待毙吗?

扳倒鳌拜真亲政,晚年平赐谥号

在索尼的运筹帷幄之下,十四岁的康熙皇帝终于得以亲政,但是鳌拜势力一日不除,康熙皇帝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亲政,此时的康熙皇帝杀心已起,鳌拜九死一生为爱新觉罗家族打江山的功劳也没有打动康熙的决心。康熙日日召集年龄相仿身强力壮的少年男子,以嬉耍布库为由留在宫中,实则是每日勤学苦练,伺机而动准备拿下鳌拜,这引起了鳌拜的注意,鳌拜在亲自观察后,却哈哈大笑,认为这些毛头小子不足无惧。

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康熙皇帝终于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计划,以切磋功夫为由,将鳌拜引到后宫,鳌拜年事已高,就算武功高强,体力也逐渐不支,面对这些身强力壮的少年,最终败下阵下,被康熙压至朝堂之上,列下三十几条罪状,此时的鳌拜愤恨至极,撕下自己的衣服,竟是满身伤痕,鳌拜声泪俱下的诉说,这都是前半生为大清王朝征战所至,前半生九死一生,却不想被康熙皇帝如此对待;

每每随着年纪增长,旧病复发,疼痛难忍,康熙皇帝看着触目惊心的伤口,自觉惭愧,最终心软,将鳌拜压至监牢之中,囚禁一生,鳌拜不久也郁郁而终。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晚年的康熙皇帝突然感叹守江山的不易,此时的他回想起了亲政之初,以谋反之名被囚禁致死的鳌拜,略感遗憾,便亲自为鳌拜正名,追封其为一等公爵位,谥号为超武。

结语

: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功者的背后是皑皑的白骨,康熙皇帝创立康乾盛世,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一代圣君,却在年轻气盛之时诛杀了一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试想鳌拜若是真想谋反又肯定怎会迟迟没有下手,幼主尚未亲政是最好的时机,但是却被戴上了莫须有的帽子,使得千百年来大众对于鳌拜的评价莫衷一是。但是鳌拜的死,其自身也不无原因,作为臣子不能僭越半步,而战功赫赫的鳌拜,早就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功高震主的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挑战皇帝的权威,以致成为皇权的绊脚石,等待他的只有皇权的惩罚。对此您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君臣之恋到底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萧太后,辽朝,五代,野史秘闻

    萧太后,史称承天太后,名绰,小名燕燕,系辽国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辽圣宗之母,主持辽国朝政四十载。她被人称为“细娘”,应该是一个气度非凡的绝色美女。同时,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史称其“明达治道,习知军政”,被后世誉为辽邦“中兴之后”。但后世对她“杀妻夺夫”的残暴举动,颇

  • 安史之乱的背后操手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会落得一样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禄山,唐朝,风云人物

    如果对唐朝的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对这个安史之乱那还是知道一些的,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安禄山和史思明各自死于自己儿子手中,原因并不复杂,但不得不说这是封建历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两位悍将,由起兵到坐镇一方,撼动了大唐的江山,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内战,与其说是被唐廷剿灭,倒不如

  • 从哪些方面来看,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后的人生是成功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协,山阳公,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人生可谓颠倒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汉献帝刘协幼为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经历宦官之乱,改封陈留王。公元189年9月,在董卓篡夺大权后,陈留王刘协被拥立为皇帝,正式成为汉献帝刘协。但是,成为东汉王朝的天子后,刘协并没有能号令四方,反而成为各个权

  • 为谋反做了十足准备的朱高煦,为何很快就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朱高煦谋反,大臣建议将朱高燧一同逮捕,为何杨士奇却极力阻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谋反,明宣宗朱瞻基在杨荣的建议下,决定御驾亲征,结果很快就平定了叛乱。虽说朱高煦失败得很快,但是这次谋反,他却是蓄谋已久,做了十足的准备。朱高煦是朱棣嫡次子,生性勇猛,长期跟随朱棣南征北战,

  • 孙权麾下的六大中郎将,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孙权麾下的六大中郎将,分别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一方虽说是孙刘联军,但是主战场还是在孙权一方,刘备兵力不足只能起到辅助和策应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战后周瑜愤愤不平的主要原因,你想啊,孙权在前方流血流汗,刘备在后方不声不响就得到了荆州四郡,换成谁都不愿意)。赤壁之战时不

  • 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司马徽预言了十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徽,三国,刘备,野史秘闻

    司马徽是一位隐居竹林的高人,刘备与他相遇也是意外,当时刘备在荆州新野驻扎,刘表年事已高,此时正面临着立继承人的难题,长子刘琦能干,却没后台,小儿子刘琮虽然无能,却有蔡氏一族撑腰。当时刘备赞同刘琦,因此得罪了蔡瑁,蔡瑁带兵追杀他的时候,的卢飞跃了深潭,蔡瑁追不上,只好放弃。任谁都没想到,这深潭的另一面

  •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超与许褚二人之间武力有何差别?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超,三国,风云人物

    马超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的战绩是十分出色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马超武艺高强,人称锦马超,羌人称他为“神威天将军”,他是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的马腾之子,其父死后,他接掌队伍,如此他也曾是东汉末年一方诸侯。马腾被曹操诱杀后,马超为父报仇联合韩遂反曹操。

  • 纵横家鼻祖鬼谷子有几个徒弟?他的徒弟分别是怎么出名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某教授”。且关于他和他徒弟的事多为传说,那鬼谷子有几个徒弟呢?他的徒弟分别是谁?接下来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下!鬼谷子有多少个徒弟,没人能说得清楚。有名有姓的有:张仪、苏秦、孙

  • 中日白江口之战是怎么样的?江口之战后日军消停了多久?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中日白江口之战是怎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663年,唐高宗派军援助新罗,与百济、倭国联军大战白江口,最终唐新联军取得了这次白江口之战的胜利。此次战争影响深远,倭国方面很长时间内不敢再主动和中原国家开战,并积极派遣使者来中原朝廷学习,但并不能说白江口战争的胜利让日本从663年直

  • 洪武之治是怎么回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明初三大治世之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