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连良的代表剧目有哪些?揭秘其人物趣事

马连良的代表剧目有哪些?揭秘其人物趣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23 更新时间:2024/1/21 9:31:58

马连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

代表剧目

《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临潼山》、《串龙珠》、《重耳走国》、《十老安刘》、《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御碑亭》、《十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山》、《渭水河》、《状元谱》、《盗宗卷》、《断臂说书》、《宝莲灯》、《珠帘寨》、《铁莲花》、《打严嵩》、《广泰庄》、《三顾茅庐》、《法门寺》、《打登州》、《南阳关》、《定军山》、《阳平关》、《胭脂虎》、《苏武牧羊》、《将相和》、《海瑞罢官》、《赵氏孤儿》、《十老安刘》古装戏和《杜鹃山》、《年年有余》等。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

个人故事

屈受诬陷

1942年秋天,马连良应邀赴奉天(现辽宁省沈阳市)演出,为父亲的朋友办回民学校募集资金。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一助学义举却遭到国民党接收大员的敲诈,这些国民党的"劫收"大员看到马连良有些积蓄,他们便想方设法搜集。对1942年马连良赴奉天演出的材料,为了让"马连良汉奸案"罪名成立,他们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将马连良扶风社义演招牌"华北化使节团",偷换成了"华北政务委员会演艺使节团",将捐资助学为目的的义演,说成是"华北政务委员会"官方使节团,专程为庆贺伪满洲国成立十周年而演出的。

义演真相

马连良父亲马西园的朋友张子文,要建私立奉天文化学校(后改为回民中学)。马连良是回族,加之父亲的关系,他义不容辞地赴奉天参加义演,为张子文筹办的奉天文化学校募集资金。时值日伪时期,由于东北三省沦陷,遭到日军占领,出关和入关都要《出国证》、《入国证》,马连良要想出关并不容易。于是,张子文找到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滨田办理《出国证》,滨田起初并不同意,后又提出以马连良为团长,组建华北文化使节团,来"满洲国"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很显然,这是个阴谋,由于时间紧迫,张子文当时并没有考虑过多就同意了。

日本人听说了马连良赴奉天演出的事,非常高兴,并马上下令通知马连良于3月1日前赶到新京,以华北使节团的名义参加纪念"满洲国"十周年的演出。马连良半生演忠孝节义爱国戏,此时却要违背良心去给日本人祝贺演出,这是他和张子文事先并没有料到的。于是,他以配角不齐等各种理由搪塞,一再拖延时间。直至错过了3月1日,拖延了整整半年的时间。

1942年10月下旬,马连良率领扶风社青衣李玉茹、丑角马富禄、花脸刘连容、小生叶盛兰、武生黄元庆等40余人,以"华北文化使节团"的名义前往奉天。随后,在东北大戏院和中央大戏院演出了10天,共10场戏。演出的剧目有《龙凤呈祥》、《群英会》、《十老安刘》等,场场爆满,每天的票房收入高达几万元,最后将义演全部收入25万元,都捐给了张子文创办的奉天私立文化学校。演出结束后,马连良回到北平后,得知办学资金仍有缺口,又捐出10万元。

行膳排场

京谚有云:"马连良的腔,山东馆的汤。"这是赞赏山东厨师做菜看重吊汤,汤的味道可与马连良的戏腔媲美。但马为天方教人,从不去大教馆子的。那时梨园界,讲究行膳排场且精于饮馔者,首推马连良,而两益轩的膳境最够排场,肴馔做得也颇和马的胃口,故而这里成为他宴宾酬客或聚友品馔的首选地。

两益轩比西来顺开业要早一些,店址在前门外,两层楼面,楼下是散座,楼上是雅间。不仅装潢气派,又总是给人新鲜如原的感觉:窗明幔净,用具光洁如新,地面一尘不染,堂倌儿穿得干净利落。那时,梨园界的人都住在南城外,离这里近便。唱戏的人无论哪一派,都注重保护嗓子,多不吃猪肉,以为能生痰,所以乐意到清真馆子吃牛羊肉。这样一来,占据地利又讲究卫生的两益轩就被梨园界捧红了。马连良是其中的大主顾。

标签: 马连良民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一介女流是如何做到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夏姬,春秋,野史秘闻

    夏姬是春秋时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 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史载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吴国灭楚竟与她有关联,那么夏姬到底有怎样的身世?楚成王三十一年(前640),郑国国君郑穆公与妃子生下了女儿夏姬,传闻她生得蛾眉凤眼,杏眼桃腮。夏姬未出嫁时,便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

  • 明朝状元姚涞简介:曾主持北冀乡试,当时取士甚多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其名字有怎样的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头墙是以其形命名,既可以是两幢房子之间的防火墙,也可以是一

  • 如何评价雍丘之战?此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真源令张巡率领军民坚守雍丘,牵制了安禄山叛军数万人,史称“雍丘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背景安禄山攻占洛阳后,派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长史杨朝宗率精骑数干,东略诸郡,郡县官吏多望风降附或逃走。但进至山东时,却遭到东平太

  • 三国奇才刘巴:轻视刘备,辱骂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巴,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很多主要人物,诸如文臣武将、英雄豪杰加戏,虚构很多故事情节。让他们名垂千古的同时,自然也删减了其他历史人物的真实事迹,所以这些人物的文学形象,比正史要平淡许多。刘巴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三国演义》中的刘巴,出场较晚,而且仅露了几回面。正史上的刘巴,出身于名门望族,更是荆

  • 明朝太监刘若愚写了本奇书,乾隆皇帝为何下令销毁?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若愚,明朝,乾隆,野史秘闻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酌中志》,作者名叫刘若愚,此人原名叫刘时敏,祖籍在南直定远,但他们世代都定居延庆(今北京延庆县)。刘若愚可以说是如假包换的官宦子弟,他们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一职。著名的戚继光家是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两个职位其实是一样的,可刘家的地位比戚家的更加重要,因为延庆距离紫禁城很近,是个军

  • 面对匈奴,刘邦为什么只敢边求和边打?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汉朝,风云人物

    在汉朝,听到最大的外患,就是匈奴了,但是却一直未消除这个隐患,知道汉武帝时期才将匈奴大的不敢犯边境,但仍未消除。同样是对待匈奴,但态度却存在了很大不同,汉武帝敢和他们正面刚,直接是追着屁股打,可刘邦却采用的是很柔和的政策,边求和边打。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君主,两者之间的处境是不同的。首先在秦末汉初,国

  • 古代驸马和公主洞房前为什么要安排试婚格格?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驸马和公主洞房前为什么要安排试婚格格?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主作为皇上的掌上明珠,就算长得很普通即使很难看,也不会存在“难嫁”局面。而对驸马选择的条件就比较的苛刻了,无论是从家室,还是自身的品行,外貌这些都是要经过层层筛选的。而一旦被皇

  • 为何说官渡之战结束以后,曹操并没有获得多大的优势?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提起官渡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曹操以

  • 种族主义: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认为种族差异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历史解密

    种族主义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认为种族差异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认为自己所属的团体,例如人种、民族或国家,优越于其他的团体。种族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的年代。当时非洲的资源被大量掳掠到欧美各国,包括人力资源。这些人被当作奴隶售卖。有一种观点认为种族间存在行为上的差别,这种观点经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