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侍卫贴身保护皇帝 皇帝为何不担心他们被收买

古代侍卫贴身保护皇帝 皇帝为何不担心他们被收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41 更新时间:2024/1/18 21:50:54

对皇帝和侍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皇帝为何不怕大内侍卫被买通?

现在的人看电视剧都了解明代的锦衣卫特别有名,不仅出场帅气,而且权利极高,锦衣卫是皇帝侍卫,就是专门保护皇上的,原本是主要是为了掌管皇帝仪仗和担任保护责任的,但在1382年,改成了锦衣卫,变成了搜查情报的机构,负责侦查、审问和逮捕等工作,因为锦衣卫是听从皇帝的机构,所以权威极高,甚至对皇亲国戚都可以做到不用公开审讯。

锦衣卫这等权势的机构自然成了很多人香饽饽,可想当锦衣卫又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锦衣卫是世袭制,也就是说祖辈是锦衣卫的话,那么子孙后代也是锦衣卫,完全是权力垄断,所以明代的皇帝为了限制锦衣卫又搞出了很多名堂,比如东厂、西厂,这都是为了权力制衡。

而到了清代,虽然没有了锦衣卫,但要保护皇帝的侍卫是必须要,所以就有了大内侍卫,为了贴身保护皇帝的安全,特意设立的三等带刀侍卫,在清太祖初期建立,能够带刀的大内侍卫都是有条件,身份背景就是最基本的,在清代实施“八旗制度”,所以皇帝就会在亲自统领的上三旗挑选,上三旗分别是:正黄、镶黄、正白。

在清代前期,能够做到御前侍卫的,选拔标准也非常严格,基本上都是满清宗族或者是蒙古公子弟,后来规格逐渐完善,就有了武力要求,而清代的武举人也可以入选大内侍卫,能够做到皇帝身边的人,不仅武功要好,出身不差,相貌和文采都还有要求,相貌也是可以理解,因为皇帝也不愿意天天看到容貌太丑的。

但是这些御前侍卫如果被人收买,那就很容易暗杀皇帝了,因为他们随时都带着刀,所以皇帝挑选御前侍卫不仅仅需要武力和背景,还要知根知底,能够做到接近皇帝御前侍卫,都是由皇帝亲自来挑选,清代非常有名的纳兰明珠就是从御前侍卫开始,因为他忠心耿耿才能做到康熙的御前侍卫,而且明珠还是康熙的表叔。

所以比起武力家世之类的,挑选御前侍卫必须做到让皇帝信任才行,最信任的莫过于一起长大的表兄弟,而且御前侍卫的福利很好,一般没什么人能够收买到,御前侍卫是属于特权阶级,在当时也算是光耀门楣的职业,根据《教泽碑》记载,清代武进士何礼,得了武进士之后,经过选拔,成为了皇帝的御前侍卫,赐花翎,穿黄马褂,家中更是将“御前侍卫府”这一牌匾流传至今,可见当时的人对于成为御前侍卫是感到非常荣耀的事情。

而且御前侍卫不仅仅俸禄福利好,升迁也快,清代乾隆时期有名的大贪官和珅也是从御前侍卫开始,也是因为这层关系,他被乾隆信任。根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三十四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寻授三等侍卫,挑补黏杆处。四十年,直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次年,遂授户部侍郎。”

当然做到御前侍卫这个级别已经是少数了,能够做到在皇帝面前还能带刀的御前侍卫那更是少之又少,一般普通的御前侍卫也是有品级的,是正三品到正六品之间,而能够带刀的御前侍卫基本都是四品以上,而且清代的律法也非常严苛,要了解满清可是有着十大酷刑的,就足以让人想着自己的脑袋和家族的人,一个人暗杀,那可是全家遭殃,甚至有灭门之灾,自然也不敢做出暗杀皇帝的事。

历来皇家也谨防暗杀的事情,即便对于再信任的带刀御前侍卫,还有权利限制,那就是不能靠近皇帝十步以内,在唐代,就有法律规定,比如:《唐律疏议·卫禁律》:宿卫人常执兵仗,得带刀子。若在御所者,非敕遣用,不得辄拔刀子。其有误拔者,绞。左右并立人,见其误拔,皆须执捉。不即执捉者,流三千里。

御在所指的是皇帝站的位置,御前侍卫即便有带刀的权利,但是没有得到皇帝的招遣用,那就不可以拔刀,如果拔刀了,就会被处绞刑,而且旁边的御前侍卫会立即将拔刀的人控制住,如果反应慢了,皇帝出什么事的话,周围的人也会被当作失职处理,全部判流三千里。

可见不管是哪个朝代,对于贴身保护自己的御前侍卫,都谨防被收买,或者心怀不轨的事情,早有法律防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现代男人要想娶妻纳妾 请到神秘的四川女王谷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野史秘闻

    自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朝政府,众多的文人武士纷纷仿效西方的立法,渐渐的中国不再是一个一夫多妻的国家。然而在东南亚某些国家依然存在这一夫多妻这样的婚姻制度。在中国,大家都以为这样的制度不复存在,隐形的是只有男人去找小三,没有一夫多妻的的说法。实际上在中国有个神秘的地方依然存在这一夫多妻。在中国西部的墨

  • 冯小怜为什么要赤裸的躺在桌子上供大臣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冯小怜,南北朝,风云人物

    高纬继位时,北齐政权已是摇摇欲坠,所幸还有一些忠贞之臣在维持着,才没让邻国北周吞并,像兰陵王高长恭,丞相斛律光等人,但这些人却以一个个都被高纬以荒谬的理由给诛杀了,终致北齐再无一人能抵御北周的进攻,从而走向覆灭。高纬沉迷于冯小怜,两个人每天如胶似漆,高纬甚至公开说只要冯小怜要求,拿走自己的一切都可以

  • 吴三桂揭起反清叛旗后,为何却在长江边上勒马观望起来?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由于吴三桂专制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军乘锐连下贵州全省、湖南的衡州。福建靖南王、广东平南王二藩和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如四川之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之罗森、孙延龄,陕西之王辅臣,河北之蔡禄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到康熙十三年四月,整个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

  • 隋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隋王朝,最后却被李渊抢走胜利果实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末,农民起义,战史风云

    隋末农民起义是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推翻隋王朝的一次起义,这次起义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王薄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反唐失败,前后整整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隋朝灭亡后,以李渊为首的地主贵族集团抢夺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唐王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刘备手下第一谋士为什么是法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法正,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刘备几乎一生败于曹操,但唯独汉中之战,不仅击败曹军夺取战略要地汉中,还阵斩了大将夏侯渊,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三国志》记载,曹操获悉战败过程之后,感慨万千的说了一句话,“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谁为刘备策划了这一战?其实,这个人就是刘备手下第一谋士法正,曹操苦求不得,孔明自叹弗如!

  • 冯小怜有多可怜?被皇帝明码标价让大臣参观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冯小怜,南北朝,野史秘闻

    自古皇帝多好美色,传言有后宫佳丽三千,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皇帝的女人肯定是不少的,历数各朝各代,有不少帝王因为沉迷美色,流连后宫,最终荒废朝政的荒唐事。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一个女子,竟连国家都不顾了。南北朝时期,北齐和北周连年征战,都想把对方领土占为己有,最开始,北齐的实力比北周

  • 秦始皇不立扶苏为太子时因为什么?他能继位秦朝会二世而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扶苏,秦朝,风云人物

    扶苏,嬴姓,名扶苏,常称公子扶苏,秦始皇长子。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扶苏”之名出自《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以此为名,表达了秦始皇嬴政对自己第一个儿子的喜爱,对他寄托了

  • 在宋朝这个美食鼎盛时代,宋人对美食的追求到了哪个地步?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有宋一朝,其被后人称为美食鼎盛时代,光是烹饪方式就有几十种之多,包括煎、烹、煮、炒、烧、烤、炖、熘、煸、蒸、泡等,甚至宋人还将平时的饮食生活写入诗词当中。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宋朝人对美食的追求究竟到了哪个地步?宋朝著名词人苏轼曾作诗《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

  • 南北朝北魏盖吴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浅谈盖吴起义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北朝,北魏,起义,盖吴,战史风云

    盖吴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于北魏发生的一场民变事件,由太平真君六年(445年)九月持续至翌年(446年)八月,领袖是卢水胡人盖吴。事件以北魏成功镇压告终。背景卢水胡本是一支聚居于河西张掖卢水一带的杂胡,昔日隶属于匈奴,后来除张掖外也发展出北地、杏城等聚居地,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卢水胡领袖沮渠蒙逊更

  • 夏侯婴只是个车夫,为什么能看出韩信是个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夏侯婴,西汉,历史解密

    说起来可能会有好多人不信,最先发现韩信是人才并推举韩信做官的,并不是萧何,当然也不是刘邦,更不是项羽、范增等人,而是一个赶车的。这个赶车的人叫夏侯婴,非常不简单。夏侯婴年轻时,就慧眼识人。在工作、生活中,他发现沛县有个亭长,虽是一介小吏,但有着过人的才华,并且只要是有空,就会到亭长的办公室去坐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