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丁卯之役中朝廷命令袁崇焕出兵策应毛文龙 为什么袁崇焕按兵不动

丁卯之役中朝廷命令袁崇焕出兵策应毛文龙 为什么袁崇焕按兵不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32 更新时间:2024/1/23 5:43:05

丁卯之役,指的是大明天七年也就是后金天聪元年的正月,皇太极派遣二贝勒阿敏率领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等人,统率大军渡过鸭绿江,打击毛文龙,先后攻克义州、铁山、平壤等地。

此前的天启六年八月,努尔哈赤刚刚死去,皇太极在沈阳即位。袁崇焕派遣僧人李喇嘛等人为使者,前去吊唁,并捎去议和的口信,皇太极一面积极回应,一面却出兵打击毛文龙。

毛文龙告急,朝鲜国王也逃往江华岛,到了三月,朝鲜投降,与后金定立盟约,明朝开始失去朝鲜。

这期间,明朝廷曾经命令袁崇焕出兵策应毛文龙。袁崇焕其实也没有按兵不动,而是派赵率教率领九千人马逼近三岔河,同时趁机派人修复塔山、大凌河、锦州等三城堡。

袁崇焕的举措引起舆论的大力批评,袁崇焕加以回应,解释自己的行为,主要谈到了这样几点:

首先,后金军队的留守力量很强大,以逸待劳,明军没有必胜的把握。当时,后金对外号称,进攻朝鲜和留守的人马各是十万,这个数目当然是有很大的水分。袁崇焕真正担心的是,一旦自己出兵,西部的蒙古各部抄他的后路,乘虚进攻宁远、山海关。

第二,宁远到三岔河有六百里,明军往返需要几天的时间,粮草供应比较困难。最稳妥的策略是派少量精骑逼近三岔河,牵制后金军队。

第三,明军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趁机修复了三城,增加了宁远等地防守的纵深。

袁崇焕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总体而言,他的表现是消极、保守的。此外,明军此时已经基本丧失了野战的能力和勇气,所以他也有无奈之处。

皇太极收兵之后,借口明军修城屯田,亲自率军伐明,宁、锦大战打响。

标签: 明朝皇太极毛文龙丁卯之役

更多文章

  • 毛文龙抗后金援朝“丁卯之役”:开创了东江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毛文龙,丁卯之役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钱唐县人。他开创了东江镇,东江镇也成了军事重镇。毛文龙在与后金战斗中也颇有战功。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毛文龙。天启七年(1627年)初,后金首领皇太极一面派遣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

  • 长达十一年的川中岛合战:“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对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川中岛合战,日本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未来接近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还是顶着“尾张的大傻瓜”的名号,气得负责教育和照顾信长的平手政秀切腹自尽;未来短暂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此时还是替主人拿鞋的帮佣,还没有投奔织田信长,一切的梦想都还不配去想象;而未来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刚从织田家的人质变成今川家的人质,只是幸运的遇上了

  • 日本战国时代伤亡率最高的战役之一:川中岛合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川中岛合战,日本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或者专指发生于1561年(永禄4年)九月(旧历)的"八幡原之战"。经过八幡之战八幡之战,也称布施之战。在公元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四月展开,武田信玄率兵至北信浓葛尾城(埴科郡坂城町),而

  • 川中岛合战发生于什么时候?川中岛合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川中岛合战,日本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或者专指发生于1561年(永禄4年)九月(旧历)的"八幡原之战"。武田和上杉两军于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1555年(天文二十四年)、1557年(弘治三年)、1561年,以及1564年(

  • 川中岛合战对日本都具体有些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川中岛合战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下面是中国历史故事网网小编分享的川中岛合战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川中岛合战在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战争,为了信浓地区以及周边领土的问题,,武田信赖和上杉信谦之间发生了争端,并且在此之后爆发了

  • 丙子之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丙子之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朝鲜,后金,丙子之役

    丙子虏乱又称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间,清军为了攻打明朝解除后顾之忧而发兵朝鲜的一场战争。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병자호란)。丙子胡乱又与之前发生的丁卯胡乱统称为丙丁虏乱(병정노란)。1636年12月2日,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仅仅去世三年,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

  • 丙子之役——朝鲜从此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高句丽,朝鲜,皇太极,丙子之役

    众所周知以前的高句丽就是如今的韩国和朝鲜,他们在历史上就一直属于中国的附属国,直到近代后才与中国划清了关系。在清朝统治中国北方之后,朝鲜有一段时间不归顺于清朝,也拒绝顺从清朝,直到后来的一场战争才又归顺清朝,这场战争也算是清朝最拿得出手的漂亮仗了。在1636年4月,也就是中国的丙子,清朝要推翻明朝后

  • 丙子之役议和之后 清朝还掳掠了50万的朝鲜人带到国内当做奴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皇太极,朝鲜,丙子之役

    在清朝的皇太极统治时期,皇太极曾经两次血洗过一个国家,第一次这个国家的好几座城市被屠城,第二次竟然还抢来了这个国家50万奴隶。那么,这个国家到底是哪一个国家呢?小编告诉你,那就是朝鲜。具体是什么情况,且听小编细细道来。丁卯之役“丁卯之役”是皇太极第一次血洗朝鲜的历史事件的称呼,在朝鲜被称作“丁卯胡乱

  • 丰臣五大老之一 :前田利家,也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前田利家,日本,丰臣五大老

    前田利家(天文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庆长四年闰三月三日,即1538年1月15日-1599年4月27日),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武将,战国大名,加贺藩之祖。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海东郡荒子城,幼名犬千代,元服名前田又左卫门利家。丰臣政权的五大老之一 。幼时年少不羁,担任织田信长赤母衣众笔头时,曾将信长异

  • 丰臣五大老是哪五个人?丰臣五大老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丰臣五大老.日本

    五大老是日本丰臣政权末期制定的职务,担任者是丰臣政权下五大有力的大名。1593年丰臣秀吉幼子出生,在丰臣秀赖出生之前,尚有一兄鹤松,但很早就夭折了。原本秀吉以为自己年事已高,恐怕没有孩子的命了。不料在五十七岁时,竟又得一子,使秀吉对原本收养的继承人关白丰臣秀次开始冷淡,夺回赐给秀次的权力,使秀次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