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毛文龙抗后金援朝“丁卯之役”:开创了东江镇

毛文龙抗后金援朝“丁卯之役”:开创了东江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32 更新时间:2023/12/15 11:40:54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钱唐县人。他开创了东江镇,东江镇也成了军事重镇。毛文龙在与后金战斗中也颇有战功。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毛文龙。

七年(1627年)初,后金首领皇太极一面派遣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济尔哈朗、杜度、硕托,总兵李永芳等人率大军攻打东江镇,以解决心腹之患。

网络配图

正月初八,皇太极以朝鲜:

“1、助南朝兵马侵伐我国

2、窝藏毛文龙

3、招我逃民偷我地方

4、先汗归天……无一人吊贺

四项罪名,对朝鲜宣战。他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阿敏率领三万余骑渡过鸭绿江,攻占义州,济尔哈朗则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驻扎的铁山,”朝鲜认为毛文龙必败,为自保倒向后金,向后金大军提供朝鲜服装“引贼俱换丽帽丽服”,冒充朝鲜军围攻铁山。铁山都司毛有俊等率千余名守军与后金大军血战,战至最后一卒,无人肯降,毛有俊拔刀自刎,壮烈殉国。毛文龙退居皮岛。

随后,后金铁骑乘冬季冰坚,进攻与铁山仅三里之隔的云从岛。毛文龙率部英勇反击,派部将毛有见、尤景和等逆袭后金军。双方在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东江健儿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占绝对优势的后金军,毫无惧色,浴血奋战,双方互有杀伤,后金军强攻多日,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后金主帅阿敏见部队伤亡太大,占不到半点便宜,遂迁怒于朝鲜人,转而进攻朝鲜义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开杀戒。得手后,又率大军移向朝鲜首都王京,准备灭掉朝鲜称王,朝鲜国王李倧一面将后妃送到江华岛避难仓皇出逃,一面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说导敌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为,请求援救。

天启皇帝认为朝鲜虽然协助后金,但不应该计较属国的过错,才是天朝气量。于是下诏给毛文龙,要求毛文龙不计前嫌,出兵援朝。他说:“奴兵东袭毛帅,锐气未伤,深慰朕怀。丽人导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属国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还速谕毛帅相机应援,无怀宿嫌,致误大计。”

毛文龙接到诏书以后,不顾自身粮饷短缺,毅然率部进入朝鲜,反击后金大军。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东江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尸为食”,仍在毛文龙的激励下,顽强作战。双方在宣州、晏庭、车辇、义州等地反复拉锯,而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战事逐渐向有利东江军的方面转变。随着河水、海水的解冻,东江军逐渐依靠朝鲜境内的大小河流,把以骑兵为主的后金困住,多次重创敌军,“三战三捷,困奴于银杏江”,随于千家庄、瓶山一带与后金主力展开决战,“文龙自率兵出,大战,杀固山三、牛鹿八人,斩六千余级。”

网络配图

此时仁祖也已逃往江华岛,并命使臣到后金营中投书求和。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朝鲜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基本上答应了后金提出的入质纳贡、去明朝年号、结盟宣、约为兄弟之国等要求,惟有永绝明朝一条不同意。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 放弃在朝鲜称王的打算,东江军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三月初三,仁祖率领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虽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便令八旗将士分兵掳掠三日,使朝鲜京畿道海边一带“尽成空壤”。随后后金撤军到平壤,奉皇太极命令不再后撤,扬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逼迫朝鲜签订了平壤誓约,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这次入侵,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胡乱”或者“丁卯虏乱”。

“丁卯之役”

“丁卯之役”是万历壬辰之役以来,大明雄师又一次帮助朝鲜免于亡国的军事行动。参战明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绝境下,全凭一念忠赤,一腔热血,以死尸为食,衣无寸缕地战斗在冰天雪地中!设伏出奇,力挫强敌,在华夏儿女抵御外侮的史册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对此,登莱巡抚李嵩评价说:“奴以十万之众蹂躏东江,毛文龙乃能于狂烽正炽之际,奋敌忾迅……毛帅之功于是不可著乎!”、继任者孙国祯(收复澎湖列岛的民族英雄)也认为:“臣看得毛帅孤悬绝岛,远泊水乡,溟雾胡风,侵肌扑面,寒烟冷月,泣昼怜宵。七年正月以来,五战而五胜,谛观宣州、车辇、义州西门、龙山诸役,皆令人舌咋心惊,色飞神动。然义州西门之捷,独雄而奇,盖其俘获者皆名酋,今之系纽而献者,此也。宣州诸路之捷,又险而奇,盖毛帅亲中二矢,不为少动。自五、六年以来,大小几近百战,积俘至四百七十有零,抢获器械、马匹累百,近日续报者不与焉。”

网络配图

“职惟知尽忠报国,决不肯偷身自免!”——东江主帅毛文龙战时如是说,他亲冒矢石,身中数箭,犹死战不退!在毛文龙的激励下,东江健儿人人奋勇,与后金军舍身搏斗,鲜血染尽三千里江山。就连在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都向欧洲人介绍说:“此次战役之激烈为中国所未曾见。”,并说:“抗拒鞑靼人最有力的要数英勇盖世的大将毛文龙。”

朝鲜史料则认为是朝鲜民间的义军打败了后金大军,毛文龙坐困穷岛,毫无作为。

袁崇焕也接到毛文龙的求援书,马文龙:“据北听密报,新汗手下兵马不过一万,俱是心寒胆战,常怕西边大兵直捣”,袁崇焕只是“遣方金纳贻书于奴酋,令某急撤犯鲜之兵”。他在忙于构筑锦州三城“此三城不得不筑”,不得已派数千军队至三岔河驻留不前,事后,王在晋讽刺到:“辽抚援朝,布置极其可观,乃官兵望河而止,此真纸上谈兵也,辽兵果可用耶?”

此役后朝鲜被迫与后金结盟,明军在辽东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东江毛文龙军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后勤供给来源。

标签: 毛文龙丁卯之役

更多文章

  • 长达十一年的川中岛合战:“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对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川中岛合战,日本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未来接近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还是顶着“尾张的大傻瓜”的名号,气得负责教育和照顾信长的平手政秀切腹自尽;未来短暂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此时还是替主人拿鞋的帮佣,还没有投奔织田信长,一切的梦想都还不配去想象;而未来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刚从织田家的人质变成今川家的人质,只是幸运的遇上了

  • 日本战国时代伤亡率最高的战役之一:川中岛合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川中岛合战,日本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或者专指发生于1561年(永禄4年)九月(旧历)的"八幡原之战"。经过八幡之战八幡之战,也称布施之战。在公元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四月展开,武田信玄率兵至北信浓葛尾城(埴科郡坂城町),而

  • 川中岛合战发生于什么时候?川中岛合战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川中岛合战,日本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或者专指发生于1561年(永禄4年)九月(旧历)的"八幡原之战"。武田和上杉两军于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1555年(天文二十四年)、1557年(弘治三年)、1561年,以及1564年(

  • 川中岛合战对日本都具体有些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川中岛合战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下面是中国历史故事网网小编分享的川中岛合战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川中岛合战在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战争,为了信浓地区以及周边领土的问题,,武田信赖和上杉信谦之间发生了争端,并且在此之后爆发了

  • 丙子之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丙子之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朝鲜,后金,丙子之役

    丙子虏乱又称丙子之役指的是1636年至1637年之间,清军为了攻打明朝解除后顾之忧而发兵朝鲜的一场战争。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병자호란)。丙子胡乱又与之前发生的丁卯胡乱统称为丙丁虏乱(병정노란)。1636年12月2日,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仅仅去世三年,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

  • 丙子之役——朝鲜从此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高句丽,朝鲜,皇太极,丙子之役

    众所周知以前的高句丽就是如今的韩国和朝鲜,他们在历史上就一直属于中国的附属国,直到近代后才与中国划清了关系。在清朝统治中国北方之后,朝鲜有一段时间不归顺于清朝,也拒绝顺从清朝,直到后来的一场战争才又归顺清朝,这场战争也算是清朝最拿得出手的漂亮仗了。在1636年4月,也就是中国的丙子,清朝要推翻明朝后

  • 丙子之役议和之后 清朝还掳掠了50万的朝鲜人带到国内当做奴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皇太极,朝鲜,丙子之役

    在清朝的皇太极统治时期,皇太极曾经两次血洗过一个国家,第一次这个国家的好几座城市被屠城,第二次竟然还抢来了这个国家50万奴隶。那么,这个国家到底是哪一个国家呢?小编告诉你,那就是朝鲜。具体是什么情况,且听小编细细道来。丁卯之役“丁卯之役”是皇太极第一次血洗朝鲜的历史事件的称呼,在朝鲜被称作“丁卯胡乱

  • 丰臣五大老之一 :前田利家,也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前田利家,日本,丰臣五大老

    前田利家(天文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庆长四年闰三月三日,即1538年1月15日-1599年4月27日),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武将,战国大名,加贺藩之祖。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海东郡荒子城,幼名犬千代,元服名前田又左卫门利家。丰臣政权的五大老之一 。幼时年少不羁,担任织田信长赤母衣众笔头时,曾将信长异

  • 丰臣五大老是哪五个人?丰臣五大老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丰臣五大老.日本

    五大老是日本丰臣政权末期制定的职务,担任者是丰臣政权下五大有力的大名。1593年丰臣秀吉幼子出生,在丰臣秀赖出生之前,尚有一兄鹤松,但很早就夭折了。原本秀吉以为自己年事已高,恐怕没有孩子的命了。不料在五十七岁时,竟又得一子,使秀吉对原本收养的继承人关白丰臣秀次开始冷淡,夺回赐给秀次的权力,使秀次自杀

  • 丰臣五大老之一:小早川隆景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小早川隆景,日本,丰臣五大老

    小早川隆景(日语:こばやかわ たかかげ;1533年4月26日-1597年7月26日),战国智将毛利元就第三子、丰臣五大老之一。战国到安土桃山时代时期名将,曾任中务大辅,官至从三位·权中纳言,幼名德寿丸,号又四郎。天文十三年(1544年)过继给竹原小早川氏成为养子,继承了小早川家。与吉川元春并称"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