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灿烂了两千年的古蜀文明,也消失了两千年(古蜀国)

曾灿烂了两千年的古蜀文明,也消失了两千年(古蜀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643 更新时间:2024/1/17 10:34:41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没有字还真是吃亏。

没有文字,事情就很难被长时间地准确记录,历史也就很容易就被遗忘掉了。

比如,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猫史官想,一般人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应该是下面这些东西:

而如果是一个文物或博物馆的从业人员,那么,她 or 他脑中的画面多半是这样的:

不过,即便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即便是一个文博专业人员,如果没有处在一个特别的环境之中,提起夏商周的历史,也很难想到下面这些:

是的,它们是古蜀,

一个在夏商周的西南延续了两千年

同时也被人们遗忘了两千年的文明。

从中原往西往南,越过秦岭,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在成都平原上,在夏商周朝的同时期,能看到这个自成一派、非常独特的地域文明。

古蜀人没有生活在中原腹地,它们没有文字,没有很好地记录过自己,它们也很少被中原王朝的史官所提及。要不是考古学家的发掘,人们可能会以为它们根本没有存在过。

成都平原的位置

成都平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但是一般认为,进入文明阶段是从三星堆文化算起,因此通常意义上的“古蜀文明”主要是指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青羊宫文化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下面,猫史官就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它们。

1.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文化是一个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层遗存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时间是距今大约4000~3100年,大约相当于中原的夏代到商代晚期。

早在民国时期,四川广汉就陆续发现了一些年代非常久远的玉石器和陶器。1986年,两个器物坑的发现更是震撼了世界,两坑内出土了高等级文物1700余件,不仅数量多,而且风格极其多元和古怪!

比如,三星堆中发现了大量的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神坛等器物,在以青铜容器和乐器为大宗的中国青铜时代,是难以被归类的奇怪存在,一直到现在,考古学界对三星堆“青铜人像”的文化源头都难以做出合理的解释。

除了前所未见的器物,其他一些有些脸熟的东西到了三星堆,也都变得有点陌生了。

比如龙,变成了山羊的头;玉璧,多了一圈凸起;铜戈,多了一些“锯齿”;用来装酒的铜尊,也被放到了头顶……

青铜顶尊跪坐人像

时间大约在商末周初,怪异的三星堆宝物被诡异地打砸、焚烧并掩埋进两个大土坑之中,文化和政治的势力似乎发生了转移,古蜀的新中心移到了现在的成都,文化面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是为十二桥文化阶段。

2.十二桥文化

十二桥文化是以成都十二桥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距离我们现在大约3100~2600年,大体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晚期。

十二桥文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遗址,成都金沙遗址和彭州竹瓦街青铜器窖藏。

其中,金沙遗址一边继续传承着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金器、凸领璧等“怪异风格”,一边也明显加强了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比如出现了用甲骨占卜的现象,虽然没有文字,但也是新现象;同时,也发现了中原地区使用的礼乐器——磬。

刻纹的黄金冠带

石磬

1959年与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先后发现了两处青铜器窖藏,出土的铜器包括容器、兵器两类。

其中兵器是典型的巴蜀式兵器,容器则是中原地区常见的尊、罍等酒器。尤其珍贵的是1959年窖藏中发现了两件有铭青铜觯,根据器物风格和铭文推测,这两件铜器应是蜀人随周人灭商后得到的战利品,是《尚书》记载古蜀之师参与灭商战争的见证物。

十二桥文化在发展了500年之后,在大约春秋晚期的时候逐渐走向衰亡,但它与下面要讲到的青羊宫文化在时间和文化上存在明显缺环,三星堆、金沙独具特色的青铜人像、黄金器等消失不见,对鸟和太阳的崇拜也难寻踪迹,古蜀文明到了晚期,它的神秘色彩也逐渐淡去了。

3.青羊宫文化

青羊宫文化是以成都青羊宫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青羊宫文化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5世纪中叶而止于公元前2世纪中叶,即大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战国时代至汉代早期。

青羊宫文化的遗址不多,最著名的是1980年发现于新都马家乡的大型木椁墓。这座墓葬规模很大,在多次被盗掘的情况下,仍然出土精美青铜器近二百件,学者推测,这座墓葬的主人应是古蜀国晚期的某一代蜀王。

马家乡的青铜器很有意思,很多都是五件成组,也有少数是两件成组,这在中国的青铜时代中,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合现象。

马家乡墓葬出土文物

同时,马家乡大墓铜鍪、柳叶剑、铜鼎等器物还体现了与秦文化、巴文化、楚文化的交流,表明古蜀文化在这一时期似乎显得更加开放。

比如这件铜鼎,它的盖子内部有“邵之飤鼎”4个字的铭文,一般认为,这个 “邵”

也就是楚氏之“昭”,这个昭与屈、景并称为楚国三大氏。而且,这件鼎是比较典型的楚文化风格的青铜器,和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铜鼎基本相同。表明蜀、楚两种优秀的长江文明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公元前316年,北方的秦国南下伐蜀,蜀王率兵拒秦,却兵败葭萌,秦国一举兼并巴、蜀。“秦灭巴蜀”成为古蜀文明的谢幕之章,但在秦国即将吞并六合、建立统一的大帝国这个庞大的历史图景前,却又成为揭幕之章。

秦并巴蜀之后,对四川盆地进行了大力的经营。比如这件青川木牍就体现了战国晚期秦国在四川发展农业的情况。木牍正反两面都有文字,正面记载了公元前309年,也就是秦武王二年,秦王命令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而背面为与该法律有关的记事。

青川木牍

秦国在成都平原修建都江堰、发展农业生产,将古蜀故地改造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也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后方基础。

到了西汉早期,蜀守文翁在四川兴办学校、教化民众,使成都人由“不晓文字”变为“爱好文雅”;此后,汉武帝以蜀地为南下据点开发西南夷,在北方政治和文化的不断侵润之下,古蜀故地的文明逐渐消融,最终融入博大深厚的秦汉文明之中。

古蜀文明从兴起到消失,在成都平原上“超长待机”了大约两千年的时间,这在全中国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古蜀文明最后消失于汉初,要算起来,距离我们现在也已经差不多有两千年,而这两千年,可以说是它被完全遗忘的过程。大概正是因为没有文字,关于古蜀的记忆在古蜀消失后没多久就开始模糊起来,晋代《华阳国志》还稍微提了几嘴,而到了唐代,白就已经在纳闷“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了……越到后来,古蜀存在过的踪迹就越难寻觅。

我们平时总说,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但口头上的表述总觉得有点强行政治正确的意思,其实从古蜀文明的兴衰中,真的肉眼可见这种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中华文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单线条的,在夏商周的边缘,存在着很多很有特色的地域文明,古蜀,无疑就是其中最绵长、最奇特的一个。

标签: 古蜀国秦朝

更多文章

  • 世界上还存在殖民地吗?分别是哪些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殖民地,殖民主义

    相对来说,西方国家更喜欢到处侵略,抢别的国家的资源,建立殖民地,所以在近代历史上全球各个地方的殖民地大多数都是西方国家建立的。而咱们说的这个殖民地简单地就是说,这里的人民都会沦为奴隶,只能被压榨的份儿,根本就没有自由。而到了二战之后,一些殖民地终于明白了这一点,于是就纷纷宣布了独立,所以一下子就多出

  • 殖民地: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殖民地,殖民主义

    殖民地是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原始涵义是在荒地上移民垦殖,可做贸易前哨或军事基地。后指一国在它所征服的地区 (国家) 建立的移民居留地,为宗主国获取新资源。在资本主义时期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专指领土被侵占、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由资本主义强国统治、支配的国家或地区

  • 揭秘:神秘消失的华夏古国之夜郎古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夜郎古国

    大约在公元前140年的一天,正在和众亲友围着火塘饮酒的夜郎首领多同迎来了一批奇特的客人。他们穿的不是兽皮,佩戴的也不是海巴,与夜郎的人们完全不一样,他们峨冠博带,穿着高贵而华美的衣服。为首的使者名叫唐蒙,他带来了多同以及族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礼物,还有叫多同不敢置信的知识,他第一次听说居然有一个疆土走

  • 爱尔兰内战伦斯特为什么会招来杀人之祸 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英国,爱尔兰,爱尔兰内战

    公元十一世纪的爱尔兰拥有统一的语言、宗教、文化与法律。统治阶级通行中古爱尔兰语,这种盖尔语言吸收了一些来自挪威的诺斯人所操“古西诺斯语(Old West Norse)”的词汇;教会人士通行拉丁语,但其中多数人也喜爱使用中古爱尔兰语。爱尔兰作家和诗人,早在六世纪末·七世纪初便开始用爱尔兰语创作了许多诗

  • 是什么样的事情造成了爱尔兰内战的 内战从什么地方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爱尔兰内战,英爱条约

    爱尔兰内战指的是发生在1922年的一次国家内部战争,在一年以前国家曾经签订了英爱条约,而支持这件事和反对这件事的人之间发生了很大的矛盾。这次内战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伤亡,甚至比英爱战争还要大,并且在国家内部造成了非常大的裂缝,直到如今还对这个国际爱有着重大影响。而爱尔兰内战背景则是促使这次内战爆发的原因

  • 乍得内战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乍得内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乍得内战,非洲

    别国介入1980年3月,哈布雷和古库尼两派又在首都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乍得再度陷入全面内战。6月,古库尼同利比亚签订“友好同盟条约”。11月,利比亚出兵乍得,帮助古库尼把哈布雷派武装赶出首都。1981年1月,利比亚同古库尼临时团结过渡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双方进行合作。利比亚通过这种手段,控制了乍得

  • 乍得内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法国干预乍得内战又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非洲,法国,乍得内战

    乍得内战起因乍得内战起因是什么?造成这场内战的原因有很多,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早在法国进入乍得之前,这个国家的南北冲突就非常尖锐。北方的穆斯林王国一直都想要到南方抢夺奴隶,频繁地发动了袭击活动。这样的掠夺让南部地区的人们对北方充满了仇恨。法国的统治让南北矛盾不断加剧。南方黑人当时约有占得一

  • 乍得内战发生过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事件 事情的经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乍得内战,非洲

    新到40套防空导弹 20名士兵却早已反水 瞄准自己的司令官扣动扳机从70年代开始,非洲就内战不断,尤其是在乍得这一地区,从70年代的部落冲突逐渐演变成90年代的其他国家干预战,战争从未停止过。而乍得内战的情势十分混乱,真应了那句话战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全部是利益优先。在乍得内战时曾发生过一件让人啼笑

  • 语素文字是什么意思?除了中文还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语素文字

    语素文字,又称表意文字,是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的文字。历史上发展成熟而又代表高度文化的语素文字有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书字和东亚的汉字。概念语素文字(英语:logogram,来自古希腊文:λ?γο?“词”和γρ?μμα“字符”),又称表语文字,是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的文

  • 语素文字,又称表意文字-最科学的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语素文字

    语素文字,又称表意文字,是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的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圣书字和汉字就是具有高度文化程度的语素文字。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汉字定性为语素文字,美国语言学家列·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赞同了他的观点,并进一步把“表意文字”这个概念改为“表词文字”(wor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