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焦山之战中元军运用了什么战术 该战术是如何运用的

焦山之战中元军运用了什么战术 该战术是如何运用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511 更新时间:2024/1/21 16:13:00

1273年2月,南宋襄阳守将吕文焕在坚守六年后,终因外援断绝,只得开城向元军投降。元军在占据长江上游后,积极调整部署、调兵遣将,准备与南宋王朝做最后的决战。1274年6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兵分两路南伐宋朝:左路军由博罗欢、董文炳以及降将刘整率领,攻取两淮;右路军由伯颜、降将吕文焕率领,顺江而下。

275年,随着荆湖的失守与丁家洲战役的惨败,南宋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不仅整条长江放线崩溃,连江南的很多地方都先后投降。朝廷上的主战派与主和派,却依然争执不休。在这种氛围下,临安的朝廷,做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焦山之战

,元军水陆协同作战,战术运用得当,用两面夹攻,中央突破的方法,把过去蒙古骑兵惯用战法用于水战,并施以火攻,大败宋水军,致宋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临安危在旦夕。焦山之战之前,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兵败如山倒,宋朝已无力抵抗。

这是决定南宋生死存亡的一战。战前张世杰做了充分准备,他除了将战船屯扎于焦山南北江面外,还分别和常州守将张彦、扬州守将李庭芝相约,让他们分别从大江南北发兵,这样“三路交进,同日用事”。

可惜的是,布阵时,张世杰犯了个致命错误。

他令战船以十艘为一方阵,系上索链,沉碇于江,横截于江面。通晓“三国”的人,对火烧赤壁肯定很熟悉,这和庞统所献

“连环计”有什么区别?如果元兵用火攻,这些索在一起、系于江中的船只,哪里还会有一丝战斗力?这是很危险的。张世杰下令,非有号令,不准发碇,以示非胜即死。虽然破釜沉舟的决心令人钦佩,但从布阵开始,此战已经埋下失败的阴影了。

被称为“世界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的崖门海战历时23天,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包括参战的外围后勤保障人员),动用战船2000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上千,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大海战。

身在贾似道听闻前军溃败,惊愕失措,急忙下令收兵,企图乘船逃往扬州,整军再战。不料元军乘胜追杀,宋军不战自溃,溃不成军,纷纷四散奔逃。元军主将伯颜下令全线追击,一直追杀150余里。丁家洲一战以元军完胜而告终,此战元军俘获宋将三十余人,士卒数万,战船一千余艘。本来是场决战,却成了一场大溃败,可以说此战元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南宋主力十三万人丧失殆尽。一年后,也就是1276年2月5日,南宋君臣出降,元军占领临安。

随着蒙元军队的兵临城下,“武定军”一哄而散,南宋只能选择投降。绵延三百年的赵家江山,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审判日。尽管还有张世杰、文天祥和陆秀夫这样的人,为其谋求苟且。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用自己稀薄的才能去扭转整个大势了。

更多文章

  • 岑港之战:戚继光对倭寇的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明朝地方大员胡宗宪调集大军,准备攻打那些退缩、驻守在浙江岑港(地名)的汪直余党、倭寇团伙。同年冬季,胡宗宪给了戚继光三千名浙江绍兴籍的士兵,供给戚继光训练成军。一开始,胡宗宪有些急于求成,他对戚继光提出:目前,杀灭倭寇、贼人才是当务之急,戚将军(此时的戚继光官职为参将

  • 岑港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嘉靖三十五年(1556),戚继光以参将职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是年秋,倭寇龙山,大掠乡民,戚继光先后与参将卢镗、俞大猷等协同作战。龙山初战,兵多怯阵,戚继光身先士卒,以“擒贼先擒王”、“三箭射三酋”,威退倭兵。龙山三战三捷,戚继光崭露头角,威名三军。战后,戚继光针对明军在龙山作战中暴露出的军令不行

  • 岑港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岑港之战发生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此战明军以上万大军击败了东南的一千武装走私军,耗时半年。最终以明军伤亡三千余人,敌军伤亡不到千人,且有部分倭寇突围逃窜而落下帷幕。这是明朝历史上代价最大的胜绩。嘉靖朝倭寇的猖獗明嘉靖年间,倭患东南,海盗蜂起,舟山一度成之倭盗盘踞之地,也因此成为平倭的重要战场。

  • 穿鼻条约为什么会是一个假的条约 假条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英国,琦善,穿鼻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晚清的一大土特产。在所有条约中,或许《穿鼻条约》是最特殊的一个。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条约清政府不承认、英国政府也不承认。很多人不解,既然是双方签订的条约,那为何都不承认呢?因为,《穿鼻条约》就是一个假条约,就从来没有签订过,又何谈承认呢。签订条约的逻辑是,双方都认可才会签字。所以,“签订

  • 对于签订穿鼻条约的琦善来说 琦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鸦片战争,穿鼻条约

    琦善(1786年-1854年),字静庵,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曾任直隶总督。1840年,英舰北犯大沽,他奉命与义律谈判,旋任钦差大臣抵广州,主张对英妥协,后被革职。1853年再任钦差大臣,建立江北大营对抗太平军。咸丰四年(1854年)病死军中,赠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依总督例赐恤,谥文勤。历史学家

  • 穿鼻条约有什么特殊性 为什么双方都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英国,穿鼻条约

    清朝晚期的时候有非常多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么多的条约中,有一个条约是最特殊的那就是穿鼻条约。为什么说它特殊呢就是因为这个条约清政府不承认英国政府也不承认。很多人都很不解,既然是双方签订的条约,为什么他们都不承认呢因为这个条约就是一个假条,也从来没有签订过,为什么要承认呢签订条约的逻辑时双方都认可才会签

  • 曼施坦因计划到底有多狡猾 为什么希特勒对该计划都心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曼施坦因,希特勒,曼施坦因计划

    二战爆发之后,德国国内‘倒希派’的头目勃劳希奇元帅是不希望与其他国家开战的,也算是个求和派。可是这与希特勒的初衷大大不同。为了阻止希特勒的计划,勃劳希奇元帅还把想要献计的曼施坦因参谋员给踢出了参谋部。天意弄人,希特勒突然表示出于对陆军的尊重,他要亲自召见新成立的五个军的军长,曼施坦因就是其中之一。1

  • 曼施坦因计划为什么会成为二战中最完美的军事计划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国,英国,曼施坦因,曼施坦因计划

    德军侵占波兰后,立刻加紧准备进攻西欧各国。1939年10月,德国统帅部制定了入侵西欧的“黄色方案”。德军的目标是:“尽量歼灭法国作战部队以及与其并肩作战的同盟国部队,同时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尽可能地多占领土地,作为对英国进行空战和海战的有利基地,以及作为经济要地鲁尔的广阔保护区。”方案的具体作战

  • 曼施坦因计划时间 曼施坦因计划实施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曼施坦因,曼施坦因计划

    曼施坦因计划不仅是德国对法战争中的出色方案,更是享誉全世界的制敌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德国曼施坦因计划闻名全世界,被冠以最厉害闪电战的称号。德国通过曼施坦因计划的实施,不仅达到了战胜法国的目的,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德国的强大实力,曼施坦因计划虽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在该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德国也付

  • 前燕雄主慕容儁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慕容儁(慕容儁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慕容儁,皇帝,五胡十六国,慕容儁称帝

    慕容儁(319年-360年),一名慕容俊,字宣英,小字贺赖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 ,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儁即位时名义上仍为东晋的燕王,然而于352年正式称帝独立。慕容儁在位期间消灭了冉魏,入据原本由后赵所占领的中原地区,并移都邺城,大燕进入鼎盛时期,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