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岑港之战:戚继光对倭寇的大获全胜

岑港之战:戚继光对倭寇的大获全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905 更新时间:2024/3/11 18:13:59

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明朝地方大员胡宗宪调集大军,准备攻打那些退缩、驻守在浙江岑港(地名)的汪直余党、倭寇团伙。同年冬季,胡宗宪给了戚继光三千名浙江绍兴籍的士兵,供给戚继光训练成军。

一开始,胡宗宪有些急于求成,他对戚继光提出:目前,杀灭倭寇、贼人才是当务之急,戚将军(此时的戚继光官职为参将)带兵,只要能够杀灭倭寇、贼人就足矣。

戚继光不完全赞同胡宗宪的意见,他认为:杀贼、练兵,当可并行不悖(bèi)。

胡宗宪还是同意了戚继光的练兵计划,于是,从1557年冬季开始,戚继光展开了练兵行动。戚继光练兵很严格,每天都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不断淘汰掉平庸、弱小、练不好武艺的士兵,不断补充进体能合格的士兵。他的这场练兵,为他后来编写《纪效新书》做好了铺垫,积累了经验。这三千人组成的新军被每天的训练折磨得够呛(qiàng),一名名新兵蛋子简直要被累倒了!累疯了!不过,严师出高徒,新兵们的武艺大幅度地提高了水平,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拿倭寇出气。

戚继光练兵只有两三个月,到了1558年二月,他接到上级命令,就按照命令,率领这支三千人组成的新军配合俞大猷所部以及其他部队一起进攻岑港敌军,明军就此围剿岑港守敌。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刚到达岑港前线没多久,戚继光所部被紧急调到了其他的倭寇入侵的地方。这一下子,戚继光所部可算逮着出气的机会了,上了战场后,三千新兵一个个像杀人疯子,迅猛地杀起倭寇,连续取得了多场胜利。

戚继光所部取得了多场胜利,但俞大猷所部还在岑港作战,未能攻下岑港。从这一年二月,持续至夏末,竟然还没有打下岑港,战事几乎没有进展,而明军有不小的损失。岑港久围不克,戚继光再次被调到了岑港战线上,配合战场指挥俞大猷一起作战。

戚继光有什么办法来打岑港呢?他先是查看岑港地形地势,发现岑港这一沿海地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可以说是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岑港的守敌封锁住了进攻岑港的各条道路,只留下了海路和一条与陆地联通的道路,依托险要地形居高临下、死守岑港。当时的情况,是陆地上唯一的进攻道路很难打上去,而在海路上,倭寇掌握着制海权,这是因为明军的水战力量很薄弱,根本守不住沿海海域,所以倭寇随时能从海上支援岑港守敌,增加了明军进攻岑港的难度。虽然明军兵力是岑港守敌兵力的好多倍,还不断进攻,但几个月的攻打是徒劳无功。

当时远在北京的嘉靖皇帝闻报浙江岑港地区的明军作战没有进展的战报,认为是俞大猷、戚继光等将领率兵作战不力,就下旨把俞大猷、戚继光等人革职留用,限期一个月,令俞大猷、戚继光戴罪立功、打下岑港,否则就要把与此战相关的明军各级军官全部撤职、严厉查办。戚继光和俞大猷只有硬着头皮想办法,戚继光想出了一系列克敌之计,并且很好地实施起来:戚继光命令,每天只派出一部分兵马攻打,昼夜不停地擂鼓喊杀,惊得岑港守敌全天紧张兮兮、加强警备,时间一长,守敌疲乏不堪、锐气尽失;同时,戚继光设下计谋迷惑敌人,引发了岑港守敌之间互相猜疑、持刀自击。

过了一段时间,戚继光所部和俞大猷所部做好了总攻准备,从陆路强攻岑港守敌。戚继光诸将率部大举进攻,在拼死战斗、强行冲锋的攻击下,终于一举攻下了岑港。明军杀进了岑港,抓获、杀死了一批汪直余党以及倭寇,但毕竟明军的水路力量太弱,没能完全包围住守敌,致使一部分守敌还是从海路乘船逃走了。

岑港之战,明军取得强攻胜利,戚继光因此官复原职,而俞大猷则被朝廷派人抓捕了。这是为什么?打赢了,战场指挥俞大猷却被抓了?是的,是打赢了,但是岑港一部分守敌从海路逃到了福建,福建被这批倭寇侵扰得不轻。因此,福建相关官员向朝廷控告攻打岑港的总指挥胡宗宪。胡宗宪为了逃避责任,就控告是俞大猷攻击岑港不力、纵敌南逃,就这样,俞大猷被抓了。

第二年(1559年),俞大猷通过走关系、贿赂严氏父子,这才被释放出狱,随后又走上了抗击倭寇的战场。同年,汪直被处死,新一轮的倭寇之乱又开始了。

在1559年,戚继光被改调驻防地,官职依然是参将,戚继光所部又取得了抗击倭寇的胜利。面对胜绩,戚继光没有高兴起来,反而认为手下的三千名士兵有着一些缺点,这支部队最严重的缺点就是胡乱杀人、邀功请赏。有事例说明:明朝的战场规定了士兵必须拿回敌人的人头才能领取赏银,而戚继光所部虽然战胜了敌军,却出现了下述场景:有一次,在戚继光所部,战后胜利的一名士兵提着一颗人头请赏,结果另一名士兵冲了上来,悲痛不已地哀嚎:“这是我弟弟的人头啊!虽然他受了伤,但是还没有死,为什么要砍下自己人的人头?”还有,有一名士兵竟然还拿着十几岁的孩子的人头来请赏。经过查实,前一颗人头是戚继光手下的受伤士兵的人头,后一颗人头则是被妄加杀害的百姓的人头。

戚继光当即下令:严肃军纪,处斩胡乱杀人、邀功请赏的士兵,同时处罚他们的队长。之后,戚继光脱下自己的军装,用自己的军装裹殓(liàn)被杀的人,还带着全军向被冤杀的人默哀。

这三千人组成的部队,还有其他一些不良表现,有些士兵人品实在不怎么样,部队精神面貌不好。戚继光痛定思痛,认定:要组建一支铁军、一支尖兵部队,就必须自己亲自选兵、亲自练兵、亲自指挥,这样才能组建一支戚家军!

标签: 岑港之战明朝

更多文章

  • 岑港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嘉靖三十五年(1556),戚继光以参将职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是年秋,倭寇龙山,大掠乡民,戚继光先后与参将卢镗、俞大猷等协同作战。龙山初战,兵多怯阵,戚继光身先士卒,以“擒贼先擒王”、“三箭射三酋”,威退倭兵。龙山三战三捷,戚继光崭露头角,威名三军。战后,戚继光针对明军在龙山作战中暴露出的军令不行

  • 岑港之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岑港之战,明朝

    岑港之战发生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此战明军以上万大军击败了东南的一千武装走私军,耗时半年。最终以明军伤亡三千余人,敌军伤亡不到千人,且有部分倭寇突围逃窜而落下帷幕。这是明朝历史上代价最大的胜绩。嘉靖朝倭寇的猖獗明嘉靖年间,倭患东南,海盗蜂起,舟山一度成之倭盗盘踞之地,也因此成为平倭的重要战场。

  • 穿鼻条约为什么会是一个假的条约 假条约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英国,琦善,穿鼻条约

    不平等条约是晚清的一大土特产。在所有条约中,或许《穿鼻条约》是最特殊的一个。特殊之处就在于,这个条约清政府不承认、英国政府也不承认。很多人不解,既然是双方签订的条约,那为何都不承认呢?因为,《穿鼻条约》就是一个假条约,就从来没有签订过,又何谈承认呢。签订条约的逻辑是,双方都认可才会签字。所以,“签订

  • 对于签订穿鼻条约的琦善来说 琦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鸦片战争,穿鼻条约

    琦善(1786年-1854年),字静庵,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曾任直隶总督。1840年,英舰北犯大沽,他奉命与义律谈判,旋任钦差大臣抵广州,主张对英妥协,后被革职。1853年再任钦差大臣,建立江北大营对抗太平军。咸丰四年(1854年)病死军中,赠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依总督例赐恤,谥文勤。历史学家

  • 穿鼻条约有什么特殊性 为什么双方都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英国,穿鼻条约

    清朝晚期的时候有非常多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么多的条约中,有一个条约是最特殊的那就是穿鼻条约。为什么说它特殊呢就是因为这个条约清政府不承认英国政府也不承认。很多人都很不解,既然是双方签订的条约,为什么他们都不承认呢因为这个条约就是一个假条,也从来没有签订过,为什么要承认呢签订条约的逻辑时双方都认可才会签

  • 曼施坦因计划到底有多狡猾 为什么希特勒对该计划都心动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曼施坦因,希特勒,曼施坦因计划

    二战爆发之后,德国国内‘倒希派’的头目勃劳希奇元帅是不希望与其他国家开战的,也算是个求和派。可是这与希特勒的初衷大大不同。为了阻止希特勒的计划,勃劳希奇元帅还把想要献计的曼施坦因参谋员给踢出了参谋部。天意弄人,希特勒突然表示出于对陆军的尊重,他要亲自召见新成立的五个军的军长,曼施坦因就是其中之一。1

  • 曼施坦因计划为什么会成为二战中最完美的军事计划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国,英国,曼施坦因,曼施坦因计划

    德军侵占波兰后,立刻加紧准备进攻西欧各国。1939年10月,德国统帅部制定了入侵西欧的“黄色方案”。德军的目标是:“尽量歼灭法国作战部队以及与其并肩作战的同盟国部队,同时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尽可能地多占领土地,作为对英国进行空战和海战的有利基地,以及作为经济要地鲁尔的广阔保护区。”方案的具体作战

  • 曼施坦因计划时间 曼施坦因计划实施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曼施坦因,曼施坦因计划

    曼施坦因计划不仅是德国对法战争中的出色方案,更是享誉全世界的制敌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德国曼施坦因计划闻名全世界,被冠以最厉害闪电战的称号。德国通过曼施坦因计划的实施,不仅达到了战胜法国的目的,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德国的强大实力,曼施坦因计划虽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在该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德国也付

  • 前燕雄主慕容儁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慕容儁(慕容儁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慕容儁,皇帝,五胡十六国,慕容儁称帝

    慕容儁(319年-360年),一名慕容俊,字宣英,小字贺赖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 ,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儁即位时名义上仍为东晋的燕王,然而于352年正式称帝独立。慕容儁在位期间消灭了冉魏,入据原本由后赵所占领的中原地区,并移都邺城,大燕进入鼎盛时期,终

  • 慕容儁怎么读 慕容儁生平简介 慕容儁是怎么死的(慕容儁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慕容儁,皇帝,五胡十六国,慕容儁称帝

    慕容儁(319年-360年),一名慕容俊,字宣英,小字贺赖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 ,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儁即位时名义上仍为东晋的燕王,然而于352年正式称帝独立。慕容儁在位期间消灭了冉魏,入据原本由后赵所占领的中原地区,并移都邺城,大燕进入鼎盛时期,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