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牛卫的发展是怎样的 ?再历届朝代又有什么不同

千牛卫的发展是怎样的 ?再历届朝代又有什么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97 更新时间:2024/1/17 1:22:06

北魏

“千牛备身”最迟出现于北魏宣武帝初年,与“武卫将军”同为皇帝亲信,宣武帝“置之左右”、“出人禁中,无所拘忌”。在机构上,可能与“直阁将军”同隶属于“领军将军”。

到了北魏孝明帝中期,领军将军元叉擅政,设“领左右”。

从东魏北齐制度推断,在领左右出现以后,领左右与千牛备身可能是上下级关系,即千牛备身隶属于领左右。

北魏末期的领左右及千牛备身可能还未完全制度化,在有关的职官法令中尚未作明确的规定。尽管如此,北魏末年的领左右与千牛备身制度仍然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东魏北齐及隋朝皆继承了这一制度,并根据新的形势而加以调整。

东魏北齐

到了东魏北齐,“千牛备身”为“领军府”下“领左右府”(“领左右将军”)所统辖,但“领左右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领军府”并不能控制“千牛备身”。

东魏北齐领左右府。

领左右将军一人(从第三品),领千牛备身(第六品下)。又有左右备身正副都督、左右备身五职、左右备身员。又有刀剑备身正副都督、刀剑备身五职、刀剑备身员。又有备身正副督、备身五职员。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备身等正都督为从四品上,副都督为从五品上,北齐一代还存在领左右大将军。

西魏北周

西魏“千牛备身”,记载仅见于《周书》和《隋书》的几处零星记载,只能说明其存在,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北周,禁卫分为左右宫伯和左右武伯两大系统,其中并没有“千牛备身”的位置,但是《隋书》有三处列传提到其传主在北周担任过“千牛备身”,此处存疑。

隋初,改革北周之制,设置十二府以统率禁卫之兵。设有“左右领左右府”,统“千牛备身”。开皇十八年,设左右备身府。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将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府或十六府(后人习惯上也称十六卫)。

即隋朝时,原“左右备身府”被改为左右骁卫,而“左右领左右府”则被改为新“左右备身府”,统“千牛备身”。

可以依据的史料有:《隋书》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百官下:“(开皇)十八年,置备身府”、“(大业三年)左右备身为左右骁卫”、“又改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唐六典》卷二十四·诸卫:“至隋炀帝,改左、右备身为左、右骁卫;寻以左、右骁卫所领名豹骑,面又别置备身”。

隋左右领左右府。

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侍卫左右,供御兵仗。

领千牛备身十二人,掌执千牛刀;备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刀箭;备身六十人,掌宿卫侍从。(千牛备身、备身左右,正六品;备身,从八品上)

左右置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二曹参军事、铠曹行参军。

大业三年(607),炀帝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

各有备身郎将一人。又各有直斋二人辅佐郎将,并正四品,掌侍卫左右。

郎将、直斋统领着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并正六品。千牛掌执千牛刀宿卫,司射掌供御弓箭。

置长史,正六品;改兵曹为司兵、胄曹为司铠,则有录事,司兵、仓、铠参军等员,并正八品。

有折冲郎将,各三人,正四品,掌领“骁果”。又各置果毅郎将三人辅佐折冲郎将,从四品。

在军府的设置上,设置左、右雄武府(相当于各地的“鹰扬府”),各设雄武郎将用来统领“骁果”。左、右雄武府,以武勇郎将为副长官,待遇品秩与鹰扬、鹰击相同。又设置了司兵、司骑二局,并置参军事。

(注:此处的“骁果”,就是隋朝历史上著名的“骁果军”,本归左右备身府统领。后,隋炀帝重用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左、右备身府所辖的骁果卫士一万多人交给他统领,驻守江都东城,警卫江都宫。后来就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

综合《唐六典》、《旧唐书》和《通典》可知:贞观中,(左右备身府)复为左右领左右府;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改左右千牛府为左右奉宸卫;神龙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盛唐之后,“府兵制”逐渐瓦解,权力中心从“南衙”逐渐转向“北司”(北衙),“南衙十六卫”逐渐衰败,变得徒有虚名,“左右千牛卫”当然不例外。

大唐贞观中,复为左右领左右府。

显庆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

龙朔二年,改左右千牛府为左右奉宸卫。

神龙元年,改为左右千牛卫。左右千牛卫,将军各一人(唐六典、通典的说法,可信),从三品;中郎将各二人,正四品下。神龙二年(通典说法;唐会要则说是“神龙元年二月十九日置”),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千牛备身各十二人(龙朔中,改为左右奉裕。咸亨初复旧。垂拱二年,又改为奉裕。神龙元年复旧);备身左右各十二人;备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大唐改千牛左右曰千牛备身,初置备身、主仗。)属官:长史各一人,正七品上(《旧唐书·志第二十二·职官一)或从六品上(《新唐书·三十九上·百官四上);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上;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将军之职,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而总其曹务/总判卫事,将军副之。中郎将通判卫事,掌供奉侍卫,以贰将军及诸曹之务。

左右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宿卫侍从。皆以高荫子弟年少姿容美丽者补之,花钿绣服,衣绿执象,为贵胄起家之良选。备身左右,执御刀弓箭宿卫侍省。备身,掌宿卫侍从。凡千牛备身、备身左右执弓箭以宿卫,主仗守戎服器物。凡受朝之日,则领备身左右升殿,而侍列于御座之左右。若亲射于射宫,则大将军、将军率其属以从。凡千牛备身、备身左右考课赐会及禄秩之升降,同京职事官之制。凡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皆大将军、将军率而领之,而中郎将佐其职。凡侍奉,禁横过座前者,禁对语及倾身与阶下人语者,禁摇头举手以相招召者。若有口敕,通事舍人承受传声于阶下不闻者,则中郎将宣告之。长史掌判诸曹官吏之来务事。录事参军掌印发,勾检稽失。余如左、右卫。兵曹掌文、武官及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之簿书,及其勋阶、考课、假使、禄俸事。胄曹掌甲仗之事。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仪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各分而典掌之。其当上日,执御刀、御弓矢之外,仍量备弓箭以入宿。每月,主仗当上,则配其所职。若在行从,则兼骑曹之任。余同左、右卫。

五代

虚衔。各国由诸蕃割据而来,原来的六军十六卫(北衙六军和南衙十六卫)不复存在,但各国都沿用设置了大唐六军十六卫的名号(仅仅是“名号”而已),这些名号,到后晋才取消。更详细资料暂缺。

北宋,府兵制早已土崩瓦解,“南衙十六卫”更是不复存在。只是沿用大唐十六卫的名号设置了“环卫官”十六卫。但是,宋朝的“十六卫”只是一种虚衔。因为它们并不是职能机构,只是设有“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官职,没有职能、没有权力、没有属兵、没有定额。

前六卫又各有中郎将和郎将(“左右千牛卫”没有)。将军以上既以宗室充任,亦用途武臣赠典;大将军以下又作为武臣责隆散官。南宋初停。至宋孝宗隆兴中复置。

一般被授以环卫官的有这么几种人:

1、从藩镇退下来的节度使,一般授以环卫大将军、或上将军。如武行德、杨廷璋等。

2、被贬的将官。如曹彬,歧沟关败后就去天平节度使衔,绶环卫官。

3、统一战争俘虏来的小国国君。如南唐后主李煜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宋太祖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湖南周保权亦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4、驸马、国舅一类的人。如王承衍王审琦的长子,封右卫将军,又将公主下嫁与他,这也是杯酒释兵权时承诺的婚约。

由此可知,作为“十六卫”之二的“左右千牛卫”,在宋代,不是职能机构,只是一种虚衔,被用来封降君。

宋朝“千牛卫”有名无实。

宋初,有千牛备身,归尚书兵部管辖。有左右千牛上将军、大将军、将军若干人,千牛(备身?)八人。用于南郊仗、方伞、夹玉辂等仪仗。

辽金元

辽金亦曾设置六军十六卫名号,元以后废。机构组成

标签: 千牛卫唐朝

更多文章

  • 千牛卫: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千牛卫,唐朝

    “千牛卫”这个名字,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在唐代,“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晚唐以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南衙十六卫”的衰败,“左右千牛卫”也逐渐变得徒有虚名,变成了虚衔的一部分。五代、宋、辽、金,皆是如

  • 士大夫在宋朝地位有多高?相当于自带免死金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士大夫,宋朝

    有一年,宋仁宗想把张贵妃的伯父升职,一升就是四级。照说,在家天下的封建专制王朝,皇帝想升谁贬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但这事儿还真有点难办。一、连升四级在宋朝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不符古制;二、张贵妃的伯父本事有限,难以服众。为了表示民主精神,仁宗就把这事儿拿到朝廷上去辩论,打算获得大臣们的支持。没有想到

  • 福建史上地方割据政权中时间最长的闽越国,最后为何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闽越国,春秋战国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侵南越国,南越国向汉王朝求救,此时的汉武帝已经基本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胁,为解决闽越反复叛乱的问题,决定派兵攻击闽越。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秋,东越王余善得知楼船将军上书“请诛闽越”,便先发制人宣布反汉,建多个军事城堡据守军事要地,并率兵进攻白沙、武林和梅岭的汉军,

  • 历史揭秘:王宫壮丽、焕若神居的龟兹古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龟兹古国,汉朝

    对于历史风沙下掩埋的西域,人们总是喜欢用神秘来概括。这种神秘感既是因为西域离中原地域遥远,也是因为从古至今西域的记载都十分模糊。一千五百多年前,在新疆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古国——龟兹,她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十字路口,也是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她神秘地出现在了绿洲之中,又神秘地消失于荒漠上,这个人类文

  • 岳飞第一次北伐得口号是什么 里面存在有哪些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岳飞,岳飞第一次北伐

    说起岳飞,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作为当时宋朝首屈一指的“抗金英雄”,岳飞在对金人的数百场大小战役中未尝一败,连作为敌人的金人们都互相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不仅如此,岳飞还留下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此等千古豪言,如果不是一个爱国爱民之人,是绝对说不出来这种话的。但

  • 岳云到底有多强 在岳飞第一次北伐期间就看得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岳飞,宋朝,岳飞第一次北伐

    在全国各地的岳庙中,不仅塑有岳飞的像,同时还有岳飞的几个儿子–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的像。在民间传说中,岳家小将个个武艺高强,可谓虎父无犬子。在评书当中,岳飞身边还有包括牛皋在内的4个结拜兄弟,这就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岳家将。其实历史上的岳家将和传说中的并不完全一样,但是真实的岳家将却比传

  • 岳飞第一次北伐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 从哪一年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飞,北伐,岳飞第一次北伐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岳飞矢志驱逐金兵,一雪靖康之耻,因而他一生四度北伐,历时六年,完成一代名将精忠报国的使命。他的第一次

  • 岳飞第二次北伐的结果如何 岳飞第二次北伐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岳飞,岳飞第二次北伐

    战争过程就在张浚作出军事部署不久后的二月中旬,韩世忠发动了攻势,但岳飞还在临安府觐见宋高宗,无法配合。韩世忠在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市)击败伪齐守军,围困了淮阳军城池。但六天后,伪齐援兵赶到,韩世忠被迫撤退。到了六月,因天气即将转凉,张浚决定放弃进攻计划,将战略重心转为“防秋”(防备秋高马肥时女真

  • 岳飞第二次北伐发生了哪些事情 为什么金兀术想放弃开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岳飞,岳飞第二次北伐

    金兀术在与岳飞对阵中,多次战败,被打的节节败退,甚至在岳飞第二次北伐的时候,金兀术想要放弃开封。如果不是宋金议和,很有可能岳飞拿下开封府。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有的人死了却让更多的人好好活了,有的人活着却是害死了无数的好人。岳飞为什么被害——答案就是金国的主力精锐被岳飞干光了。我们先熟悉一

  • 岳飞第二次北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什么地方进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岳飞,宋朝,岳飞第二次北伐

    公关1162年,宋孝宗继位,继位之后,这位孝宗皇帝为岳飞平反。也就是说,老赵家承认岳飞的功绩。宋孝宗在对岳飞孙岳霖的宣谕中对岳飞做出如下点评: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你们家家教好,打仗也厉害。张良韩信都不如你们家。你们家冤枉的这事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