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士大夫在宋朝地位有多高?相当于自带免死金牌

士大夫在宋朝地位有多高?相当于自带免死金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78 更新时间:2024/1/3 0:02:57

有一年,宋仁宗想把张贵妃的伯父升职,一升就是四级。照说,在家天下的封建专制王朝,皇帝想升谁贬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但这事儿还真有点难办。一、连升四级在宋朝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不符古制;二、张贵妃的伯父本事有限,难以服众。为了表示民主精神,仁宗就把这事儿拿到朝廷上去辩论,打算获得大臣们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以包拯为首的谏官们纷纷反对这项提案,仁宗有些不高兴了。我想提拔自己的国丈,请你们商量,是给你们面子,并不是真是需要你们批准。你们怎能这样不识好歹呢?仁宗辩解了两句,可却招来谏官们更猛烈地回击。包拯讲到激烈处,居然用手在仁宗面前指来指去,嘴上的唾液星子直往他脸上溅。

仁宗那个气啊,可没办法,他只能忍着。自认倒霉。下班后,回到宿舍,张贵妃喜滋滋地过来问伯父升职的事情。仁宗终于逮到了发泄的机会,恼怒地说,“你丫就晓得宣徽使,宣徽使;你不知道有个包拯御史吗?”

比包拯更牛逼的还得数寇准。有一天,寇准跟宋太宗讨论事情。两人说着说着就话不投机了。太宗很生气地站起来要走,却被寇准一把拉住袖子,不准走。太宗无可奈何,只好留下来,等事情处理好之后,才悻悻而去。

贵为天子的宋仁宗、宋太宗拿包拯和寇准一点脾气都没有,就算他们明显冒犯了自己,也只能哑巴吃黄连。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宋太祖赵匡胤曾经为继承者们立下三条禁令,第二条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上书言事人就是谏臣。这等于是给士大夫们发了一块免死金牌。更重要的是,终宋朝一代,这条禁令都被执行得非常彻底。

根据记载,宋朝只杀了一位文臣,就是那位靖康之变之后,被金国扶为“皇帝”的张邦昌。

不杀谏官及士大夫的优良传统,为宋朝的文臣,以及所有知识分子预留了前所未有的宽松言论空间,也在事实上,形成了对皇权的一种制约。这种制约当然不能与现代民主社会的分权制度相比,仍然弥足珍贵。像秦始皇那样坑儒焚书,像明朝皇帝在朝廷上随便大骂大臣,像清朝文字狱中动辄诛杀成百上千读书人这类暴虐的事情,在宋朝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宋朝的知识分子能够获得起码的尊严。我想,这可能也是许多现代知识分子希望生活在宋朝的原因之一吧。

知识分子能够获得起码的尊严,那么普通老百姓呢?他们的言论和生存空间如何?

事实上,就以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在宋朝的小日子,过得也颇为从容。还是说个小故事吧。

大约是宋仁宗时期的一个冬天,有“红杏尚书”之称的官员宋祁来到京城郊外散步,碰见一位老农。宋祁主动套起近乎,“阿伯啊,您辛辛苦苦忙了大半个念头,我想您今年一定大丰收了吧?少则百囷,多则万箱。您觉得这是上天的功劳呢,还是当今皇帝的恩赐呢?”

没想到老农根本就不领情。他哈哈一笑,毫不客气地炮轰了宋祁一顿,“你这话说得太差劲了。你根本就不懂种庄稼。庄稼获得丰收,是靠大自然的雨水阳光,是靠庄稼汉的辛勤劳作,跟上天有啥关系?我按时播种按时收获,按照法律缴纳税赋,今天享受丰收的乐趣,也是完全应当的,怎么能说是皇帝的恩赐呢?我种了大半辈子庄稼,还从未见过不劳动,一心指望上天皇帝恩赐的人。”

老农说了这番话,扬长而去。留下宋祁呆在当地,半天没回过神来。

宋祁的官职是工部尚书,相当于掌管全国工交的正部级大员。老农在他面前不卑不亢,批了他一顿之后潇洒地离去,这哪里是农民应答官员,简直是老人教训后生。好玩儿的是,后者也拿他毫无办法。那时候好像也还没有“毁谤官员罪”,也没有跨省追捕,所以他全身而退,顺便在史书上留下惊艳的一笔。

见微知著。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宋朝的普通老百姓是活得比较自信的,享受着比较充分的言论自由。不唯天,也不唯上。他们观念之超前,可能令现在的许多人都自愧不如。

更有甚者,平民百姓居然敢公开谴责皇帝。

南宋初,官员庄绰到江西任职,路过赣州时,派吏卒购买日常用品,但当地人说他们所带的钱为宋徽宗时铸造,“是上皇无道钱,此中不使。”什么意思呢?他们认为宋徽宗是无道之君,所以,拒绝接受他的货币。今有愤青抵制日货,古有民众抵制昏君。当然,其高下有云泥之别。

不杀谏官及士大夫,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禁令——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是军人出身,靠一帮武将打下江山。但他却优待文臣,把文臣的地位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甚至为了鼓励文臣在朝廷上议政,不惜为继承者们套上一个紧箍咒。

赵匡胤为什么会立下这样一条禁令呢?

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深知,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得有一个稳定的士大夫阶层。鉴于宋朝开国功臣里,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就连宰相赵普也只弄得懂半部论语。因此他数番劝告赵普老先生要多看书,做一个学习型干部。赵匡胤完善了科举制度,甚至拨专款支助贫困学生读书。算是最早的希望工程吧。

自先秦以降,权力逐渐集中到君主帝王手中,使得他们成为超越法律限制的人。我们知道,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区别就在于怎么去使用。如果君主帝王英明仁爱,整个国家就会跟着享福;如果他们昏庸残暴,整个社会就会一起遭殃。怎样在制度上对君主帝王进行制约,以免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呢?各个朝代有其不同的做法,赵匡胤的做法是,让文臣参与议政,指点帝王的得失。但是,如果该帝王胸怀不够宽大,听不得批评,一怒之下要了文臣的小命,之后就没有人敢再批评帝王了。于是赵匡胤做出规定,不杀谏官及士大夫。文学家苏轼曾经被卷入轰动一时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得到的惩罚也仅仅是贬官流放。他真应该庆幸,是生活在宋朝而不是生活在清朝。

这种似乎是统治阶级自废武功的做法,从300年宋史来看,可谓英明之极。

首先,宋朝一共有18个皇帝,他们性格各异,但在这种制度的约束之下,始终没有出现一个像秦始皇、隋炀帝、北齐文宣帝高洋那样暴虐的帝王。被称为昏君的宋徽宗,其实并未作出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充其量也只是玩弄花草,不理政事,偶尔出宫去会会李师师而已。其次,不杀谏臣为士大夫们提供了一块免死金牌,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相对就高,也较为稳定,涌现了一大批政治文化精英,使得宋朝的天空群星灿烂。再者,或许正因为士大夫阶层的地位相对较为稳定,普通民众的生活空间较为宽松,国家政治结构就少了几分倾覆的危险。宋朝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被小说《水浒传》渲染得家喻户晓的梁山伯起义,其实规模小得可怜,仅仅波及周围几个县,而且很快就被扑灭了。最后,宋朝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爱国激情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代。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朝在遭遇辽国、金国、元朝几大游牧民族国家的轮番攻击之下,还能生存300年,几乎就是一个奇迹。没有上至朝廷,下至民间的共同努力,这种奇迹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些,可能是赵匡胤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标签: 士大夫宋朝

更多文章

  • 福建史上地方割据政权中时间最长的闽越国,最后为何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闽越国,春秋战国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侵南越国,南越国向汉王朝求救,此时的汉武帝已经基本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胁,为解决闽越反复叛乱的问题,决定派兵攻击闽越。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秋,东越王余善得知楼船将军上书“请诛闽越”,便先发制人宣布反汉,建多个军事城堡据守军事要地,并率兵进攻白沙、武林和梅岭的汉军,

  • 历史揭秘:王宫壮丽、焕若神居的龟兹古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龟兹古国,汉朝

    对于历史风沙下掩埋的西域,人们总是喜欢用神秘来概括。这种神秘感既是因为西域离中原地域遥远,也是因为从古至今西域的记载都十分模糊。一千五百多年前,在新疆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古国——龟兹,她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十字路口,也是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她神秘地出现在了绿洲之中,又神秘地消失于荒漠上,这个人类文

  • 岳飞第一次北伐得口号是什么 里面存在有哪些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岳飞,岳飞第一次北伐

    说起岳飞,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作为当时宋朝首屈一指的“抗金英雄”,岳飞在对金人的数百场大小战役中未尝一败,连作为敌人的金人们都互相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不仅如此,岳飞还留下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此等千古豪言,如果不是一个爱国爱民之人,是绝对说不出来这种话的。但

  • 岳云到底有多强 在岳飞第一次北伐期间就看得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岳飞,宋朝,岳飞第一次北伐

    在全国各地的岳庙中,不仅塑有岳飞的像,同时还有岳飞的几个儿子–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的像。在民间传说中,岳家小将个个武艺高强,可谓虎父无犬子。在评书当中,岳飞身边还有包括牛皋在内的4个结拜兄弟,这就引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岳家将。其实历史上的岳家将和传说中的并不完全一样,但是真实的岳家将却比传

  • 岳飞第一次北伐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 从哪一年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飞,北伐,岳飞第一次北伐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岳飞矢志驱逐金兵,一雪靖康之耻,因而他一生四度北伐,历时六年,完成一代名将精忠报国的使命。他的第一次

  • 岳飞第二次北伐的结果如何 岳飞第二次北伐的过程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岳飞,岳飞第二次北伐

    战争过程就在张浚作出军事部署不久后的二月中旬,韩世忠发动了攻势,但岳飞还在临安府觐见宋高宗,无法配合。韩世忠在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市)击败伪齐守军,围困了淮阳军城池。但六天后,伪齐援兵赶到,韩世忠被迫撤退。到了六月,因天气即将转凉,张浚决定放弃进攻计划,将战略重心转为“防秋”(防备秋高马肥时女真

  • 岳飞第二次北伐发生了哪些事情 为什么金兀术想放弃开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岳飞,岳飞第二次北伐

    金兀术在与岳飞对阵中,多次战败,被打的节节败退,甚至在岳飞第二次北伐的时候,金兀术想要放弃开封。如果不是宋金议和,很有可能岳飞拿下开封府。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有的人死了却让更多的人好好活了,有的人活着却是害死了无数的好人。岳飞为什么被害——答案就是金国的主力精锐被岳飞干光了。我们先熟悉一

  • 岳飞第二次北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什么地方进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岳飞,宋朝,岳飞第二次北伐

    公关1162年,宋孝宗继位,继位之后,这位孝宗皇帝为岳飞平反。也就是说,老赵家承认岳飞的功绩。宋孝宗在对岳飞孙岳霖的宣谕中对岳飞做出如下点评: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你们家家教好,打仗也厉害。张良韩信都不如你们家。你们家冤枉的这事儿,我

  • 从第一次北伐到岳飞第四次北伐 为什么最后会落到功败垂成的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岳飞,岳飞第四次北伐

    北宋与辽国(契丹)多次争夺燕云十六州战略要地,可惜宋朝屡战屡败,岳飞就是在宋朝羸弱的时代中长大,从小就立志投军报效祖国,岳母还在岳飞投军之前在背上刺下“精忠报国”。甚至四次从军只为驱除胡虏。岳飞第一次投军没过多久父病逝回家守孝,第二次投军家族中老母生病回家照顾母亲,第三次也是靖康元年。当时宋朝的对手

  • 岳飞第四次北伐之际 为什么宋高宗会让岳飞停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岳飞,宋朝,岳飞第四次北伐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讲一讲关于岳飞的故事。岳飞字鹏举,老家相州汤阴,就是今天的河南汤阴县。他从小就学习骑马射箭,能左右开弓,拉开三百斤的弓,和八石的弩。这是宋军的最高纪录。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侵略,占领了宋朝的首都东京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宋朝的两任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都当了俘虏。在这之前,岳飞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