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四公子”与“清末四公子”对比 为什么明朝比清朝得人心

“明末四公子”与“清末四公子”对比 为什么明朝比清朝得人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599 更新时间:2024/1/17 21:57:56

“明末四公子”是指明朝末年的陈贞慧、冒辟疆、侯方域、方以智四人。他们出则忠义,入则孝悌爱宾客、广交游,风流倜傥,冠绝一时。

现代学者牟宗三先生说过:“中国文化亡于明亡之时。”明末,尤其是南明,朝廷政治腐败到了极点,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无数知识分子空怀报国之心,却不容于奸佞。“明末四公子”是在和阉党分子阮大铖、马士英等人不断的政治交锋中而扬名天下的。他们反清复明,排斥新政权怀念旧政权,竭力想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

陈贞慧是复社中坚,文章风采,著名于时,因揭露阉党分子的丑恶嘴脸而闻名于世;冒辟疆拒绝清廷征辟,甘老江湖,与“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千古佳话;侯方域复社中坚,与“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也有一段令人惋惜的爱情故事;方以智削发为僧,埋头学问,成为晚明的一代宗师。

“清末四公子”是指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吴保初,同光年间出现了许多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而此四人身为达官之子,或则胸怀大志,卓尔不群;或则真慕风雅,诗文有声,与酒食征逐的纨绔,大异其趣,而其他文采斐然者又没有一个好父亲,自然这四位就成了出类拔萃的佳公子。他们厌恶这个腐朽的王朝和他的统治者,想通过变法维新为这个百疾缠身的政权换血。

谭嗣同,维新志士,戊戌变法失败后拒绝逃走被杀,梁超称其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康有为赞扬他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陈三立,维新志士,陈寅恪之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早年帮助其父陈宝箴在湖南实行新政卓有政绩——当时若是各省起而效尤,中国的前途无可限量,抗战爆发后拒绝与日伪政权合作,绝食而死。

丁惠康,维新志士,清末藏书家,他不屑科举所以没有功名与官职,他忧国伤时,但一生潦倒一事无成。吴保初,曾积极支持变法,被泼冷水后颓废自弃,他同情革命却未加入其中,最后以声色自娱,了结一生,成了个有始无终的人物。

“明末四公子”与“清末四公子”对比

《清末四公子》作者在书中提到:与“明末四公子”相较,文采相若,风流未逮,声光自不可同日而语。但求之今日,亦夏戛乎难哉!(但指望今天与那时相比,实在太艰难了啊!)

为什么我们说明朝比清朝得人心?

本文认为,一个想复辟,一个要维新,如此差异不正是体现了两个王朝在人们心中认同感的差异?有的王朝亡了但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有的王朝还在持续但却像死了一般。

更多文章

  • 揭如皋“明末四公子”冒辟疆:义不仕清 毁家纾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冒辟疆,明朝,明末四公子

    冒辟疆名襄,字辟疆,别号巢民(1611—1693)。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慈善家,与桐城方以智(密之)、宜兴陈贞慧(定生)、归德侯方域(朝宗)被时人称为“明末四公子”。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是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曲目。著有《朴巢诗文集》《影梅庵忆语》《水绘园诗文集》《冒氏小品四种》《寒碧孤吟

  • 雅利安人有着怎样的宗教信仰?他们的文化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雅利安人,日耳曼人

    《梨俱吠陀》印度的古典文明是从早期吠陀文明(Vedas Civilization)发展而来,而吠陀文明则是雅利安人(Aryans)创造的。雅利安人是一个侵入的民族,他们最初来到印度次大陆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或许在这个估计年代之后约200年,一些宗教颂诗开始被收编成集,结果就编成了《梨俱

  • 雅利安人的来源是什么?雅利安人是怎么兴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雅利安人,日耳曼人

    发端雅利安人(其出现于印度西北部已为《梨俱吠陀》所证实)从印度次大陆之外,通过一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连续多次的迁徙,到达了他们当时占领的地区。这一迁徙的最后阶段距《梨俱吠陀》开始编成的时间不可能相去太远,但同时也必定过去了一段足够的时间。印度历史上有关于雅利安入侵的记载。印度的四种姓是按肤色深浅而设

  • 雅利安人:印度语、伊朗语支诸民族共同的祖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雅利安人,日耳曼人

    在拜火教文献经典波斯古经《阿维斯陀》中,国王费里顿(Feridun)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图尔(Tuirya)、二儿子萨勒姆(Sairima)和小儿子雅利安(Airya),国王在年迈之际三分帝国,大儿子图尔(Tuirya)统辖东部,演化成了图尔人(图兰人),是突厥人的祖先;二儿子萨勒姆(Sairima)

  • 安政大狱发生于什么时候?安政大狱爆发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安政大狱,日本

    安政大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幕末安政5年 (1858年) 到翌年发生的事件。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老中间部诠胜镇压因为"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字及继承德川家茂的将军工作"上,政治迫害反对派的事件。被镇压了的以尊王攘夷派和一桥派的大名、公卿、志士(活跃分子)们,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事件背景江户时代

  • 安政大狱是什么?安政大狱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安政大狱,日本

    安政大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阶段,在幕末安政5年,也就是在1858年到翌年发生的一次事件。在此次的事件中,主要以德川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为主,而发动的政治逼害反对派的事件,并且在此次的事件中,其中被镇压了的以尊王攘夷派和一桥派的活跃分子中,牵连者达到100人以上。下面就来具体来介绍一下关于安政大狱。首先

  • 安政大狱:明治维新前日本一场腥风血雨的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安政大狱,明治维新,日本

    ——政治上出现幕府派和倒幕派从古到今,但凡要做点惊天动地大事儿的,都要有个程序叫做理论准备。比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比如曾国藩的《讨粤匪檄》,都是流传千古的奇文。所行之事的正义性是一定要宣传的,即使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还要来个“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至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

  • 美国打开日本国门时,为何与日本签订了一份中文协议?(安政五国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政五国条约,日本,美国

    1853年,美国准将培理率领四艘美国战舰闯入日本江户湾,他们给日本人带了一封信,要求日本和中国一样,打开国门,实行通商。这次的事件,也就是日本近代史上所称的“黑船事件”。一番恫吓与交涉后,执政的德川幕府接受了培理的来信,而根据双方的约定,美国人将在次年再次前来,并听取日本人的答复。1854年2月,培

  • 安政五国条约在哪儿签订的?安政五国条约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政五国条约,日本

    1858年7月29日,日本与美国两国的全权代表签订了《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修好通商条约》(《江户条约》)接着又与英、俄、法、荷四国以日美条约为蓝本分别签订了修好通商条主持签订安政条约的井伊直弼约。因为当年是日本的安政五年,所以将这五个条约合起来称之为安政五国条约。这五个条约除与美国签订的外,包括:《日

  • 安政五国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安政五国条约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政五国条约,日本

    安政五国条约是指1858年(安政5年)江户幕府与欧美五国签订的通商条约。1858年6月,江户幕府签订《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修好通商条约》,7月与荷兰、俄国、英国,9月与法国缔结类似条约及贸易章程。这些条约规定开放箱馆、兵库、长崎等五个港口,江户、大阪辟为商埠,可派驻领事等,从翌年7月起实施。条约还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