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什么立三长制整顿户籍?

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什么立三长制整顿户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334 更新时间:2024/2/10 14:37:10

西晋以后不曾南迁的世族地主,在战乱之时利用宗族关系组织武装力量结坞自保。北魏入主中原后,为了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委任坞堡主担任宗主督护,允许其收容百姓、征收赋役,从而使各坞堡成为事实上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

然而,宗主却借机大肆荫庇户口,导致“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出现了“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的情况。史载“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千丁共籍,公避课役”,在当时以户为赋役征收单位的情况下,豪强地主大量隐匿户口,严重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赋税收入和徭役来源。

为此,北魏政府曾多次下诏检括户口,要求隐户归籍。太延元年(435)十二月下诏:“自今以后,亡匿避难,羁旅他乡,皆当归还旧居,不问前罪。”延兴三年(473)九月下令检校户口,“诏遣使者十人,循行州郡,检括户口。其有仍隐不出者,州、郡、县、户主,并论如律”。

太和五年(481)七月,又班“户籍之制”,继续整顿户籍。但是,这些行政措施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北魏政权与豪强地主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检括户口、清理户籍,整顿基层行政机构就成为北魏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

太和十年(486),冲上疏建议实行三长制。他认为:“三正治民,所由来远。”因此,“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若民”。

李冲的建议得到明太后和孝文帝的支持,孝文帝遂下诏说:“又邻里乡党之制,所由来久。欲使风教易周,家至日见,以大督小,从近及远,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然后口算平均,义兴讼息”,“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由此正式实施三长制。

孝文帝强调“邻里乡党之制,所由来久”,其所推行的三长制明显是参照早先中原地区的乡里组织制定的。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分别由乡中德行兼备的人担任,可以享受免役的特权,邻长免一丁,里长免二丁,党长免三丁,三年没有过失,还可以升等录用。

三长主要负责检括户口、催督租调、征发兵役徭役,在民间还可起到行为表率、敦化风俗和平息讼争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三长制的推行,使大量的农民脱离了豪强地主的荫庇,通过邻里党组织编制起来纳入国家户籍,成为实施均田、征收租调赋税和兵役徭役的对象,健全了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为均田制的推行提供了组织基础。

孝文帝在经济改革中将土地、赋役和劳力紧密结合,实行均田、设立三长和改革租调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均田是基础,三长制是组织保障,赋役是目的。

孝文帝积极适应中原汉族地区农耕经济和定居生活的特点,吸收并借鉴中原汉族朝的统治思想和经验,促进了拓跋部由落后的游牧经济农耕经济的转变,使国家的经济力量逐渐强大,巩固了北魏社会和国家。

标签: 北魏三长制

更多文章

  •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简介(三长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北朝,孝文帝,五胡乱华,三长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历史背景鲜卑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拓跋部是鲜卑族活动在大兴安岭北端东麓一带的一个分支。拓跋部不断南迁,在西晋时,部落首领拓跋

  • 巴内特战役:爱德华四世击杀了背叛自己的沃里克伯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巴内特战役,英国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整十年之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重新走上战场。在巴内特战役击杀了背叛自

  • 巴内特战役的详细过程介绍: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巴内特战役,英国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经过再夺江山1471年的3月,爱德华和理查德从尼德兰出发。勃艮第公爵出钱为他组建了一支15

  • 巴内特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战役爆发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巴内特战役,英国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整十年之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重新走上战场。在巴内特战役击杀了背叛自

  • 占城:郑和下西洋的首泊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占城,真腊

    1405年,是中国明朝永乐皇帝登基的第三年,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在经过“靖难之役”后,开始趋稳,然而,就当时的国际形势而言,这一年却仍是个大事频频的年份。这一年,中亚地区帖木儿帝国的奠基人——帖木儿皇帝(Tamerlane),刚刚去世。他在位期间,周边所有强大的帝国,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在内,无一可撄其锋

  • 历史上的骠人和骠国去哪儿了?被缅人同化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骠国,缅甸

    骠人是今天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入主缅甸之前生活在缅甸境内的一个民族群体,曾经建立过一个骠国。在中南半岛藏缅语民族中最大的民族缅族形成并发展成为缅甸的主体民族之前,缅甸境内已有一些民族群体,其中势力较为强大的一个群体就是中国史籍中提到的“骠人”。“骠”是中国史书对这个族群的称谓,后来缅人把他们称为 Pv

  • 历史上有舒难陀吗?骠国王子舒难陀的历史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舒难陀,骠国,古国

    历史上有舒难陀吗?《舞乐传奇》近日正在热播,剧中骠国之王雍羌派遣王子舒难陀带领骠国乐团,离开王都卑谬城,不远千里,远赴大唐献乐。在历史上确有舒难陀其人,关于其记载甚少,在看电视剧之前,先通过他的点滴记载来了解一下这个人物吧!据缅甸考古学家的研究,骠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公元1—5世纪)

  • 老生三鼎甲之一:张二奎的生平艺术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二奎,清朝,老生三鼎甲

    张二奎,字子英,出生于嘉庆十九年(甲戌),同治三年(甲子)去世。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早期京剧老生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张二奎(1814--1864),原名士元,字子英。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

  • 老生三鼎甲是谁?晚清时期四大徽班进京的三大领袖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程长庚,进京三杰,清朝,老生三鼎甲

    进京三杰,即清朝晚期四大徽班进京的三大领袖人物,分别是:程长庚1811-1880(徽派),余三胜1802-1866(汉派),张二奎1813-1860(京派)。程长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市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

  • 曾经战功赫赫的“义社十兄弟”,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义社十兄弟,宋朝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五代十国的话,那就是“乱”,短短四五十年的时间,中原地区的皇帝就换了十几个,平均在位时间不到四年,这速度比美国换总统都快。所以,在这样的乱世里只有抱团才能凝聚力量,赵匡胤深知此道理,于是就有了“义社十兄弟”,他们分别是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王政忠、李继勋、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