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次户口普查竟逼出3万土地主举兵造反!(唐寓之暴动)

一次户口普查竟逼出3万土地主举兵造反!(唐寓之暴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15 更新时间:2024/1/16 14:23:10

南朝齐武帝萧赜统治时期,三万多名大地主及乡绅富豪在风水先生唐寓之的领导下,于钱塘江上游富春江举起棍棒大刀,一路吼一路杀,气势汹汹地冲进了市政府办公大楼,将政府军打得一败涂地。节节胜利之后,这些人称帝的称帝,享乐的享乐,成立了一个崭新的准朝。

地主是有钱人,有吃有喝,别墅住着,仆人侍候着,参与这么血腥暴力的恐怖袭击,到底为哪般?答案很现实:为了有个好户口。

原来,南北朝时期,对人实行等级化管理,尊卑有别。当时社会上分士族和庶族两个群体。士族是地主中的地主,享有很多特权。他们垄断所有的高级官职位,且世袭官职;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且腰缠万贯;他们不用政府缴纳任赋税,免除终生徭役,并受法律保护。可以说,他们就是当时的霸王龙,社会90%的财富都聚集在他们手中。

这样的优越条件,养出的基本是些废物:带兵打仗一窍不通,管理政事一塌糊涂,没事儿只会聚在一起喝酒胡侃,讲起长生不老或追论纵欲享乐倒是头头是道。为保持血统上的高贵,士族多愿近亲结婚,亲上加亲,结果造成后代很多或身体畸形,或智力不全。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与庶族同坐、同行,仍把自己看得至高无上。

深受南齐高帝和武帝父子二人宠爱的老臣纪僧真,很有才能,为人也不错,官至中书舍人兼东燕令,是庶族里的贵族。但他一直对自己没有士族身份而耿耿于怀,于是他去求皇帝封他做士族。皇帝说官可以封,但士族头衔是世袭的,自己无能为力,建议他去找士族领袖江斅试一试。江斅为了表明自己高人一等,与纪僧真隔着很远的距离坐着,态度像僵尸一样淡。纪僧真离开后,江斅嫌晦气,马上吩咐家人把纪僧真坐过的客床扔掉。由此可见,对于庶族而言,哪怕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永远做个被瞧不起的土财主。

为保护自己的特权,士族还为之套上了法律外衣—黄籍制度。不管什么人,家里老少爷们总数,祖宗三代婚配、职业、从事工种、获奖简历,全部一清二楚地记载在黄籍这个户口本上。那些心里不平衡的庶族们为了能做人上人,在士族那里把容貌、灵魂和金钱挨个卖了一遍,可是没有一个士族诚邀他们加入。谁傻啊?那可是千秋万代的利益!既然士族不给路,就自己开辟一条跑。庶族们把眼睛悄悄盯在了黄籍上。

他们发现,要想成为特殊人种,只要编造假材料,把祖宗的经历注点水就可以了。于是,小地主们用钱买通官吏,经历平平的给安上军功章、劳动模范或者博士学历;如果肯花上一万钱,就可以给祖宗弄个爵位;如果再花大点价钱,死人可以变活人,占个名额。一时,祖上是小偷、假和尚和修鞋卖菜的,都变成体面绅士了。这些假材料往户口本里一放,都漂得白白的,可以一劳永逸地当幸福的寄生虫了。

齐高帝不傻,一查国库收入比往年减少一成多,就知道有猫儿腻。皇帝很聪明,想出了一个既可以杜绝造假又可以将诈骗犯一网打尽的好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口大普查。可惜,齐高帝寿命太短,这项伟大的工程刚着手不久,他就不合时宜地生了一场重病,并很快挂掉了。

齐武帝一上台,立即对人口普查这件事加以完善和补充,设立了检籍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毯式大清查。凡造假户籍,一律退回本地;本应服役纳赋的,继续承担赋役。刚尝到当上等人滋味的那些冒牌货,一个个被扒掉羊皮,朝廷一声令下,全被弄到新疆海南站岗去了。这些人经历了天上人间地下三种身份,这回连庶族都做不成了。原先对士族是羡慕嫉妒恨,这下,只剩下一种情绪:恨。恨的最高形式便是造反。

浙江富阳人唐寓之祖宗三代都是看风水的,一把羽扇,几句之乎者也一忽悠,只要听到关乎后代非富即贵的话,丧家便会大把大把地往外掏银子,爷几个就这样积下了万贯家财。

某日,检籍官走进了唐寓之家。看着人家住着带泳池的大别墅,门口停着好几辆车,佣人走来走去,羡慕得眼珠子都直了。历来比较只有两种结果:仇视和奋斗。这一比,检籍官忽然就起了歹念,既然唐寓之家有钱,先敲一笔再说。于是这个只有临时权力的检籍官为了一点钱,恶向胆边生,大白天鼓起尖嘴猴腮信口雌黄,硬说唐寓之家的户口有问题,当即要拿他充军。凭空遭遇冤情,唐寓之气坏了,他使了点钱打发走检籍官,晚上就发动群众要起义。

十里八村那些勤劳致富的人早就对肚满肠肥的寄生虫强烈不满,对朝廷把本分顺民全部列为怀疑对象搞普查有所抵触。现在既然有人牵头,立刻一呼百应。当晚,400多人要跟唐寓之干。那些被充军者的家属传递消息,又有三万多充军者哗啦哗啦聚拢而来。这是一支真正的杂牌军,地主、农民、手工业者占一小部分,剩下的就是那些改户口冒充士族的赝品。他们购进战马兵器,于公元485年,向不平等的户口制度宣战。很快,怒火就烧到新城(今浙江新登镇)、富阳(今浙江富阳市),沿途州县被打得狼狈不堪。

第二年,唐寓之在钱塘自称皇帝,立儿子为太子,弟弟为扬州刺史,改国号为吴,像模像样地建立起了一个新朝廷。有因就有果。不平等制度就是活动于地下暗处的岩浆,当禁锢在心中的愤懑情绪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会轰然爆发。

虽然唐寓之领导的杂牌军后来被一举击溃,但轰轰烈烈的户口普查也就此拉上了帷幕。

更多文章

  • 唐寓之简介 南北朝齐人民起义领袖唐寓之生平(唐寓之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寓之,南北朝,起义军领袖,唐寓之暴动

    唐寓之(?-486)南朝齐人民起义领袖。南朝齐富春人,迁居桐庐。祖孙三代皆以看风水、择墓地为业。自幼习武,及长乐于济贫救困,为乡里所爱戴。齐武帝萧赜横征暴敛,徭役苛繁,对逃避赋役的人,称为“却籍户”,一经查获,治以重罪。因此,民怨沸腾。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年),唐寓之以“抗检籍,反萧齐”为号召,聚

  • 丁未之乱的指挥官之一:物部守屋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物部守屋,日本,丁未之乱

    物部守屋是飞鸟时代的有力豪族。物部守屋是物部尾舆与弓削阿佐姬之子。公元572年(敏达天皇元年),敏达天皇即位,任命物部守屋为大连。佛教传入日本时,废佛派的物部守屋持强硬的排斥态度,与崇佛派的苏我马子发生激烈冲突。敏达天皇去世后,物部守屋与当时苏我马子所控制的朝廷发生内战,兵败身死。公元585年(敏达

  • 丁未之乱的经过如何?丁未之乱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丁未之乱,日本

    丁未之乱(ていびのらん)是一场日本飞鸟时代的内战,又称为丁未之变、丁未之役、物部守屋之变,是围绕着是否尊奉佛教,与大臣苏我马子对立的大连物部守屋发动叛乱并消灭的事件。经过587年(用明天皇2年)7月、苏我马子召集群臣,计划消灭物部守屋。苏我马子率领泊濑部皇子、竹田皇子、厩户皇子(即圣德太子)等皇子和

  • 丁未之乱什么时候发生的?丁未之乱爆发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丁未之乱,日本

    丁未之乱(ていびのらん)是一场日本飞鸟时代的内战,又称为丁未之变、丁未之役、物部守屋之变,是围绕着是否尊奉佛教,与大臣苏我马子对立的大连物部守屋发动叛乱并消灭的事件。背景584年(敏达天皇13年),应苏我马子之请,鹿深臣从百济带来弥勒石像一座,佐伯连也从百济带来佛像一座。苏我马子派遣司马达等和池边冰

  • 岳飞中钟相杨幺起义中是如何镇压起义军的 岳飞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岳飞,靖康之耻,钟相杨幺起义

    岳飞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文武双全,一心收复故土,洗刷靖康之耻,最后却被一直拼命保护的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令人遗憾。英雄往往都有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如果岳飞最后功成名就,迎回二圣,或许就美现在这么家喻户晓,亿人膜拜了。但是,岳飞也是人,在起家的时候,手上也不免沾满血腥,这点你怎么看?公元1127年四

  • 钟相杨幺为何起义?杨幺起义经历了几个阶段(钟相杨幺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玄,南宋,起义,钟相杨幺起义

    杨幺简介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关于他生平事迹和主要战役,以及人物结局。作为南宋义军首领,杨幺一生中为南宋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如《后水浒传》书中说的。关于杨幺简介,杨幺名太,龙阳祝家岗(今湖南汉寿新兴乡)人。杨幺幼时曾读私塾2年,辍学后曾在商船上打工糊口。南宋初,钟相率领农民起义,杨幺作为首领之一在钟相死

  • 钟相、杨幺起义:南宋初年宋朝内部的第一次挑战(钟相杨幺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钟相,杨幺,岳飞,,钟相杨幺起义

    南宋初年,金军不断南侵,铁蹄所过,一片破败景象。南宋统治者并不体恤人民的疼苦,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广大人民啼饥号寒,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状况,在荆湖地区尤为突出。“自江西至湖南,无问郡县与村落,极目灰烬,所至残破,十室九空。询其所以,皆缘金人未到,而溃败散之兵先之;金人既去,而逐袭之师继至。官兵盗贼

  • 萧衍为什么要出家?梁武帝萧衍为何三次出家(萧衍篡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衍,和尚,萧衍篡齐

    萧衍为什么要出家?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活了八十六岁,是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高寿皇帝。最值得一提的是,萧衍在有生之年不仅推崇佛教,广建寺庙,发展僧徒,而

  • 南朝梁武帝萧衍之死:揭秘梁武帝饿死寺庙之谜 (萧衍篡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南朝梁武帝,梁武帝,南北朝,南北朝皇帝,萧衍篡齐

    导读:南北朝时期,民族混战,天下分裂,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南下,汉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一片混战的局势中迅速传播开来,贫民百姓将它当作乞求来生的期望和寄托,达官贵族将它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托辞,朝廷更是屡屡将佛教定为国教,广建寺庙,重金资助,从而造成了“南朝

  • 梁武帝萧衍简介 在位政绩显著 南梁的建立者(萧衍篡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梁武帝萧衍,南北朝皇帝,萧衍篡齐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人。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