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莱西亚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发生了什么

阿莱西亚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04 更新时间:2024/1/19 0:21:15

莱西亚之战发生于前52年的九月,高卢地区的阿莱西亚。

作战的一方是凯撒指挥的罗马共国军团,他手下的助手有骑兵统领马克·安东尼、提图斯·拉比努斯和盖尤斯·特拨纽斯,另一方则是阿维尔尼人维钦托利领导的高卢部落联军。

这场战斗是高卢与罗马之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它标志着罗马赢得高卢战争的决定点。

阿莱西亚是曼杜比伊人居住区里的一座重要城市和筑在山上的要塞。这场战斗是高卢与罗马之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它标志着罗马赢得高卢战争的决定点。

在作战过程中高卢人据说一度是罗马人的五倍,但应该有夸。许多当时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描写了这场战役,包括凯撒本人的《高卢战记》。罗马获胜后高卢成为一个罗马行省。凯撒获胜后罗马元老院拒绝授他凯旋式的荣誉,这是凯撒于前50年至前45年发动内战的原因之一。

凯撒于前58年来到高卢。当时罗马的习俗是最高的被选举的官员执政官在其执政期满后被指定为资深执政官,并被元老院指命为行省长官。前59年恺撒任执政官,任满后他促使元老院指命他为山南高卢的长官。虽然一般资深执政官的任期只有一年,但是恺撒得以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为期十年的任期。他获得了一个资深统治大权,在他的行省内拥有绝对最高权。

凯撒逐一击败了赫尔维蒂人、比利及人和内尔维人等高卢部落,并与许多其它部落塑造了一个联盟。高卢战争中的步步胜利为罗马共和国赢得了许多财富:战利品和纳税的地盘。凯撒本人作为军队统领通过贩卖战俘而赚了大钱。但是他的胜利和名望也给他带来了敌人。前54年凯撒与格奈乌斯·庞培和克拉苏组成的前三头同盟在恺撒的女儿和庞培的妻子朱莉娅死后和克拉苏在卡莱战役阵亡后结束。由于凯撒丧失了与庞培的政治同盟,共和国的拥护者如小卡托等人开始敌对恺撒,猜疑和指责他要推翻共和国,做罗马

前54年至前53年冬安毕欧瑞克带领的本来已经臣服罗马的厄勃隆尼斯人起义反抗罗马人,他们使用一个精心布置的埋伏消灭了第十四军团。对于凯撒的高卢政策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而罗马本土的政治状况使他无法获得支援。安毕欧瑞克的起义是罗马在高卢第一次明显的败仗。它激发了高卢的民族情绪和其它的起义。凯撒用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重新控制当地状况,再次抚慰各部落。但是高卢的起义没有结束。

公元前52年,凯撒已经统率大军在高卢取得巨大成就。他用灵活的手腕争取了许多凯尔特人首领的结盟,残酷镇压了一个又一个骜不驯的部族。甚至还渡过莱茵河打击了蠢蠢欲动的日耳曼人,并两次登陆不列颠进行武装考察。

然而,这些功绩是十分脆弱的,很容易被毁于一旦。因为整个高卢只是表面慑服于凯撒的兵威,实际上暗流涌动。恰巧,罗马城传来不和谐的信息,凯撒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事务匆匆安排后就返回内高卢行省。

得知凯撒离去后,各部族的大酋长们便趁机群聚密林深处,谋划着新的行动。他们祭出了让高卢重获自由的大旗,杀气腾腾地冲罗马人。这一次,就连过去与罗马经合作,关系相对友好的部族也跟着发难了。

几年来,随着罗马军团源源不断地开赴高卢各地,凯撒的威权越来越强势。这些残酷的现实使得过去抱有借罗马人之手打击敌对部族想法的首领们幡然醒悟。在不远的将来,他们的权力和利益都会被罗马人攫取,甚至还有可能是人头。

卢瓦尔河畔的卡努特斯人在约定的日期抢先动手。他们在两个疯狂首领的鼓动下,屠戮和劫掠了罗马人的贸易定居点切纳布姆。当地的罗马公民、官员都没逃过此劫。这场突袭行动震惊了整个高卢,同时也坚定了其他意图举事者的决心,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就此揭开帷幕。

如果高卢人仍然像过去一样游移不定、各自为战,那肯定还是会被凯撒各个击破,完全没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他们需要更加统一和协调的行动、更加明确的作战方略,以及一名更加强大的首领来兑现这两个需求。而阿维尔尼部的维钦托利就是最佳人选。

维钦托利的父亲塞尔提鲁斯是阿维尔尼人的首领,曾经在高卢各部族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也许担任过某个联盟的盟主。据说他是一个极具野心的酋长,意欲成为整个高卢的君主。但凯尔特部族一直处于原始军事民主的阶段,组织结构松散,即使被罗马人笼统归为一类,各部落之间的实际差异也非常之大。所以他们对于有人想成为世袭君王的事情非常忌讳。塞尔提鲁斯不仅没能实现梦想,还落得个被本族人弑杀的下场。

维钦托利可能深受父亲影响,也想做高卢新时代的开创者。但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罗马人在高卢地区的深入拓殖激起了土著们的强烈危机感。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为了对付强大如罗马的国家,他们唯有牺牲一定的自主权,进行联合战斗才有胜利的希望。

紧随卡努特斯人的先声,维钦托利积极行动起来,召集自己的部属。虽然阿维尔尼人的其他头目,包括维钦托利的叔父不想就此跟罗马人翻脸,将他赶出部落。但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杰出的组织能力重新将族落整合到了自己麾下,并且驱逐了叔父等人。

当然,仅仅是本族人统一起来还远远不够,他迅速向外派出使者,呼吁远近其他部族加入联盟。于是,北至塞纳河流域的赛诺内人、帕里西人,中部卢瓦尔河流域的图洛内斯人。从卢瓦尔河支流向南延伸分布的雷莫维奇斯人、卡杜尔契人、奥尔提斯人。西抵大西洋沿岸的皮克托内斯人、安德斯人等族纷纷响应。几乎整个外高卢的核心地区几乎都成为了维钦托利联盟的势力范围。

在凯撒原盟者埃杜维人的建议下高卢人在比布拉克特召开集会。只有雷米人和林贡斯人决定维持他们对罗马的同盟。大会推举阿维尔尼人首领维钦托利(Vercingetorix)为高卢同盟军的指挥官。

各个部族不但需要打造武器,还必须给联盟提供兵力。很快,维钦托利手中就掌握了一支实力可观的队伍,足以使他大展宏图。

维钦托利的首要工作除了拉拢志气相投的部族外,还必须重点打击凯尔特奸——主要是跟随埃杜伊人为罗马工作的族落。他们是罗马军团在高卢的重要补给来源和向导。如果维钦托利继续削弱埃杜伊人羽翼的话,他们自身对罗马的忠诚也很难保证了。

局面对罗马人相当不利,散居各个冬营的军团还没有集结起来。而重要的补给线、交通线时刻面临着被敌人彻底切断的风险。此时的凯撒无愧于自己的威名,他确认了罗马城的局势重新稳定后,从内高卢行省率领队伍顶着凛冽的寒风急速行军。翻越积雪深厚的切那本山,突然出现于阿维尔尼人的眼前。

得知消息的维钦托利不得不放弃在高卢中北部的行动,返回支援本族。接着,获得喘息之机的凯撒做出了更惊人的举动,留下军队给年轻的布鲁图斯镇守后方,自己带着少量骑兵一路轻装北上。

他的行动包含两个意图:

第一,向还未反水的埃杜伊人等部族宣告自己的到来,稳住对方的军心。

第二,通知各个冬营的军团迅速集中。凯撒的大胆机动暂时缓解了危机,也赢得了主动出击的空间。

维钦托利得知凯撒的动向后决定再次出兵打击埃杜伊人及其附庸,因为他不能将先机就这么拱手让出。在他的带领下,高卢联盟的军队杀向由凯撒安排给埃杜伊人当附属的波伊人据点。这一步棋着实让罗马人进退维谷。凯撒虽然行动迅猛,但要把军团完全收拢,驱使埃杜伊人组织起良好的补给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时间。况且,埃杜伊人的忠诚度是否牢固都很成问题。如果他坐视不理,将会任由联盟蚕食地盘。如果即刻行动,又缺乏足够的兵力、粮草保障,没有必胜的把握。

不过,凯撒的冒险精神再度占据上风。既然补给难以预先组织完备,那就保持高机动性,就地取食。兵力不足没关系,赌的就是罗马军团远超对手的军事素质和日耳曼骑兵的彪悍。

他分兵而动,让提图斯·拉比努斯带领四个兵团向北征服塞农人和巴黎西人。他本人则带六个兵团和日耳曼盟军的骑兵追逐维钦托利。

果然,双方军事和组织能力的差距还是难以靠先手优势来敉平。高卢联盟在多处主动进攻罗马人,可惜全都以失败告终。

考虑到正面交战根本无法从罗马人手里讨得一丝便宜,维钦托利马上调整了策略。他指挥高卢联盟展开了残酷的焦土政策,烧毁所有可能落入罗马人手中的市镇,攻击一切遇到的罗马人粮草辎重。

维钦托利的天才让高卢人第一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凯撒和罗马军团不得不费尽周折地寻找和攻打能提供粮草的市镇,同时要分散注意力保护已有的补给路线和辎重队。

军团甚至在围攻阿维尔尼人的重镇日尔戈维亚时惨败,阵亡700多名士兵和46名百夫长,还有若干仆从军。

当时,维钦托利在城外扎起一座空营迷惑罗马军队,而将主力部署在两侧的山坡上。罗马军队轻易地攻占这座营垒,进而扑向日尔戈维亚城池。这时维钦托利突然从两翼发动攻击,击败了罗马军队。

高卢联盟的再度起势也影响了埃杜伊人的立场。后者放弃与凯撒的合作,加入大联盟,转而攻击罗马人。这意味着高卢全境对罗马人而言,已经几无安全之地。这段时期,惟一能让凯撒感到欣慰的是与部将拉比努斯的会合,终于完成集结的十个军团让他拥有了更多底气。

凯撒是一个敢赌的奇才,更可怕的是连命运之神也总要眷顾他。就在高卢联盟貌似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天才首领维钦托利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断。他估计罗马人已经处在败退的路径上,很快就会撤出高卢,所以他们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主动进攻罗马人的行军队列,决定性地消灭敌人。但与罗马军团正面接战,只能换来失利的苦果。在一场规模不小的骑兵战后,维钦托利领着大军仓皇撤入附近的阿莱西亚城。

更多文章

  • 伦敦除了雾都,还是个大恶臭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伦敦,大恶臭

    作为老牌帝国的首都,伦敦既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又拥有过悠久的历史,早公元50年罗马人就在此建城。然而作为工业化较早城市之一,伦敦在历史上曾多次因为污染等问题“史上留名”,除了众所周知的“雾都”,其实还有一个词条也专门指出了另外一个严重的污染事件——大恶臭。大恶臭(英语:Great Stink或Big

  • 马桶催生的伦敦大恶臭,两年“臭死”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伦敦大恶臭

    业革命巅峰时期的伦敦,便是这样一个吃饱了撑的,却无处排放粪便的城市。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伦敦城市规模和人口也随之急速膨胀。19世纪初人口还是100万,到了1851年就已激增到240万。然而,身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它沿用的却还是最古来的排水系统。污水坑,也就是俗称的旱厕,是官方唯一认可、用

  • 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是哪些 分别是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自从秦汉时期开通以来,就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而对于东南亚地区来说,它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那么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又有那些?分别是哪些国家呢?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一个统称,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陆

  •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海上丝绸之路三大港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对于丝绸之路一词来说,我们并不陌生。它之所以被广为流传,主要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那是他在谈论到中国经西域到希腊、罗马的陆上交通路线时,鉴于大量运输货物中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此路西运,所以才称之为丝绸之路。那么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又是什么样的呢?“海上丝绸之路”这一重要的海上贸易交通要

  • 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是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自从秦汉时期开通以来,就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而对于东南亚地区来说,它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那么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又有那些?分别是哪些国家呢?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一个统称,但实际上并不是

  • 美吉多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么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美吉多之战,古埃及

    大部分关于图特摩斯三世的美吉多之战的信息,我们是从一个叫做Tjaneni的古代军事书吏官的记录以及卡纳克的阿蒙神庙的墙上的壁画中获知的。为了镇压迦南(Canaanite)联军,在确定了作战方略后,图特摩斯三世率领他的军队用了九天的时间从Sileh的埃及边境要塞通过被称为“荷露斯之路”(Ways of

  • 美吉多之战的背景是什么?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美吉多之战,古埃及

    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第一次远征巴勒斯坦期间的重要会战。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一次战争。约公元前1482年,为镇压以卡迭石(今叙利亚纳比迈恩德)城邦为首的反埃及联盟,图特摩斯三世率军约3万人向巴勒斯坦进发。联军在美吉多城(今以色列泰勒美吉多)外设防。埃及军抄山路隐蔽接敌,突然出现在美吉多城下,然后兵分

  • 三方原合战什么时候爆发的?三方原合战的具体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方原合战,日本

    三方原之战是日本战国后期于日本东海道爆发的一场合战。爆发时间为元龟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73年1月25日),地点位于远江国敷智郡三方原。交战双方为德川氏、织田氏联军与武田氏,最终以武田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此战是武田军总帅武田信玄军事生涯的顶点。合战过程元龟2年3月,武田信玄进入远江,巡视高天神、悬川

  • 三方原合战的背景:三方原合战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方原合战

    三方原合战是由家康和信玄之间爆发的战争,当时两人曾经联合起来将今川氏击退,并让对方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后德川氏和武田氏的领土都扩大了许多,这样一来两个氏族相邻的领土也随之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矛盾和纷争,1572年之后武田信玄又和信长之间产生了冲突,种种矛盾夹杂在一起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之间的战

  • 三方原合战是德川家康战争生涯中最大一次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德川家康,三方原合战

    三方原合战是由家康和信玄之间爆发的战争,当时两人曾经联合起来将今川氏击退,并让对方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后德川氏和武田氏的领土都扩大了许多,这样一来两个氏族相邻的领土也随之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矛盾和纷争,1572年之后武田信玄又和信长之间产生了冲突,种种矛盾夹杂在一起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之间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