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吉多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么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美吉多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么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98 更新时间:2024/1/14 18:40:59

大部分关于图特摩斯三世的美吉多之战的信息,我们是从一个叫做Tjaneni的古代军事书吏官的记录以及卡纳克的蒙神庙的墙上的壁画中获知的。

为了镇压迦南(Canaanite)联军,在确定了作战方略后,图特摩斯三世率领他的军队用了九天的时间从Sileh的埃及边境要塞通过被称为“荷露斯之路”(Ways

of

Horus)的西奈公路抵达了Gaza这座埃及人在迦南的据点。埃及人在通过这条道路时,平均的行军速度为每天15英里。而后,他们放慢了速度,以每天8英里的进程在11天后到达了Yaham,此时正好是五月中旬。这样的行军速度或许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埃及人所通过的可能正是他们的潜在的或者是实际上的敌人的国土。事实上,在行军中,图特摩斯三世让Djehuty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前往Jaffa,去包围那里的要塞,这是为了确保埃及人的军队后勤的畅通。这说明,迦南联军主要是南部迦南人的联盟。

到达Yaham之后,埃及人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来确定他们进军Esdraelon平原的路线,他们决定要通过美吉多。我们知道,此时迦南人已经在美吉多附近集中了他们所有的军队,他们将这些军队布置在通往Carmel山脉的三条可能的行军路线上来防止埃及军队的进入。南北两条路线要比中间的通过Aruna到达平原的路线长,而且更加不容易防守。Aruna通道是一条狭窄的甬道,而且通道中只要有一支军队存在,就决不能挤进第二支军队。要通过这条通道,行军时就意味要“人马都必须一个接一个地走”,而这样的行军方式对军队来说就意味着是种灾难——他们将毫无防备地完全暴露在敌人的面前。鉴于此,图特摩斯三世的将军们力劝法老选择另外两个看似比较安全的道路行军,即Yokneam路线或Taanakh路线。

“现在有另外两条道路摆在我们面前。一条是我们东边的道路,它通往Taanakh;另一条是靠近Djefti北边的道路,选择它,我们可以抵达美吉多的北部。请让我们战无不胜的主人选择这两条道路中的一条吧!这会令他的心感到满意。千万不要让我们前往那条难以行走的通道啊!”——摘自卡纳克阿蒙神庙上的碑铭。

然而,如果选择Aruna通道,埃及军队就可以直达Esdraelon平原,而且,通道的出口离美吉多城只有1英里远。我们可以设想,图特摩斯三世和他的将军们在做决定之前,一定已经派人对迦南联军侦察过。他们会发现,迦南联军已经将主力集结在了另外两条通道的出口处,如果埃及人从那儿出现,他们就一定会遭到迦南联军的痛击,造成巨大的伤亡。

因此,图特摩斯三世阻止了他的将军们的争论,他决定通过Aruna通道。

埃及人通过三天的行军终于在美吉多南部的琴纳(Qinah)河边出现了,途中他们没有遭遇到任敌人。在这三天的行程中,前两天埃及人通过丘陵到达Aruna通道,第三天上午军队通过了这条甬道,下午他们的装备也通过了,晚上埃及人就在平原扎营了。

法老的赌注下对了,他的这一战术惊人地实现了。当埃及军队通过Aruna通道时,他们的先头部队能够看到迦南联军的主力才开始急急地返回美吉多。直到这天晚上,迦南联军才匆忙地在埃及人的战线前摆好阵势。

埃及人休息了一整晚,也许,这一晚的休息并不理想。从铭中可以看到,图特摩斯三世害怕敌人会在夜间突袭,他不断地警告他的军队“……警惕!警惕!注意!注意!”他命令他的士兵“……准备好你们的武器,一旦那些肮脏的敌人在清晨出现,我们能够立即给他们以痛击!”所以,那一夜,埃及人可能都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时时准备着反击。法老会紧,是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完全控制了他的军队,而且埃及人也已经有20多年没有打过仗了。所以,当时埃及人对这场战役应该是信心不足的,而非像他们事后在铭文上所述“我们对凯旋充满了信心”。如果当时迦南联军在清晨突袭埃及人,那么,埃及军队可能连反击的力量都没有,因为他们除了背后的Aruna通道,什么都没有!

第二天一早,埃及军队举行了一个阅兵式,士兵们排着队,踏着整齐的步伐从法老的面前经过,埃及人的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旌旗舒展,马匹嘶鸣,士兵们嘹亮的吼声响彻四方。埃及军队的这一阅兵式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前一夜的萎靡不一扫而空,埃及人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图特摩斯三世站在他的金色战车上,头蓝色冠“就像穿着战神盔甲的荷露斯神再现”。法老已经准备好了战争,他将他的军队划分成了三个集团军,北部的集团军被布置在了美吉多西北部,他们是后备力量,为了在必要时投入反击;南部的集团军被布置在了琴纳河以南的小山上;而法老本人则统帅中部集团军。

埃及的敌人是数量庞大的(虽然这个描绘一定有所夸大),我们从碑文上得知,至少有330个迦南国王率领了他们的军队来参战。因此,埃及人站在了“漫山遍野的敌人”的面前。

但是,埃及人的攻击给敌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恐惧像浪潮一样席卷迦南联军。一名埃及书吏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国王手持利剑亲自领军,他犹如燃烧的烈焰横扫敌阵;国王单枪匹马勇往直前,他将挡在他面前的野蛮人砍杀殆尽。国王俘获了敌人的王子们,将他们变成了奴隶;国王夺得了敌人的黄金战车,他飞身跳上敌人的战马,让不羁的马儿温顺地臣服于他手中的缰绳。”战斗打响后不久,迦南人便丢盔弃甲,四处逃散,然而,美吉多城的守军却不让这些逃兵进入城中。于是,回撤的逃兵爬上了美吉多的城墙,他们的行为减弱了美吉多城守军的防御,以至于这座城市陷入了失败的命运,就连美吉多的国王和他们的法律都无法阻止它的发生。

可是,埃及人并没有去攻打城市,他们转而去抢劫敌人丢弃的装备,这给了敌人逃脱和重组防御力量的时间。古代的碑文是这样说的:“……如果不是国王的军队背弃了他们的心去抢劫敌人的财产,那个时候,埃及军队一定能够占领整个美吉多……”从碑文中可以看到,即使在那个年代,埃及人也认识到了混乱的军纪使他们的法老失去了一个快速胜利的机会,在这首场交锋中,埃及人原本可以利用美吉多人的迅速溃退而提前赢得全面的胜利。

不管怎样,征服美吉多和它的人民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北部所有城市的统治者就住在美吉多,捕获这座城市就等于捕获了上千座城市。”因此,埃及人将美吉多城包围了起来,他们在城的周围掘出了一条护城河,并且还筑起了木栅栏以防止城中的人出逃。这座城市最终于公元前1482年十二月才完全投降。由于这次战争带来了巨大的战利品,法老看起来对此很自豪:他为埃及带来了2041匹马,这些马匹都将在埃及被放养;他还为埃及带来了894辆战车,其中有两辆是用金子装饰的;另外还有200副盔甲,其中有两副是美吉多国王和卡叠石国王的铜铠甲;除了马,他还为埃及带来了数量超过25000头的其他牲畜。

在美吉多大战之后,图特摩斯又领导埃及人参加了很多次通过迦南前往叙利亚的战争,在美吉多战役之后8年,图特摩斯放弃了美吉多城。但是,美吉多之战的胜利对于埃及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其实让整个迦南在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都显得很本分,起到了绝对的威慑作用。占领美吉多城之后,法老紧接着又征服了Retenu。之后,法老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海军部队,这令埃及的影响力扩大到了整个中东地区,从此以后,埃及人可以在四、五天内通过海军到达叙利亚沿海的任何一座城市,而过去,他们需要步行两星期。这对于之后20年内图特摩斯三世带领埃及参与的与米坦尼人的争霸以及完全征服叙利亚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标签: 美吉多之战古埃及

更多文章

  • 美吉多之战的背景是什么?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美吉多之战,古埃及

    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第一次远征巴勒斯坦期间的重要会战。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一次战争。约公元前1482年,为镇压以卡迭石(今叙利亚纳比迈恩德)城邦为首的反埃及联盟,图特摩斯三世率军约3万人向巴勒斯坦进发。联军在美吉多城(今以色列泰勒美吉多)外设防。埃及军抄山路隐蔽接敌,突然出现在美吉多城下,然后兵分

  • 三方原合战什么时候爆发的?三方原合战的具体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方原合战,日本

    三方原之战是日本战国后期于日本东海道爆发的一场合战。爆发时间为元龟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73年1月25日),地点位于远江国敷智郡三方原。交战双方为德川氏、织田氏联军与武田氏,最终以武田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此战是武田军总帅武田信玄军事生涯的顶点。合战过程元龟2年3月,武田信玄进入远江,巡视高天神、悬川

  • 三方原合战的背景:三方原合战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方原合战

    三方原合战是由家康和信玄之间爆发的战争,当时两人曾经联合起来将今川氏击退,并让对方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后德川氏和武田氏的领土都扩大了许多,这样一来两个氏族相邻的领土也随之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矛盾和纷争,1572年之后武田信玄又和信长之间产生了冲突,种种矛盾夹杂在一起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之间的战

  • 三方原合战是德川家康战争生涯中最大一次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德川家康,三方原合战

    三方原合战是由家康和信玄之间爆发的战争,当时两人曾经联合起来将今川氏击退,并让对方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后德川氏和武田氏的领土都扩大了许多,这样一来两个氏族相邻的领土也随之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矛盾和纷争,1572年之后武田信玄又和信长之间产生了冲突,种种矛盾夹杂在一起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之间的战

  • 骆驼之战:四大哈里发的恩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骆驼之战,伊斯兰

    穆罕默德去世后,接班人依次为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这四个继承人,在历史上被称为四大正统哈里发。他们统治阿拉伯的时期也称为四大哈里发时期。伯克尔是穆罕默德初期传教时就皈依的人物,成为穆罕默德最为得力的助手,因此他作为第一任哈里发也是众望所归。他同时也是穆罕默德的岳父,他的女儿阿以莎在9岁时被许

  • 骆驼之战的起因是什么?骆驼之战最后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骆驼之战,伊斯兰

    公元632年6月8日,穆圣在麦地那溘然辞世。他“封印先知”的独特地位,无人可以继任。当时可以参考的先例,就是以推选部落首领的方式产生穆斯林领袖。艾卜·伯克尔得到拥立,唯一条件是:维护和巩固麦地那政权的统治,继续执行穆圣的使命。从艾卜·伯克尔开始,伊斯兰教进入正统哈里发(继承者)时期,第一任艾卜·伯克

  • 隋芬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骆驼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芬之战,奥斯曼,骆驼之战

    公元657年伊斯兰第四任哈里发塔利卜·本·阿里与叙利亚总督兼北线方面军司令穆阿维叶之间进行的一场穆斯林内战。因发生在隋芬这个地方,故名。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被叛军杀害后,阿里继任穆斯林社群组织第四任哈里发,并将首都从麦地那迁往库法开始实行新政。阿里撤换了奥斯曼时期委任的大部分省总

  • 伦敦除了雾都,还是个大恶臭你知道吗?(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伦敦,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作为老牌帝国的首都,伦敦既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又拥有过悠久的历史,早公元50年罗马人就在此建城。然而作为工业化较早城市之一,伦敦在历史上曾多次因为污染等问题“史上留名”,除了众所周知的“雾都”,其实还有一个词条也专门指出了另外一个严重的污染事件——大恶臭。大恶臭(英语:Great Stink或Big

  • 揭秘50多年前的伦敦雾霾竟然是这样治好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伦敦雾霾,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半个世纪前的某一天,1952年12月5日。清晨,伦敦城的空气寒冷而新鲜,但已经有薄雾弥漫。从北极南下的寒潮先后到来,气温低到了极点,而在降温过去后,风停了,一轮反气旋造访了无风的伦敦,形成了冷而停滞的空气,受困于一层暖气团之下。逆温层笼住了这个城市,一层看不见的透明罩子,落在了伦敦市民的头上。人们对

  • 解密:“雾都”伦敦是六十年前是如何治理雾霾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雾霾,雾都,伦敦,,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早上一打开微信,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朋友圈被一条条雾霾的消息刷屏,使人顿生怜悯,有一条如是调侃道:“相比于鲁霾的沉重,冀霾的激烈,沪霾的湿热和粤霾的阴冷,我更喜欢京霾的湿冷,它是如此的真实,又是如此的具体……”哭诉了一系列具体的遭遇后,最终总结道:“这是人类辛劳与自然的馈赠共同作用的结晶,霾是帝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