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上古时期的特洛伊战争是为了女人还是为了财富?

揭秘:上古时期的特洛伊战争是为了女人还是为了财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83 更新时间:2024/1/8 3:24:16

放弃了孤立主义的土耳其,政治积极投身国际事务。土耳其的军队的规模为北约第二,所以当土耳其开始与索马里、卡塔尔苏丹签署了建立军事基地的协议,并与巴基斯坦、乌克兰、苏丹、塞拜疆、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军队签署了军事合作协议之时,欧洲开始担心了。这个处于亚欧大陆交界处的国家,是否会像奥斯曼土耳其一样重新崛起?图:特洛伊古城遗址

不过欧洲似乎忘记了,在奥斯曼土耳其崛起之前,这里往往是欧洲“殖民”亚洲的必经之路。无论是亚历山大的方阵,还是罗马人的军团,都先后从这里踏上征服西亚、北非的征途。甚至在西方明诞生之初,那些还是奴隶制城邦的希腊各国,就争先恐后的在这里进行殖民。以至于,发生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图:特洛伊古城遗址

按照各种西方的经典和史学记载,特洛伊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是因为一个叫海伦的美女,被特洛伊英俊的子帕里斯诱拐,一起私奔到了特洛伊。被带了”绿帽子“的斯巴达国王墨涅依斯,感觉这是奇耻大辱。于是,墨涅依斯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述说了自己的悲痛。一心要为自己弟弟洗刷夺妻之恨的阿伽门农,决定要讨伐那个”诱拐良家妇女“的特洛伊。

阿伽门农作为当时整个希腊城邦中最有影响力的国王,迈锡尼国也是当时希腊最有实力的城邦。于是,在阿伽门农的召集下,希腊各大城邦组织了一支10万人的大军,其中也包括著名的战神阿喀琉斯。面对蜂拥而至的希腊联军,特洛伊的军队虽然殊死抵抗,但是却难以抵挡。最后,特洛伊人只好婴城固守,希腊人也只好采用了笨办法——围城。

由于特洛伊城,城墙高大,城防坚固,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等人指挥有方;再加上希腊联军内部充满了各种问题,在顿兵于坚城之下时,各种矛盾更容易迸发。于是,特洛伊围城战打了10年。在此期间,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被阿喀琉斯杀死,而阿喀琉斯又因为致命的“踵”被人射杀。但是,希腊人依然没有攻下特洛伊。

战争进行到第十年,希腊联军中多谋善断的将领奥德修斯,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据称,一天早晨特洛伊人发现,战场上一片死寂,希腊联军在一夜之间突然扬帆远航离开了特洛伊。或许,特洛伊人认为10年的战争,让希腊人无法承受,不得不灰溜溜的撤回希腊。于是,特洛伊人打开城门,发现在希腊人的扎营处,留下了一只巨大的木马。

这只巨大的木马,让特罗伊人摸不着头脑。此后有希腊俘虏称,这是希腊人用来祭祀雅典娜女神的“圣物”。于是,兴高采烈的特罗伊人决定将木马拉入城内,作为战利品以示庆贺。不过,由于木马过于高达,特罗伊人甚至不惜裁掉了城门,才将木马拖入城内。殊不知,这巨大的木马里隐藏着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希腊勇士,而且被裁掉的城门,更让特洛伊有了“开门揖盗”之势。

果然,当狂欢的特罗伊人烂醉如泥之时,希腊人开始行动了。木马中的全副武装的希腊战士一个又一个地跳了出来。他们悄悄地摸向城门,杀死了睡梦中的守军,迅速打开了城门,并在城里到处点火。隐蔽在附近的大批希腊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特洛伊城。特洛伊陷落了,希腊人把特洛伊城掠夺成空,烧成一片灰烬。男人大多被杀死了,妇女和儿童大多被卖为奴隶,特洛伊的财宝都装进了希腊人的战舰。

不过那个引发战争的海伦却得到了谅解。据说,当10万希腊将士,看到这个让他们浴血奋战的女人之时,挥舞着武器高喊“杀了她”。可惜,十万将士的呐喊抵不住美女的眼泪。当梨花带雨的海伦向墨涅依斯求饶之时,墨涅依斯扔掉了手中的宝剑,在万千愤怒的目光中,将海伦搀扶起来,并饶恕了她的罪过,上演了一出“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大剧。

故事讲述到这里,其实疑问才来了。为什么作为传统的军事强国斯巴达,居然可以让一个外国王子裹挟着自己的王妃,轻易的从自己的国土中逃跑?为什么在那个对于“贞洁”观念极为暗淡的时代,阿伽门农以及希腊诸城邦认为这是特洛伊对整个希腊的侮辱?或许,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希腊联军疯狂的掠夺最为说明问题,因为他们需要的战争,用战争去掠夺和殖民这个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城邦国。

特洛伊城位于恰纳莱南部,北临达达尼尔海峡,是连接当时亚欧贸易的重要枢纽。商业发达的希腊各城邦,对于这块宝地早已觊觎多日,可惜苦无借口发动战争。而且,以一城一邦的实力,想要讨伐特洛伊,似乎也是心有而力不足。所以,急需一个借口,来对这个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城邦国,发动战争,以获取最大的利益。于是,海伦和帕里斯成为最好的”导火索“。

当然,历史上是否有海伦和帕里斯,尚且需要讨论。但是,西方人在发动战争时,巧妙的寻找借口的套路却是极为精妙。以至于,能让一场”殖民战争“被包装成一次”洗刷耻辱战争”好多年。不过,话又说回来,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毁灭了特洛伊的希腊联军可以尽情贬低特洛伊,来表现自己的伟大。但问来了,当今天崛起的土耳其,开始以咄咄逼人之势,在亚欧大陆之间发挥力量之时,欧洲又作感想呢?

标签: 特洛伊战争上古

更多文章

  • 古巴比伦帝国王汉谟拉有哪些成就?(古巴比伦王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巴比伦,世界,古巴比伦王国

    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古代孕育了一个强大的王国,那就是古巴比伦帝国。古巴比伦王朝成立于公元前19世纪,在他几百年的统治年代,巴比伦一度辉煌。在这个帝国中曾经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国王汉谟拉比。听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就有所耳闻了,因为就是他创造了汉谟拉比法典。对于这个国王的故事有非常的多

  • 揭秘: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结局如何?(古巴比伦王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巴比伦,世界,古巴比伦王国

    1900年,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一书中,最早提出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当时他用的是:“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后来,小亚细亚的概念被明确为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条河流经过的地域,在今伊拉克境内,也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500年左右,位于阿拉伯

  • 汉谟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曾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国势强盛,曾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实行了君主专制政体。巴比伦的政治结构呈现金字塔的形状,最高层的是国王,紧接着是富商大贾、封建贵族,再往下就是平民百姓,最底层则是奴隶。早期的巴比伦,国王之下原是占有土地的封建贵族。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富商大贾的势力逐渐壮大起

  • 卡莱战役的背景是什么?战役的经过与结果又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卡莱战役,世界

    卡莱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罗马史上最羞辱的一场战役,罗马战败,著名罗马执政官克拉苏被俘杀害,死时满嘴灌满了融化的金子。那么,这场著名战役卡莱战役背景是怎样的呢?卡莱战役是罗马首先发起进攻的。有关卡莱战役背景大致是这样的。当时,罗马执政官克拉苏已经60多岁。他是和凯撒,庞培结盟,并列

  • 卡莱战役:古代伊朗最辉煌的军事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卡莱战役,世界

    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罗马三巨头(庞贝、凯撒、克拉苏)时期,是罗马共和国发展的一个巅峰期。这一时期,罗马刚刚彻底打败了世仇迦太基,征服了西班牙、西欧和非洲大片土地,镇压了斯巴达克斯的奴隶大起义,从而形成了一个国土面积空前广阔、军事实力空前强大的庞大国家。然而,就在这个强大的国家试图再向亚洲进行领土扩展时

  • 解析:罗马克拉苏是被汉朝西域都护郑吉灭掉的吗(卡莱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郑吉,名将,西汉名将,西汉,罗马克拉苏,卡莱战役

    当初波斯强盛的时候被雅典和斯巴达击败,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更是横扫波斯,一直打到印度。罗马在势力膨胀,击败迦太基,统一地中海周边后,向东扩张,重现亚历山大大帝伟业应该是比较正常的思路。前53年,克拉苏进攻帕蒂亚(安息),精锐的罗马军团在卡莱惨败,克拉苏身死。这场战争后,罗马虽然和安息还是一直打个不断,

  • 魏晋玄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晋玄学

    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分裂﹐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今文经学和谶纬内容空虚荒诞﹐丝毫无助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传统的价值体系开始崩溃。此后,“自然”﹑“无为”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人们开始崇尚贵生、避世。长期的战乱和残酷的政治斗争以及门阀士族腐朽而无聊的生活,使得统治

  • 魏晋玄学代表人物嵇康之死背后有何政治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玄学代表人物嵇康,魏晋玄学

    嵇康是魏国末期人,嵇康的祖先本来姓奚,住在现在的浙江绍兴,但是他的祖父为了逃避仇家,迁到现在的安徽,而且改姓为嵇。嵇康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嵇康一直和母亲和哥哥生活在一起,一家人虽然少了顶梁柱的存在,但是嵇康的母亲含辛茹苦还是打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嵇康小时候就表现出高于常人的聪明才智,他喜欢看书,喜欢学

  • 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王弼是谁 王弼的玄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弼,魏晋玄学

    魏晋王弼生于226年,卒于249年,字辅嗣,曹魏山阳郡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巨野人,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性人物,王弼虽然只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二十三年,像是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但是王弼实在是算得上一个天才,王弼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留下了光耀千秋的作品《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

  • 顾命大臣曹爽 “淫乱”丝毫不逊董卓(曹爽专权 )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顾命大臣曹爽,董卓,曹爽专权

    魏明帝曹叡死后,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像许多托孤之君一样,曹叡临终前将国事托付给了曹爽、司马懿等人。君弱臣强自古就是取祸之道,此时的曹芳,年幼无知,不懂世事,朝政大权自然就落到了曹爽和司马懿身上。而曹爽本是宗亲贵胄,当然不愿意看到司马懿来分享自己的权力,于是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彻底解除了司马懿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