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韩合并条约背景:日本希望彻底吞并朝鲜半岛

日韩合并条约背景:日本希望彻底吞并朝鲜半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66 更新时间:2023/12/23 0:31:50

日本韩国是亚洲东部两个隔海相望的邻国,历史上纷争不断。到了近代,日本从1868年起实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而韩国尚处在朝鲜朝的封建统治之下。那时的日本扩欲望非强烈,准备吞并朝鲜,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进军中国,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大陆政策”。因此在明治维新以后,“征韩论”甚嚣尘上。日本正式实施侵略朝鲜的计划是在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1894年—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朝鲜的原宗主国清朝,驱逐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加紧控制朝鲜。1897年,朝鲜王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朝鲜从此改称韩国。而此时的日本则逐渐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对于将韩国变为其殖民地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1904年—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沙皇俄国,又将俄国的势力赶出了朝鲜半岛,至此日本成为唯一支配韩国的外国势力,为其最终吞并韩国开辟了道路。

日本在日俄战争爆发后不久,曾强迫大韩帝国政府于1904年2月23日与之签订《日韩议定书》,规定韩国协助日本对俄作战,将韩国拉进了日本阵营。同年8月22日,日本又强迫韩国签订《日韩新协约》(第一次日韩协约),将日本人以财政顾问和外交顾问的身份安插到韩国政府。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又于1905年11月17日胁迫韩国与其缔结《日韩保护协约》(第二次日韩协约,又称乙巳条约),剥夺了韩国的外交权,设置韩国统监府以控制韩国,伊藤博出任第一任韩国统监,韩国由此沦为日本的保护国。1907年7月24日,日本和韩国又订立了《丁未七款条约》(第三次日韩协约),剥夺了韩国的司法权,解散了大韩帝国军。经过这短短三年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大韩帝国已经名存实亡,沦为了日本事实上的殖民地,被日本吞并只是时间问题了。

日本对韩国的吞并自然得到了其他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当时日本和英国关系良好,双方达成“英日同盟”,因此英国对日本大力支持。美国表面上对韩国表示同情,实际上为日本张目,1905年7月29日,日本首相桂太郎与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交换秘密照会,美国和日本互相承认彼此对菲律宾和韩国的支配权。1905年9月5日,日本和俄国在美国的撮合下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俄国承认了日本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地位。1907年,大韩帝国皇帝高宗熙派密使前赴荷兰海牙,准备利用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的机会呼吁列强支援韩国摆脱日本。但由于欧美列强早已承认日本对韩国的统治,拒绝韩国密使参加会议,同时日本也利用这一事件逼迫高宗皇帝退位,由皇太子李坧继位,是为韩国的末代皇帝——纯宗。“海牙密使事件”表明西方国家在韩国问题上已经彻底倒向日本。

而在韩国内部,也有大批亲日派为虎作伥。在政府中以李完用、朴齐纯等人为首,他们被韩国人民骂为“乙巳五贼”、“丁未七贼”;而民间则是秉畯、李容九组建的“一进会”,积极推动日本对韩国的吞并。但更多的韩国人并不甘做日本人的奴隶,一批有民族气节的文武官员接连上疏请求诛杀卖国贼,闵泳焕、赵秉世等大臣为此自杀殉国。广大普通百姓更是拿起武器,组织义兵,反抗日本的侵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日义兵运动。义兵运动自1905年“乙巳保护条约”签订后展开,1907年日本解散韩国军队时达到高潮,几乎全国各地都爆发了义兵斗争。义兵一度在1908年2月围攻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对日本的统治构成了巨大威胁。日本急忙从国内增援两个旅团,综合调动军、警、宪力量镇压义兵运动,并对韩国人民进行血腥的屠杀,据统监府显然是缩小的官方统计,仅从1907年7月到1908年底,就杀害了近15000名反抗日本的韩国人。到1909年下半年,义兵运动逐渐平息下去。镇压了韩国人民的反抗以后,以及在日本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成功排挤中俄、剥夺韩国一系列主权、得到列强承认和韩国亲日派支持的背景下,日本方面认为吞并韩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正式将韩国变为殖民地。

更多文章

  • 乙巳条约签订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乙巳条约,朝鲜

    日本蓄势待发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日本与俄国于1905年9月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俄双方宣布停战。在这份和约中,俄国承认日本在韩国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优越地位,不妨碍日本“指导、保护和监理”韩国政府所必须采取的一切措施。《朴茨茅斯和约》标志着日本已经扫

  • 乙巳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为什么会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乙巳条约,朝鲜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将中国的势力赶出朝鲜半岛,加紧对朝鲜的控制。此后十年间,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897年,朝鲜改国号称“大韩帝国”,尚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901年,日本桂太郎内阁成立,前日本驻朝公使小村寿太郎出任外务大臣,决定对韩国采取积极政策。自此以后,将韩国“保护国化”已列入

  • 日韩合并条约是什么时候失效的?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乙巳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日韩合并条约,韩国,乙巳条约

    后续《日韩合并条约》其实是秘密签订的,签订后这一条约在韩国并未公开,因此绝大部分韩国人还不知道亡国的消息。1910年8月25日,警务总监明石元二郎召见各社会团体负责人,命令他们在一星期内解散本团体,并宣布以后不准再组织任何的结社或集会。一进会也不例外,遭到了解散。8月29日,纯宗皇帝李坧颁布了让与诏

  • 绍熙内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绍熙内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宋光宗,赵扩,绍熙内禅

    绍熙内禅,也称宋光宗内禅,是指宋光宗赵惇在绍熙五年(1194)被迫禅位给儿子赵扩的一起历史事件。背景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死于德寿宫中,宋孝宗表示要服丧三年,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禅让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被尊为寿皇圣帝

  • 什么是“绍熙内禅”?宋光宗究竟为什么要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光宗,宋朝,绍熙内禅

    绍熙内禅,也称宋光宗内禅,是指宋光宗赵惇在绍熙五年(1194)被迫禅位给儿子赵扩的一起历史事件。1背景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死於德寿宫中,宋孝宗表示要服丧三年,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禅让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被尊为寿皇圣

  • 朝鲜为什么会发生壬午兵变?壬午兵变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壬午兵变,朝鲜

    壬午兵变是19世纪末(特别是1876年开港以后)朝鲜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1873年12月,朝鲜王妃闵妃以“国王亲政”为由发动宫廷政变,原先执政的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朝鲜国王李熙的生父)被迫引退下野。此后,名义上是国王李熙(朝鲜高宗)掌权,实际上却是以骊兴闵氏为核心的闵妃集团统治朝鲜。闵妃外戚集

  • 解析日本壬午兵变经过 壬午兵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壬午兵变

    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之后,实行脱亚入欧向西方学习,也是东亚唯一一个成为资本主义的国家,一举成为东亚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开始向亚洲大陆进行扩展,妄称要建立东亚共荣圈,其中朝鲜是其进入东亚腹地的桥头堡,在日本的侵略下,朝鲜王朝统治者成为日本在朝鲜扶持的傀儡政权。壬午兵变壬午兵变经过和其他兵变的模式一样,都

  • 东晋名士谢万的故事体现出他什么样的品行(谢万北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名士谢万,谢万北征

    谢万是东晋名士,关于谢万简介,《晋书谢万传》中也有提及。通过谢万简介得知,谢万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学者。公元320年,谢万在陈郡阳夏出生。谢万年轻时,就有很高的才气,加上谢万懂得推销展示自己,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谢万此人。谢万二十岁时,他被东晋朝廷选任为司徒掾,而后朝廷让谢万担任右西属一职,但是谢万谢绝了朝

  • 谢安的弟弟“大将”谢万:东晋不靠谱的名门之后(谢万北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谢安,东晋,名门,,谢万北征

    魏晋时期,陈郡谢氏能人辈出,谢尚、谢奕、谢安都是名满天下的名士,但在这些“龙兄”的背后,还有位志大才疏的“鼠弟”——谢万。尽管谢万才气、器度都不如几位哥哥,但他擅长自我吹嘘,加上有“龙兄”谢安罩着,仕途走得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对于这位毛病不少的兄弟,谢安确实费了很多心思,老是为他收拾残局。

  • 昭莫多之战胜败原因分析 昭莫多之战中清军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清军,康熙,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清朝清军取胜的成功之处:一是出兵迅速,攻其不备。噶尔丹自乌兰木通战败,自知不敌清军。于是,再度兴兵叛乱时,只在漠北掳民占地,不复南下。自恃有大漠这道天然屏障,清军对他也无可奈何。针对噶尔丹的自负心理,康熙帝决定亲率三路大军征伐。噶尔丹没想到清军真的会长途跋涉越过大漠来攻,更没想到康熙帝会率军亲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