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韩合并条约的缔结过程是怎样的?朝鲜从此变成了日本殖民地吗

日韩合并条约的缔结过程是怎样的?朝鲜从此变成了日本殖民地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0 更新时间:2024/1/19 23:31:43

前奏

事实上,日本政界长期以来围绕朝鲜半岛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一派是以山县有朋、寺内正毅为代表的“强硬派”(又称“武断派”),一派是以伊藤博、井上馨为代表的“稳健派”(又称“文治派”),“强硬派”主张尽快吞并朝鲜半岛,而“稳健派”则对合并持慎重态度,比如伊藤博文主张应先对韩国进行“抚慰”,以获取他们的好感,进而不断增加日本的影响力,在时机成熟时再合并。伊藤任韩国统监时期的对韩政策遭到了日本“强硬派”、右翼组织黑龙会和韩国亲日组织一进会的猛烈抨击,主张立即合并的占了上风。1909年3月30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出台“韩国合并方针”,4月10日,该方针征得了伊藤博文的同意,1909年7月6日为日本内阁正式通过,决定“在适当时机断行对韩国的合并”。在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日韩合并、还没有对韩国下手的时候,1909年10月26日,日本的韩国前统监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被韩国青年安重根刺死。以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为契机,合并论浮上水面,日本朝野开始大力鼓吹立即对韩国实施吞并。军政首脑山县有朋、大隈重信、寺内正毅等劝说桂太郎内阁立即吞并韩国,有的公开发表声明、谈话,敦促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朝鲜问题同志会”、“偕乐园”等组织纷纷出笼,四处演说,鼓吹吞并韩国。至此日韩合并进入实质性阶段。

1910年初,在日本第26届议会上,在野党议员组织“中央俱乐部”,首相提出质询,要求追究“推动合并不力”的现任韩国统监曾祢荒助的责任,并呼吁从速合邦。而韩国方面,亲日组织“一进会”也发起了“合邦请愿运动”。一进会的头目秉畯具有深厚的日本背景,他的日本名字是野田平次郎。《日韩保护协约》签订后进入政府,历任农商工部大臣、内部大臣等职,与内阁总理大臣完用素不睦,遂于1909年2月辞职出走日本。伊藤博文被刺的消息传来后,宋秉畯立即拜访了日本首相桂太郎,劝说日本趁机灭韩,并表示愿意动员一进会百万会员玉成此事。1909年12月2日,一进会成员崔永年和日本黑龙会派出的顾问武田范之起草了《日韩合并上疏》,准备呈给大韩帝国皇帝纯宗李坧。12月4日,一进会会长李容九亲自去韩国统监府递交《上统监府书》,同日,一进会的机关报《国民新闻》发表了《合邦声明书》,声称“一进会会长李容九等一百万会员,代表二千万臣民”请求实行日韩合并。李容九表示“李容九等上观天时,下察人事,切之于我大韩之前途,保全我社稷民人,可永远之道,唯在实行日韩合邦而已矣。”而韩国亲日派头子李完用于1909年12月22日遭李在明行刺未遂,前往京畿道温阳温泉疗养,署理总理大臣朴齐纯又软弱无能,所以“合邦请愿运动”都是由李容九为首的一进会操办的。

就在一进会发表《合邦声明书》的第二天,“西北学会”、“大韩协会”、“汉城府民会”等韩国社会团体在汉城召开临时国民大会演说会,声讨一进会的卖国行为,坚决反对日韩合邦。《大韩每日申报》则作为与《国民新闻》对立的报刊,成为反对日韩合并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12月5日,《大韩每日申报》以《奴会宣言》为题目发表社论,称一进会是“奴会”,揭穿其“合邦请愿”的阴谋;8日,又发表社论历数一进会之卖国历史。韩国政府的一些重量级大臣,如闵泳韶、李重夏等也反对合邦。反对合邦的运动迅速蔓延到韩国各地,特别是西北地区(平安道)抵制最力。人们在布告中宣称“古今中外,哪有愿意合并到别国之人?我们国民只知保卫具有四千年历史的祖国!我们生为大韩人,死为大韩鬼!”刺伤李完用的李在明就是平安南道平壤人。俄国远东、中国东北及上海、美国和日本东京等地的韩国侨民也掀起反对合邦的运动,响应国内的斗争。留日学生金益三为刺杀李容九专程归国,刚到永登浦就被日本宪兵发觉并逮捕。统监府面对声势浩大的反对运动,一面于12月9日召集大韩协会等团体的负责人,要求禁止一切集会;10日又查封了“国民大会演说委员会”,没收该会拟向韩、日皇帝提出的反对合邦的上书、宣言等文件;另一方面,统监府当局以1000元收买了在汉城的日本新闻记者,让他们组成记者团,宣布赞成合邦;又收买李容九,指使他成立一系列组织与大韩协会等团体对抗。12月10日,李容九成立了“一进会合邦声明赞成同志会”,随后又成立了“汉城普信社”、“赞成建议所”、“国民义务赞成会”、“绅士协议所”等有名无实的亲日团体,纷纷发表声明呼吁合邦。在金钱收买下,大韩协会要人如尹孝定等人也在合邦问题上改持“中立”立场,闵泳韶等人也为自身安全计而销声匿迹。到1910年春,反对合邦的论调逐渐被压下来,一进会的“合邦请愿运动”反而是如火如荼地展开,要求合邦的韩国人越来越多。

缔约

在日韩双方主流舆论要求合邦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开始行动,1910年5月30日,日本任命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出任统监。6月3日,日本内阁通过了《对韩国施政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吞并韩国后,设立总督府,“总督直接隶属于天皇”,在朝鲜半岛“有统辖一切政务之权限”,“委总督以大权,有发布有关法律事项、命令之权限”等。寺内正毅又据此拟订《合并实行方法细目》,方案包括改“韩国”国号为“朝鲜”等22项条款,并在7月8日被日本内阁通过。而驻韩日本宪兵司令兼警务总监明石元二郎则侦察韩国各方面动静,并发布了集会演说的禁止令,以尽可能控制韩国人反对合并的骚动。1910年7月23日,寺内正毅来到汉城,准备强迫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以完成对韩国的吞并。这时候,一进会在韩国社会动员合邦工作已经完成,退居二线已久的总理大臣李完用再次粉墨登场了。他当时伤病尚未痊愈,便于7月29日急赴汉城。李完用及农商工部大臣赵重应于1910年8月16日与寺内正毅在统监府官邸展开密谈,寺内正毅摆出了日韩合并的方案,并把关于合并的照会交给李完用。照会声明:“日韩两国国土相连,人文相似,自古以来凶吉利害相同,终于形成不可分离之关系。因此,帝国敢于担二次大战(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风险,牺牲数万生命和数亿钱币以保护韩国。帝国政府虽不断致力于维护韩国之安全,但由于现在复杂之制度,不能永久保护韩国皇室之安全与韩国人民之全部幸福。为此,帝国认为将两国合并为一体,废除彼此差别,将韩国统治机关统一,始裨益于两国。”这份照会其实就是日本吞并韩国的理由。李完用提出的意见只有不改变韩国国号及封韩国皇室为贵族这两项。后来日本政府否决了前者,但同意封韩国皇帝(纯宗)、太皇帝(高宗)为

1910年8月17日,日本内阁正式批准了《日韩合并条约》;1910年8月18日,李完用主持韩国内阁会议,讨论日韩合并事宜,却因为学部大臣李容稙的坚决反对而未获通过。李完用又去疏通元老大臣闵丙奭、尹德荣等人,迫使他们赞成这个条约。又命李容稙为赴日慰问水灾的特使,令其即日登程,谁知被李容稙以患病为由拒绝。另外,李完用还去找到纯宗皇帝和太上皇高宗,请求他们的指示。这对皇帝父子见大势已去,被迫接受李完用的日韩合并要求,随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哭泣。

1910年8月22日,汉城的日本军、警、宪全员出动,戒备全城,即使行人密语也要遭到审讯。大韩帝国政府在昌德宫之兴福轩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完用、赵重应、朴齐纯、高永喜等内阁大臣,还有政界元老代表金允植、宫内府大臣闵丙奭、侍从院卿尹德荣等人,以及皇族代表李载冕等,还有两名日本人——小宫宫内和国分象太郎参与监视会议。会议是在警备森严、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召开的。李完用在会议上说明日韩合邦已经不可避免,并说经过与统监府的交涉,内阁全体大臣一致赞成合邦,纯宗皇帝及皇族代表李载冕也被迫同意,其他皇族和大臣看见皇帝如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有金允植表示不可,他对纯宗说:“惟我韩国,非陛下一人之韩国也,不可轻易让于他人也。”但这只是消极的反对而已,无济于事,会议遂匆匆结束。而誓死反对合邦的学部大臣李容稙则被李完用有意不通知出席会议,他后来听说后,只能捶胸顿足地痛哭而已。

当天下午4时,李完用携纯宗皇帝之委任状与赵重应前往韩国统监府,向寺内正毅汇报了御前会议的情况后,便与寺内正毅在《日韩合并条约》上分别签字。1910年8月29日,条约正式生效,大韩帝国为日本所灭,朝鲜半岛也从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标签: 日韩合并条约韩国

更多文章

  • 日韩合并条约背景:日本希望彻底吞并朝鲜半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日本,朝鲜,明治维新,,日韩合并条约

    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东部两个隔海相望的邻国,历史上纷争不断。到了近代,日本从1868年起实行“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而韩国尚处在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之下。那时的日本扩张欲望非常强烈,准备吞并朝鲜,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进军中国,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大陆政策”。因此在明治维新以后,“征韩论”甚嚣尘上

  • 乙巳条约签订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乙巳条约,朝鲜

    日本蓄势待发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日本与俄国于1905年9月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俄双方宣布停战。在这份和约中,俄国承认日本在韩国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优越地位,不妨碍日本“指导、保护和监理”韩国政府所必须采取的一切措施。《朴茨茅斯和约》标志着日本已经扫

  • 乙巳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为什么会签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乙巳条约,朝鲜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将中国的势力赶出朝鲜半岛,加紧对朝鲜的控制。此后十年间,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897年,朝鲜改国号称“大韩帝国”,尚算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901年,日本桂太郎内阁成立,前日本驻朝公使小村寿太郎出任外务大臣,决定对韩国采取积极政策。自此以后,将韩国“保护国化”已列入

  • 日韩合并条约是什么时候失效的?对历史有着怎样的影响(乙巳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日韩合并条约,韩国,乙巳条约

    后续《日韩合并条约》其实是秘密签订的,签订后这一条约在韩国并未公开,因此绝大部分韩国人还不知道亡国的消息。1910年8月25日,警务总监明石元二郎召见各社会团体负责人,命令他们在一星期内解散本团体,并宣布以后不准再组织任何的结社或集会。一进会也不例外,遭到了解散。8月29日,纯宗皇帝李坧颁布了让与诏

  • 绍熙内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绍熙内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宋光宗,赵扩,绍熙内禅

    绍熙内禅,也称宋光宗内禅,是指宋光宗赵惇在绍熙五年(1194)被迫禅位给儿子赵扩的一起历史事件。背景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死于德寿宫中,宋孝宗表示要服丧三年,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禅让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被尊为寿皇圣帝

  • 什么是“绍熙内禅”?宋光宗究竟为什么要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光宗,宋朝,绍熙内禅

    绍熙内禅,也称宋光宗内禅,是指宋光宗赵惇在绍熙五年(1194)被迫禅位给儿子赵扩的一起历史事件。1背景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宋高宗死於德寿宫中,宋孝宗表示要服丧三年,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禅让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被尊为寿皇圣

  • 朝鲜为什么会发生壬午兵变?壬午兵变的起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壬午兵变,朝鲜

    壬午兵变是19世纪末(特别是1876年开港以后)朝鲜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1873年12月,朝鲜王妃闵妃以“国王亲政”为由发动宫廷政变,原先执政的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朝鲜国王李熙的生父)被迫引退下野。此后,名义上是国王李熙(朝鲜高宗)掌权,实际上却是以骊兴闵氏为核心的闵妃集团统治朝鲜。闵妃外戚集

  • 解析日本壬午兵变经过 壬午兵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壬午兵变

    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之后,实行脱亚入欧向西方学习,也是东亚唯一一个成为资本主义的国家,一举成为东亚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开始向亚洲大陆进行扩展,妄称要建立东亚共荣圈,其中朝鲜是其进入东亚腹地的桥头堡,在日本的侵略下,朝鲜王朝统治者成为日本在朝鲜扶持的傀儡政权。壬午兵变壬午兵变经过和其他兵变的模式一样,都

  • 东晋名士谢万的故事体现出他什么样的品行(谢万北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晋名士谢万,谢万北征

    谢万是东晋名士,关于谢万简介,《晋书谢万传》中也有提及。通过谢万简介得知,谢万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学者。公元320年,谢万在陈郡阳夏出生。谢万年轻时,就有很高的才气,加上谢万懂得推销展示自己,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谢万此人。谢万二十岁时,他被东晋朝廷选任为司徒掾,而后朝廷让谢万担任右西属一职,但是谢万谢绝了朝

  • 谢安的弟弟“大将”谢万:东晋不靠谱的名门之后(谢万北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谢安,东晋,名门,,谢万北征

    魏晋时期,陈郡谢氏能人辈出,谢尚、谢奕、谢安都是名满天下的名士,但在这些“龙兄”的背后,还有位志大才疏的“鼠弟”——谢万。尽管谢万才气、器度都不如几位哥哥,但他擅长自我吹嘘,加上有“龙兄”谢安罩着,仕途走得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对于这位毛病不少的兄弟,谢安确实费了很多心思,老是为他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