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世纪的文化,经济,军事是什么样的 中世界文化,经济,军事介绍

中世纪的文化,经济,军事是什么样的 中世界文化,经济,军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85 更新时间:2024/1/17 6:42:51

意大利一直不能统一,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并且伪造了《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声称当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城,拉特兰宫等地交给了教皇。教会统治非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在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公元590年

~公元604年)时期,古罗马图书馆也被付之一炬。

11~13世纪为中世纪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13世纪末,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扩展到欧洲很多国家。这时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像但丁、薄伽丘、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哈维、弗兰西斯·培根等等。

经济

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巴黎、里昂、都尔奈、马赛、科隆、特里尔、斯特拉斯堡、汉堡、威尼斯、热那亚等等,形成了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

16世纪以后,兴起了工场手工业,最初是佛罗伦萨,随后是佛兰德尔,而圈地运动使英国迅速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加速了贸易,从而有了地理大发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工场手工业也使进行战争的武器产生了飞跃,火炮和燧发枪逐渐代替了骑士的刀剑,也使旧式的城堡丧失了防御能力。而工场手工业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到17中世纪中后期,各种手工行业由个别经营,渐渐演变为成立工会,“专业”这个概念在这时期萌生。

军事

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贵族和骑士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和东方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不一样。

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稳固的统一政权。封建地主凭借土地所有权和政权对农民进行剥削。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税和教会“什一税”等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是没有像中国那样发生过多次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

中世纪的战争,是由组织散漫的战斗团,在需要运用策略和调动的战场上互相对峙、冲突,然后再一步一步演进而来。演进中的一个部分,反应在不同的兵种和武器的发展上,以及如去运用它们。黑暗时代的早期军队,是一群没有组织的徒步士兵。当重骑兵兴起后,最好的军队就是一群没有组织的骑士。

徒步士兵会对沿途的农田造成破坏,在攻城战时则会造成更大的打击。当两军对峙时,重骑兵往往会被布置在军队前列、轻骑兵在两翼,步兵与弓兵在后(中世纪大阵)。在战斗开始后重骑兵会率先对敌军阵型发起冲锋。重骑兵冲锋的威力是巨大的,数次成功的冲锋便可以彻底撕裂敌军阵型。不过,在混战的时候,骑士们会试图与他们的敌人作一对一的交战,而徒步士兵又会夹在敌我双方的骑士之间。这种战法其实非常危险,因为中古时代早期的徒步士兵,大部分都是在封建制度下被征召的农民,并未受过作战训练。弓兵在攻城战上十分适用,但在战场上也一样冒着被消灭的危险。

到了14世纪后期,指挥官加强了骑士的纪律,使他们的军队更能发挥团队的合作。但是在英国的军队里,尽管长弓兵在很多的战场上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可是骑士并未给予这些射手太多的重视。纪律也让越来越多的骑士为报酬作战,罕有为忠诚和光荣作战者。在意大利的雇佣兵以长期作战但少有损伤而闻名。在这个时期,各阶级的士兵都是军队的资产,不会被轻易遗弃。这使得过去追求光荣的封建军队,逐步成为只关心他们会收取多少报酬的专业军队。

骑兵会被特别地划分为三支队伍或三个部分,然后一队接一队衔命作战。第一波的攻击会突破或冲散敌军,接着第二或第三波的攻击就能加以制服。敌军一旦逃走,就可以予以杀戮或俘虏。

事实上,骑士如果采取个人行动,对任何指挥官的计划都是很大的伤害。骑士最关心的是忠诚、光荣和骑乘在一流队伍的第一行列位置。为争取个人光荣,在战场上获得全面的胜利反而沦为其次。在战场上开始作战之后,不用多久骑士就会攻击他们所看到的敌人,如此一来便破坏了整体作战计划。

指挥官在必要时把麾下骑士自马上卸下,是控制他们的最佳手段。这是小型军队普遍采用的方式,因为这些骑士很少会期望在作战中表现。卸阵下来的骑士可以适时加强战斗力量,并提一般徒步军队的士气。这些骑士和其徒步士兵,会被用在减缓敌骑冲锋的标桩、或其他战地工事的后方作战。

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是骑士不遵守纪律行为的一个例子。当时法国的军队在数量上超过英国的军队(四万对一万),并且拥有非常多的骑士。英国人把长弓兵分成三个队伍,在标桩的防护下投入战场。在这三个队伍之间的,是两队卸下马的骑士,而第三队卸下马的骑士则被保留作预备军。法国国王亦将麾下骑士组编为三个部分,并且指派热那诺斯的雇佣弓兵去射击英国的骑士,但因弓弩被弄湿而起不了作用。

此外,法国骑士又忽视法王在组织上的努力,在开战不久后,一见敌军就立刻狂怒不已,张口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杀啊!杀啊!”由于法国国王忍受不了热那诺斯人一再箭上失准,便命令骑士前进,并击倒在他们前面的热那诺斯弩兵。这场战斗持续了一整天,最后由英国的骑士和长弓兵(他们保持了其弓弦的干燥)打败了那些骑着马匹但作战时毫无纪律、乱成一团的法国骑士。

到了中古时代末期,重骑兵在战场上的价值不如以往,几与投射部队和徒步军队无异。在这个时期,人们已经了解何以审慎部署的攻击仍然失效的原因以及训练步兵的重要。作战的规则改变了,标桩、马匹陷阱和壕沟都常常被军队用作防护工具,以抵抗骑兵的攻击。如果骑兵对大批各个等级的长枪兵和弓兵(或枪炮手)作出攻击的话,只会产生一大堆受创的马匹和骑兵。骑士会被迫徒步作战,或等待适当的攻击时机。只有敌军在移动、混乱、或从临时的战地防御工事中走出来的情况下,毁灭性的攻击才能奏效。

标签: 意大利了罗马教皇中世纪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中世纪是黑暗的 黑暗的中世纪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欧洲,罗马,中世纪

    提到中世纪你会想到什么?阴森恐怖的城堡,手持利剑的骑士,装扮夸张的贵妇,还是嗜血的女巫,冷血的魔鬼……印象里的中世纪主色调为“黑”,副色调为灰,虽然这配色在莫兰迪色系里,还有点高级feel,但在中世纪,这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笼罩在天空中的大片乌云,且这乌云一罩就罩了整整十个世纪。“黑暗”的中世纪是怎么来

  • 历史上欧洲中世纪时代是什么样子的 真相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欧洲,罗马,中世纪

    公元476年——公元1500年这一段时间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就是欧洲中世纪时代,由于匈奴的西迁导致了日耳曼蛮族的南下,当时的日耳曼人野蛮而落后,对西罗马帝国的入侵和定居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文化的几近灭绝。日耳曼人在旧日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开始了自己得文明,在这个时期,领主土地问题、国家分裂、瘟疫和战争

  • 发生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民族大迁徙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美国,罗马帝国,民族大迁徙

    公元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西欧民族为主的诸外族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 。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是西欧诸民族的原始公社制解体,部落显贵 、军事首领及亲兵渴望向外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人口自然增长对生产力形成压力,为了发展畜牧经济,一般西欧民族不得不向外地迁徙。古典奴

  • 民族大迁徙的过程 欧洲民族大迁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民族大迁徙

    欧洲民族大迁徙历时400多年,那么历时这么多年的欧洲民族大迁徙的结果如何呢?欧洲民族大迁徙图片首先从西哥特人的迁徙结果说起,因为西哥特人遭到了攻击,便进入到了罗马帝国,因为西哥特人战胜了罗马的军队,所以此次大迁徙的结果就是罗马帝国被西哥特人所入侵,损失了许多的财物,而且西哥特人还在西班牙建立了他们自

  • 民族大迁徙的结果 欧洲民族大迁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欧洲民族大迁徙

    欧洲民族大迁徙历时400多年,那么历时这么多年的欧洲民族大迁徙的结果如何呢?欧洲民族大迁徙图片首先从西哥特人的迁徙结果说起,因为西哥特人遭到了攻击,便进入到了罗马帝国,因为西哥特人战胜了罗马的军队,所以此次大迁徙的结果就是罗马帝国被西哥特人所入侵,损失了许多的财物,而且西哥特人还在西班牙建立了他们自

  • 民族大迁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民族迁徙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民族大迁徙,民族迁徙的历史意义

    欧洲民族大迁徙是发生在公元376年到公元568年,历时近两个世纪的各个民族部落迁徙罗马帝国,自立成国的历史过程。在这两个世纪的动荡中,罗马奴隶制帝国被成功摧毁,最后在日耳曼人的带领下成立诸多风格迥异的小国,形成了文化多元化的欧洲文明,并且将欧洲文明从原始的奴隶制度变为封建制度。因此,可以说,民族大迁

  • 他在第二次国府台合战中击退关东副帅,合战至此终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国府台合战,日本

    说到日本战国时期,就不得不提到北条氏、里见氏、武田氏这些大家族的渊源了,在北条氏与里见氏的的大战中,以被套是胜出,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伊势宗瑞半生戎马,不近女色,直到五十出头,才迎娶了小笠原氏,并在两年后产下长男、继承人氏纲;又两年,次男氏时诞生,小笠原氏去世;翌年,他于六十岁高龄续

  • 第二次国府台合战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国府台合战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国府台合战,日本

    第二次合战背景后北条氏重新制霸关东后不久,就爆发了第二次国府台合战。这次合战的双方统帅,正好都是第一次国府台合战的两位主角的儿子,即北条氏纲的儿子氏康和里见义尧的儿子义弘。合战永禄六年〔1563年〕,上杉谦信再次关东出阵,攻击常陆土浦城主小田氏治,他同时请求上总的里见氏和武藏岩付太田氏出兵协助。于是

  • 第一次国府台合战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一次国府台合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国府台合战,日本

    国府台合战是日本战国期间的一次战役,一共有两次。第一次合战背景永正年间,上总国势力真里谷武田氏家督武田信保为扭转与下总势力原氏征战中的不利局面,将流浪奥州的足利义明迎入上总。足利义明是古河公方足利高基的弟弟,因与兄长争夺家督失败而遭流放,武田信保的邀请使其重新燃起称霸关东的野心。1524年,声势高涨

  • 国府台合战详细经过是怎样的?里见义尧有着怎样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里见义尧,日本,国府台合战

    天文六年利用扇谷上杉朝兴去世的有利时机,北条氏纲加强了对河越城的围攻;扇谷上杉朝定向盟友足利义明请求援军以期分散北条军势。天文六年(1537年)五月十四日,在北条氏纲安排下,武田信隆军在与大藤永荣统率的北条氏援军会合后抢先展开了攻势,逼向真理谷城;而里见义尧也受命一同出兵。五月十六日,武田信隆、大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