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索唢呐的基本构造,唢呐有哪些分类?

探索唢呐的基本构造,唢呐有哪些分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58 更新时间:2023/12/10 9:20:52

唢呐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基本构造

唢呐由哨片(哨子)、气盘、芯子、唢呐杆唢呐碗五部分构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1993年,由著名管乐演奏家郭雅志先生发明了唢呐“活芯”装置,令传统唢呐奏出半音阶、十二音体系,丰富了唢呐的表现力。

唢呐活芯,其内管连有气牌和气嘴,并有螺栓槽,套上一弹簧,插在外管中,外管侧面有螺纹孔,再套上一个微调套管用螺栓螺母,从套管长孔穿过拧入螺纹孔,再进入内管的螺栓槽,用螺丝螺母调正内管之伸缩距离,嘴唇压缩气嘴以后,使内管缩短其音程,于是每个音孔可吹出半音,增加唢呐之音量范围,可吹奏各种变调乐曲。

芯子是唢呐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上装哨片,下接主体管。传统的芯子为单管式,而活芯为活动套式,可以伸缩改变长度,复位靠弹簧的作用。演奏时,通过双手上压进活芯,便能奏出临时变化半音或半音阶。如果把活芯推进、卡定,即可做高半音的移调乐器使用,指法不变。推进后所产生的音程关系上的徽小偏差,可通过控制嘴劲儿调整,演奏者很容易适应和进行有效的修正。活芯共有3种规格,由于其伸缩长度可以调节,因此解决了大、中、小各种调子唢呐的应用问题。

唢呐分类

音高分类

唢呐多按筒音的音高(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凡筒音在#f1以上的均为高音唢呐,在#f~f‘1之间的为中音唢呐,在f以下的为低音唢呐。如筒音为a1的唢呐,就叫D调高音唢呐,筒音为a的唢呐,则叫D调中音唢呐。

长短分类

各地的唢呐都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犷,有柔和,种类甚多。

小唢呐:杆长22~30厘米。最用的是杆长23厘米的(又称“三吱子”)。流行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音色柔和,空灵,多用来独奏或合奏,尤以与二胡等合奏更为动听,并常为歌舞伴奏,其中流行湖南的唢呐,还用于说唱音乐“唢鼓”的伴奏。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芦苇的,有麦杆的,也有用褐紫色胶性虫壳的(但吹起来非常软)。

江西会昌的唢呐,侵子是用银做的,上、下口直径相差特别悬殊,并在侵子下端至第八孔上端的管中,装有一个中空管,音响别具一格。与二胡等弦乐器一起合奏,婉转起伏,更为动听。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

海笛:发音雄壮,高亢冲霄。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

中唢呐:杆长32~4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37厘米的(又名“黑杆子”)。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音量介于大小唢呐之间,音色柔和。多用于歌舞伴奏。中小唢呐,广泛流传于我国南方各省,北方称之为“南方唢呐”。中唢呐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扬。

大唢呐:杆长42~57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长50厘米的(又名“大杆子”)。流行于东北、山海关和冀东一带。哨用芦苇制成,哨片多呈口袋状,吹起来声音雄壮宏大,常用来吹奏大型乐曲。

加键唢呐: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杆上的音孔按十二平均律开列,健全了半音,转调方便。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种,较传统唢呐音色丰富、音量增大,并扩展了音域,分为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

地域分类

客家唢呐

客家唢呐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鼓手举于道路,往来人家,更阑不歇”。客家唢呐分悲调和喜调,喜调轻快、欢乐,吹奏时激昂雄浑、和谐悦耳;悲调委婉幽怨。在民间,唢呐有着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举办婚丧寿庆、乔迁新居、过年过节时都要请几个唢呐手来庆贺热闹一番,发展到今天,送子参军,开剪彩也要请唢呐乐队。

周家班唢呐

周家班即周家吹打班,民间又称周家唢呐班、周家鼓乐班、菠林喇叭,是以落户在安徽灵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国管乐大师周正玉等周氏族人为乐手成员的中国民间乐班。周家班自清末创始以来,已传承家族六代,历经100多年沧桑。男女老幼乐手共计100人,横跨苏鲁皖浙,享誉民间海外。

子长唢呐

子长唢呐主指杆长尺三、尺二五的大唢呐。它是陕北唢呐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唢呐曲牌若以速度分,有慢板、中板、快板三种。慢板包括慢板、原板(也叫抢板),均为4/4拍,原板比慢板稍快。中板与快板均为2/4拍,吹奏时快板比中板再快些。中板包括流水板、垛板;快板包括二流水板和熬头牌子。吹奏基本遵循慢起、中续、快结尾的板式连接规律。每种板式连接都要有过渡音乐,俗称“过鼓”或“叫板”、“换板”。同板式换曲牌也要加“过鼓”。

闽西大唢呐

通常两支一起合吹列奏,称为“公吹”和“嫲吹”,构造相同,但长度和粗细有别,“公”长“嫲”短,“公”粗“嫲”细,“公吹”的音色雄壮,“嫲吹”的发音空灵。

沁阳唢呐

河南焦作沁阳唢呐属木制双簧管乐器,它的音量大,音质雄壮、粗犷,演奏方便,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情调。

1606年,沁阳人乐圣朱载堉用科学的方法阐明了十二平均律,解决了历代众说纷纭的“旋相为宫”难题,并改良了唢呐的发音位置,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三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朱载堉还担当沁阳唢呐演奏的领班人,他在九峰寺创建了“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在朱载堉的影响下,怀庆府一带的唢呐班逐渐增多,明末清初时的“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的“麻金班”“旦班”“银河班”等在当地影响很大。沁阳流传着“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沁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两派演奏风格各有不同。

大竹竹唢呐

大竹竹唢呐,为川东大竹县月华乡独有的竹唢呐,以其雄浑、动听的音韵载入四川省非物质化遗产名录。数百年前,唢呐传入巴蜀,大竹人就地取材,用本地的竹子制作了唢呐。经过发展,竹唢呐制作工艺日臻精熟。竹唢呐由哨、天心、杆子和喇叭4部分构成。哨由大竹县当地燕麦秆做成,杆子采用大竹县特产的罗汉竹制作,喇叭则由当地产的黄竹篾丝编织成形后,再刮灰涂上土漆,套于杆下端,可活动和装卸;如今的大竹竹唢呐为6孔,五音阶定音,其演奏形式多种多样、音韵传神,为民俗瑰宝。

标签: 唢呐乐器

更多文章

  • 琵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为什么琵琶可以经久不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琵琶

    你知道琵琶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犹记得,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开篇,长安街头,楼台一阁,红妆女子倚窗而坐,横抱四弦曲项琵琶,素手拨弦,余音绕梁,久而不绝。镜头一转,酒楼一角,众人正听着小曲,琵琶、阮、竖琴,一曲暂歇,声尤不绝。在热烈而奔放的盛唐,文娱产业如日中天,而在

  • 唐太宗巧用琵琶外交,琵琶在当时有多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太宗,唐朝,琵琶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太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的雄才大略足可与历代建立丰功伟绩的开国皇帝相媲美,在对外交往上也体现了能屈能伸的气度。唐朝初年,唐太宗对突厥结盟纳币,隐忍十余年,最终使突厥称臣归附;对吐蕃则采取和亲策略,

  • 箫的基本指法有哪些?箫的指法训练分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箫,指法

    箫,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想要完全熟练吹奏,也是要废一番功夫的,那么箫的基本指法有哪些?应该如何练习指法呢?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颤音颤音的效果与弦乐器上的颤指相似,练习时要使每个手指都能独立打颤,颤音的快慢要根据乐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颤音,又称“

  • 箫的演奏姿势是什么样的?如何正确呼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箫,演奏姿势

    众所周知萧的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那么箫的演奏姿势是什么样的?如何正确呼吸?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演奏姿势箫的演奏姿势有站式和坐式两种,演奏时一定要保持身体的自然状态。(一)立式独奏或重奏时一般采用立式。两臂自然向前,两手持箫,手指自

  • 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箫,平时应该如何保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箫,唐朝

    箫笛同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那么作为如此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箫,平时应该如何保养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竹制箫有北方使用时,常常有干裂的现象,这是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尤其在冬天,北方室内 有炉火、暖气等设备,使空气更加干燥,湿度很低,这样拿出

  • 柳琴在民族乐队中属于什么样的乐器?经过了什么样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柳琴,乐器

    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汉族传统乐器。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柳

  • 柳琴是什么样的造型?有何演奏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柳琴,乐器

    柳琴应该是仿琵琶的后起乐器。它的形状,简直就是缩小了的琵琶。柳琴的长度是六十五厘米,最早只有二条弦,现在发展为三条。没有相,有七至十个品。声音高亢清脆。柳琴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乐器,用作柳琴戏、泗洲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弹奏简单歌曲,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过长时间

  • 柳琴是什么样的乐器?与琵琶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柳琴,乐器

    琵琶属于拨弦类弦鸣乐器,是弹拨乐器首座,由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柳琴属于琵琶类弹拨乐器,外形和构造与琵琶极为相似,只是演奏时用拨片弹拨。因为使用柳木制作,外形也类似柳叶的形状,所

  • 竹琴按演唱风格分为哪两派?各自都有什么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竹琴,绝技

    竹琴,又名道琴、道筒、渔鼓。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竹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竹琴绝技竹琴按演唱风格分为“成都派”和“川东派”,前者韵味近似四川扬琴“大调腔”,所以又称“扬琴调”或“坝调”

  • 竹琴本名道琴,它的原生地为何极有可能是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竹琴,四川

    竹琴,又名道琴、道筒、渔鼓。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代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竹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四川发展竹琴本名道琴,它的原生地极有可能是四川。这是因为:第一,道教的最早流派诞生在四川道教的最早流派五斗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