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阪之战中的名将:真田幸村的生平事迹简介(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大阪之战中的名将:真田幸村的生平事迹简介(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23 更新时间:2023/12/15 16:24:43

真田信繁(さなだ のぶしげ,Sanada Nobushige,1567年-1615年6月3日),别名真田幸村(さなだ ゆきむら,Sanada

Yukimura), 真田昌幸之次男,信幸(真田信之)之弟,真田信昌、片仓守信之父。 是日本战国末期名将,战国乱世最后的英雄。

关原合战时与父亲同在西军,战后被流放于纪伊九度山,逃脱后,投奔到大坂城。因其在大坂之战以寡击众的英勇表现,被江户幕府诸国大名记录下来,

后来以这些史料为脚本的小说将真田幸村以及虚构人物真田十勇士描绘成与德川家康大军对抗的武将,而闻名于现世。岛津忠恒称誉他为"日本第一兵"

(ひのもといちのつわもの,天下第一强者的意思)与源平合战的源义经、南北朝时代的楠木正成并列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少年时代

永禄十年(1567年),真田信繁(幸村)出生于武田家的甲斐国踯躅崎馆城,(即今山梨县甲府市)。幼名弁丸,在成年元服后改名真田信繁。其本名"信繁"源自武田信玄之弟武田信繁。信繁另有法名好白,别名源次郎,还有后来丰臣秀吉赐姓而被称丰臣信繁

信繁生长的时代武田家已经没落,在长筱之战败于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后一蹶不,在1582年被织田信长消灭,信繁随父投降织田信长。但信长在1582年在本能寺遇害,真田家处境危机。

期间,为了保存真田家的领地,真田昌幸可谓费尽了心机,不断地与北条家、上杉家、德川家等周边的有力大名互殴、结盟、从属或者背叛。

天正十三年(1585年),昌幸在上田筑城,为了对付德川军的进攻,真田家必须有上杉家做后盾,上杉派须田满亲给真田家矢沢赖幸发信,昌幸为了表示忠诚,七月,让十八岁的信繁做为人质前往上杉家,信繁从此居住在海津城,年轻的信繁深得上杉景胜的喜爱,被授知行,钱一千的待遇。对德川的上田城防卫战后,信繁被从上杉家召回,因为昌幸找到一座更高的靠山。

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九岁的信繁又被作为人质到了大坂城,太阁丰臣秀吉也很器重信繁,授予了信繁从五位下左卫门佐的官位,赐丰臣姓并担任近侍,后来信繁还娶了大谷吉继的女儿安歧。

关原合战

庆长三年(1598年),八月十八日,太阁丰臣秀吉在京都的伏见城逝世,享年六十三岁。丰臣家臣内部以石田三成为首的"吏派"与福岛正则为首的武断派两派矛盾进一步公开化。

庆长四年(1599年),当前田利家的死讯传出后,武断派之中的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等七人袭击石田三成,石田三成被逼辞去五奉行一职,回到近江的佐和山城隐居。此后,德川家康势力抬头,并开始压制五大老中的利辉元和上杉景胜等,上杉景胜家臣直江兼续回信给德川家康,逐条反驳力斥所有指控,而这封信就是天下闻名的"直江状",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故意被"直江状"所激怒,决意征伐上杉景胜,其实他是等待石田三成出兵。

庆长五年(1600年),日本再次陷入动荡,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为了争夺天下之主的地位再起兵戈,战场就在离真田家领地不远的美浓关原。在这场生死存亡的争斗之中,全日本的大名都面临着抉择,真田家也不例外。到底是加入东军(德川方)还是西军(石田方)?真田家内部发生了分裂--真田昌幸与信繁父子加入了西军,而昌幸的长子信幸由于是德川方重臣本多忠胜的女婿,而断然加入了东军,并且连名字都改为了信之,以示与其父断绝关系。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结果是真田昌幸政治手腕的体现,因为这样一来,无论东军还是西军获胜,真田家都将得到保全。

1600年9月5日,由于真田昌幸、信繁父子神出鬼没的偷袭,仅仅以一千左右的兵力,把德川秀忠率领的三万八千大军困阻在中山道上,使之没能及时赶到关原的主战场。这样的结果,使得关原的东军兵力优势不复存在。但石田三成一方由于小早川秀秋的倒戈及吉川广家等的消极观望,西军终于一败涂地,在山国美浓凄凉地抛下滚烫的血。

战后,西军各大名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德川家康的党羽。丰臣家仅保有大阪周围一小片土地。作为战败者的真田昌幸、信繁父子不得不接受德川家的惩罚。本来,在信浓山中饱受耻辱的秀忠想要处死真田父子以泄愤,但由于立下战功的真田信之的舍命求情,最终将判决改为没收真田家领地,并将真田父子二人发配往纪州高野山,后来又改为在纪州九度山软禁。

九度山的生活,是艰辛而又痛苦的。虽然在德川家为臣的真田信之经派人送来衣服食品等物,但真田父子的生活还是十分困难,以至于有时竟然难以维持,不得不借款度日,这对于曾经名噪一时的领主真田昌幸来说,真是难以接受的现实。

在软禁期间,真田父子仍然经常讨论兵法战略以及天下大势,还希望有一天能够再度起兵扬名海内,但时间一天一年的过去,德川家根本就没有宽恕他们的意思。1611年6月4日,真田昌幸就在这困苦的生活和失望的等待中溘然辞世,而真田信繁此时的心中则充满了对德川家的怨恨之念:"有朝一日必取两代将军之首,扬真田之名于天下……!"就在这样的怨恨和梦想之间,真田信繁的青春年华悄然溜走,艰难的生活使他早生华发,一天一天的衰老下去了……

更多文章

  • 楠木正成: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之一(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楠木正成,日本,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家世出身楠木一脉源出以橘诸兄为始祖的橘氏,出生于河内国石川郡赤坂村(现大阪府南河内郡千早赤阪村)。他的家世居河内国赤坂村。父辈时,其家已与河内、和泉、摄津等地土豪联姻,并结成新型小武士团,打击庄园,抵制北条氏统治,故被地方守护称作“恶党”。根据江户时代学者赖山阳在日本外史的推测,楠木正成在永仁二年(

  • 源义经:日本传奇英雄,镰仓战神(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源义经,日本,三大末代悲剧英雄

    早年经历源义经出身于名门河内源氏,幼名“牛若丸”或称“牛若”,为源氏领袖源义朝的第九子(异说)。其母亲常盘原为近卫天皇中宫九条院的侍婢,以千中选一的美貌著称,后来成为源义朝的侧室。平治元年(1159年),牛若诞生后不久,父亲源义朝即于平治之乱中为平清盛所败,随后于逃亡途中,于尾张遇害,一族亦非死即逃

  • 乐毅伐齐能打下70多座城池 为什么这两座却打不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膑,燕国,乐毅,燕国,乐毅伐齐

    战国时期,齐国自从孙膑担任军师大败魏军,齐威王就坐上了霸主的位置。齐威王礼贤下士,看重百姓的利益,在诸侯各国中威望很高。然而,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确是一位好武的君主,在他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没有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眼里。趁着燕国内乱,燕国太子和国相大动干戈,齐威王打着帮燕国处理内务的旗号,一举攻入燕国。众

  • 乐毅伐齐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 为什么最后采取了围而不攻的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燕国,乐毅,齐国,田单,乐毅伐齐

    燕国大将乐毅在是战国时期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虽然这个人没有成为四大名将,但是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远远要超过四大名将,也是他将当时本就弱小的燕国推向了强大。他展现了自己的合纵之术联合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和燕国,组成了五国联军攻打其齐国,在几年之内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座城

  • 乐毅伐齐势如破竹 为何攻不下最后的两座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乐毅,乐毅伐齐,齐国,楚国

    在战国时期,齐国和楚国、秦国并成为三大强国。不过,在吞并宋国后,齐国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公元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在济西击败了齐军主力后。乐毅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并占领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但是,对于齐国剩下的莒、即墨这两座城池,乐毅围攻了三

  • 大破高句丽的名将毌丘俭为什么最后死得很窝囊?(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高句丽,毋丘俭,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提到中原王朝与高句丽的战争,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大概是在隋唐时期,隋炀帝杨广曾多次动员大军进攻高句丽,规模最大一次更是调度了足足113万人,可隋朝对高句丽的行动却仍不免以失败告终。后来经李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唐王朝攻灭了这个东北小国,但仅凭着这弹丸一隅的高句丽竟能与中原王朝对抗这么多年,亦足见其强悍。很

  • 高句丽在三国时期就被灭了一次,比唐朝还早500年(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高句丽,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1906年, 吉林集安乡民在修复道路时,发现土里竟然挖出一块破损的石碑。碑系赭红色,石英粒岩石凿刻而成,发现时只残余全碑的左上角,表面光洁,字体为隶书,遒劲古朴凿刻工拙。经考证,此碑正式曹魏安邑侯平定高句丽纪功碑!碑后几行字按理说应该是刻写为参加此次战役的将军,但由于石碑主体缺失,不能见其姓名。根据

  • 此人才是三国第一猛将,毋丘俭打得高句丽差点灭国(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毋丘俭,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三国时期,不仅有魏、蜀、吴之间的相互征伐,周边小国对中原之地垂涎三尺,也想趁机捞到一点好处。曾有一位三国猛将,虽没有与吕布、关羽等人出名,但他的功劳丝毫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位将领。他曾经率军亲征高句丽,令高句丽不敢再向辽东入寇,且对魏、西晋俯首称臣。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一心忠于曹魏,若他不是,司马家族绝没

  • 什么是白狼山之战?三国对外第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白狼山之战,汉朝

    三国时期北方对外作战就不得不提魏国了,魏国对外作战可以说是除了毕轨一次外,其他都是全胜,可以说是史上罕见的。而在北方打得最漂亮,收获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公的白狼山之战,此战可以说把盘踞边境上百年的乌桓一举消灭,使乌桓最后淡出历史舞台,堪称是三国时期对外第一战,并且彻底消灭了袁氏家族,基本上是统一了袁绍的

  • 为什么说没有田畴帮忙,张辽肯定斩不了单于蹋顿?(白狼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田畴,汉朝,白狼山之战

    曹操打败袁绍之后,袁绍的儿子袁尚逃往匈奴,与单于联合在一起,曹操征讨袁尚,在柳城与敌军相遇,张辽力劝曹操出击,斗志高昂,曹操同意了,张辽率兵出击,取得大胜,一战斩杀了单于蹋顿,这就是汉末三国历史上著名“白狼山之战”。张辽能斩单于蹋顿,一个人帮了大忙,他提出一个计策,被曹操采纳,如果没有他的计策,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