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酎金夺爵怎么读?汉武帝酎金夺爵的故事

酎金夺爵怎么读?汉武帝酎金夺爵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40 更新时间:2024/2/21 9:36:38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三次反复加工而酿成。

汉武帝画像

有人认为汉景帝采用汉武帝酎金夺爵的政策而不是采纳削藩的建议就不会酿成七国之乱。当然,汉武帝酎金夺爵是汉景帝七王叛乱之后的事,汉武帝见诸侯及其子弟独霸一方,仍然拥有很大的权利,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很多不安定的因素。

所以汉武帝以贡金助祭宗庙为由,要诸侯王献金助祭,汉武帝又以诸侯王所献的酎金成色不好或以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诸侯王爵位者达到106人之多,占当时诸侯王人数的一半,朝中丞相赵周也以知情不报的罪名下狱,后来丞相赵周被迫自杀。

汉武帝酎金夺爵目的是废掉有野心的列侯,名为酎金其实就是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夺爵也是用祭祀这种可大可小的理由来剪除部分诸侯王,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包括酎金夺爵在内的多种措施,基本上结束了西汉诸侯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酎金夺爵的读音

酎金夺爵的读音是zhou jin duo

jue,其中,酎字读四声,爵字读一声。酎金夺爵的读音往往不为人们所熟知,其中原因之一是对这个词的来历不明确,对这一事件历史根由的不了解也是造成酎金夺爵的读音令许多人陌生的重要原因。

汉景帝刘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之后,诸侯王割据地方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但是仍然有部分诸侯王没有受到影响,他们在大汉境内星罗棋布,大者跨州连郡,小者也列城数十。更堪忧的是,他们在地方上或明或暗的相互勾结,使得朝廷的法令不能顺利实行,成了事实上的国中之国。汉景帝还没来得及彻底根除这一隐患便撒手人寰。酎金夺爵是接任的汉武帝刘彻听从主父偃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打击这些残存的王侯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按照汉文帝刘恒和他的大臣们当年所定下的政策,诸侯王们需要按一定的时间向朝廷缴纳酎金用来祭祀。汉武帝在元鼎五年借诸侯们所献上的酎金缺斤短两或者是成色不足为由,一次就夺了一百零六个诸侯的爵位,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当时大汉全境内所有诸侯的半数。这一举措使得中央集权更为加强。酎金夺爵一词由此而来。酎的含义和酎金夺爵的读音一样晦涩难懂,事实上酎是一种优质酒,在汉朝每年八月份用于祭祀高祖刘邦的神庙时所用。

酎金夺爵是汉武帝刘彻进行的一次削弱列侯权力的活动,在公元前112年以列侯进献的酎金分量不足、成色不佳为由废除了106位列侯。那么酎金夺爵的影响有哪些呢?

酎金夺爵的影响十分深远,酎金夺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汉朝的制度上,当时的汉朝的局面是各方诸侯割据,对中央的统治有很大的威胁,之前更是发生了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勾结谋反的事情,虽然都被汉武帝以谋反罪处死,但汉武帝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胁,酎金夺爵的进行打击了诸侯和列侯的权力,进一步的加强汉朝的中央集权,权力都收回到中央,汉朝初期的诸侯王割据局面基本上宣告结束,为之后的汉武帝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酎金夺爵的影响对诸侯们来讲也相当的大,原本拥有很大的权力,诸侯聚合起来都能与汉武帝一争,但酎金夺爵之后一半的列侯被废除,权力都回归到中央汉武帝手里,其余诸侯们虽然没有被废,但是遭到了削弱,权力也少了许多,诸侯们虽然还有封土,但是已经没有了治理百姓的权利,也就没有能力去跟中央抗衡,成为空有其名的诸侯。

酎金夺爵的成功让汉朝更加的强大,从此汉朝也迎来最鼎盛的时期,酎金夺爵为汉武帝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也是后面的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经验。自此以后的皇帝纷纷效仿汉武帝,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越来越集中。

标签: 汉武帝酎金夺爵

更多文章

  • 酎金夺爵是因为汉武帝觉得统治遭到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酎金夺爵的背景与经过 酎金夺爵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汉武帝酎金夺爵十分深远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酎金夺爵

    元鼎五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子孙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从此以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相当于县,因此王国为侯国,这使得王国的权力减小、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汉武帝时实行的推恩令又被称为汉武帝酎金夺爵,酎金夺爵的酎是指一种优质酒,4月到8月经过

  •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基于什么历史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仲舒,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记载。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的人,他还曾经问学于董仲舒。那么董仲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被汉武帝发现

  • 历史疑云: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帝,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

  • 解密:罢黜百家的“祸胎”是汉武帝种下的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罢黜百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盐铁会议的召开是在始元六年(前81年),距离汉武帝驾崩只有六年,可谓尸骨未寒。然而贤良文学们的某些发言,却已大有炸平长安、彻底清算之意,尽管没有汉武帝原本是不会有什么贤良文学的。争论并没有随着会议的结束而结束。本始二年(前72年),汉宣帝下诏,要为汉武帝立庙设乐。这当然是一件大事。因为汉代不同于后世

  • 反罗马密约:两个米特拉达梯国王之间的阴谋(米特拉达梯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反罗马密约,米特拉达梯,米特拉达梯战争

    公元1世纪,罗马人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地中海世界。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成为他们在东部地区的最大对手。这位东方的波斯式国王,罗马共和国打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战争。一度将后者的势力排挤出整个小亚细亚和希腊。罗马人为了对付这个东方强权,先后派出了三位名将——苏拉、卢库卢斯和庞培。但你或许没有想到,本都人不

  • 米特拉达梯战争一共发生了几次?战果分别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米特拉达梯战争,罗马帝国

    第一次战争(前89~前84年)米特拉达梯六世经长期准备后,乘罗马陷入同盟者战争无暇东顾之机,进军罗马的亚细亚省。本都的兵力强于罗马在东方的驻军,计有步兵25万人、骑兵5万人、各类舰船400艘。罗马驻军及其附属国军队仅有步兵17万人、骑兵1.8万人,且驻防分散。战争初期,本都军兵分三路,击败罗马在小亚

  • 米特拉达梯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米特拉达梯战争,罗马帝国

    米特拉达梯战争 发生时间: 前89~前65年,古代本都王国与罗马间的三次战争。因本都(位于小亚细亚)国王米特拉达梯六世而得名。米特拉达梯在控制亚美尼亚部分地区和小亚细亚中部后,开始争夺罗马统治下的小亚细亚西部和巴尔干地区,几十年间与罗马共和国进行了三次大的战争。自认为是文明世界主宰的罗马人在三次布匿

  • 揭秘米特拉达梯战争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争,米特拉达梯战争

    米特拉达梯战争开始在公元前89年,结束于公元前65年。所以,米特拉达梯战争简介里应该提到的不是一场战役,而是持续多年的三次战争。米特拉达梯战争是位于小亚细亚的本都王国和古代罗马之间的三次战争。因为当时本都王国的国王名为,米特拉达梯六世,所以本次战争也因此得名。网络配图作为米特拉达梯战争简介的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