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二次克里木战役双方投入乐多少兵力?最后损失如何

第二次克里木战役双方投入乐多少兵力?最后损失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977 更新时间:2023/12/20 1:26:11

克里木战役

1944年4月8日—5月1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独立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配合下,为解放克里木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三次打击。

梅利托波尔战役和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的结果,苏军突破了彼列科普地峡的土耳其壁垒工事,夺取了锡瓦什湖南岸和刻赤半岛的登陆场。苏军最高统帅部考虑到对固守有利阵地德军发动战役的困难,决定周密准备这次进攻,并在粉碎右岸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德军之后开始实施。战役企图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托尔布欣大将)由锡瓦什湖和彼列科普地域,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大将)从刻赤登陆场,共同辛菲罗波尔、塞瓦斯托波尔总方向实施突击,围歼德军集团,不让德军从克里木撤走。乌克兰第4方面军(近卫第2集团军-司令为扎哈罗夫中将、第51集团军-司令为克列伊泽尔中将、坦克第19军、第116、第78筑垒地域)的战斗行动由空军第8集团军和黑海舰队航空兵支援,独立滨海集团军由原北高加索方面军所属空军第4集团军支援。参加战役的苏军军团和兵团计有4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982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9辆。共有1250架飞机(包括黑海舰队航空兵)进行支援。

黑海舰队(司令为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上将)的任务是支援克里木苏军在滨海翼侧的进攻,并在克里木至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港口的交通线上行动;亚速海区舰队(司令为戈尔什科夫海军少将)的任务是配合独立滨海集团军进攻。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的行动,由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

德军认为守住克里木具有重大的战略和政治意义。德国占领克里木,可对土耳其施加压力,并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控制在侵略集团之内。克里木掩护着德军的巴尔干战略翼侧和沿黑海海峡通向黑海西岸的德军重要海上交通线。在克里木与苏军对峙的是埃里温·耶内克上将指挥的德军第17集团军(5个德国师、7个罗马尼亚师)。德军共有19.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215辆以上。有驻克里木的148架飞机和从罗马尼亚机场起飞的航空兵进行支援。德军统帅部在克里木北部和刻赤半岛修建了坚固工事。在彼列科普地峡,防御由2道防御地带组成,在锡瓦什湖登陆场当面,由3道防御地带组成,在刻赤半岛,由4道防御地带组成。苏军人员比德军多1.4倍,火炮和迫击炮多7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6倍,飞机多7倍以上。

4月8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转入进攻,第51集团军从锡瓦什湖南岸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冲击前,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经激烈战斗,这一方向上的德军防御被突破,第51集团军前出到德军彼列科普集团的翼侧,近卫第2集团军解放了尔米扬斯克。4月11日晨,坦克第19军进入突破口,当日攻克德军防御中的大支撑点和重要铁路枢纽占科伊,并开始向辛菲罗波尔发展进攻。第51集团军的顺利进攻,迫使德军将主力由克里木北部向南和从刻赤半岛东部向西后退。4月10日夜间,独立滨海集团军转入进攻,11日晨解放刻赤。4月12日,开始在克里木全境追击向塞瓦斯托波尔退却的德军。空军第8、第4集团军的航空兵对退却的德军、德军运输工具和公路、铁路枢纽实施密集突击。黑海舰队航空兵和舰艇积极行动,对德军舰艇和运输船实施突击。克里木的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进行了英勇战斗。他们突袭德军,防止德军破坏疗养地、工业和公用建筑物、历史物、桥梁和住宅。

4月15—16日,苏军进抵塞瓦斯托波尔,开始准备攻城。决定以第51集团军左翼和4月18日编入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滨海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

近卫第2集团军实施辅助突击,以牵制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德军兵力。在攻城准备时节,所有部队都建立了强击群。优秀军人和党团员受领了光荣的任务——把红旗插上塞瓦斯托波尔各制高点和市内行政机关大楼。在强攻塞瓦斯托波尔开始前6昼夜内,远程航空兵和空军第8集团军进行了预先航空火力准备。5月5日,近卫第2集团军转入进攻。德军以为这里实施的是主要突击,便向此地段增调军队。5月7日,苏军在主要方向上经一个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转入进攻。突破德军防御。方面军从北、东和东南三面实施协调一致的突击,粉碎了德军,并于5月9日解放全市。被击溃的第17集团军残部向赫尔松涅斯角退却。为了追击德军,坦克第19军进入交战。苏军向屏护赫尔松涅斯角的德军最后防御地区疾进。5月12日,粉碎了克里木陆上德军,在赫尔松涅斯角俘德军2.1万人,缴获大量技术装备和武器。

标签: 克里木战役苏联

更多文章

  • 第二次克里木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克里木战役,苏联

    简介苏军参战兵力为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4月18日起编入乌克兰第4方面军),共4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982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9辆、支援作战的飞机1250架,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分别从海上进行支援。当面之敌为德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E.埃内克上将),其编成内有5个德国师、7个罗马尼

  • 十字军东征的末路:因为贪婪发动的不义之战(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英诺森三世,意大利,十字军东征,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英诺森三世出身于豪门,当选为教皇时年仅37岁。1198年他上台那年,就发出通谕,敕令欧洲各国进行新的“神圣战争”;只是由于威尼斯促使十字军改弦易辙,去攻打东罗马帝国,因此没有取得成果。后来他玩弄权术,声称“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迫使英国、

  • 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诸国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是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

  •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为什么会失败?战斗的详细经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字军东征,十字军,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虽然离圣诞节(基督教纪念传说中耶稣诞生的节日,定在每年的12月25日)只有10几天了,可是罗马的气候仍然非常温暖。连日来,这座古老的城市车水马龙,警卫森严。教廷的拉特兰宫门前,更是停满了装饰豪华的马车。一些显贵要人在这里进进出出,显得非常忙碌。原来,教皇英诺森三世正在这里召开宗教大会,准备组织第五次

  • 英埃战争:英国血腥占领埃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英埃战争,英国

    英埃战争是19世纪后期英国为镇压埃及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在埃及建立殖民统治而进行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埃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为开端,以英国侵略军彻底占领埃及而告终,战争结果使埃及从半殖民地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侵入埃及,结束了

  • 英埃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英埃战争,英国

    英国侵略埃及的英埃战争随之爆发。1882年7月11日,英国分舰队炮轰亚历山大港。这支分舰队由8艘装甲舰、5艘炮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装备有69门大口径舰炮、88门中小口径舰炮和70门“米特拉约兹”炮,有舰员5700人。当时,亚历山大港的埃及守备部队有7500名训练较差的士兵,工事阵地简陋。经激烈交战,

  • 英埃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英埃战争,英国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侵入埃及,结束了马穆鲁克王朝。1769年,埃及马穆鲁克军团驱逐了土耳其统治者,宣布埃及独立。1798年,拿破仑率军侵入埃及,建立起法国殖民统治。1801年,英国乘埃及人民反法斗争高涨之际,伙同土耳其军队打败法军。法国退出后,英国

  • 罗马军团为什么战无不胜?罗马军团的军令是怎样的(辛布里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辛布里战争.罗马共和国

    在古典时期,罗马军团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他们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即使是短暂的挫败,也能很快恢复,并且反败为胜,吞噬对手。罗马军团为什么会那么强大?完全源于他们完备而严酷的军事法令。在战争中,任何违背军法的行为都是难以容忍的,比如对于退却者,罗马有残酷的十抽一杀令。就是让逃兵们十个一组进行抽签,抽

  • 辛布里战争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双方有着什么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辛布里战争.罗马共和国

    约前120年辛布里人南移,其原因今天没有完全能够考证。当时的历史资料说日德兰半岛上发生了一次大风暴,因此那里的居民离开了他们的家乡。今天更多的人怀疑是日耳曼人中的一支辛布里人因人口增长,以及海水对陆地的侵蚀,气候变化造成的饥荒,辛布里人被迫从日德兰半岛一带向南迁徙。同时,另一些日耳曼部落如条顿人、安

  • 徐达北伐——由南向北地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达北伐,明朝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公元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于是朱元璋毅然投入起义军的队伍中。后朱元璋南征北战终于平定南方,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于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