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为什么会失败?战斗的详细经过如何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为什么会失败?战斗的详细经过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780 更新时间:2023/12/20 1:26:17

虽然离圣诞节(基督教纪念传说中耶稣诞生的节日,定在每年的12月25日)只有10几天了,可是罗马的气候仍然非温暖。连日来,这座古老的城市车水马龙,警卫森严。教廷的拉特兰宫门前,更是停满了装饰豪华的马车。一些显贵要人在这里进进出出,显得非常忙碌。

原来,教皇英诺森三世正在这里召开宗教大会,准备组织第五次十字军远征,把“圣地”从埃及人手里夺回来。英诺森三世出身于豪门,当选为教皇时年仅37岁。1198年他上台那年,就发出通谕,敕令欧洲各国进行新的“神圣战争”;只是由于威尼斯促使十字军改弦易辙,去攻打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因此没有取得成果。后来他玩弄权术,声称“教皇是太阳,国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迫使英国、瑞典、丹麦等国的国王他俯首称臣,成了西欧各国的太上皇。

教皇为了显示他远征的决心,把欧洲许多国家的显要人物都召集到罗马来。参加会议的达1500人,其中有大主教、主教400人,还有皇帝的代表、国王、公爵、伯爵等最有权势的人物。会议的规模是空前的,比120年前为组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而召开的宗教会议,规模还要大。

12月14日,英诺森三世踌躇满志地向与会者宣读了他的敕令:“我的孩子们!根据广大基督教徒从邪恶之徒手中解放圣地的热烈愿望,以及本次神圣会议的决定,我特命令:一切已作好渡海准备的十字军人,将在后年6月罗马古历朔日(即1217年6月1日)会集于西西里王国。如蒙上帝许可,届时我将亲临该地,给基督之军以训示祝福。”

大厅里寂静无声。教皇向大家扫了一眼,加重语调继续说:“凡是将武器、铁或造船的木材运交给异教徒的,立即开除教籍;凡是将战船等出售给异教徒或给他们以协助以致危害圣战的,将没收他的财产,并把他交给俘获他的人作为奴隶。我命令,一切滨海城市的教堂,应在每星期日和其他宗教节日,将此项规定宣读一次。同时我还命令,在今后四年内,禁止一切基督教徒本人或派遣别人驾驶船只到异教徒占领的东方去,以便为圣战提供更多的运输工具。违者也将逐出教会!”

尽管教皇竭力号召进行第五次“圣战”,但响应他的比以前几次显著地减少了,只有德国南部的几个公爵和陪臣、奥地利、匈牙利以及荷兰等国的公爵们给他集合了队伍。第二年他就病死,再也不能到西西里岛去给十字军训示和祝福了,不过远征的准备工作仍然紧地进行着。

1217年夏,十字军开始了第五次东侵。直到第二年初,才决定先进攻埃及的达米埃塔。

达米埃塔是个要塞城市,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条支流上,是从地中海深入埃及的咽喉之地。它有三道城墙围绕。还有屹立在尼罗河中小岛上坚固的碉堡防护。这些碉堡都有桥梁与城市相联结,并且分布出无数条粗大的铁索,用来阻止敌人从水路进入达米埃塔。

起初,十字军将船舶改装成为水面攻城机,在船上设置了高大的云梯,占领了许多碉堡。但是夏天很快来到,尼罗河开始涨水,十字军内瘟疫蔓延,无力将要塞攻下。双方相持了几个月,不分胜负。“神兵”们感到失望了。围困达米埃塔的第二年春天,奥地利公爵等不顾一切地率军回到欧洲去了,但是其他十字军人仍旧不肯撤兵。

一天,埃及的苏丹(最高统治者)派使者来见十字军首领。教皇的使者、统率十字军的红衣主教彼拉吉亲自会见了他。

“主教阁下,我奉尊贵的苏丹之命,前来同贵军商谈有关达米埃塔的和平问题。”

“达米埃塔指日就在圣军的手掌之中,”主教趾高气扬地说,“难道你们还想来诉求和平吗?”

“不,阁下,为了减少生灵的牺牲,商谈和平是必要的。贵教的教义不也是训示人们要仁慈对待生灵吗?”

主教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上帝主张对异教徒要严厉惩罚!”

“但是。贵军围困达米埃塔已有一年之久,战事仍无进展。”

主教撇开使者的话题,不屑地问:“你们准备以什么代价来换取和平?”

“如果贵军全部撤离埃及,尊贵的苏丹将把耶路撒王国复归你们统治,同时交还先王在30年前获得的贵教特别珍贵的神圣遗物;此外,还将付给贵军一笔可观的金钱。”

主教听了,心里不禁为之一动。使者提出的条件确实是相当优惠的,但是,贪婪占据了他整个的灵魂。他想得到的决不止那些“尊贵的神圣遗物”和那笔“可观的金钱”,甚至连圣城让给他们也嫌不够。因为他以为,这些都是他凭武力可以夺取到的。他想要更多的东西。

“上帝需要的是整个东方!”主教狂妄地说,“要是苏丹愿意把整个埃及奉献给上帝,并且皈依基督教,我们将赐给他和平!”

这样,谈判当然破裂了。1219年11月初,十字军终于攻下了达米埃塔,夺获了价值几十万银马克的战利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十字军首领,在那里等到了从欧洲开来的援军,于1221年6月向埃及首都开罗进军。埃及苏丹再一次派使者向十字军首领重提前议,但又遭到拒绝。

6月中旬,十字军向通往开罗的军事要地曼苏拉猛烈进攻。他们选择的进攻日期,正是尼罗河即将涨水的季节。7月初,尼罗河上游地区暴雨和山洪迸发。浑浊的河水奔腾咆哮,穿过一道道峡谷险滩,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曼苏拉一带的谷地顿时变成一片泽国,十字军的军营全被大水淹没。谙熟当地水地理的埃及军队,迅速地切断了十字军的退路。当十字军向东北逃回达米埃塔基地的时候,遭到埃及人的两面夹攻,死伤大半。

这一回,彼拉吉主教主动提出求和。但是,现在轮到十字军接受埃及人提出的条件了。十字军不得不从征服不久的达米埃塔撤出,并在1221年9月全部退出埃及。英诺森三世发动的第五次十字军东侵,就这样失败了。

从1228年起,还发生过三次十字军东侵,都遭到了失败。以后,英诺森三世的继承者们号召基督教君主进行新的十字军远征,可是再也组织不起队伍来了。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在东方的最后一个据点——地中海东岸的阿克。至此,历时近800年、前后多达八次的十字军东侵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更多文章

  • 英埃战争:英国血腥占领埃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英埃战争,英国

    英埃战争是19世纪后期英国为镇压埃及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在埃及建立殖民统治而进行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埃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为开端,以英国侵略军彻底占领埃及而告终,战争结果使埃及从半殖民地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侵入埃及,结束了

  • 英埃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英埃战争,英国

    英国侵略埃及的英埃战争随之爆发。1882年7月11日,英国分舰队炮轰亚历山大港。这支分舰队由8艘装甲舰、5艘炮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装备有69门大口径舰炮、88门中小口径舰炮和70门“米特拉约兹”炮,有舰员5700人。当时,亚历山大港的埃及守备部队有7500名训练较差的士兵,工事阵地简陋。经激烈交战,

  • 英埃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英埃战争,英国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侵入埃及,结束了马穆鲁克王朝。1769年,埃及马穆鲁克军团驱逐了土耳其统治者,宣布埃及独立。1798年,拿破仑率军侵入埃及,建立起法国殖民统治。1801年,英国乘埃及人民反法斗争高涨之际,伙同土耳其军队打败法军。法国退出后,英国

  • 罗马军团为什么战无不胜?罗马军团的军令是怎样的(辛布里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辛布里战争.罗马共和国

    在古典时期,罗马军团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他们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即使是短暂的挫败,也能很快恢复,并且反败为胜,吞噬对手。罗马军团为什么会那么强大?完全源于他们完备而严酷的军事法令。在战争中,任何违背军法的行为都是难以容忍的,比如对于退却者,罗马有残酷的十抽一杀令。就是让逃兵们十个一组进行抽签,抽

  • 辛布里战争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双方有着什么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辛布里战争.罗马共和国

    约前120年辛布里人南移,其原因今天没有完全能够考证。当时的历史资料说日德兰半岛上发生了一次大风暴,因此那里的居民离开了他们的家乡。今天更多的人怀疑是日耳曼人中的一支辛布里人因人口增长,以及海水对陆地的侵蚀,气候变化造成的饥荒,辛布里人被迫从日德兰半岛一带向南迁徙。同时,另一些日耳曼部落如条顿人、安

  • 徐达北伐——由南向北地统一全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达北伐,明朝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人民受到空前压迫。公元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于是朱元璋毅然投入起义军的队伍中。后朱元璋南征北战终于平定南方,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于是乎,

  • 徐达北伐是怎么回事?北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达北伐,明朝

    中国古代史上鲜有自南向北讨伐成功的势力,朱元璋集团崛起于江淮后,扫平群雄,剑指蒙元统治中心大都,朱元璋派遣手下最得力的将领徐达等率师北进,成就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传奇之一。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徐达的北伐历程。元末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11月,元朝廷早已在各地起义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

  • 徐达北伐之前,朱元璋做了哪些谋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达北伐,明朝

    1367年,徐达奉洪武大帝朱元璋之命率25万明军挥师北伐,意在驱逐北元,攻占大都,重建汉人荣光。北伐前,朱元璋与各谋士将领进行了仔细、缜密的谋划。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取大都的主张,朱元璋认为这个计划太过轻敌冒进,孤军深入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并没有采纳。在朱元璋看来,元朝经营北方多年,大都必定城固

  • 洪武之治---骑在“牛背”上的皇帝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明朝,洪武之治

    王喜城边古废丘,金波泉涌夹城流。时危异姓能安汉,事去诸刘独拜侯。鼙鼓几遭豺虎急,山川曾入犬羊羞。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至北宋末年持续长达二百年,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才将其收回,并创建大明王朝真正实现华夏的大一统,然而朱元璋出身一介布衣幼年以放

  • 揭秘:洪武之治被称为明初的盛世合理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洪武之治,明朝

    先来说说治世与盛世。治世是指当时朝廷政权稳固,社会比较的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乱,但是整个社会经济一般吧。通俗来说就是治世一般出现在经过动荡和分裂后重新统一开国的初期。朱元璋身为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31年也算时间够长的,他治下的社会也符合治世的标准。同样的还有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的开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