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斗力曾经强到恐怖的戚家军为何在浑河血战中全军覆没?原因是什么?(浑河之战)

战斗力曾经强到恐怖的戚家军为何在浑河血战中全军覆没?原因是什么?(浑河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30 更新时间:2023/12/6 20:40:53

中国古代,有两支以主帅姓氏命名的无敌军队。一是南宋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一是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

岳家军是在岳飞集结、收容其余宋朝军队的基础上形成的,底子不错。而戚家军的底子则是一帮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农民。戚继光凭借严明的纪律、先进的武器、多变的阵型,将这帮农民训练成一支强大的特种兵部队。

戚家军纪律之严厉,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

临阵诈称疾病者,斩首;临阵抛弃军器者,斩首;临阵退缩者,斩首;一人退却则一人斩首,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队长殉职而全队退却则全队斩首;至于杀平民冒功、奸淫妇女者,更是必死无疑。

在武器上,戚家军普遍配备了先进的鸟铳。为增强鸟铳的杀伤力,还使用了威力巨大的“虎蹲炮”。这是一种近代火炮,杀伤力极大,因其射击时像猛虎蹲坐的样子而得名。

此外,戚家军还装备了特别打造的军刀和铁甲。有人评论,戚家军的武器装备,在当时绝对是亚洲第一、世界前列。

在阵型上,戚继光发明了一种鸳鸯阵。这种阵型以12人为一个作战基本单位。战斗时,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不管是面对小股倭寇,还是进行集团作战,都相当实用。

现在来说戚家军的战果了。自戚继光组建戚家军以来,从南打到北,未尝败绩。

戚家军是为抵抗倭寇而生的。倭寇被铲除后,戚继光又率领戚家军北上,抵御蒙古入侵。戚继光镇守蓟门期间,固若金汤,蒙古军队无法进攻,转而进攻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打退蒙古军队。

1588年,戚继光病逝于家乡,终年60岁。戚继光死后,戚家军继续存在,先是抵抗蒙古军队,参与“万历三大征”,后又在抵抗后金军队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621年,明天元年。

当年3月,后金主帅努尔哈赤领军直逼沈阳。就在沈阳危在旦夕之际,两支援军星夜驰援。

这两支援军,一是著名女将秦良玉派来的川军部队,一是以戚家军为主的浙军部队。

尽管川浙军团只用了一天就赶到了沈阳城不远的浑河边,但还是来晚了一步。沈阳仅仅守了一天就陷落敌手,沈阳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双双战死。

沈阳已救不了,仗不得不打。川浙军团就在浑河两岸,与精锐的八旗军展开决战。

从数量上说,八旗军远远高于川浙军团;从战斗力来说,八旗军正处于上升阶段,作战风格也是相当顽强。由此可见,这注定是一场硬碰硬的血战。

镇守浑河北岸的川军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先后击败了八旗军的正白旗和正黄旗,让努尔哈赤一筹莫展。就在这时候,第一个投降后金的明朝将领李永芳献计,称可以在沈阳城上发炮,袭击川军。

努尔哈赤采纳了李永芳的计策。随后,当川浙军团准备向八旗军发起新一轮进攻时,一阵猛烈的炮火落在他们头上。八旗军趁机进攻,打败了川军。

八旗军渡过浑河时,浙军的大口径佛郎机火炮、火铳、火箭、小口径虎蹲炮轮番开火,杀得八旗军伤亡惨重。遗憾的是,就在双方展开生死之战时,赶来救援的明朝军队却在离沈阳十几里的白塔铺一带止步不前,被努尔哈赤派军击败。而八旗军的援兵则源源不断地赶来。

努尔哈赤决心拿下此役,下了死命令,对川浙军团进行饱和攻击。

双方血战到天色将晚,川浙军团渐渐陷入弹尽矢绝地步。川浙军团除了少数杀出重围,其余全军覆没。陈策、童仲癸、戚金、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以下120余名将领视死如归、悲壮殉国。

八旗军虽然赢得了胜利,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上万人,为历来之最。

战后,明廷派人来抚慰劳军,问剩余的浙军有何请求。这些最后的戚家军流泪说:“我们不要赏赐,请把我们编入其他部队,与八旗军决一死战!”

朝廷大员听了,不由竖起拇指,称赞他们有“国士之风”。

后来,他们被编入其他部队,参加了沈阳之战,全部战死沙场。曾经驰骋疆场数十年、所向无敌的戚家军,终成绝唱。

更多文章

  • 浑河之战:明军抗清的最佳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浑河之战,明朝

    纵观276年的明朝历史,与八旗的战斗堪称明军最不堪回首的记忆。除了关内的遵永大捷之外,明军可说是无一胜绩。然而,明军在关外同样有发挥较好的战役,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1621年的浑河之战。1621年,平静的辽东边陲突然战云密布。一名从后金逃回关内的汉人奴隶带来了一个令朝廷大为惊讶的消息:后金首领努尔哈赤

  • 浑河之战——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浑河之战,明朝

    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兵围攻沈阳,沈阳主将贺世贤立即派人赴辽阳报告,并请求援兵,辽东经略袁应泰命川浙兵近万人(其中川军7000人、浙兵3000人),及奉集堡、虎皮驿的三万辽东明军增援。川浙之兵行至中途,闻沈阳城已陷落,主帅童仲揆、陈策见救援已失去意义,因为原计划是与沈阳城内的明军

  • 盘点《盐铁论》中的名句,蕴藏了大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盐铁论》

    《盐铁论》是中国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一、贱不害智,贫不妨行。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地广》。贱,指地位低。贫,指没有钱财。地位卑贱并不妨碍一个人的智慧,家境贫寒并不妨碍一个人的品行。这句话言评价一个人的才智、德行不能根据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来作判断。二、

  • 西汉“盐铁论战”对后世经济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汉,盐铁论

    公元前81年(西汉昭帝始元六年),让历史永远定格于此。这年二月的一天,世界上最大城市长安,天气还很冷。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他们各自的属员丞相史和御史,还有去年刚刚选举出来的60余位贤良、文学一大早赶往大汉王庭,参加13岁的汉昭帝下诏召集的经济会议,议题是讨论是否结束盐、铁、酒类由国家专卖的事

  • 盐铁论主要内容是什么?历史价值一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盐铁论

    《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的倡导的是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为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主要内容者写的后序。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

  • 盐铁论是谁写的?盐铁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盐铁论,西汉,桓宽

    盐铁论简介:《盐铁论》是中国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人士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

  • 揭秘明代皇帝为避免外戚干政让公主只嫁老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代皇帝,外戚干政

    明代皇室有规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这是为什么呢?明朝的皇帝非常忌讳外戚干政,担心大臣武将用子女联姻的手段来干预朝政,甚至发生抢班夺权的危机。为了彻底斩断外戚干政的危险,明皇室便下了死命令,不许皇家和大臣武将联姻。所以,皇家公主的婆家往往都是寒门之

  • 外戚干政第一人吕后:吕雉当政15年做出哪些政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外戚干政,吕雉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雉。而刘邦能够娶到吕雉实属高攀,而他之所以能够娶到这个貌美如花的吕雉,还要归功于刘邦有一副好面相。当年,吕公迁居沛县,因与县令交好,而不断地有人前来拜访。刘邦只是前来凑个热闹,扬言愿出一万贺钱,因而被请入上座。吕公此人善于看面相,当他细细地看过刘邦的面相之后,立马变得非常恭敬

  • 大汉王朝为何会不断的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雉,刘邦,薄姬,汉朝,外戚干政

    外戚干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叫历朝历代的皇帝头疼不以的一个问题。外戚都是皇后、皇帝妃嫔的娘家,或者太后的母家;这些人虽然与皇室子弟并不是同一个姓,但也确确实实的是皇帝的亲戚,是皇室的人。他们位高权重,往往喜欢拥立年纪尚小的孩子当上皇帝,而后真正的大权则由这些外戚掌握。外戚干涉政事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而在汉

  • 世界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又称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帝国,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奥斯曼帝国起源于11世纪的中亚,本是突厥的一个小部落。13世纪初,奥斯曼部落迁到了小亚细亚,在当地定居下来。14世纪,控制小亚细亚的塞尔柱帝国分崩离析,奥斯曼人趁机做大,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建立后,发动了疯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