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国空军上将:休·道丁曾在“海狮计划”中打败德国空军

英国空军上将:休·道丁曾在“海狮计划”中打败德国空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85 更新时间:2024/1/4 18:53:11

休·道丁(1882-1970),英国空军上将。生于苏格兰,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校和坎伯利参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任约旦、巴基斯坦地区英军空军司令、英国航空委员会委员。1936年任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任职期间致力于研制雷达和飓风式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列颠空战中,他指挥若定,粉碎了德国空军的空中进攻。1943年受封男爵。

休·道丁(Hugh Caswakk

Dowding,1882.4.24-1970.2.15),1882年4月24日出生在英国苏格兰的邓弗里斯郡的小学校长家庭。

1899年。英布战争爆发后,道丁考入沃尔威奇军事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1911年,道丁考入坎伯利参谋学院。主修两年炮兵课程。尽管感到骑兵和新闻课程对于炮兵军官来说比重过多,但他从来没行抵抗。道丁在校期间因经低头沉思而获得绰号“拘谨的道丁”。

在坎伯利参谋学院期间,道丁常早起挤车去布鲁克兰兹飞行学校,每次接受1小时40分钟的飞行训练,以获得皇家航空俱乐部证书。获得证书之后,从参谋学院毕业的道丁于1914年初来到中央飞行学校接受进一步的飞行训练,以获得皇家航空队的飞行徽章。道丁从飞行学校毕业后即回到怀特岛的要塞炮兵部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道丁参加英军皇家航空队,在短期内历任多佛尔“运输营”主任、飞行中队长、飞行观察员、皇家航空队司令部参谋、策9飞行中队中队长,稍后进入布鲁克兰兹航空无线电学校。1916年晋升为中校,稍后出任第9飞行大队(直接由皇家航空队司令特伦查德控制)大队长。道丁率部参加索姆河战役和玛恩河战役后不久即晋升为上校,回到英国。战争期间,道丁曾因作战指导问题与特伦查德发生数次争执。

尽管希望重返炮兵部队,道丁最后还是被留在新组建的皇家空军服役。1919年,道丁晋升为准将。

1929年,道丁奉命前往巴勒斯坦考察阿拉伯-犹太问题之后,返回英国任歼击机军区(歼击航空兵司令部的前身)司令,并于1930年9月成为空军委员会主管补给和研究的委员。道丁来注重发展空军武器装备和工程技术,如飓风式战斗机和喷火式战斗机的研制与定型,雷达的研制与运用,空地无线电联络等。

英国皇家空军于1936年组建数个特种司令部:歼击航空兵司令部、轰炸航空兵司令部、海岸航空兵司令部等。1936年7月14日,道丁出任歼击航空兵司令,将司令部设在本特利普里奥雷,致力于组建和训练事务。

1938年,道丁被告知将于1939年7月退役,后来因故一再改期,直到1940年8月最后确定退役,但其时不列颠空战正酣,道丁已欲退不能。后来道丁只好如此自我解嘲:不列颠空战期间“我从来就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准确地位”。

发动不列颠空战的是纳粹德国空军的3个航空队:以阿尔贝特·凯塞林空军元帅为司令的第2航空队,以胡戈·施佩勒空军元帅为司令的第3航空队和以施通普夫上将为司令的第5航空队,装备的主要机种有单引擎Me109战斗机、双引擎Me110战斗机、高空轰炸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集结的作战飞机共2669架。

不列颠空战始于1940年7月10日。在空战第一阶段即7月10日至8月23日,德国空军主要攻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袭击南部港口,企图诱歼大量英国战斗机,为实施“海狮”登陆行动作准备。道丁指挥部属综合使用战斗机、雷达和高炮,有控制地集中战斗机(在较远的北部保留部分后备力量以对付德国空军的纵深攻势),采取从各个方向截击的作战方式。战至8月12日,道丁所部以损失150架飞机的代价致使德国空军损失286架飞机。接着,德国空军在“鹰日”(原为8月13日,因气候不佳而改为8月15日)以第2航空队和第3航空队的大量飞机分4批企图突破东南部防御,另以第5航空队对英国北部实施突袭。道丁预料到德军的行动,指挥北部和南部的战斗机适时迎击,击毁75架德国飞机。德国空军仍不罢休。8月13日至23日,德国空军损失290架飞机,空中攻势受挫,而英国战斗机则损失114架。在空战的第二阶段即8月24日至9月27日,德国空军企图打开通往伦敦的空中通道,以消灭剩的英国战斗机并摧毁其地面设施和飞机制造厂,随后对伦敦实施集中轰炸。道丁命令派遣尽可能多的战斗机去保护南部的飞机制造厂,并对进攻地面设施的敌机实施截击。从8月24日至9月3日,德国空军对英国机场和飞机工厂发动35次大规模袭击,并在作战过程中加强了战斗机对轰炸机的护航,这对英国歼击航空兵乃是严峻考验。从8月24日至9月6日,德国空军损失380架飞机,英国空军则消耗286架战斗机。从9月6日至10月5日,尽管道丁的歼击航空兵顽强作战,伦敦仍遭到38次严重昼间空袭和数次盲炸式夜间空袭,道丁及其歼击航空兵因而招致不少责难。但是,德国空军集中轰炸伦敦而未去轰炸空军基地和雷达站,英国空军遂得以恢复元气。道丁逐次增强歼击航空兵力量。从9月7日至10月31日,德国空军损失433架飞机,英国空军则损失242架战斗机。此期空战的结果,便是德国将“海狮”登陆作战无限期地推迟。在空战的第三阶段即10月初至11月底,德国空军无可奈而又漫无目的地轰炸伦敦、考垂及大居民区,道丁竭尽所能组织并指挥歼击航空兵作战。1940年11月底,不列额空战结束。7月10日至11月中旬,德国空军被击落1818架,英国皇家空军损失995架飞机。

对于英国歼击航空兵的贡献,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丘吉尔曾深有感触地说:“在人类战争领域里,从未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过这么大的贡献。”道丁本人却运气不佳,于1940年11月25日悄然离职,由威廉·道格拉斯接任(其后由特拉福德·利马洛里于1942年继任)。尽管如此,道丁却从未忘记英国飞机生产大臣马克斯韦尔·比弗布鲁克在飞机制造方面对不列颠空战的贡献。

此后,道丁曾应政府的要求对皇家空军的组织结构提出一些建议,却因此得罪了某些要人。1942年,道丁获准退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列颠空战的地位和作用愈益为人们所认识,道丁的声望才因之愈益提高。1943年,英国国赐封道丁为男爵。但是,道丁仍未能获得皇家空军元帅军衔。

1970年2月15日,道丁在英格兰的肯特郡去世。

更多文章

  • 二战中“天下无敌”的德国,希特勒遭遇的首次失败:海狮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海狮计划,德国,希特勒,英国

    二战初期,德国象闪电一样,攻势凌厉,无往不胜,27天内征服波兰,1个小时拿下丹麦,5天征服荷兰,18天攻克比利时,39天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为尽快征服英国,希特勒亲自制定和命名了"海狮"行动计划。什么是海狮计划?海狮计划,又被称为大不列颠空战。希特勒最初制定这个计划是希望在空军的掩护和支

  • 海狮计划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海狮计划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海狮计划,德国,英国

    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二战开始不久,纳粹德国的目光就盯上了英伦三岛。为尽快征服英国,德国元首希特勒亲自拟定了名为"海狮"的行动计划。但是,充当"先锋官"的德军战机飞临英国上空的时候,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空中"游击战"。最终德军的海狮计划失利,使得英国得以保存军事上

  • 近代海战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对马海峡海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对马海峡海战,日本,俄罗斯

    对马海战是1905年日俄战争中两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所进行的一场海战,由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国海军中将罗泽德斯特凡斯基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战役以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毁,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这是海战史上损

  • 对马海峡海战什么时候发生的?对马海峡海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对马海峡海战,日本,俄罗斯

    对马海战是1905年日俄战争中两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所进行的一场海战,由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国海军中将罗泽德斯特凡斯基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战役以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毁,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这是海战史上损

  • 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元帅:日海军永远的骄傲(对马海峡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乡平八郎,儿玉源太郎,乃木希典,对马海峡海战

    东乡平八郎于1848年1月27日生于萨摩藩鹿儿岛加治屋町。名实良,幼名仲五郎,十五岁时改名平八郎,是其父母的第四子。平八郎的父亲东乡吉左卫门,精通文武,熟悉海外各国风情,热心于海军,这对东乡平八郎以后投身海军起了重要作用。东乡平八郎自幼学文习武,八岁起即学文,同时又学习现代流行剑法,1856年萨摩藩

  • 明朝的“大礼议之争”争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杨廷和为何一定要让嘉靖认孝宗为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大礼议,杨廷和

    大礼议,议的首先是个『礼』。我们先不谈什么文官集团的自身利益,只谈『礼』。按祖训,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并安长幼排序。孝宗死,其长子武宗继,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武宗死了,没留下半个皇子,就没有子继。那么,按下一个顺序,应是长弟及,但孝宗只有一个儿子,武宗没有任何亲弟,弟及这边也没人来及。那么该找谁来

  • 明朝的“大礼议”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大礼仪之争究竟谁是正确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大礼议,明世宗

    大礼议由武宗暴亡所引发,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策划下,变通办法,选取武宗堂弟明世宗(朱厚熜)继统。但在世宗称帝后,杨廷和非要把武宗和世宗的堂兄弟关系变成亲兄弟关系,于是,一场长达数年的大礼议便开始了。世宗即位意味着永乐以后明代历史长河中最大的政治撕裂,而伴随出现的大礼议则是新旧势力政治的综合较量。正德二

  • 明朝时期的“大礼议”是怎么回事?“大礼议”事件对明朝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大礼议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原因是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为其改换父母的问题所引起,是明朝历史第二次小宗入大宗的事件。明世宗登基不久便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明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号的问

  • 明武宗和明世宗都是明朝的皇帝,他们是什么关系?(大礼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武宗,大礼议

    明武宗与明世宗是什么关系明武宗和明世宗都是明朝的皇帝,谈到明武宗与明世宗是什么关系,其中明武宗先于明世宗当上皇帝,因为在那个时代,一般都是由大儿子来接替父亲的皇位,那么通过这个说法可能就会觉得明武宗与明世宗会是父子关系。但通过查阅资料便会发现,明武宗与明世宗不是父子关系,他们之间而是堂哥与堂弟的关系

  • 大礼议的影响:明朝经济政治已经不比从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礼议的影响

    大礼议说的是在1521年开始的为了讨论皇统问题而发起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当时藩王成为皇帝,为了谁是世宗的父亲而发起了争端,那么具体的明朝大礼议是怎么回事呢?大礼议中的明世宗关于明朝大礼议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还要从世宗继位开始说起。明世宗以地方藩王继承帝位,可是为其改换生父的问题却引起了一场政治斗争。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