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磨盘山血战)

李定国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原因是什么(磨盘山血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01 更新时间:2024/1/27 2:33:50

1652年初,李定国率军自云南出兵八万,进攻湖南。由于准备充分,李定国势如破竹,先取沅州、靖州,又攻桂林。清军遭遇巨大失败,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李定国占领桂林后,马上抢占柳州、衡州等地,兵锋直指长沙。清廷闻讯,大惊之下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锋芒,李定国后退撤离长沙退守衡州诱敌深入。清军主帅、亲王尼堪尾追而至,李定国设伏包围清军,大获全胜,尼堪被阵斩,清军全军覆没。

李定国的桂林、衡州大捷,震动满清朝野。不到一年的时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再次掀起了抗清运动的高潮。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李定国极大地阻击了清朝南下的步伐,此时江南地区的抗清运动此起彼伏,郑成功等又在东南沿海不断袭击清军据点。清朝可谓疲于奔命,清朝内部甚至有与李定国划地而治的打算。当时李定国在汉人眼中,就是再造河山的存在。对比清朝的疲态,李定国可谓兵锋正盛,民心所向。很多人相信:明朝可以乘胜追击,收复国土,将满清赶回关外老家。

但是历史却和大家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很快清军就卷土重来,而李定国虽可独当一面,但是却无法逆转南明的坠落。1662年,缅甸将永历帝朱由榔交给清军将领吴三桂,随后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杀。消息传来,李定国急火攻心病倒,很快病逝,一代名将死不瞑目。

1、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李定国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体恤下属,威望很高。今天的很多云南人还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直到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人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过:“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正因为李定国的仁义,所以他始终能够吸引广大抗清义士追随并奋斗到底。“湘桂大捷”之后,李定国决定联络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夹攻广东,以图兴复。欲下广东,必取新会,“克新会,则广州可下”。在目前看来,光复广东可联合郑成功,是当时南明中兴的最佳战略。

1654年2月,李定国挥师入粤,一路势如破竹。4月,包围新会。此时坚守新会的清军(汉军)得到清廷死战命令:不能丢失新会,人在城在!为了保住新会,清军不止一次地驱逐城中百姓当“炮灰”,李定国不忍心屠杀百姓,于是一次次放弃进攻。针对李定国不忍伤害百姓的“善良弱点”,清军放弃了最后一丝底线。清军一方面妖魔化李定国蛊惑百姓,另一方面命令百姓每户贡献一人充当人肉军粮,其罪行令人发指。

清军的罪行帮他们最终守住了城池,而城外的李定国则因为瘟疫以及郑成功屡屡爽约,最后围攻新会失败,南明再一次遭遇巨大挫折。

李定国的仁义是其军事生涯中最为耀眼的闪光点,彰显着人性的光辉。但是在面对没有底线和原则的清军时,这些仁义反而成为李定国的绊脚石。对付流氓,毫无疑问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牙还牙。清军为了彻底击败李定国,一方面加强军事打击,另一方面重用汉人降将,如吴三桂、洪承畴之流,这给坚持斗争但是意志不坚定的汉人提供了希望,很快李定国的身边就不断出现叛徒。

李定国的义父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四将军扛起抗清大旗继续坚持斗争。但是很快四人内部就出现了内讧,孙可望因为地位上升膨胀起来,与李定国矛盾激化。在李定国奋力征战时,孙可望在后方不断挖墙脚,致使李定国不能迅速扩大战果。后来孙李矛盾白热化,眼见就到刀兵相见的地步,李定国从大义出发,主动退守云南。但这样的妥协给了清朝机会,很快,大好的抗清局面失去,南明又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2、不靠谱的队友们

李定国深知,自己的能力就算24小时不停歇的征战,也不能完全KO清军,想要彻底光复大明河山还是要靠大家的力量。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在内的四将军制度,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的一个写照。但是这个所谓的集体领导制并没有给队伍带来民主气息,反而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几个人都跃跃欲试,最后造成了自相残杀的尴尬局面。

说到底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虽然当时的四将军都认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为首领,但是这个首领此时正在到处流亡,根本就不可能当一个合格的领导。况且就算朱由榔在四将军身边,因为没权没兵,拿什么节制这些地头蛇呢?所以不仅李定国郁闷,朱由榔郁闷,连同整个南明都被这种畸形的体制带到了无法翻身的沟里。

虽然体制害死人,但也正是这种蹩脚的制度,才凸显出了李定国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试想,如果没有孙可望等搅屎棍的玩命拉后腿,李定国取得的成就就不只是“两蹶名王”这么简单了。

除了南明内部体制,就是对外的联络上,南明各部分的联络也很成问题。在围攻新会前,李定国就设法联系在厦门沿海抗清的郑成功,约定一起夹攻广东。但是李定国前线激战正酣,而郑成功却迟迟按兵不动,最终导致了李定国不可挽回的失败。作为南明的顶梁柱,李定国的失败导致了南明抗清形势再次陷入低谷。

郑成功的爽约,缘于自己的高傲。南明隆武年间,郑成功跟随父亲郑芝龙觐见,隆武帝赐姓“郑”,时人称为“国姓爷”,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而相比之下,李定国自1630年参加农民起义军,后跟随张献忠四处征战,张死后,李定国仍然坚持抗明。但是在清军入关后,出于民族大义,李定国选择和南明站在一起,联明抗清称为李定国后半生的主旋律。

在那个论资排辈、讲究出身的时代,郑成功看不上李定国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郑成功不响应李定国。郑成功相信,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搞定清朝。

很明显,郑成功过于自信了。

李定国是一个悲剧人物。生前为生存揭竿而起,后期为大义舍生取义,是一个响当当的英雄。欣慰的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还们看到了《龙*传奇》这样高大上的影视剧来纪念这位英雄。李定国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扫除奸佞,相信看过这部剧后,我们会更加呼唤这位英雄的归来。

标签: 李定国明朝磨盘山血战

更多文章

  • 什么是磨盘山血战?明清磨盘山血战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磨盘山血战,明朝

    磨盘山血战又称磨盘山战役是南明对清朝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1659年(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清军渡过怒江逼近腾越州,大将李定国决定利用地势的优势伏击清军。部署已定,清朝的满汉军队在吴三桂等率领下进入伏击区。正在这一决定胜负之际,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投敌,把埋伏的机密报告吴三桂

  • 血战磨盘山——明清战史上陆军精锐最后一次血拼(磨盘山血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血战磨盘山,明朝,磨盘山血战

    南明永历十三年,即公元1659年2月21日,爆发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场较量,更堪称是整个十七世纪人类战争史上,装备与技术含量顶尖的经典一战。但在叹为观止的过程后,最终的结局,却在惊叹之后,不由一声叹息:赢得了过程,输尽了结局!这场巅峰大战,正是南明永历王朝与清王朝的决死较量:云南腾冲磨盘山大血战!一:命

  • 韩灭郑,魏国楚国为什么什么都没做?(韩灭郑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灭郑,韩灭郑之战

    处于河南一带的郑国,占据天下枢纽位置,面临四面强国,它是身怀虎狼之心的大国中肥肉,因而常常被置于风口浪尖之上。虽然每次都被动挨打,而且总被打得很惨,国家深受其害,但郑国却在这样的情况下顽强生存下来。一方面,这是郑国的生存之道。郑国国小力弱,既无强军,也无财力。如果正面对抗各国,打也打不过,甚至有挨打

  • 韩国是怎么吞灭“春秋小霸”郑国的?(韩灭郑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灭郑,韩灭郑之战

    韩国是战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韩国之所以能够跻身战国七雄行列,是因为它灭了郑国。韩灭郑国之战是战国初期非常重大的一次灭国兼并战争,经过多次连番进攻,韩国终于消灭了历史悠久且实力强大的郑国,导致国力迅速飙升,才成为了七雄中的一员。曾经辉煌的郑国郑国乃是春秋初期

  • 三家分晋后为什么韩国成为最弱小的国家?(韩灭郑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国,韩灭郑之战

    在整个东周历史上,三家分晋通常被认为是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分界线。这里的三家成为了魏国、韩国、赵国三个国家。但是,同样是来自于晋国的三个国家,韩国无疑成为了其中最弱小的一个。不仅在战国时期默默无闻,没有在重大战役上取得胜利,而且任由秦国宰割,一打仗就割地献城。那么,相对于魏国和赵国,韩国为什么最弱小

  • 开禧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开禧北伐的战争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开禧北伐,宋朝

    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的诗道尽了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与对朝廷屈辱求和的愤懑之情。在诗人八十岁那年,宋王朝终于再次出兵,北伐中原,但由于朝中宰相非贤,将帅多庸,战事难如人意。一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奸臣韩侂胄专权,迫害贤臣,制造党禁,引用小人,虽无

  • 什么是开禧北伐?开禧北伐的背景,原因以及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开禧北伐,宋朝

    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宋宁宗时,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开禧二年(1206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宋军纷纷出击,山东京东招抚使郭倪派兵攻宿州(今

  • 开禧北伐过程:南宋仓促北伐 出兵无功失败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开禧北伐,南宋,宋宁宗

    宋宁宗时期,在与金朝的关系上,又逐渐趋于紧张。宋宁宗因为不满金朝蛮横要求按旧时的礼仪行事,对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满,因此他也支持韩侂胄对金朝采取强硬的措施。开禧元年(1205年)四月,宋宁宗采纳韩侂胄的建议,崇岳飞贬秦桧,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改谥“谬丑”,下诏追究秦桧误国之罪:

  • 英国空军上将:休·道丁曾在“海狮计划”中打败德国空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休·道丁,英国,空军上将,海狮计划

    休·道丁(1882-1970),英国空军上将。生于苏格兰,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校和坎伯利参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曾任约旦、巴基斯坦地区英军空军司令、英国航空委员会委员。1936年任皇家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任职期间致力于研制雷达和飓风式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列颠空战中,他指挥若定,粉

  • 二战中“天下无敌”的德国,希特勒遭遇的首次失败:海狮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海狮计划,德国,希特勒,英国

    二战初期,德国象闪电一样,攻势凌厉,无往不胜,27天内征服波兰,1个小时拿下丹麦,5天征服荷兰,18天攻克比利时,39天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为尽快征服英国,希特勒亲自制定和命名了"海狮"行动计划。什么是海狮计划?海狮计划,又被称为大不列颠空战。希特勒最初制定这个计划是希望在空军的掩护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