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柳班战役:德国防守反击,苏联损失惨重

柳班战役:德国防守反击,苏联损失惨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26 更新时间:2024/1/15 12:24:48

柳班战役(Willow class

battle),是苏德战争前期苏联红军发动的进攻战役,是苏联红军一九四二年冬季反攻的组成部分。主要战场在沃尔霍夫河西岸。

战役结果,苏军惨败,阵亡6000人、失踪8000人,被俘32759人

作战意图

1942年1月7日至4月30日,作战意图是由沃尔霍夫方面军以其战线中央的部队,突破德军在沃尔霍夫河西岸的防御,歼灭西岸之敌后,以主力沿丘多沃一柳班方发展进攻。然后进一步向西北方向突击,与从东向西进攻的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第五十四集团军相配合,孤立并消灭前出至拉多加湖的德国集团军。同时,沃尔霍夫方面军的左翼部队,配合西北方面军所属第11集团军,向旧鲁萨、德诺、索尔策方向突击,然后从诺夫哥罗德卢加方向切断敌人的退路,最终的目的是粉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并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战役过程

当面德军为北方集团军群所属格奥尔格·林德曼上将的第十八集团军的16一17个师。苏联红军进攻之初即进展不利,从12月17日开始,苏第4和第52集团军转入进攻,但由于兵力不足且部队没有得到适当休整,进攻的收效不大,只在沃尔霍夫河西岸夺得三个不大的登陆场。两个集团军想进一步扩大登陆场的尝试均告失败。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有心想让进攻暂停下来,积聚力量以便在新的集团军到来之后作决定性的突击,但解列宁格勒之围心切的大本营,却要求不停顿地展开进攻,催促尽快开始以全部兵力突破沃尔霍夫河的战役。然而,眼看12月就要过去,第26和第59集团军还无音信。

到了1942年1月7日,即预定开始进攻的日子,沃尔霍夫方面军仍没能作好准备。第59集团军只有5个师的兵力到位并展开,还有3个师在开进途中。第26集团军这时已改编为专门突破敌人防御的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就是这个在即将开始的战役中将扮演重要角色的集团军,也只有一半多一点的部队占领了出发位置。另外,由于后勤组织不利,缺少汽车和距离较远,弹药、物质技术器材、粮秣等运输和前送部队的速度非缓慢。可以说,战役发起之前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但大本营下达的战役开始时间没有改变,于是,1月7日,沃尔霍夫方面军以部分部队勉强转入进攻。

准备不足的突击肯定是难以成功的突击,三天中,转入进攻的部队屡屡被德军猛烈的火力压回到出发阵地。在这之前,由于第4和第52集团军的部队曾不断地实施进攻,德“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和在此地防御的德第18集团军指挥部对沃尔霍夫河东岸的苏联红军集结与调动,早已倍加注意和警惕,向这个方向调来了新的部队并加强了防御,所以德军的抵抗既有准备且逐日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沃尔霍夫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认为必须暂停进攻,重新集结力量。好在莫斯科的大本营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当梅列茨科夫直接向斯大林汇报时,斯大林允许把时间再推迟三天,即1月13日再度发起进攻。

柳班战役的围幕刚刚拉开一条缝,又马上合上了,这是不是一个不祥之兆?

1月13日,经过15分钟的炮火准备之后,沃尔霍夫方面军4个集团军的第1梯队全部转入进攻。前三天,苏联红军是在对德军的第一防御地带的反复冲击中度过的。除了在某些地段强渡过沃尔霍夫河并夺取了岸边的几个居民点之外,进攻部队没有向纵深推进。从15日起,突击第2集团军,第52集团队把第2梯队投入战斗,苏联红军进攻总算有了起色,德军的第一防御地带被突破,苏联红军推进了5至10公里。但越往前推进,德军的抵抗越猛烈,双方的损失也就越大。在斯帕斯卡亚波利斯季、米亚斯诺伊波尔两地,突击第2集团军经过数次突击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防御。梅列茨科夫抓住这一机会,决定把方面军的全部力量转移到上述地区,并由此向柳班方向发展进攻。在以后的半年中,向柳班方向的进攻成了沃尔霍夫方面军整个战役的核心,从此,这一战役便以柳班战役的名称载入史册。

沃尔霍夫方面军指挥部重新部署了第52、第59和突击第2集团军部队,集中用在斯帕斯卡亚波利斯季和米亚斯诺伊波尔方向。突击第2集团军居中,在15公里宽的正面上实施突击。它的右面是第59集团军,以其左翼部队组成另一个突击集团,协助突击第2集团军行动。第52集团军居左,任务是待上述两个集团军突破之后,发展这个突破。开始苏联红军的突破进行得比较顺利。在米亚斯诺伊波尔突破之后,方面军指挥部向突破口投入了刚刚组建不久的骑兵第13军,同时命令突击第2集团军也跟在骑兵军之后进入突破口;又命令第59和第52集团军各以其一部,向两侧扩大突破口。进入突破口的骑兵军和突击第2集团军的部队,5天之内深入了40公里,切断了列宁格勒至诺夫哥罗德的铁路。

但当苏联红军转向东北方向的柳班时,遇到了德军的猛烈抵抗,不仅消耗了苏联红军突破部队大量的兵力兵器及弹药、而且迫使苏联红军选择了从西面迁回前进的道路。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在积雪的荒原和林间沼泽地区实施大范围的迂回,既疲惫了部队,也使供应部队的运输交通线拉长了,弹药、粮秣的供应常常中断。而且更严重的是,在突破口两侧的德军,正拼命地想重新封闭它,切断深入敌占区纵深的苏联红军赖以生存和战斗的运输线。因此,苏联红军柳班战役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能不能维持住突破口,以及能不能通过突破口及时向前方部队提供各种物资保障了。

到了3月初,突击第2集团军等部队已经孤军深入敌占区纵深70~75公里,推进到柳班以西15公里的红戈尔卡地区。此时,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第54集团军,在伊万·伊万诺维奇·费久宁斯基将军指挥下,正从基里布以北向柳班进攻,试图与突击第2集团军会合,最近的时候,两支苏联红军部队相距只有30公里。柳班地区的德军面临着被包围和被消灭的巨大威胁,接替威廉·里特尔·冯·勒布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屈希勒尔急忙从列宁格勒方向和基里希方向调来了3个步乓师,东西相向朝红戈尔卡猛攻,把突向柳班的苏联红军部队包围在红戈尔卡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无法再向前推进了,只好调头突围,经过几天的苦战,才突出重围,夺取柳班的任务明显无法完成了。差不多同时,第54集团军向柳班的进攻也被德军阻止,被迫转入防御。

突击第2集团军部队在撤出红戈尔卡之后,自己已经无力再向柳班发动进攻了,只好在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和列宁格勒至诺夫哥罗德两条铁路之间的一大块森林沼泽地域固守待援。突击第2集团军下一步怎样行动?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当时提出了三个方案供大本营定夺。第一,请求大本营加强方面军,哪怕只给一个集团军也好,以便趁春季泥泞季节尚未开始之时,利用突破第2集团军所占地域再向柳班冲击;第二,把突击第2集团军回撤过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铁路以南,确保该集团军安全,同时也可以保住沃尔霍夫河西岸的登陆场;最后一个方案是,让集团军固守已占领地区,侍泥泞季节过后,再积蓄力量,恢复进攻。大本营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因为它的优点在于,这样可以对改善列宁洛勒的处境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新的冲击能成功,就能解除列宁格勒的封锁。于是它命令沃尔霍夫方面军指挥部建立一个由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4个步兵旅组成的突击集群,用坦克、炮兵和空军加强后,再次向柳班方向实施突击。同时命令守卫着斯帕斯卡亚波利斯季和米亚斯诺伊波尔之间突破口右翼的第59集团军,向西北方向的丘多沃进攻。大本营的意图是要以此牵制敌人,分散其在柳班地区的兵力。然而,这样一来,客观上消弱了守卫突破口的兵力,给德军封闭突破口,切断向突击第2集团军输送必要物资的交通线,提供了机会。

德军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在1942年的头三个月中,德军最高统帅部陆续从法国、丹麦、南斯拉夫和本土给“北方”集团军群补充了6个师。

得到补充后,屈希勒尔向突破口两侧一东边的斯帕斯卡亚波利斯季和西边的大扎莫希耶,调来了5个师。德国借助人员和技术装备的优势,向守卫着突破口的第52和第59集团军部队猛冲。苏联红军未能顶住德军的进攻,3月19日,德第38军、武装党卫队第1军在米亚斯诺伊博尔以西的地区会合,这标志着突破口完全被德军封闭,突击第2集团军赖以生存和战斗的交通线被切断了。

情况万分紧急。梅列茨科夫亲自来到第59集团军第372师,指挥部队重新打开突破口,恢复交通线。交通线公路两侧的战斗异常紧激烈,苏联红军三次打通了交通线,又三次被德军封闭。战斗最紧张的时候,梅列茨科夫甚至把手里掌握的最后一点战斗力——少尉集训队和初级指挥员教导连的人员全部投入了战斗。苏联红军只是在调来了一个刚刚得到补充的步兵师之后,才基本上控制了突破口地区的局势,并向突击第2集团军运去了粮秣和弹药。使第2突击集团军与正面联结起来,但该集团军仍处于被半包围的危险处境,德军随时仍有可能再次关闭突破口。

4月23日,沃尔霍夫方面军并入列宁格勒方面军,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霍津上将任司令员。梅列茨科夫在离任时,向大本营建议,由于第2突击集团军疲惫不堪,以现有的编成,它既不能进攻,也不能防御,它的交通线又处在敌人的威胁之下,要么派出精锐部队加强该集团军,要么立即把第2突击集团军从森林沼泽地撤出来,否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霍津没有听从这一建议,仍然想让第2突击集团军以其现有兵力前进,此时的第2突击集团军只是在名义上是突击的,它连实施防御都有困难,更谈不上去粉碎德军的强大的抵抗了。而通过咽喉部位给它补充兵员又受到了德军的阻拦,在遭受挫折后,霍津不得不放弃了进攻,决定把第2突击集团军撤出来补充休整。

5月21日,大本营批准了霍津的计划,但由于没有预备队,再加上延误了时间,德军发现了苏联红军的企图,于是德军调来了新的增援部队,于5月30日转入了进攻。德军以党卫军第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从北面,第38军的第58师、第126师和第250蓝色步兵师(西班牙志愿师)从南面,与第18集团军配合,向苏联红军突破口的两侧实施反击。到了6月5日,德军打乱了突击第2集团军的战斗队形,对其进行分割。6月6日,德军完全封住了口袋嘴,把苏联红军7个师和6个旅共计13万人紧紧包围起来。突击第2集团军断绝了与外面苏联红军的联系,粮食和弹药奇缺,它的后卫部队在敌人的压力下缓慢地向东南方面退却,前卫部队想打开一条走廊,与第59和第52集团军部队会合。

但已经没有后备队的第59和第52集团军根本帮不上忙,他们分散在宽大的正面上,只能勉强顶住敌人的进攻,使他们与突击第2集团军之间的距离不再扩大。让这两个集团军的现有部队从包围圈外去缩小与被围部队的距离已不可能了。

梅列茨科夫紧急抽出了3个步兵旅和1个坦克营,把这点微薄的力量编成两个集群,命令他们打开一条宽1公里半到2公里的走廊,并掩护走廊两侧,以保障陷入合围的部队撤出。6月10日拂晓,上述集群发起了进攻,到了傍晚,情况已经明朗:这次进攻没有奏效。悔列茨科夫再次组织力量冲击德国包围圈的对外正面。到6月19日,坦克第29旅和跟进的步兵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防御,与从西向东南进攻的突击第2集团军的部队会合。6月21日,从东西两面沿丘多沃至诺夫哥罗德铁路线打开了一条宽300~400米的走廊,突击第2集团军一大批负伤的指战员撤出了包围圈。然而不幸的是,跟在伤员后面的部队,没有按照命令去扩大突破口和巩固两侧,而是跟着伤员撤走了。第二天,德军集中了航空兵和炮兵火力,向走廊猛攻,打开并支撑走廊的苏联红军顶不住德军的进攻,走廊被切断。梅列茨科夫命令第59集团军从西面,突击第2集团军从东面,再次沿铁路线进行相向突击。他特别命令突击第2集团军部队,毁掉全部重装备,把司机和其他专业人员全部编入战斗队,不惜任代价把突击进行到底。突击时间定在6月23日23时。

23日23时,苏联红军开始行动,激战持续了一夜。凌晨,再次沿铁路线打通了一条走廊,筋疲力尽的突击第2集团军部队,步履艰难地通过走廊撤了出来。但到中午德军又控制了铁路。傍晚,第59集团军的部队又一次打通了走廊,顺着这条双方火力交叉射击的走廊,24日一整夜和25日早晨,又陆陆续续撤出了一批部队。到了25日早上9时30分,德军再次封闭了走廊,而这一次是彻底封闭了。苏第2突击集团军在德军这次合围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虽然有16000人突出了包围,但阵亡6000人、失踪8000人,被俘32759人,损失火炮649门、坦克771辆。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被俘投降。战后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米哈伊尔·谢苗诺维奇·霍津被解职。

标签: 柳班战役德国苏联

更多文章

  • 泰法战争:从日本帮凶反转为美国盟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泰法战争,泰国,法国

    二战时泰国是东南亚唯一的主权国家,东临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今天的老挝、柬埔寨和越南),西傍英国殖民地缅甸,南接英国殖民地马来亚(今天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具有绝佳的战略地位。觊觎东南亚的日本和试图保守本地区殖民利益的英国都试图争取泰国。然而,泰国最终与日本结成攻守同盟,允许日本借道攻打泰国的邻国,原

  • 两次泰法战争分别是怎样的?两次结局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泰缅战争,泰国,缅甸,泰法战争

    第一次泰法战争:老掉牙的剧本,没悬念的结局19世纪中叶,古老的暹罗王国,在拉玛四世皇“蒙固大帝”和五世皇“朱拉隆功大帝”父子的经营下,成为了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然而,管你现不现代化,英法殖民者该来还是会来,于是在势如破竹的进击下,越南全境和柬埔寨被法国控制,马来半岛和北部的缅甸被英国

  • 泰法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泰法战争,泰国,法国

    1940年至1941年,泰国和维希法国之间因为对法属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的某些原属泰国的地区的所有权发生争持,从而爆发了小规模的泰法战争。早在二战爆发之前,两国政府有为边界事务进行磋商,法国政府曾表示仅愿意在边界上作微小的调整。随着法兰西陷落,泰国首相銮披汶·颂堪(Plaek

  • 高加索战役的具体过程,高加索战役的结果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加索战役,德国,苏联

    高加索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夺占盛产粮食和石油的高加索并进而侵入中东地区,德军统率部命令"A"集团军群于1942年7月25日从顿河下游进攻高加索,是二战欧洲东线战场上,苏联红军和德军在欧亚两洲的高加索地区一系列战役的统称。战役从1942年7月25日开始,至1943年10月9日结束,苏联红军成功

  • 高加索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高加索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高加索战役,苏联,德国

    高加索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夺占盛产粮食和石油的高加索并进而侵入中东地区,德军统率部命令"A"集团军群于1942年7月25日从顿河下游进攻高加索,是二战欧洲东线战场上,苏联红军和德军在欧亚两洲的高加索地区一系列战役的统称。战役从1942年7月25日开始,至1943年10月9日结束,苏联红军成功

  •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指挥才能怎么样?有着哪些军事成就(高加索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希特勒,隆美尔,高加索战役

    指挥战役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德波战争爆发。在曼施坦因的策划下,德军南方集团军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包围波兰首都华沙。9月28日,波军投降。波兰战役后,曼施坦因多次修改制定了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准备入侵法国。该计划充分展现了闪击战的思想和创造力的精髓。按照他的想法,德军将集中使用装甲兵部

  • 大象岛海战中法军有着哪些准备?泰军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象岛海战,泰法战争

    皇家泰国海军并非弱旅,新近才从意大利和日本购入新型舰只。主要战斗力包括两艘装备八英吋舰炮的二千五百吨排水量海岸护卫舰、两艘英制装备六英吋舰炮的炮艇、三艘驱逐舰、十二艘鱼雷舰,四艘潜水艇。另外皇家泰国空军拥有 三菱KI-30型轻轰炸机,并在战争中多次运用,有能力对法国海军造成严重杀伤。泰国空军还有P-

  • 大象岛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象岛海战,泰法战争

    大象岛海战是泰法战争中两国海军的一次战斗,发生在1941年1月17日,其结果为法国海军全胜。由于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败于希特勒德国,巴黎沦陷,维希法国政府在南法国组成并沿袭法国的各海外殖民地。而法属印度支那政府试图维持已获得的领土,但是其西部的邻国泰国则对这些领土虎视眈眈。大象岛海战是泰法战争中

  • 为什么说宋金战争是两败俱伤?如何评价宋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金战争,宋朝

    有关历史学家在研究完宋金战争这段历史后得出了宋金战争其实是两败俱伤的结论,因为虽然在表面上金人暂时打败了宋人,获得了大部分领土,但是经过这一场长达20年的战争后大金国力大大受损,国内民不聊生,而宋人也失去了半壁江山,只能躲在江南一隅暗暗喘气恢复国力。很多专家之所以认同宋金战争其实是两败俱伤的结论,是

  • 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他书生入将,决不降清,以死殉国(宋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煌言,明朝,宋金战争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九月初七,杭州城弼教坊的刑场,清军戒备森严,百姓缟素呜咽。五人身着大明服饰,下轿步入刑场。一人在另外四人的簇拥下,凌然站立于刑场中间,只见他放眼望去,西湖吴山,风景如画却变了颜色,他叹息一声后高声诵出:“我今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随后引颈就戮,跟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