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道中衰”中的嘉庆帝,他的结局是什么?

“嘉道中衰”中的嘉庆帝,他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27 更新时间:2024/1/26 22:43:57

“嘉道中衰”上承“康乾盛世”,下“鸦片战争”,“嘉道”指的是嘉庆道光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的皇帝,终其一朝,都在孜孜不倦地处理政务。但嘉庆帝的勤奋是一种“懒惰”的勤奋,他高喊守成,标榜“法祖”,死按祖宗的“实录”办事,发生了什么事件,他仔细的查祖宗的实录,看看类似事件人家怎么处置的,然后自己照办。

1

如果嘉庆是以前朝代的皇帝,他是个合格的好皇帝;但是嘉庆处在“数千年位于之变局”的时代,他在位时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从乾隆中后期,清朝一直在走下坡路,只不过到了嘉庆一朝才愈发明显:嘉庆在位期间正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可嘉庆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嘉庆时期,大清国已经被腐败侵蚀的体无完肤。嘉庆应该是很郁闷的:怎么他爹乾隆在位时天下太平,国家没那么多事,偏偏到了自己手里问题频出:朝廷腐败,百姓起义。嘉庆深感无能为力,他呕心沥血却不知自己怎么做才能挽救日暮穷途的大清:嘉庆帝都能在紫禁城内遇刺,白莲教都能打进紫禁城。

2

要想有一番作为,除了雄才大略,更要勇于突破。嘉庆帝却不是,他不敢承担任风险。嘉庆帝没有什么缺点,但没有缺点恰恰是最大的缺点,他只是一个平庸的好人。嘉庆帝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那只不过只扬汤止沸。

嘉庆驭龙宾天,正史记载是正病故,但是嘉庆帝从病倒至归天,还不到一天工夫,而且死前没有明显的征兆,所以后人推测可能是由于年事已高,中暑再加上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死。还有一种说法是嘉庆皇帝是遭雷击而死,但是这种说法只是根据只是一些没有史实根据的传说,宫廷正史上均无记载。

嘉庆皇帝死后,热河行宫立即封锁消息,避暑山庄大门紧闭,限制人员出入。二十七日留京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延至八月初二日,道光皇帝内阁发布上谕,才告知朝廷上下。当时的清朝政局稳定,且已经确认了秘密立储制,断然不会出现争权夺位、国家混乱的情况。在此之下,嘉庆皇帝死后,身边人却行如此严谨的举动让人不得不怀疑嘉庆帝之死另有原因。更重要的是,“遭雷击而死”这种流言的出现绝非空穴来风,当时我国的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皇帝处在顶点,谁敢传出这样的流言?

3

即使嘉庆遭雷击而死是实,宫廷正史上也不会出现任何记载。皇帝遭雷劈,这是遭了天谴啊!谁敢胡写?不管嘉庆是怎么死的,他终究可以安心长眠了,不必再碌心劳力于大清的是是非非,风风雨雨。

标签: 嘉庆帝清朝嘉道中衰

更多文章

  • 大老虎之后:和珅倒台与嘉道中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和珅,清朝,嘉道中衰

    对吴熊光来说,1799年2月7日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诡异的日子,这一天既被称为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但同时也被称为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不仅由 皇帝亲自颁发天下的黄历会同时印刷两个年号,全国铸造的钱币也是乾隆、嘉庆各半,甚至专门记载皇帝日常生活的《起居注》,也有两本,一本以嘉庆纪年,一本 以乾隆纪年

  • 揭秘:嘉道中衰清朝由盛转衰的标志着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道中衰,清朝

    清朝完全的衰败则由乾隆的继任者嘉庆皇帝开始“嘉道中衰”并非偶然,而“嘉道中衰”也不是一个转折,而是一个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的延续。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即“康乾盛世”的最后时期。但乾隆后期已经埋下了清朝和封建社会衰败的伏笔,表现在吏治的腐败,如著名的贪官:和珅;和社

  • 曹操兵力明明占优势为何在汉中之战中还是被刘备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中之战,三国

    曹魏的兵马一直是三国中实力最为强盛的一方,孙刘联合才能有实力抗曹,那么为什么占据优势兵力的曹操为何会在汉中之战时输给了刘备呢?其实打这一仗的刘备也不轻松,他打了两年才拿下汉中,而且他的胜利并不是赢在了战斗之中,而是赢在了部署上。首先,刘备和曹操在战术上基本差不多。刘备是率先发起攻击的,占据“先发制人

  • 汉中之战过后,王平为何归降弱小的蜀汉?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中之战,三国

    在三国时代,许多将领都曾不仅效忠了一个主公。许多将领都有过降敌的经历。就像曹操的五子良将,其中很多都是降将。而东吴的甘宁,甚至连忠义无双的关羽、赵云都曾有过降敌的经历。一般来说,名将之所以会叛降,原因都是因为战败,或者放弃弱势的一方,去投奔强大的一方。但也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王平。王平我们都知道,他

  • 汉武盛世有哪些国情变化汉武帝的汉武盛世持续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参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酎金夺爵、盐铁官营、汉武盛世、汉匈百年战争、丝绸之路、巫蛊之祸网络配图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即为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局面。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

  • 汉武盛世文化具体表现 汉武盛世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文化在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以其自身的雄才大略,创造了繁荣昌盛的汉武盛世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政权得到了巩固,汉朝文化的主流形态也有了雏形,自此便拉开了中国繁荣富强的帷幕,汉武盛世文化也从这里开始了。汉武帝刘彻剧照西汉的文化正是在汉武帝时代才出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比如兴太学,改

  • 性格分裂的汉武帝为什么会造就汉武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帝,卫青,匈奴,,汉武盛世

    汉武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汉武帝在他当政之时犯下许多过错。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他励精图治,苦铸大汉版图,他重用

  • 汉朝马邑之战 揭秘马邑之战的起因是什么(马邑之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马邑之战,马邑之围

    公元前133年汉朝马邑之战爆发。马邑之战又被称作马邑之围,也有人称马邑之谋。这场战役的目的是诱惑敌人进而歼灭敌军。是西汉汉武帝在位时,由王恢进言策划的准备消灭匈奴的大战。正如《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载的那样:昔汉之王恢,欲徼一时之幸于匈奴,故为马邑之役,孝武许之,是恢欲奉诏以从事也。然后以谋出于恢,故

  • 喊破嗓子 “马邑之谋”的前身竟然是口水战(马邑之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高祖,吕后,马邑之围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汉朝自立国以来,最大的敌人便是北方的匈奴。初期,大汉还处于穷困潦倒、百废待新的阶段。面对匈奴不断来“打谷草”,汉高祖刘邦最开始采取的是以蛮制蛮的策略,想以武力解决边疆问题。但是

  • 马邑之谋: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第一次军事冒险(马邑之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武帝,马邑之谋,汉景帝,马邑之围

    汉武帝在登基之初由于觉得时机不成熟,就同意了当时匈奴的和亲要求。然而根据《史记》记载,在这次和亲两年之后,汉武帝又突然在朝堂上宣布对匈作战,这个决定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朝堂上,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围绕着战与不战的问题又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那么主和派和主战派将会展开怎样的唇枪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