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可望为什么选择投降清军?最终因骄纵不得善终(孙可望投清)

孙可望为什么选择投降清军?最终因骄纵不得善终(孙可望投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63 更新时间:2023/12/23 6:51:46

提起孙可望,估计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知道他到底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孙可望原来的名字是叫做孙可旺的,后来在老家实在是太过于清贫,再加上地方官吏的横征暴敛,活不下去的他只能是选择参加了起义军,慢慢的因为人比较机灵,而且还识字,所以便被张献忠给收养了,是他手下四个养子里面的老大。这样一来,也就跟着张献忠改姓张了。

在张献忠可以的培养之下,孙可望是逐渐地成长起来了,每次上了战场,都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沉着应对,所以打的胜战也就比较多。而他的部下也都非常的认可自己的这位起义军首领,跟在孙可望的后面也是帮助一起建立了不少的功勋。在公元1644年的时候,张献忠建立了大西政权,孙可望的功劳排在了所有的臣武将的最前面,所以张献忠也是很不吝啬的封自己的养长子作为平东将军,另外还让他监军,管理所有的文武大臣,换个说法就是除了张献忠之外,他就是老大。

跟随在张献忠后面南征北战了不少的岁月,随着张献忠在川北的一次战役当中牺牲之后,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是率领着大西军队剩下的人马攻占了云南贵州一带,并且是坚持与大清政权作对。后来,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粮可以支持这支部队了,只能是带领着部队一起投靠了永历政权,并且是用自己强横的实力挟持了永历朝廷,让其为自己服务,其实也就是说孙可望是一个拥有实权的太上皇。

随着野心的膨胀,一开始孙可望也只是谋取一个秦的封号,为了能够得到南明朝堂的支持,他硬是不顾李定国的意见,将那些不支持他的三十名南明大学士全部都给斩杀了。自此之后,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就再也回不到当初了。即使孙可望最后成为国主,但是朝堂之上却是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拨人支持孙可望,希望可以让其封赐做大官,一部分人支持李定国,希望可以继续抗击清朝。

虽然孙可望是有继续派出将士抵抗清朝的数次围剿,但是随着李定国外出夺取地盘的时候,孙可望却是在背后不再使劲了。大西军队联合了南明的势力之后,一开始是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并且是收复了很多的州县。但是孙可望跟李定国在联合南明抗击清朝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即使是大家聚集到一起开会,准备是来一个举手投票解决的。可是所有的将领基本上都是站在了李定国那一边,导致孙可望一时之间无人支持他。

因为孙可望知道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建立了,再继续联明抗清的话,最终也是无法收复中原地区的。面对如今日益强大的大清军队,能够保住目前的地盘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但是李定国看到他这样的无动于衷之后,便是要自杀,其他人便是趁机阻拦住了他。孙可望看到目前众多大将的心里都开始朝向李定国了,再不同意也是枉然了,只能是同意了李定国的计划,但是孙可望开始怀疑李定国的心思了。

随着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加深了,李定国很快就迎走了南明的皇帝去了昆明。没有了李定国的军队,孙可望很快就开始自食其果了。清朝派了几十万大军前来围剿孙可望,这一战真的是将孙可望直接给打蒙了,损失相当的大。无奈之下,不仅是手中再也没有多少兵马的孙可望是直接选择投降了清朝,并且是准备从清朝借兵帮助他自己来复仇。

等到孙可望投降了清朝之后,首先便是在湖南长沙册封了他,之后便是召他去京城面见皇帝。孙可望到达京城之后很是受到了隆重的欢迎,顺治也是亲自接见了他。除此之外,更是赏赐了很多的金银财宝以及其他的宝物给孙可望,一时之间使得孙可望就成为了大清朝廷非常红的人物。

由于孙可望投降了清朝,便是彻底将李定国和西南地区的军情全部都出卖了,使得李定国和西南地区的抗清武装最终是失败了。大清朝廷因为收复失地,便是很大方的赏赐他做了一个义王。但是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孙可望的家人也逐渐开始嚣张跋扈起来了。顺治帝便是很快就接到了史官的弹劾,也是给了孙可望下达了一份在措辞上面非常有讲究的圣旨,最终孙可望是没有能获得一个善终,具体到底是怎么死的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标签: 孙可望明朝孙可望投清

更多文章

  • 孙可望的结局是什么?孙可望为什么与李定国分道扬镳?(孙可望投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可望,明朝,孙可望投清

    孙可望是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深受张献忠的重用。张献忠去世之后,孙可望与李定国一起接手张献忠的势力。随后实行联明抗清政策,成为南明权臣。后来又投靠清朝,协助清朝清缴南明势力,被清朝封为义王。孙可望事三主,张献忠、永历帝、顺治帝,但是最终结局却并不好。若是猜测一二的话,个人认为可能还比不

  • 李定国如果不和孙可望闹翻南明会不会更久?(孙可望投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可望,明朝,孙可望投清

    李定国和孙可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大义来讲,前者是坚定抗击英雄,而后者最后投降并出卖南明;从大义和道德等方面讲,两者没有可比性,也许有网友会非常不满。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应该完全以大义和气节来评价一个人,而且就南明这段历史期间,很多人物都是非常复杂的,至少没有人能否定,孙可望前期为抗清做了积极贡献吧。

  • 嘉道中衰发生在什么时候?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嘉道中衰,清朝

    清国统治者以少数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几代帝王励精图治,使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高峰。但清朝在乾隆年间之后,吏治迅速败坏,官无不贪,吏无不恶,清朝国势日非。乾隆五十九年,朝鲜使者记录:“大抵为官长者,廉耻都丧,货利是趋,知县厚馈知府,知府善事权要,上下相蒙,曲加庇护。” 洪亮吉陈述乾隆末年时说:“士大夫渐不

  • “嘉道中衰”中的嘉庆帝,他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庆帝,清朝,嘉道中衰

    “嘉道中衰”上承“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嘉道”指的是嘉庆和道光。嘉庆帝是一位勤政的皇帝,终其一朝,都在孜孜不倦地处理政务。但嘉庆帝的勤奋是一种“懒惰”的勤奋,他高喊守成,标榜“法祖”,死按祖宗的“实录”办事,发生了什么事件,他仔细的查祖宗的实录,看看类似事件人家怎么处置的,然后自己照办。1

  • 大老虎之后:和珅倒台与嘉道中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和珅,清朝,嘉道中衰

    对吴熊光来说,1799年2月7日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诡异的日子,这一天既被称为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但同时也被称为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不仅由 皇帝亲自颁发天下的黄历会同时印刷两个年号,全国铸造的钱币也是乾隆、嘉庆各半,甚至专门记载皇帝日常生活的《起居注》,也有两本,一本以嘉庆纪年,一本 以乾隆纪年

  • 揭秘:嘉道中衰清朝由盛转衰的标志着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道中衰,清朝

    清朝完全的衰败则由乾隆的继任者嘉庆皇帝开始“嘉道中衰”并非偶然,而“嘉道中衰”也不是一个转折,而是一个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的延续。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即“康乾盛世”的最后时期。但乾隆后期已经埋下了清朝和封建社会衰败的伏笔,表现在吏治的腐败,如著名的贪官:和珅;和社

  • 曹操兵力明明占优势为何在汉中之战中还是被刘备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中之战,三国

    曹魏的兵马一直是三国中实力最为强盛的一方,孙刘联合才能有实力抗曹,那么为什么占据优势兵力的曹操为何会在汉中之战时输给了刘备呢?其实打这一仗的刘备也不轻松,他打了两年才拿下汉中,而且他的胜利并不是赢在了战斗之中,而是赢在了部署上。首先,刘备和曹操在战术上基本差不多。刘备是率先发起攻击的,占据“先发制人

  • 汉中之战过后,王平为何归降弱小的蜀汉?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中之战,三国

    在三国时代,许多将领都曾不仅效忠了一个主公。许多将领都有过降敌的经历。就像曹操的五子良将,其中很多都是降将。而东吴的甘宁,甚至连忠义无双的关羽、赵云都曾有过降敌的经历。一般来说,名将之所以会叛降,原因都是因为战败,或者放弃弱势的一方,去投奔强大的一方。但也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王平。王平我们都知道,他

  • 汉武盛世有哪些国情变化汉武帝的汉武盛世持续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参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酎金夺爵、盐铁官营、汉武盛世、汉匈百年战争、丝绸之路、巫蛊之祸网络配图汉景帝死后,其子刘彻即位,即为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局面。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

  • 汉武盛世文化具体表现 汉武盛世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文化在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以其自身的雄才大略,创造了繁荣昌盛的汉武盛世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政权得到了巩固,汉朝文化的主流形态也有了雏形,自此便拉开了中国繁荣富强的帷幕,汉武盛世文化也从这里开始了。汉武帝刘彻剧照西汉的文化正是在汉武帝时代才出现了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比如兴太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