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赵国、燕国、中山国,究竟哪一个才是乐毅的祖国呢?(魏灭中山之战)

魏国、赵国、燕国、中山国,究竟哪一个才是乐毅的祖国呢?(魏灭中山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45 更新时间:2023/12/23 0:32:21

原文: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史记·乐毅列传》

译文:

我听过这种说法,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开端好的不一定结局好。从前伍子胥的主张被吴王阖闾采纳,吴王带兵一直打到楚国郢都;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的正确建议,却赐给他马革囊袋逼他自杀,把他的尸骨装在袋子里扔到江里漂流。吴王夫差不明白先前伍子胥的主张能够建立功业,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里而不后悔;伍子胥也不能预见君主的气量、抱负各不相同,因此致使被沉入江里而死不瞑目。

1.这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名将。

他懂得善作未必善成,善始未必善终。如果摊上个好领导,咱就努力工作,如果碰上个二货主子,咱也没必要死忠。

他所处的时代有四大名将,他并没有列入其中,但诸葛亮却以他自比。

他就是战国名将乐毅。

2.乐毅的祖先乐羊是个魏国人,乐羊率领魏国军队攻灭了中山国。

当时,乐羊的儿子乐舒是中山国的将领,魏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中山国国王烹杀了乐舒,还煮成肉羹送去给乐羊,乐羊坐在营帐把一杯肉羹全吃了。

在上演了“乐羊食子”的故事之后,中山国灭亡,乐羊在原来中山国的领土上有了一块封地。

中山国复国成功之后,又被赵国灭亡,于是乐毅成了赵国人。

有意思的是,中山国复国成功靠的是一文一武,这个武将居然是乐羊的孙子。中山国和老乐家渊源很深。

乐毅原本是要在赵国做官的,但正好碰到“沙丘之变”,赵武灵王惨死,乐毅改变了方向,去到了魏国。

但乐毅真正扬名立万却是在燕国,终老又回到赵国。

魏国、赵国、燕国、中山国,究竟哪一个才是乐毅的祖国呢?

3.战国后期,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件——“五国伐齐”(也有说是“六国伐齐”的),乐毅就是在这次事件中声名远播的。

齐宣王时代和齐缗王时代,齐国是个超级强国,一点也不比秦国差。

但是,齐国仗着自己实力强劲,四处拉仇恨。楚国被教训了,韩赵魏都被欺负过,燕国甚至连首都都被齐国攻破了。

齐国膨胀了,以为自己独步江湖,但实际上,就算秦国在最强盛的时候,也未必打得过其他六国联手,也必须一手军事、一手外交。

战国江湖暗流涌动,即将风起云涌。

4.还是在燕国险遭灭国后不久,乐毅作为魏国的使者来到了燕国。

燕国的国君是燕昭王,这是又一个卧薪尝胆的勾践式的君王。

燕昭王最著名的事迹就是修筑黄金台、引得凤凰来。

燕昭王听从了谋士的建议,用千金买马骨的方法,招徕天下贤士。他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还修筑了一座高台,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黄金台”。

燕昭王为了招揽人才,也是豁出去了。《史记·孟荀列传》记载燕昭王一个很肉麻的举动。当名士邹衍来到燕国的时候,“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什么叫拥彗先驱呢?就是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边走边扫,在前面清洁道路。

不管肉麻不肉麻,做作不做作,效果杠杠滴。剧辛来了,邹衍来了,屈庸来了,乐毅也来了。

在燕国,乐毅遇到了他的伯乐,才有机会书写自己人生最华美的篇章。

5.当齐国不顾打破势力平衡的危险,不顾国内厌战情绪,悍然出兵灭掉宋国的时候,燕国的机会来了,乐毅的机会也来了。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出乐毅等人,分赴各国,展开外交活动,成功地建立起抗齐统一战线。各国军队纷纷集结,燕国更是全国总动员,乐毅被任命为上将军,担任联军总司令。

面对联军的进逼,齐缗王还没有意识到大祸临头,亲自率领主力在济水之西迎战联军。

济西之战,双方兵力相当,都是二十多万的样子,但战力不可同日而语,联军本身就是各国的精锐,燕国军队更是满怀复仇之心,而齐国军队本来就有些仓促上阵,因为连年征战,士兵的厌战情绪很浓,齐湣王为了迫使士兵死战,用刨祖坟相威胁,更使士兵离心离德。

史料上并没有太过详细地介绍济西之战的过程,因为齐军根本就是一触即溃。

只一战,齐国瞬间沦为人见人欺的弱国。

6.各国军队瓜分了事先说好的好处,纷纷撤军。

乐毅没有让燕国军队撤退,而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兵锋直指齐国首都临淄。

想当年,齐军攻破燕国首都,如今,报仇就要报得对等、报得精准。

乐毅带有不小风险的长驱直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淄被攻破,大批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都被打包运往燕国。

一直是边缘存在的燕国,如今也能把齐国的都城踩在脚下,这可不是一般的扬眉吐气,欣喜若狂的燕昭王亲自到前线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

没多久,燕军兵分五路,席卷山东,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攻下了绝大部分的齐国城池,偌大的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孤城。

齐国这是要率先离场领盒饭去了吗?

7.立下赫赫功劳的乐毅并没有飘飘然,他依然保持着一位名将应有的冷静。

乐毅知道,按照燕国和齐国的实力,还是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距,现在的大胜是特定时期借势借力的结果。

燕国如果要吞并齐国,单靠武力是很难实现的,乐毅一方面对两座孤城围而不攻,一方面对已经攻占的地区实行各项政策,减税也好,优待读书人也罢,一个目的——攻心。

乐毅在行动,齐国人也没闲着,固守即墨的田单知道正面击败乐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于是想出了一个老套但有效的办法——离间计。

离间计的内容无非就是散布流言,流言的内容无非就是乐毅之所以不攻城,其实是想自立为齐王,他拖延时间主要是为了自立在做准备工作。

如果是燕昭王听到这个流言,最多就是呵呵一笑,但燕昭王死了,新的国君燕惠王中招了。

燕惠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有过节,现在听到流言之后,立马就相信了,派出将领骑劫去替代乐毅。

估计骑劫前往齐国接收部队的时候,应急预案做了不老少,但伤透了心的乐毅很痛快地交出了兵权,也没回燕国,直接投奔赵国去了。

不久,田单祭出“火牛阵”,骑劫被杀,一战逆转。

对骑劫来说,流年不利,对乐毅来说,功败垂成。

8.赢了一晚上,临天亮一把都输回去了,燕惠王很失落。

他知道是自己的决断毁了大好局面,但他还想把责任往乐毅身上推。

燕惠王派了个使者去往赵国,一方面向乐毅道歉,一方面指责乐毅。大意就是:我是听信了谗言,但你也不能扭头就走啊?你回来好好跟我掰扯掰扯,我肯定会听你的。就因为你拍拍屁股跑路,才有今天的结局,你对得起我爸燕昭王对你的信任吗?

乐毅并没有如同燕惠王预料的那样感激涕零,而是头脑极为清醒的回了一封信,这封信就是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乐毅很光棍地戳穿了燕惠王的把戏,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二货主子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

9.《三国演义》中徐庶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

大嘴觉得,诸葛亮有些抬举乐毅了,乐毅和战国四大名将基本上算是同时代的人,而且和廉颇、李牧也都有过交往,他拿得出手的战绩也就是济西之战,但济西之战的含金量实在有限。

乐毅最显著的特点实际上是他在《报燕惠王书》中表达出来的“善作不必善成,善始不必善终”的处世之道。

如果诸葛亮以乐毅自比,那么他又何必呕心沥血,去侍奉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

标签: 乐毅魏灭中山之战

更多文章

  • 盐铁之议的结果跟影响如何?后世有着什么样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盐铁之议,汉朝

    会议结束后,朝廷仅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霍光借助贤良文学,应得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经济上也使得官营政策有所收缩。会议争论双方的观点对昭宣时期汉王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主流上看,大权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坚持了汉武帝轮台罪己诏中所制定

  • 什么是盐铁之议?汉朝盐铁之议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盐铁之议,汉朝

    盐铁之议,又称盐铁会议,是汉昭帝时,霍光组织召开的一次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其本质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汉宣帝时,桓宽根据当时会议的记录,整理为《盐铁论》。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擢用桑弘羊为财政大臣,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虽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弊端百出,

  • 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盐铁之议及事件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盐铁之议

    盐铁之议盐铁之议,又称盐铁会议,是汉昭帝时,霍光组织召开的一次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其本质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汉宣帝时,桓宽根据当时会议的记录,整理为《盐铁论》。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擢用桑弘羊为财政大臣,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虽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但弊

  • 盐铁之议:汉昭帝时期中国第一次执行宏观调控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昭帝,盐铁之议,桑弘羊,

    盐铁之议是汉昭帝时,中央政府召开的一次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起的有关国家政策的辩论。汉武帝在元狩年间起用桑弘羊等人,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新经济政策,如统一币制,盐铁和酒类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mín) 等,这虽然充裕了封建国家的财政,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伴随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

  •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一次明斯克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斯克战役,德国,苏联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7月9日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地域进行的进攻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准备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军。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司令为S.K.铁木辛哥元帅)奉命固守突出部及其以南共470公里

  • 明斯克战役:苏联惨败而斩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斯克战役,苏联

    第一次明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7月9日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地域进行的进攻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准备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军。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司令为S.K.铁木辛哥元帅)奉命固守突出部及其以南共470公里

  • 1944年明斯克战役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斯克战役,苏联,德国

    1944年6月29日—7月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白俄罗斯第3、第2、第1方面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配合下,实施的进攻战役,是战略性白俄罗斯战役的组成部分。战争背景1944年实施维捷布斯克—奥尔沙战役、莫吉廖夫战役、勃布鲁伊斯克战役的结果,德军第4集团军基本兵力陷入苏联红军的深远包围

  • 1941年明斯克战役苏联是怎么输的?损失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斯克战役,苏联,德国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7月9日在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地域进行的进攻战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冯·博克元帅)根据“巴巴罗萨”计划,企图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苏联红军集团。苏联红军西方特别军区(开战后改编为西方面军,司令为D.G.巴甫洛

  • 婆罗洲战役:火焰喷射器的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婆罗洲战役,日本

    二战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比如坦克、喷气机、毒气、导弹、原子弹、航空兵等,还有就是火焰喷射器。血战钢锯岭里火焰喷射器在血战钢锯岭里,美军就大量使用了火焰喷射器来对付,凶残的小鬼子。在太平洋战场,除了美军,日军还有一个难缠的对手,就是澳大利亚。小鬼子烧的受不了,就会冲出来搞万岁冲锋太平洋战场后期,澳军配

  • 婆罗洲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婆罗洲战役,日本

    婆罗洲战役开始于1945年5月1日,结束于1945年7月18日。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澳盟军于1945年5~7月在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对日军实施的登陆战役。 盟军登陆部队主力为澳大利亚第1军(军长莱斯里·莫希德中将)第7、第9师,美国第7舰队负责海上运输和掩护,由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统一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