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李悝是怎么死的?李悝的生平资料简介(李悝变法)

战国时期李悝是怎么死的?李悝的生平资料简介(李悝变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30 更新时间:2024/1/25 6:12:04

李悝是怎么死的: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故一般认为他是法家的始祖。历史上的李悝又是怎么死的呢?

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也作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弟子曾申门下,作过中山相和上地守。上地在河西,故李悝经常和秦人交锋作战。桓谭以为李悝为文侯师,班固、高诱以为是文侯之相。由于先秦文献缺乏记载,故此说尚难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悝能参与机密,为文侯心腹之臣。司马迁说:“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班固称李悝“富国强兵”。这些记载都表明,文侯时魏能走上富强之路,李悝曾作出很大贡献。

李悝以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还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有赏有罚,唯才是用,这是战国时甚为流行的法家主张,当时不少国家都因贯彻这些主张走向富强。

在经济策略方面,尽地力之教是李悝的主要主张。他认为田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又认为粮贵则对士民工商不利,谷贱则伤农,善治国者必须兼顾士民工商和农民双方的利益。他指出五口之家的小农,每年除衣食、租税和祭祀等开支外,还亏空四百五十钱,这就是农民生活贫困和不安心于田亩的原因。他针对此情况作平籴法,即将丰年分成大熟、中熟、小熟三个等级,按比例向农民籴粮;把荒年也分成大饥、中饥和小饥,在大饥之年把大熟之年所籴的粮食发放给农民,其余则类推。这样可使饥岁的粮价不致猛涨,农民也不会因此而逃亡或流散。由于能“取有余以补不足”,“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法经》的编订,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春秋末年,晋、郑诸国作刑鼎或刑书,以公布新的法律条文。到战国时,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出现了更多的新的成文法典。李悝“撰次诸国法”,修订出《法经》六篇,包括盗、贼、囚、捕、杂、具。盗是指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大盗则戍为守卒,重者要处死。窥宫者和拾遗者要受膑、刖之刑,表明即使仅有侵占他人财物的动机,也仍构成犯罪行为。贼律是对有关杀人、伤人罪的处治条文,其中规定,杀一人者死,并籍没其家和妻家;杀二人者,还要籍没其母家。囚、捕两篇是有关劾捕盗贼的律文。杂律内容包罗尤广,包括以下几类:①淫禁。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②狡禁。有关盗窃符玺及议论国家法令的罪行。③城禁。禁止人民越城的规定。④嬉禁。关于赌博的禁令。⑤徒禁。禁止人民群聚的禁令。⑥金禁。有关官吏贪污受贿的禁令。如规定丞相受贿,其左右要伏诛;犀首以下受贿的要处死。具律是《法经》的总则和序例。《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成,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悝的著作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者有法家类《李子》三十二篇,儒家类《李克》七篇;兵权谋家《李子》十篇,也可能是李悝所作。李悝的思想和治术都属于法家范畴,故其大多数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被列入法家类。由于他和子夏学派有一定的关系,他的有些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不免带有几分儒家色彩,《艺文志》将其列入儒家也不为无因。以上三种著作早已亡佚,但在魏晋或隋唐时尚有零简残篇传世。如《水经注》和《文选·魏都赋》注都引有《李克书》。由于《汉书》以李悝与李克为两人,后代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李悝是法家,李克是儒家。

《法经》早已不存,唯桓谭《新论》中有关于《法经》内容的简述,《晋书·刑法忘》也有类似的记载。《新论》已亡佚,桓谭介绍《法经》的一条保留在明人董说《七国考》之中,是我们今天了解《法经》的重要依据。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有《法经》,夹杂了天尊、佛像等语,当是误引他书所致,故难以凭信。

李悝的命运好于秦国的商鞅和楚国的吴起.他的仕途很顺利,终身的受到了魏王尊敬和重用.他是寿终正寝的.

标签: 李悝怎么死的资料李悝变法

更多文章

  • 厂卫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明朝厂卫制度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厂卫制度

    为了镇压人民和监视官吏,明太祖设立了锦衣卫,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明成祖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

  • 明朝三大组织:东厂、六扇门、锦衣卫 谁的权力最大?(厂卫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东厂,六扇门,锦衣卫 ,厂卫制度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中央集权达到了新的高度,由于创立者朱元璋来自于草根阶层,所以对国家的统摄力格外关注,不仅废除了实行两千年的丞相制度,而且还设立了诸多神秘组织。这些神秘组织里东厂、锦衣卫和六扇门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置,既独特又神秘,在现今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今天就来理一理这三

  • 明朝的内行厂到底有多可怕?明朝厂卫中权力最大(厂卫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内行厂,厂卫制度

    明朝是一个很有趣的朝代,也诞生了许多个历史第一,当然有好有坏,比较出名的如明朝的厂卫制度,历来让后人叹服。明朝建国后,朱元璋为了政治需要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是朱元璋创建的皇家卫队,负有侦察京师官民活动的职责,由指挥使主持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到明成祖朱棣后感觉锦衣卫已经不能完全照顾自己的统

  • 明朝的东厂是个什么厂 它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厂卫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东厂,朱棣,厂卫制度

    提到东厂,大家会不会首先想到的是这样。没错,东厂是明朝宦官机构,主要职能是侦查缉拿不法分子,威胁皇权的异端分子,是个直属于皇帝的特勤机构,素来以跋扈闻名。东厂跋扈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有不经任何手续抓人,乃至杀人的特许权。东厂最跋扈的时代是魏忠贤掌权那会儿,目不识丁的东厂提督魏忠贤,还兼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 大明朝政权特务机构:东厂西厂锦衣卫区别(厂卫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厂卫制度

    凡事关于大明朝的电视剧,几乎都会有东厂和西厂出现,东厂和西厂是纯粹的特务机构。只有他们的头目(提督)是太监,下面的番子也就是一般的衙役。锦衣卫是皇帝的护卫亲军(卫队),只有它的下属机构“镇抚司”可以侦查办案。他们并没有特定的隶属关系(相反可以互相牵制)。可是皇帝昏庸的时候,经常让东厂的提督太监权力膨

  • 有限主权论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有限主权论的影响(勃列日涅夫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有限主权论,苏联,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主义

    有限主权论是60年代末苏联勃列日涅夫政府提出的一个说法,是有关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主张。这是一种霸权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已经过时,主张用"联合主权代替单一的国家主权"。这一政治主张曾受到美国政府的重用。1968年8月,苏联出兵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

  • 勃列日涅夫主义是什么?勃列日涅夫主义的内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勃列日涅夫主义,苏联,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主义(Brezhnev Doctrine)又称勃列日涅夫学说,指在1968年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前后,由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制定的一整套苏联对外扩张的理论。该理论采取进攻性战略,主要包括:军事上以美国为主要对手,战略重点在欧洲,将过去追求的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改为力求取代美国,称霸世界,在苏联及华

  •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是谁?他有哪些政绩(勃列日涅夫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苏联,勃列日涅夫主义

    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联的经济历史遗留问题的改革从没有间断过。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使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其实质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以行

  • 雷伊泰岛战役美军兵力如何?都有着什么装备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雷伊泰岛战役,美国

    雷伊泰岛战役是美军及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最大规模的登陆行动,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统领所有海陆空力量,由托马斯·金凯德海军中将的美国第7舰队提供海空支援,共有701艘船只,包括157艘战舰,金凯德的舰队将运送所有登陆部队上岸。皇家澳大利亚海军将协助美国海军,共有5艘战舰、

  • 雷伊泰岛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雷伊泰岛战役,美国

    对日本来说,能保持菲律宾群岛十分重要,它供应很多重要的天然资源特别是橡胶,同时它是控制了由日本到文莱及苏门答腊的海上石油供应线。对美国人来说,进攻菲律宾是孤立日本帝国在中国及太平洋军事力量的战略性步骤。而且,也关系到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个人:2年前他离开菲律宾时承诺一定会回去及他坚持美国应有道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