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铜雀台的文学价值:形成了建安文学独特的样式

铜雀台的文学价值:形成了建安文学独特的样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31 更新时间:2024/1/26 4:58:06

铜雀台与建安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东汉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闵时悼乱,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曹操既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聚集在他身边的这些文学家被称为"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聚集是由于曹操对文学的热爱。

他在为诸子设置的官署中专门有"五官中郎将文学"一职,于是曹丕、曹植大都以这一名义将建安七子等众多文人网络门下,形成集团。虽然这不是专为文学创作而成立的组织,但却是文学家的核心,为组织文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活动方式主要有游铜雀台欢宴时的赋诗,如建安七子中大量的《公宴》诗;命题创作,始自铜雀台新成时"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后成为习惯;同一题目大家同时作,如《柳赋》即曹丕、王粲等同时所作;文学家之间赠答、品评之作,如大量的赠诗及曹丕的《与吴质书》、《典论》、《与杨德祖书》等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集等。

这种组织起来的文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文学繁荣,并为后世的文学活动提供了范例。由于这些人深受曹氏父子的影响,创作风格大体相近,一改东汉以来在文学创作上弥漫的华而不实之风,形成了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建安风骨”。曹植的《登台赋》、《步出夏门行》,王粲的《初征》,曹丕的《典论》,曹植的《洛神赋》,蔡文姬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至今仍深受世人的喜爱。这些作品大都是在邺城铜雀台所作。这个"邺下文人集团"随着曹操的去世、曹植的被逐以及一场莫名其妙流行于邺城的瘟疫而风流云散,死者大部分葬于邺城铜雀台西20里的曹操墓周围。

400年后唐代诗人温庭筠拜谒陈琳墓时写了一首极有感情的诗作"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共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如今的铜雀台,在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后面,只剩下一掊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在其前方的金风台也只有不足20米高,象两位老人孤零零地屹立在京深高速旁问候着过往的行人。而其身旁则是一批依托铜雀台名气新建的旅游设施焕发着勃勃生机,真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标签: 铜雀台曹操建安文学

更多文章

  • 铜雀台简介: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铜雀台,曹操,建安文学,

    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因历代名人题咏甚多而名。临漳古称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将邺

  • 文学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弃儿:建安文学代表人曹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朝,曹植,建安文学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辉煌的黄金时代,它“三曹”鼎立、“七子”雄发,踵接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兴起了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形成了遒劲阳刚、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建安文学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

  • 诸葛亮如果多活十年,魏蜀战争的结局能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蜀战争,三国

    公元234年,为了蜀汉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心血的诸葛孔明逝世了,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的的国力立刻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孔明的继任者们为了保障蜀汉的国力进行了很多的努力的,但是最终大都徒劳无功,并且蜀汉最终也没有能够逃脱灭亡的命运。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蜀国虽然国家比较小的,但是国内政治清明,而且诸葛亮注重农业

  • 汉中大战是决定魏蜀战争胜利的重要一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魏蜀战争

    魏蜀汉中之争指的是发生在公元217到219年间,蜀国和魏国为争夺汉中而展开的一场战争。根据学者薛凤飞的介绍,此次战役没有独立成篇的文献,所以他从各个文献中摘录了相关的文献介绍了此次战役。除了薛先生的文献以外,我们将对比其他文献,对魏蜀汉中之争予以介绍。影视剧中的刘备形象公元215年,曹操率军攻陷张鲁

  • 姜维为什么没能完成诸葛亮北伐遗愿?原来是因为这样(魏蜀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蜀汉,姜维,魏蜀战争

    姜维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传说中诸葛亮的徒弟,继承武侯遗志,坚持北伐。姜维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十一次北伐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甚至打出来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可见姜维强大的军事才能,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少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 少梁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少梁之战,秦献公,秦国,魏国

    少梁之战 少梁山地位于今陕西省韩城市。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著名的黄河少梁渡口。自春秋以降,这里一直就是秦晋、秦魏之间的必争之地。公元前362年,秦国乘魏国与韩国、赵国作战之机,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大败魏军,俘魏军统帅公孙痤,并占领庞城(既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战争起因秦献公回国即位后,向

  • 少梁之战秦献公为什么没有杀公叔痤 没杀公叔痤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孝公,商鞅变法,秦国,秦献公,少梁之战

    大秦帝国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尤其是第一步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弱小的秦国一跃而成为强大的国家,使东方六国不敢小看秦国。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秦孝公之前还有一个国君,这个国君就是秦献公,要说起他,所做的贡献并不比秦孝公小,正是因为他在位的时候,一系列的改革,才为后来孝公商鞅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剧中一开篇就

  • 秦魏两国少梁之战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决定大秦命运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秦献公,魏国,少梁之战

    在《大秦帝国之裂变》这部电视剧的第一集中,就介绍了秦魏两国少梁之战,在电视剧中说魏秦两国动用了40万兵力,据说这是一场决定天下格局的战争,更是决定秦魏两国命运的战争,这是真的吗?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攻取庞城。如果说这是一场决定大秦命运的战争,可以

  • 喀山汗国:被俄罗斯的大炮所毁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喀山汗国,金帐汗国

    由于一系列东欧影视作品的科普,说到金帐汗国分化出的克里米亚汗国,想必大家都已并不陌生。但是除了克里米亚,实际上在金帐汗国的土地上,还有一个影响深远的汗国。那就是曾经令莫斯科三代统治者都感到垂涎并头痛的喀山汗国。喀山汗国关于喀山汗国历史的一手史料,大多已经在莫斯科人攻占喀山时被销毁,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现

  • 喀山汗国是怎么被俄国征服的?被征服后有着怎样的境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喀山汗国,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的分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国家,喀山汗国便是其中之一。除了少数统治者之外,喀山汗国与蒙古人并无太多的联系,而在种族、语言、宗教、文化和经济传统上,它都是保加尔人(Bulgars)的直接继承者,保加尔人是突厥语民族的一支,在公元九-十世纪时游牧于伏尔加河中游一带。喀山成了这个新兴国家的首都。汗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