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海都之乱的背景是什么?海都之乱的经过详解

海都之乱的背景是什么?海都之乱的经过详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404 更新时间:2024/3/10 9:02:24

成吉思汗死后,由第三子窝阔台一系继任大汗,但是窝阔台汗之子贵由汗死后,窝阔台汗一系失去了汗位。蒙古提议召开库里台大会,力挺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大汗。自拖雷后裔蒙哥当选蒙古大汗始,窝阔台后裔渐失势,海都作为窝阔台汗的孙子,即于此时分封至蒙古以西的海牙里

忽必烈长期被分封到中原地区,接受儒家思想影响,积极准备汉化改革,这与海都等蒙古保守派格格不入。

蒙哥汗死后,忽必烈受到汉族儒家士子支持占据漠南中原地区自立为汗,海都支持新汗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终告失败。

但海都希冀大汗之位属于窝阔台后代,遂积蓄实力,联合钦察汗国,图谋与忽必烈争夺蒙古帝国大汗宝座。成吉思汗曾经说出,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因此他不断图谋反对忽必烈。

直接起因

因为窝阔台汗一系密谋分裂蒙古帝国,企图侵夺忽必烈的汗位。忽必烈遂派察合台后嗣八剌返察合台汗国争夺汗位,企求引起西部诸王内乱,以便其集中精力灭南宋的战争。令忽必烈意外的是,海都虽然与八剌初亦激战,但旋即和好。海都统辖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一带原属窝阔台和贵由的封地,于至元五年(1268年)发动叛乱,并建窝阔台汗国。随后,与昔里吉、乃颜等叛乱宗王交相侵扰西北地区,以致忽必烈徵调攻宋的伯颜军北上平叛。

西北举兵

至元五年(1268年),海都一部游弋东趋,进入岭北,驰突蒙哥之子玉龙答失所统巴邻部众

。这很可能只是偶然事件,但马上被驻扎在蒙古高原的忽必烈军队视为海都称叛的信号。于是漠北的元军出兵,在北庭击败了反叛的军队,而且又追杀到阿力麻里(位于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叛军接着逃走至两千余里以外,世祖下令停止追击

[5]

。直到这时,海都似乎还力图避免与忽必烈军正面开战,因此才会从阿力麻里西撤。海都的西奔,引起了当时的察合台汗国兀鲁思汗八剌的疑惧。八剌深恐海都就此西渡锡尔河,夺取河中,因此急忙出兵拦截,两军在锡尔河畔相遇,

元朝北部形势

元朝北部形势

发生大战。八剌先胜,海都在获得术赤后王的援兵后再度出战,大败八剌。八剌军退至河中,预备整军再战。

为了避免河中地区的城郭遭到更大破坏,海都派遣合丹(窝阔台子)的儿子钦察去与八剌约和。至元六年(1269年)春,术赤兀鲁思、察合台兀鲁思和窝阔台兀鲁思三方会盟于塔剌思河。三方议定:互结为“安答”;河中地区三分之二划归八剌,剩下三分之一属于海都和蒙哥帖木儿;诸王各自退回山地和草原,不得进入城郭地区,不在农耕地上放牧牲畜,也不向城郭居民滥行征发;农耕定居区域的管理仍由麻速忽负责;为了增加八剌的牧场、土地和军队,将由海都派兵,援助八剌西越阿姆河去侵夺伊利汗阿八哈的疆域。

翌年(1270年)开春,八剌便从河中西攻呼罗珊。伊利汗阿八哈在也里(今阿富汗赫拉特)附近用计大败八剌军。八剌败退河中,不久死去。察合台孙聂古伯(撒里班之子)被海都立为察合台兀鲁思的新汗,察合台兀鲁思沦为海都的附庸。海都取得对突厥斯坦和河中的支配权后,对元朝的态度逐渐强硬起来,开始了与元朝在天山南北两路直接对峙和争夺的阶段。

对峙争夺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命北平王那木罕开府于阿力麻里。至元十年(1273年),那木罕趁察合台汗聂古伯与海都不睦,发兵前往征讨。聂古伯死,不花帖木儿(察合台第七子合答海之子)继位为察合台汗,不久也死去,八剌之子笃哇即位。此两汗均由海都援立。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廷设置畏兀儿断事官;增设斡端、鸦儿看(今新疆莎车)等驿站

。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月,忽必烈连续下了三十四道追拘海都、笃哇金、银符凡的诏书。拘收的旨意和牌符更加激化了双方的冲突。大约在至元十二年(1275年)夏季,窝阔台系诸王禾忽(贵由子)沿塔里木沙碛南缘进至蒲昌海(即罗布诺尔,在今罗布泊西)一带,切断元朝通向巴达黑伤山地的驿路

笃哇和他弟弟不思麻率兵围攻别失八里,应当也在这时候;他们很可能是与禾忽分道征进,即沿天山南麓、塔里木沙漠北缘东袭,然后越过天山直至别失八里城,并一度攻占此城。是后不久,畏兀儿亦都护就从残破的别失八里南徙,移治于哈剌火州(在今新疆吐鲁番以东)

。针对海都、笃哇东进的形势,元廷派昔班出使海都,谕之罢兵。至元十二年(1275年)七月,又诏安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增援阿力麻里,助那木罕镇边。海都被昔班说动,退军并设置驿站;而这时安童已经率部攻克了火和大王的部落,将他的财物辎重全部占据

平定北方

至元十四年(1277年)春,叛军从他们的吉利吉思、谦州大本营南进,结集在和林北面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夏,漠南元军击溃驻牧应昌的翁吉剌贵族只儿瓦台响应昔里吉的叛乱后,绝漠增援和林地区。七月,伯颜奉诏统领岭北诸军平叛。元军在土拉河、鄂尔浑河连胜叛军。昔里吉等败退吉利吉思。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军在唐麓岭(今唐努山)以南巡弋,逐渐形成对吉利吉思的军事包围。至元十六、十七两年(1279—1280年),双方不断交战,元军一度进至位于叛王巢穴的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源)、兀速水(今叶尼塞河上游支流乌斯河流域)一带。这时叛军已失去继续作战的能力。连叛王中最号强盛的脱帖木儿,也认为战事僵持、士兵厌战

。于是叛王之间发生了内讧。昔里吉和撒里蛮互相攻杀。至元十九年(1282年),他们先后赴阙谢罪,长达七年的昔里吉之乱遂告结束。

至元十七年(1280年),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病死。翌年,脱脱蒙哥继位为金帐汗,将被拘质的那木罕遣回

。至元十九年(1282年),昔里吉乱平。元廷因改封北平王那木罕为北安王。看来那木罕东归以后,主要驻扎在岭北。突厥斯坦方向的经略,大约在这前后已由察合台诸王阿只吉负责

。岭北局势渐趋平静,岭西地区却又在酝酿一场新的战争。至元十五年以后,元政府不断向别失八里增兵,力图收复天山南路诸城。海都也逐步改变已恪守多年的拥兵观望立场。至元十七年(1280年),禾忽子秃古灭袭攻哈剌火州,劫掠附近地区。至元十八年(1281年),刘恩率元军击败海都部将,进据斡端;翌年又击退前来攻城的海都系诸王。至元二十年(1283年),海都遣八把率众三万攻斡端,刘恩以众寡不敌,破围退师。元军虽然丢失了斡端,但从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元朝的“游击军”曾进至可失哈儿一带的事实判断,至少北道的曲先(今新疆库车)这时仍被元军控制着

就是在收复斡端之后,海都再次向元廷表示愿意和解,遣回了拘禁于窝阔台兀鲁思的安童和石天麟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三月,那木罕、安童相继回到漠南。但元朝不甘心轻易放弃天山南路。海都方面未获得预期反应。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笃哇、不思麻领兵十二万,击败诸王阿只吉,进围畏兀儿亦都护所驻之哈剌火州。围城之战持续六个月。城中食尽。火赤哈儿亦都护献女求和。都哇解去

。元廷遂派伯颜西巡,取代阿只吉,负责别失八里的军事。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海都以偏师袭阿勒台山地区,自率主力由阿力麻里东进,在马纳思河(今玛纳斯河)与元军交战,击溃元军,掩杀至哈密之地。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这时屯驻于哈密,战死。此后亦都护移治甘肃行省的永昌。海都不久退回。元军重戍于畏兀儿之地。斡端也再度回到元朝控制下。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西北相对平静,但东北地区爆发了铁木格斡赤斤后王乃颜的叛乱。海都之乱的余波一直到大德十年(1306年)才最终结束。

标签: 海都之乱元朝

更多文章

  • 为何察合台后人与窝阔台后人都反对忽必烈?是忽必烈夺位了吗(海都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察合台,元朝,海都之乱

    有人可能会说,窝阔台后人和察合台后人反对忽必烈,是因为忽必烈曾夺去了大家选出来的阿里不哥的汗位。其实,这种说法是有些偏颇的。为什么呢?咱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窝阔台后人与忽必烈的矛盾,还得往上推到蒙哥。原本蒙古大汗之位一直在窝阔台系后人中传递,包括成吉思汗早就已经说过,不管怎样,大汗之位都要在窝

  • 元代民变是怎么发生的?元代民变背景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代民变,元朝

    元惠宗在位之初,1335年燕帖木儿的儿子唐其势阴谋推翻,另立元文宗义子答剌海。幸右丞相伯颜粉碎叛乱,但属于保守派的他掌握朝政,权力盛大。他禁止汉人参政并取消科举,这些都与元惠宗发生冲突。1340年元惠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终于废黜伯颜。脱脱为相与元惠宗亲政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颁行《至正条格

  • 元代民变:蒙元统治中国时期所发生的民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代民变,元朝

    元代民变是指1276年至1367年,蒙元统治中国时期所发生的民变。其中最为知名的有红巾军刘福通起义、郭子兴起义及张士诚起义等南宋德祐二年、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原宋镇巢军(地名,今安徽巢县)雄江左统制洪福杀元戍军。元廷派兵镇压,全城的反抗居民被屠杀。 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

  • 什么是元代民变?元代民变的领袖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代民变,元朝

    元朝农民起义是指1276年至1367年,蒙元统治中国时期所发生的民变。其中最为知名的有红巾军刘福通起义、郭子兴起义及张士诚起义等。杜可用(?-1280年 ),又名杜万一,元朝 初期江西 民变首领,以白莲教 起家,都昌(今江西省 都昌 )人。元朝灭亡南宋 不久,元世祖 至元 十七年(1280年 )四月

  • 郭子兴简介 元末江淮地区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生平(元代民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郭子兴,元朝,红巾军领袖,元代民变

    郭子兴(?~1355)元末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反元农民军领袖。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元末入白莲教,散家财结豪杰,响应刘福通起事,攻据濠州(今凤阳县),自称元帅。朱元璋隶其部下为九夫长,子兴以义女马氏嫁之,为人骁勇善战,而与某些将帅不和,终以愤恨卒于和州。郭子兴,汉族,信奉白莲教,并加入其组

  • 太子案的背景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太子案,明朝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殉国,太子及二王不知所踪。虽然北中国在崇祯年间烽火连天,灾荒连年,满清不时入寇,但是以江南为代表的南中国,却并未遭受连年的战火,加上明代的轻工商税和江南士大夫以免税、抗税为己任的作为,江南确是一片繁华。谁来主宰这半壁江山?是作为陪都的南京众大臣必须做出

  • 揭秘:太子案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子案,明朝

    从顺治元年底到顺治二年初,不到半年的时间,北京和南京同时出现两个太子,这两人都称自己是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一个是由南向北来,一个是由北向南来。崇祯自杀之前,曾经让太子换上布衣逃难,但太子最后还是落入李自成的手中。李自成还封他为宋王,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大败,太子也就因此失踪。这次太子突然出现,吓得弘光帝头

  • 扑朔迷离的疑案: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去了哪里(太子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崇祯,太子案

    崇祯皇帝的长子朱慈烺,崇祯三年(1630年)被立为太子。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太子与其三弟定王朱慈炯、四弟永王朱慈炤都落入李自成手中,后来都被带往山海关前线。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三人都不知所踪。甲申年的十二月,北京城据说出现了太子,不久被清廷认为是假冒的而被杀掉。而几乎就在同时,南方也出现了太子。甲申

  • 汉宛之战发生的起源是因为什么?汉宛之战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宛之战,汉武帝,大宛国,李广,

    汉宛之战时间是汉太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朝的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宛国的一次大型的远程战。此战是由太初元年八月发生的一件事情引发的,当时汉武帝刘彻派遣使者去西域的大宛国购买汗血宝马,大宛国不仅拒绝卖给汉武帝,还把汉武帝派去的使者杀死,并且把财物都洗劫一空,汉武帝十分生气,派出贰师将军李广利

  • 为何会发生汉宛之战?汉宛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霍去病,卫青,李广利,汉宛之战

    汉宛之战时间是汉太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朝的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宛国的一次大型的远程战。此战是由太初元年八月发生的一件事情引发的,当时汉武帝刘彻派遣使者去西域的大宛国购买汗血宝马,大宛国不仅拒绝卖给汉武帝,还把汉武帝派去的使者杀死,并且把财物都洗劫一空,汉武帝十分生气,派出贰师将军李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