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子案的背景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

太子案的背景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09 更新时间:2023/12/16 9:11:11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殉国,太子及二王不知所踪。

虽然北中国在崇祯年间烽火连天,灾荒连年,满清不时入寇,但是以江南为代表的南中国,却并未遭受连年的战火,加上明代的轻工商税和江南士大夫以免税、抗税为己任的作为,江南确是一片繁华。谁来主宰这半壁江山?是作为陪都的南京众大臣必须做出的一个选择。

按照封建社会的继承法“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崇祯帝亡,太子应继位;太子不在,应是其他皇子继位。崇祯帝的太子和二王子均沦落北方不知所终,立子不行;那么,立皇帝的侄子(嘉靖皇帝就是以弘治皇帝的侄子身份过继给弘治皇帝才继承皇位,虽然,他一直不认可侄子过继的身份,才闹出了“大礼议”),不巧的是崇祯皇帝没有亲侄子,唯一的哥哥天皇帝没有儿子,皇帝的位子才在十七年前落到了他的头上;那么,该立皇帝的亲兄弟,然而崇祯帝是泰昌皇帝的儿子,仅有一位哥哥,也就是天启皇帝,已经亡故;那么,立皇帝的堂兄弟,还真有一个,这个人就是福王朱由崧,老福王朱常洵的儿子。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一来帝位又重新回到万历皇帝那里,是这样一个逻辑:崇祯帝无子(至少在当时的南京无子),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应该是崇祯帝的亲兄弟;崇祯帝无亲兄弟,自然当是崇祯帝的堂兄弟,也就是万历皇帝的其他孙子

当时,万历皇帝的还有好几个儿子在世(其中就有后来永历皇帝的父亲桂王朱常瀛),但是叔叔从侄子处继承皇位,毕竟不如“兄终弟及”来得名正言顺。

后世一直认为是贤王的潞王朱常淓,其实是万历皇帝的侄子,万历皇帝弟弟的儿子。根据封建社会的继承法,根本不可能轮到他。后世如是认为,只能是东林党人的舆论战的结果了。在万历皇帝一系尚有儿子的情况下,比如桂王朱常瀛、惠王朱常润当时均在世,要迎立璐王朱常淓为皇帝,也真是难为东林党人能想的出计策了。

东林党人作为明末最为凶悍的士大夫朋党,一向以捍卫国家正统为事业,他们不立朱由崧的根本原因却还是因为党争。万历年间,万历皇帝为立三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和东林党人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论战与斗争,东林党人前赴后继,均为长子朱常洛而冒死呼喊。万历皇帝无奈,只好加封朱常洵为福王,封地洛阳。现在的人还有很多认为这是万历皇帝爱朱常洵的表现,加封福王,封地洛阳。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明代的洛阳其实一个县城,不再是东汉、隋唐时代的大都市,但是洛阳名声在外,加上东林党人的恶意抹黑,成就了“神宗皇帝爱子,倾天下财富之半与之”。我国现存的城墙多是明城墙,去过洛阳的人都知道,如果以城墙为界,洛阳比西安、比开封差多了,也小多了。如果万历皇帝真不顾祖宗制度地爱福王朱常洵,就应该把周王、秦王迁走,让福王封地西安或者开封,城墙高大坚固、城内巨大,封地富庶。明末,李自成攻击开封,也是数次才得以攻克,而洛阳则是一击就破,可见,万历皇帝并没有特别爱护这个儿子。

如果东林党人同意迎立福王朱由崧,就等于几十年前的努力全部白费,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东林党人害怕福王朱由崧反攻倒算,重新清算几十年前的旧账,凡是打击过他爸爸老福王朱常洵,害得朱常洵被李自成虐杀的东林党人都该清算。

东林党人也知道福王朱由崧的合法性,所以他们害怕随着时间的推移,力量的天平会向福王倾斜,所以不顾桂王朱常瀛、惠王朱常润在世的情况下,不顾福王朱由崧近在咫尺的情况下,主张迎立璐王朱常淓。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作为南京城内最有实权的大臣,这时候就没有表现出政治家的修为,他和凤阳巡抚马士英商议,也是打算听从东林党人的意见,迎立璐王。“神宗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德泽犹系人心,奈何舍其孙而立其侄?”这样就是不按照封建社会的祖宗成法办事,那么,任何对此事有异议的人就有了活动的空间。福王朱由崧听闻后,立即游说江北四镇的总兵级别的军官,要求他们按照国家法令、按照祖宗成法拥立自己。四镇总兵级别的军官将此事汇报给直接上级马士英,马士英过江一经点拨,就发现这里面有巨大的机遇,于是起兵拥立福王向南京进发。南京众大臣一看,立即明白自己第一不占理、第二没有兵,只能开门迎接福王监国,福王监国不过十日,继位为弘光皇帝,史称南明。

本来,在有明一代,总兵级军官,都是巡抚、都督、督师等手下的一枚棋子,现在有了拥立之功,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崇祯朝,基本没有出现过总兵不听调遣的先例;弘光朝,因为总兵级军官的拥立之功,这种情况逐渐抬头。武昌的左良玉因为没有拥立之功,就对弘光皇帝表示不满,但也不敢公开挑战弘光皇帝的帝位正统性,直到南京“太子案”的爆发,他才借机发难,引发南明的内战。

按照封建社会的法统,弘光皇帝最具正统性。加上明朝的两京制,在南京有一整套的中央政府机构,东南财税也丰厚,弘光皇帝如果没有南京“太子案”的叨扰,肯定能稳住阵脚,和宋高宗重建宋朝一样让明朝在南方延续一百年以上。可惜天不假年,偏偏就出现了这么一个自称是太子的年轻人。

弘光皇帝的帝位很正统,除非崇祯皇帝的太子或者二王来到南京。弘光元年,有一名少年,在苏杭一代以太子自居,招摇过市,人们纷纷议论,这人就是太子。弘光皇帝得知后不敢怠慢,命人将其带到南京,让崇祯朝的太师进行辨认。太师因为给太子授课,肯定是认识太子的,一看这个人就是假冒,又问讲课的地点,课桌上的摆件,亡国前的最后一课。这个肯定没法编造,这人立马就招认是假太子。

然而这个假太子却成了东林党人攻击弘光皇帝的武器。东林党人到处宣传,弘光皇帝贪恋帝位,谋害太子,并唆使左良玉出兵讨逆。左良玉作为明末镇压农民军的将领,所有的上级都被崇祯皇帝调走或者定罪捕杀,要说真心相信南京监狱里的年轻人就是太子,而为崇祯皇帝一系讨公道那是不可能的,不满弘光皇帝的分赃不均,谋求更大更多的政治权力才是真的。于是不顾满清陈兵江北的情况下,从武昌挥师东进,迫使南明把江北的兵力调到西面抵御左良玉。造成江北空虚,清军迅速攻破扬州,杀害史可法,并进攻南京。

弘光皇帝这时候学起了宋高宗,不坚守南京城,却连夜弃城而逃,可惜没有忠心的将领护送。很快被下属出卖,被清军俘虏。弘光朝灭亡。

标签: 太子案明朝

更多文章

  • 揭秘:太子案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子案,明朝

    从顺治元年底到顺治二年初,不到半年的时间,北京和南京同时出现两个太子,这两人都称自己是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一个是由南向北来,一个是由北向南来。崇祯自杀之前,曾经让太子换上布衣逃难,但太子最后还是落入李自成的手中。李自成还封他为宋王,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大败,太子也就因此失踪。这次太子突然出现,吓得弘光帝头

  • 扑朔迷离的疑案:崇祯帝的太子朱慈烺去了哪里(太子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崇祯,太子案

    崇祯皇帝的长子朱慈烺,崇祯三年(1630年)被立为太子。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太子与其三弟定王朱慈炯、四弟永王朱慈炤都落入李自成手中,后来都被带往山海关前线。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三人都不知所踪。甲申年的十二月,北京城据说出现了太子,不久被清廷认为是假冒的而被杀掉。而几乎就在同时,南方也出现了太子。甲申

  • 汉宛之战发生的起源是因为什么?汉宛之战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宛之战,汉武帝,大宛国,李广,

    汉宛之战时间是汉太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朝的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宛国的一次大型的远程战。此战是由太初元年八月发生的一件事情引发的,当时汉武帝刘彻派遣使者去西域的大宛国购买汗血宝马,大宛国不仅拒绝卖给汉武帝,还把汉武帝派去的使者杀死,并且把财物都洗劫一空,汉武帝十分生气,派出贰师将军李广利

  • 为何会发生汉宛之战?汉宛之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霍去病,卫青,李广利,汉宛之战

    汉宛之战时间是汉太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02年,是汉朝的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宛国的一次大型的远程战。此战是由太初元年八月发生的一件事情引发的,当时汉武帝刘彻派遣使者去西域的大宛国购买汗血宝马,大宛国不仅拒绝卖给汉武帝,还把汉武帝派去的使者杀死,并且把财物都洗劫一空,汉武帝十分生气,派出贰师将军李广利

  • 谨小慎微:霍光如何掌控大汉政权二十年?(霍光辅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霍光,霍光辅政

    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弟弟,但霍去病死的早,在政治上几乎没有什么建树,而霍光则不然,他前后执掌大汉政权二十年,被称为是西汉的周公。那么霍光是如何做到掌控大汉政权二十年呢?霍光被霍去病带到长安时,不过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霍去病去世后,霍光成为了给汉武帝开车的老司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

  • 霍光辅政:效仿周公辅成王监国的辅政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霍光,霍光辅政

    谈到霍光辅政的背景,有多个方面的背景,霍光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大将领,因为之前皇帝是汉武帝,他统治时期没有正确的理念,只顾自己享受,还相信各种神仙等迷信,听信这些话就开始在国家里修建各种建筑,不仅花了许多钱,还征用了许多劳动力,这样长期下来,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国家钱财也不充裕了。后来因为国家缺钱,又开始

  • 霍光是谁?历史上的霍光和霍去病有什么关系?(霍光辅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霍光,霍去病,霍光辅政

    霍光是谁?霍光是汉朝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将军、汉昭帝时期著名的辅政大臣,为汉朝的安平中兴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而霍去病也是汉朝汉武帝时期的人物,霍光和霍去病之间就进该有什么关系?霍光与霍去病对比:霍光,字子盖,西汉河东平阳人。出生于公元前134

  • 为了利益发动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为何演变成了基督教内部的混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法国,威尼斯共和国,拜占庭帝国

    说起十字军东征,很多人很感觉比较陌生。说白了,这就是欧洲各个基督教国家为了夺回他们的圣地耶路撒冷所发动的战争。开始的东征确实是为了宗教理想,可是越向后就越世俗,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简直就是为了利益的发动的。这次战争不但没有夺回所谓的圣地,反而引发了基督教内部的混战。一、准备进攻埃及,然后再进攻耶路撒冷说

  •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教皇英诺森三世攻击了东方基督教“朋友”拜占庭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教皇英诺森三世

    提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想起来这应该算是战争史上最有趣的事件了,本来应该攻打耶路撒冷或者埃及的十字军为什么就转而攻击了自己的东方基督教“朋友”拜占庭帝国了呢?这个故事还要从公元1195年说起,当时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是伊萨克二世,同时他还有个弟弟叫阿莱克修斯。有一天,阿莱克修斯发动政变推翻了自己哥哥的统

  • 香槟伯爵提奥波德三世的领导: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具体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法国,威尼斯共和国,拜占庭帝国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法兰西王国香槟伯爵提奥波德三世率领。目的本是要通过进攻穆斯林阿尤布王朝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来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耶路撒冷。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北意大利城邦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共和国贵